會持續讓你想進入健身房或是進行某項運動,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是「我變瘦了」或是「我長肌肉了」等等,這些簡單又通俗到不行的想法!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你覺得進健身房跟從事某項運動是有成效的。然而,就運動科學的觀點來說,運動所帶來的效果可區分為身體組織的變化以及運動能力的提升這兩點,所謂的身體組織變化包含有脂肪減少或肌肉增加等等;而運動能力的提升就比如肌耐力變強或是最大攝氧量的提升等等,以上這兩點都是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和體能訓練後,我們的身體所會產生的變化。
然而,運動的過程中營養和飲食將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每次在運動或體能訓練過程中,提供適當的營養素以利刺激肌肉成長與恢復的重大功臣,所以,營養與飲食對於運動的成效有著時分重要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水份」以及「能量」補給這兩大點來做說明,讓你在最基礎的運動飲食中建立良好的觀念。
在運動過程中為何會需要進行水份的補給?因為,當我們消耗較多能量的時後,體內的溫度也會隨之上升,這與汽車引擎在運轉的過程中溫度升高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身體的溫度提升到一個狀態的時後,身體就會無法繼續運動,因此,為了讓體溫不要過度的升高身體就會出現流汗的機制,而當我們身體持續流汗卻又不補充水份的同時,就會出現水分不足的現象。
根據Hamilton MT等學者於1991年進行「水分補給能抑制運動過程中體溫上升」的實驗結果,發現在運動時間超過60分鐘之後,不補充水份及補充水份的身體溫度將會出現明顯的差距。所以,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必須要適當的補充水份,讓體溫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這樣的好處除了能避免體溫過高之外,還能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
能量這個名詞以運動營養學來說,就是血液裡的「葡萄糖(Glucose)」與肌肉、肝臟裡的肝醣是重要的能量來源;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又被稱為血糖值,這也是體內所保存下來的碳水化合物,它相較於體內不易消耗的脂肪來說碳水化合物儲存量較少,一般來說體內大約含有300-350克的肝醣,其中100克儲存於肝臟之中,其於200-250克則存放在心肌、平滑肌與骨骼肌裡,另外有15克則在血液及細胞外液中。
而我們的血糖幾乎是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如果在運動的過程中不補充碳水化合物,身體的血糖值便會開始下降,三小時之後即無法繼續運動下去,相對之下,一旦補充適度的碳水化合物,便能避免血糖質降低的問題,讓身體運動至少四個小時。
根據Bergstrom等學者於1967年針對「運動前肌肉的肝醣含量對身體疲勞程度有何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運動前肌肉的肝糖含量越高,身體能運動到筋疲力竭的時間將會越長,依據這項研究報告,改變運動前的飲食組合將會使得肌肉中的肝醣含量跟著改變。
然而,肝醣是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所呈現的儲存狀態,因此,只要在運動前食用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就能讓體內的肝醣含量增加;相對來說,若攝取較低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我們的肌肉內肝糖含量也會相對降低。這也根據Karlsson等學者於1971年針對肝醣含量與運動效能研究報告得知,運動前每1kg肌肉中的肝醣含量為3.5g和1.7kg的人,同時進行30公里的跑步訓練,在半途肌肉肝醣含量較低的人將會延遲運動的時間。
由此實驗得知,當運動前肌肉肝醣含量較高的人,道了運動後期仍然能維持高強度的訓練;因此,當我們每日在進行體能訓練之前,就必需要先補充肝醣含量後再進行訓練,這樣即便在當日的訓練後期,依然可以好好的完成一開始所設定的訓練計劃。
在常規性的訓練之下,我們肌肉中的肝醣將會適度性的減少,因此,只需要在每次的訓練過後補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就能讓身體在隔日訓練之前獲得恢復。但如果你在訓練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較低的食物,肌肉中的肝醣將因為無法補充而更加疲累,同時,到第三天訓練之前,肌肉的肝醣量將會比第一天來的更少,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維持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肌肉肝醣濃度,除了能有助於提高訓練的強度之外,還能幫助訓練後的恢復;並讓整體的訓練計劃能更順利的完成。
參考資料/verywellfit、issaonline
責任編輯/David
「恢復比訓練更重要」、「訓練進步比的是恢復」…這些教練對你耳提面命的話語,顯現恢復是運動訓練最重要的課題。然而,大家都知道運動前的營養補充、運動中的補給很重要,但許多人卻在努力訓練後,只想炸五百配珍奶來慰勞自己的辛勞。其實,高強度運動後的營養補充跟運動前一樣重要,而且不只是運動後喝杯高蛋白就解決。在最佳時機為你的身體提供對的營養,能促進恢復、預防過度訓練,讓下一次課表吃得更扎實!
