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跑的健康、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原來一週一次就能辦到!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發現跑步與健康益處、過早死亡的關聯,原來就算是沒時間運動的人,都能用不費時的輕鬆跑降低27%過早死亡風險,尤其對高踞國人死亡人數前兩大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有效。至於需要跑多久、跑多快才能遠離死神?以下研究內容告訴你。
跑步早已被各項研究證實在身體健康的影響上,可以降低憂鬱情緒、減少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等風險;而這項發表於BMJ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和薈萃分析研究,證實了跑步跟延年益壽也大有關聯!
研究人員針對14篇與主題相關的研究進行分析,總研究參與人數超過23萬2000名,參與者健康狀況追蹤期為5.5至35年不等,而這段期間約有2萬6000人死亡。結果發現,每週只要低於50分鐘的快跑、慢跑等任何形式跑步,就能將跑者的總體死亡風險降低27%;此外,跑步還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所有類型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23%。
研究同時顯示,跑越多未必得到更好的效果。該研究作者、澳洲墨爾本大學健康與體育研究所助理教授Željko Pedišić博士在接受《跑者世界》訪問時指出,事實上,每週只要跑一次不到50分鐘的時間,或是用低於每公里配速6分12秒的速度跑,就足以跟其他「高劑量」跑步擁有同等的健康益處。
當然,對於狂熱的跑者而言,這項研究不代表你該減少自己的跑量。Pedišić博士解釋:研究僅是發現沒有證據能證實「跑量高會帶來多點好處」,對於那些老是說自己沒時間運動的人而言,研究結果是令人振奮的(畢竟,一週只要跑50分鐘就可能減少27%早逝風險,聽起來相當划算);但絕不是禁止有固定跑步習慣、努力吃課表的跑者減少跑量。
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跑步和健康益處之間的關聯性,而不是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跑步幫助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包括降低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和癌症的風險;此外,跑步還能改善心臟功能、有氧耐力、身體平衡和新陳代謝。
對於「跑健康」的跑者族群,Pedišić博士建議從緩慢輕鬆跑開始,找到讓自己愉悅的配速穩穩地跑,隨著時間,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持續時間和速度,切勿免強。如果你已經是個進階跑者,那只要繼續保持,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健康益處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BMJ
責任編輯/Dama
50歲王先生身體健壯,平時有運動習慣,偶爾還會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然而最近幾個月時常左膝疼痛。一開始膝蓋在稍微活動後容易腫脹積水,休息後便改善,不過症狀越來越嚴重,膝蓋在活動時會有彈響聲且會有卡住的狀況;後續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膝蓋外側「半月板桶柄狀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
恩主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施胤全指出,半月板是位於膝關節內的纖維軟骨組織,其功能如同關節的墊片,負責緩衝附加在關節上的重量,減少關節的耗損。當半月板受傷時,常見症狀如以下:
膝蓋疼痛
腫脹
關節卡住
活動受限
這些症狀通常在活動期間或彎曲膝蓋至特定角度時加劇。若忽略不處理,半月板喪失吸震的功能,長期下來會加速膝關節的退化,因此不可輕忽。
施胤全指出,半月板損傷的治療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及症狀而定,大多數輕微的損傷可透過休息、物理治療和口服抗發炎藥物治療,損傷的半月板有機會自行修復。
若症狀持續較久,可考慮關節注射包括消炎藥、玻尿酸、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來改善症狀;對於少數較嚴重的損傷,尤其造成膝蓋卡住或彈響聲,需要進行關節鏡來修補損傷的半月板。
