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你嘴饞想買條巧克力吃,包裝上提示要跑步多久才能燃燒掉這條巧克力的熱量,你會吃完趕快去運動、直接放棄吃它,還是不為所動?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食品標示上詳細說明需要多少運動能燃燒產品內容物所含的卡路里,有助於每天減200卡熱量、對抗肥胖。
以現有食品標示來說,包裝食品都必須顯示熱量等營養訊息,但少有證據顯示人們會因為這種方法改變購買或飲食方式。而一篇發表於《流行病學和社區衛生雜誌》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薈萃分析研究,以 「(暫譯)身體活動卡路里當量Physical activity calorie equivalent」(以下簡稱PACE)進行分析。PACE標籤例如:在一塊巧克力包裝標示上告知消費者,其所含230卡熱量需透過跑步23分鐘或步行46分鐘才能燃燒掉。而該研究發現,大規模應用PACE標籤,可讓每人每天平均減少200卡熱量。
該研究團隊分析了14項研究數據,檢查PACE標籤在減少卡路里方面的有效性。結果發現,與沒有標示的食物相比,使用PACE標籤時人們每餐選擇的熱量少了103卡。不過,研究也發現與其他類標籤相比(例如僅標示卡路里、英國特有的「食品紅綠燈標籤」),PACE標籤對減少熱量並沒有明顯效果。
研究第一作者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Amanda Daley接受《CNN》訪問時,認為這方法值得一試!她表示,現有的食品標示系統(熱量和營養成分標示),沒有對英國的肥胖症產生巨大影響,相比之下,PACE標籤呈現資訊的方式更加「親民」,可幫助人們避免暴飲暴食、促使人多運動消耗熱量,並可能會鼓勵食品製造商生產熱量更少的產品。即便該研究分析的數量少且未落實在實際環境中,但研究目的是將PACE標籤添加入現有資訊中,而非替換它們。
「方法簡單非常重要!」Daley指出:「我們在決定是否購買之前,大約只會花6秒鐘查看食物,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必須接受易於理解的資訊,而不需要獲得數學博士學位才能算出吃了四分之一比薩實際上意味著什麼?」如果包裝標示直接告訴消費者「要花60分鐘走路才能消耗掉這包零食的熱量」,大多數人應該都能理解,並能體會60分鐘要走很長的路。
她也認為,只要每天減少約100卡熱量,加上持續增加身體活動,可以降低肥胖率。況且PACE標籤是非常簡單且直接的策略,相當適合用於包裝食品和飲料、超市標示和餐廳菜單。
反面意見:對飲食失調潛在影響
英國營養學會的營養師兼發言人Nichola Ludlam-Raine對PACE標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她表示,此標籤可能對飲食失調者產生極大的問題,因為標籤建議食物必須被「燃燒掉」;而標籤也提倡了一個不盡正確的觀念:選擇食物主要考慮是熱量而非營養成分。Ludlam-Raine也提醒:「運動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靠巧克力或碳酸飲料為生!切忌過度節食。」
上述研究作者Daley承認了這項擔憂,但她也表示沒有證據能證實PACE標籤會引起進食障礙。
正面意見:小變化足以產生大影響
另一方面,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SPH)是PACE標籤的擁護者。RSPH副執行長Duncan Stephenson認為,像這樣的「小變化」就可以對熱量消耗和最終體重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其他研究也顯示,減少熱量能為健康帶來好處,例如減少300卡熱量可使血壓降低、壞膽固醇水平下降,以及三酸甘油脂濃度下降24%。
資料來源/CNN, The Guardian , BMJ Journals
責任編輯/Dama
根據最近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早餐以及少吃早餐的人,都可能不利於控制體重。然而每天同樣的卡路里攝入下,早餐吃的多的人,可以產生更大的飲食誘導產熱並且增加能量消耗,還能產生更強的飽腹感,減輕對甜食的渴望。所以,你還在不吃早餐覺得可以瘦身嗎?