運動後恢復的方法主要包括睡眠、營養、伸展、按摩、動態恢復(例如恢復跑、恢復騎)等面向,其中以睡眠為根本。然而睡眠並不是我們想控制就能馬上達成的,因此本文以能夠好好調配控制的「營養」為主。
在高強度訓練後,我們擁有兩個對恢復最佳的營養補充時機,能幫助你的身體各方面機能盡快恢復、減少肌肉痠痛,並提高下一次訓練的表現。
第一個時機
這是許多運動咖所熟知的。在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訓練後的 30 分鐘內,就是第一個營養窗口。此時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混和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為 3:1 或 4:1 (健身訓練通常 3:1 甚至 2:1;耐力訓練建議 4:1 至3:1),目標攝取熱量 100-300 卡路里,以促進肌肉修復生長。
不少人在高強度運動後完全沒食慾,很難馬上進食,這是因為胃部敏感的人在運動後較難消化食物,此時建議補充上述比例的飲品而非固體食物,以液體形式獲取營養。因此,我們常見健身人重訓後總要泡一杯高蛋白粉、跑者在長跑或強度訓練後會喝杯巧克力牛奶或有糖豆漿。剛運動完不想馬上喝其它飲品也沒關係,運動後25分鐘內可先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飲料,接著再嘗試其它飲品和食物。
第二個時機
在訓練後的 1-3 小時恢復期,建議攝取蛋白質含量較高,同時含有好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此時不需要攝取高熱量,約 150 卡路里以上的食物或零食即可,例如蛋白質營養棒、雞胸肉配沙拉。這時目的是減少發炎、增加體內儲備的肝醣、重建受損的肌肉組織。
要注意的是,恢復過程從剛運動後到之後的幾天都是持續進行的。
市售運動補充品繁多,許多營養素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那麼該補充什麼呢?首先,根據不同類型的運動、強度和個人身體狀況,每個人需要的必定不同。但總體來說,據《運動營養完全指南》一書,對促進耐力與恢復力具備足夠科學證據的營養素,包括咖啡因、β-丙氨酸、甜菜根汁、碳酸氫鹽、櫻桃汁、黑醋栗萃取物、麩醯胺酸;而抗氧化劑、維生素 C 和 E 等尚待研究支持。
近年來有幾種引起熱議的營養素已做成各類商品,並在市面上十分流行,例如蝦紅素、白藜蘆醇等,這些已被許多研究認為具有抗氧化功效,可減少會破壞人體的「自由基」,雖然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對運動恢復是否有正面影響,但因為運動會增加自由基的產生,許多專家認為這兩種營養素是「潛力股」。你一定也好奇它們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初步認識一下﹕
蝦紅素
蝦紅素已成為市面上常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或抗發炎功能,對人體也十分安全。但你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嗎﹖蝦紅素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來源-類胡蘿蔔素,被歸類為葉黃素類的一種,由淡水微藻類中的雨生紅球藻、酵母菌黃單胞菌天然產生。雖然在多種海鮮中也含蝦紅素,但其最大來源仍是藻類,因此,對蝦蟹海鮮過敏的人也能安心補充藻類蝦紅素。
作為抗氧化劑,蝦紅素能清除自由基、有助發揮體內的抗氧化活性,這在許多疾病中具有作用,例如老化、癌症、心臟病、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等眼疾、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另外,蝦紅素能抗發炎,有助於治療炎症相關的問題,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炎相關疾病,並減少導致消化性潰瘍等胃病的幽門螺旋桿菌生長、降低血壓、增強免疫力。蝦紅素無法由人體生成,建議可適量補充,大多研究以每日 2-12 毫克為一般用量。
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是近年被熱烈討論的一種酚類物質,是植物為了抵禦細菌或真菌入侵而產生,存在於紅葡萄皮中,也可以在紅酒、花生、藍莓和桑椹等漿果中取得,是植物性的抗氧化劑來源。