施胤全表示,上述王先生來到骨科門診診間,經詳細的身體檢查後,發現他的膝蓋在特定的角度會有「彈響疼痛」,且單腳站立旋轉膝蓋時會誘發疼痛,初步的X光檢查顯示輕微膝蓋退化,無法完全解釋患者的症狀,在高度懷疑是半月板損傷之下,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掃描,證實為膝蓋外側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由於半月板撕裂造成病患膝蓋有明顯的物理性症狀,王先生接受了膝關節鏡半月板縫合手術,術後4週以活動性膝支架保護,術後2個月可開始做輕度運動及訓練,術後3個月便恢復到過去的狀態。
施胤全指出,總體而言,半月板損傷是不可輕忽的疾病,除了導致患者疼痛及膝蓋功能下降,更會導致後續膝關節退化,若患者有相關症狀,建議早期就醫獲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由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冠名贊助的「2017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將於2月12日春節後舉行。首次開放大眾報名參與的視障陪跑員在今天進行集訓,為了讓志工陪跑員順利完成陪跑工作,大會特別安排經典賽教練陳金鋒、經典賽副隊長陳鏞基、街頭路跑達人胡杰、以及有陪跑經驗的渣打銀行人資長陳瑋芝帶領練習,一同為陪跑做準備。
「2017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目前是最多視障跑者參與的賽事,每年多達200位視障跑者報名,而3公里組別的視障跑者中,有近3成的視障者需要大會協助徵選陪跑員。去年11月初開放報名後,就獲得199位熱情跑者登記3公里陪跑,經過比對身高與體型之後,有39位志工順利成為「2017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視障跑者的陪跑員。
渣打銀行多年來在臺灣贊助公益馬拉松,除了致力於提供跑者優質的運動賽事,也期望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視障就業議題的關注。渣打銀行於2013年結合社福團體、企業及政府的資源,成立「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支持視障人才多元就業,幫助視障者能獨立自主地生活,也讓企業在進用人才的同時實現社會責任,統計截至2016年9月底,已幫助超過310位視障朋友發揮自身所長,投入各行各業,包含金融業、資通服務業、公共行政、行銷研究產業等。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陳銘僑表示:「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結合運動與公益,也是每年擁有最多視障跑者參與的賽事,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讓更多視障朋友跑出信心,並與更多熱愛跑步的社會大眾有互動的機會。今年首次開放大眾報名視障陪跑員,感謝近兩百位跑者熱情報名響應!透過視障陪跑訓練營,陪跑員需學習以視障朋友的方位為中心,利用時鐘方向來說明具體的方位,並適時告知環境中的變化等注意事項,才能讓跑者透過陪跑繩與視障跑者一同體驗運動帶來的美好!此外,視障陪跑員除了需要提報清楚的指示外,擁有同理心也是建立彼此信任的重要關鍵。今年我也將擔任陪跑員,已經開始練習如何帶領視障跑者,希望運用所學的陪跑技巧,與視障跑者共同享受跑步的樂趣!」
經典賽教練陳金鋒攜手副隊長陳鏞基,於經典賽集訓期間特別為公益站台,出席視障陪跑訓練營,希望發揮雙倍愛心與影響力!陳金鋒提及:「看見渣打銀行長期關注視障就業議題,並投入許多資源與心力,如同渣打公益馬拉松結合運動與視障關懷,兼顧健康與公益,為路跑活動帶來雙重樂趣!這次很高興與鏞基一同出席公益活動,希望未來有更多企業加入關懷視障就業議題的行列。」
陳鏞基於現場首次體驗「盲人棒球」,憑藉著聲音與其他感官的協助,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成功打擊,替視障陪跑訓練營增添更多元氣!陳鏞基表示:「即使是我最熟悉的棒球,在黑暗中還是需要旁人的幫忙及引導才能打擊成功,就像視障跑者需要陪跑員的協助一樣!這次很開心能夠參與陪跑訓練營,替『2017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的陪跑員與視障跑者們加油。」
渣打銀行與集團從2013年開始,已經透過賽事累計捐出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在臺灣推動視障就業以及全球防盲救盲計畫,也歡迎有意願提供工作機會的企業,可以聯絡渣打「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與渣打銀行齊力落實視障就業關懷,為視障朋友提供更友善的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