當食物從嘴裡吃下去後,身體裡的內臟就開始運動,當胃腸要消化吸收食物,各種消化腺開始分泌,肝臟也開始處理吸收進來的各種營養。這些過程都會消耗能量以及產生熱量,尤其是肝臟,靜息狀態下是人體內產熱最多,溫度最高的地方。飲食誘導的產熱(DIT),也叫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指的是吃完東西後產熱的增加。冬天吃完飯身上暖和,夏天吃完飯滿頭大汗,都有飲食誘導產熱的作用。但是產熱並不是為了維持體溫,而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一個副產物。雖說人們曾經一度認為產熱跟晝夜節律關係不大,不過,熱本質上是個能量轉化的過程,人體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進來,或直接利用,或轉化成糖原、脂肪等備用能源,儲存在人體各處。而能量代謝會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所以產熱理應也會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
根據研究人員招募了16位年輕的男性進行試驗,這些人平均年齡23.6歲,以及他們BMI平均22.5,他們都身體健康且有睡眠規律。整體上來說,不管早餐還是晚餐,參與者們在吃飯後的靜息代謝率都有所升高,也就是出現了食物誘導的產熱,持續到飯後3.5小時。而且高熱量膳食引起的代謝率升高,更為明顯。而同等卡路里攝入的情況下,不管是高熱量膳食還是低熱量膳食,在早餐都能引起比晚餐更明顯的代謝率升高。尤其是吃了低熱量晚餐後,食物誘導產熱只持續了不到1.5小時,而後還進一步下降,導致產熱為負值。整體上,同樣的卡路里攝入下,早餐能比晚餐多產生1.5倍的食物誘導產熱,早餐多吃相比晚餐多吃,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波動更小,峰值更低。
根據研究顯示,雖然晚餐能比早餐更能減輕飢餓感來產生滿足,但這一效果與吃了多少卡路里進去無關。高卡路里膳食和低卡路里膳食在晚餐產生的飽腹感相似,而在早餐,高卡路里膳食明顯比低卡路里膳食產生了更強的飽腹感,還減輕了對甜食的慾望。因此這樣看來,早上起來多吃些,不僅能增加能量消耗,還能減少每日的血糖和胰島素波動,減輕飢餓感和對甜食的慾望。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有在健身運動的人都知道糙米的營養成份比白米要好,因此,糙米就成為了健康飲食的理想碳水化合物。然而,隨著健身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藜麥更是一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但藜麥跟糙米到底哪個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上,適合健身人士攝取?
雖然,糙米的營養價值很高但藜麥對於訓練後的膳食效能可能更好;首先,你要知道藜麥是另一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與其營養豐富的對應物非常相似,可以幫助你在訓練之後增加肌肉,同時,藜麥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你日常生活的早餐裡,或是訓練前或訓練後的餐點內,另外,它與糙米不同的是藜麥有白色、紅色與黑色,可以讓你的餐點獲得不錯的視覺效果。
藜麥被歸類為完整的蛋白質,因為它含有所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你一定知道蛋白質其實是由胺基酸組成的,而有些胺基酸會被稱為「必需」(Essential)是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這些有機化合物,必需從飲食中獲取。如果一種食物內含有所有必需胺基酸,那麼這種食物就含有「完全性蛋白質」(Complete Protein)這種營養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已經獲得研究的證實,並經由推廣以幾是隨手可得的食材,因為它與糙米相比每100克將多出將近1倍的蛋白質含量,而蛋白質是一種促進新陳代謝的食物,我們的身體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消化一杯藜麥而不是一盤米飯。
我們都知道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是用來量度進食醣類後的2小時內,血糖水平上升幅度的一個指標,血糖指數一向被廣泛應用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但近年也開始被引用於促進運動表現的用途。雖然糙米的血糖指數(68)低於白米(73)但藜麥只有(51)比它們的表現都要好,食用血糖指數低的食物,可確保醣份能穩定的釋放到我們的血液中,這使得能量水平全天保持穩定,較不容易讓身體堆積脂肪。
根據2013年的一項調查,美國大約有三分一人正在嘗試減少或直接避免進食含麩質食品。一份不含麩質的餐單可以非常健康的,但它必須提倡進食天然不含麩質的食品。因為許多人認為進食「無麩質」食物就一定健康,實際上那些加工食品只是混入了改良澱粉。這並不比含麩質食物健康得多,因為垃圾食物始終是垃圾食物。許多科學家則認為,對那些無法放棄麵包和義大利麵的人來說,藜麥是最適合加入無麩質餐單的材料。這意味著你可以用精製的藜麥粉,輕鬆取代煎餅、意大利面或餅乾中的小麥。
現今大部份人的日常飲食中都缺乏了許多重要的營養,尤其是某幾種礦物質如鎂、鉀、鋅和鐵(女性),有趣的是藜麥內這四種礦物質的含量非常豐富,尤其是鎂的含量為最高,基本上每一杯藜麥就能提供日常攝取量的3成。另外,在藜麥中同樣含有一種名為植酸(Phytic Acid)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干擾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所以在烹調藜麥之前必須先浸泡一段時間後,才能夠有效減少植酸含量並增加可被吸收的礦物質含量。
這些粒狀種子可為你的腸道提供大量纖維,讓你的腸胃感覺更容易充滿飽足感。根據一項研究比較了4種不同的藜麥,並發現每100克藜麥中就有約10-16克的纖維,簡單來說就是每一杯的黎麥就能擁有17-27克的纖維質,這樣的含量是一般穀物的2倍以上,而煮熟的藜麥因為吸收了許多水分,內裡的纖維含量就會大大減少。
資料參考/runtastic、goldfoodsusa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