在一些動物實驗中顯示,白藜蘆醇可刺激稱為「長壽基因」的 SIRT1,起到抗氧化、抗發炎作用,可保護身體免受肥胖、衰老相關疾病影響,早期研究表示它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癌症、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不過,雖然專家們認為白藜蘆醇對健康的效益有潛力,但目前沒有足夠的人體實驗數據能證實。
品質好且時間充足的睡眠是恢復之本,而在這占據我們每天近 1/3 的睡眠時間裡,有什麼營養策略能為恢復加分﹖ 健康雕塑美妍機構媚登峯與台灣原創專業運動品牌 SUPERACE,近日攜手推出「勻動營養對策」系列產品。其中「晚安輝復營養包」分為藻康膠囊與多酚膠囊兩款,正適合在高強度運動後或疲累的一天結束時服用。
「晚安舒活藻康膠囊」富含 5% 蝦紅素,有全球蝦紅素領導品牌 AstaReal® 專利認證,其蝦紅素來自天然藻類,優異的抗氧化活性能在睡眠間持續維持生理機能,100% 日本原廠原裝進口的產品不僅通過日本食品 GMP 規範認證、美國 FDA 安全認證,採用超臨界萃取法也確保其純度、含量與安全性。除了含藻類蝦紅素之外,在微藻萃取物成分中也含 35% DHA(屬於 Omega-3 脂肪酸),食用口感類似魚油。
「晚安漫步多酚膠囊」含有 5% 的葡萄皮萃取物,富含 250mg 的天然多酚類白藜蘆醇,可在熟睡期間調節生理機能,同時增強體力與幫助運動表現。上述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生成,需要透過飲食額外補充,而「晚安輝復營養包」正是將這些在食物中占比低的成分,濃縮成方便服用的膠囊。建議上述兩種膠囊在飯後 30 分鐘或睡前 30 分鐘服用,可合併食用,以獲取不同營養素。
了解更多【TRAINING & SLIMMING 勻動營養對策】
資料來源/RunnersConnect, WebMD, Cleveland Clinic, 維基百科、《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攝影撰文/Dama
想像一下你去到便利商店,找一款不含糖的食物,似乎,裡頭的每一種食物都多多少少含有一點糖,或是澱粉。
「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千百年來祖先們的每日重要活動。但是,在21世紀食品工業化的時代,卻延伸出更多的問題,包含食安問題、體重失調、營養不良、以及現代文明病,這些都跟「吃」有關,但問題是「食物」身上嗎?
食品加工生產出琳琅滿目的「類食物可食品」,取代了真正的食物。這種飲食包括大量的肉類、白麵粉、植物油和糖,便宜又方便,好吃到讓人上癮。麵包、奶油全都「現代化」,不再是單純的麵包、奶油,連富含人工添加的營養素,卻未必真的有營養;降低了脂肪含量,卻可能對心臟更有害。
記得Weston A. Price著述的『體質大崩壞』一書中,身為知名牙醫及研究學者的他,投入人生的十年深入數百個城市及不同族群,帶回大量研究資料。
Weston醫生不是個代謝症候群專門醫生、也不是營養師或是人類學家,就純粹是個牙醫以及研究學者。長達十年的調查結果說明了,吃原始飲食的人齒列整齊,以及接近0%的蛀牙率、抗結核病體質,也沒有現代常見的肥胖、心臟疾病、結核病、癌症、認知功能障礙。而吃著標準西式飲食(SAD)或是穀物產品的族群,則是除了健康狀況令人咋舌外,還有高達30%以上的蛀牙問題。
回國後的Weston仍持續分析各地寄來的食物樣本,調配出營養完整的強化飲食,每日為貧童及孤兒供應一餐,健康幾乎是立即得到顯著改善:體力變好、心臟症候改善、關節炎痊癒、專注力及學習力提升,連蛀牙也有顯著的改善。
最後歸納結論有許多脈絡,但其中之一的摘要就是減少加工碳水化合物產物,或乾脆,就減少糖。
糖類曾經是人類少見的食物,而在工業革命以及食品業興起之後,糖製品成為普及而廉價的食物。你隨處買得到糖製物的食品,從早餐穀片到果汁飲料,從嬰兒奶粉到健康營養飲料,都含有大量的糖──你可以說是飲食企業的詭計,但不能否認的人的生活確實與糖息息相關。
從一般常態喝的飲料,從手搖杯到便利商店產品及販賣機。從大街小巷販賣的點心,到大型餐館內的冰淇淋與蛋糕。思索中逃脫不了糖製物的食品。糖產品的豐富與繁多不是食品公司的陷阱,而是一般人對食品卻以卡路里計算的錯誤方程式。
我們必須從胰島素去思索這樣的問題,而不是卡路里。糖的問題從來不是卡路里問題,你吃進多少卡、消耗多少卡就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是影響機制。
糖跟酒精在影響機制上非常相似,酒精的危害不是因為卡路里,也不是肥胖的問題。酒精的問題是來自於分子本質的毒性,危害在於酒精的作用,以及身體如何代謝酒精。
長期酗酒的人,當酒精進入到肝臟中被代謝,過量的酒精會被儲存成脂肪,而脂肪肝問題將會是慢性代謝疾病的引航員。我們已知的問題包含二型糖尿病、心血管問題、腦部問題等等,幾乎都來自於長期酗酒的問題。
而不喝酒的兒童呢?為什麼有些人會有二型糖尿病、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因為孩子們總是攝入太多的糖,遠超於身體生理所能代謝的程度,長期攝入糖質就跟長期酗酒的大人擁有同樣的問題。我們不難想像:「糖就是兒童的酒精。」
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只要五十元就足以買一罐含糖飲料及一包餅乾。這樣的情況不只是在台灣,甚至是中國的小市鎮都有這樣的問題。古早的年代沒有太多的點心跟便利商店,所以必須透過作點心的推車才能購買到還算價格合理的甜點──簡單的糕餅或是糖水飲料。早期的時代,兩三天裡總能甜上一回。而現在的時代,一個普通的小朋友,可以在便利商店找到甜點飲料。
部分學校的營養午餐中有少部分是植物油油炸的薯條、麵粉製成的漢堡以及高糖的番茄醬、可樂。即使是健康的食材也可能包含過度油炸的氫化植物油,或是加工產品,包含糖醃製的滷物、油炸物以及糖製義大利麵醬汁跟麵條。所有的食材中,最廉價卻也最有胃口跟口感的,莫過於是糖類與精緻澱粉。成人有辨識食物的能力與選擇吃與不吃的自由,但孩子沒有。
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熱量超標,但超標的熱量換得的不只是肥胖趨勢,而是從小就養成的糖癮以及健康失衡的身體。營養的午餐確實不等於美味的午餐,人類也確實熱愛起司披薩勝過於健康食材。許多學校在發包招標給膳食廠商的過程中,考量的首要是成本問題,次要則是『口味接受度高低』與否,而不一定是以真正的健康導向作為重點。
還記得自己給孩子們吃甚麼嗎?中式早餐的燒餅油條、飯糰或是加工製品糕點、以及一杯含糖的豆漿或米漿。西式早餐店裡的甜奶茶、甜咖啡以及含糖的番茄醬與巧克力吐司、速食漢堡。還是乾脆就是『早餐穀片加上一杯果汁或低脂牛奶』。
強調烹飪的Jamie Oliver大廚師對於速食的定義很簡單且真實──為了讓你取食方便,會讓你無須使用刀叉、吃得越方便的食物就可能是。三明治、漢堡、早餐穀片、以及便利商店冰箱上的食品。
隨著時代演進,一般家庭中已經失去了很多作早餐的機會與時間,雙薪家庭的演進致使兒童無法在確認健康的早餐後展開一天的生活。而兒童下課後、父母親卻不一定下班,這也造成了兒童會在外取食、或甚至是吃超高量澱粉、卻沒有營養價值的速食、微波食物。
無能為力的家庭、成本導向的學校加上隨處可見的食品商店,就像一個完美的連線,讓我們的下一代小朋友深受其害。台灣人過重、肥胖的比率與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資料比較,成年人及兒童肥胖比率皆為亞洲之冠。
兒童的患病年齡逐漸下降,如果仔細觀看新聞,會有很多身心疾病都連帶到兒童身上。這已經不是台灣問題,而是全球化問題。當過多的病患以及錯誤的營養知識,將會迫使台灣的健保制度崩壞。我們面臨的不只是高齡化的社會,而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逐漸泛化到各階層的困境。未能重視飲食前期的端倪,可能將導致未來健康失衡的關鍵。
過度食用糖有哪些危害?齲齒、維生素缺乏、肥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視網膜病變、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
首要是破除三角連線的問題,購買真正的食材並提供給孩子們健康的早餐、確認校方能提供健康的午餐,斷除孩子們對便利商店食品的依賴性。除此之外,也要教會他們懂得辨認食物與食材,食品教育非常重要。
把菜市場列入你的旅遊清單,確保自己所作出的食物,食物的食材都來自於你親手取得。除此之外,每個人至多至少都應該學習簡單的料理,甚至是少許的烹飪概念。
不管是大人或孩童,都應該減少『懲罰性加工飲食』的連鎖回饋。焦慮的大人以及無法理性調整的孩童,應該作的不是以甜食作為鼓舞或是調劑身心,而是給他們水果。除此之外,包含點心、蛋糕或是甜點類食物,應該是盡可能地少吃,而不是讓這樣的點心甜點成為常態食物。
不要忘了,糖就是兒童的酒精,或許成年的人們不會酗酒,但孩子卻可能在無形的生活中酗糖。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