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行瘦身計畫時,除了對攝取熱量斤斤計較,許多人會遵循特定的飲食法,例如低醣飲食、生酮飲食、間歇性斷食等,而這些資料通常是告訴你攝取比例、一日各餐食譜等大方向。事實上,減肥時有些實用秘訣可讓瘦身計畫更加有效,以下10項有科學研究根據的減肥技巧,做起來,讓你的瘦身計劃效率滿分!
早餐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減少整天的飢餓感,進而減少熱量攝取。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是減肥者們共同的課題,而含糖飲和果汁這類看似無形的糖,可能正是讓你變胖的原因。
一項研究發現,55-75歲的中老年人在飯前半個小時喝500ml的水,能使3個月(12週)後體重減輕的幅度增加44%。
即便是同種類的食物,有些食物的減肥效果就是比其他食物好,例如同樣是吃青菜蛋和魚,可以多選擇綠葉蔬菜、全蛋,以及鮭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試著靠「選擇」來為瘦身效果加分!
研究顯示可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的攝入量和身體活動增加,與降低內臟脂肪有關,也可促進體重減輕。攝取一些纖維補充劑,如葡甘露聚醣也有幫助。
不是要喝到讓自己咖啡因成癮,但研究顯示咖啡因可將新陳代謝提高3-11%,而新陳代謝越高,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也就越能幫助減肥或維持體重。
與加工食品相比,全食物暨健康又有較高的飽足感,可降低因為暴飲暴食而增肥的可能性。
吃東西速度過快會導致體重增加,而緩慢盡食可使你感到更加飽足,並增強加易瘦荷爾蒙。
研究指出,每天量體重的人減肥的可能性較大,且能長時間維持體重。要提醒的是,因為消化食物、水腫等各種原因,整天體重會相差0.8-1.8公斤,想知道自己的正確體重,建議在早上起床上廁所之後量。
睡眠是健康之本,也是減肥之本。睡眠不足是體重增加的最大危險因素之一,也有許多研究證實了睡眠時間短與肥胖有關。所以,想要減肥,第一步就是晚上睡飽睡滿吧!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ma
許多人為了減重以及維持健康,開始避開含糖的食物,以為可以不吃這些能夠避免肥胖、糖尿病等,不過專家表示,不少標榜無糖與低脂的食物,背後其實可能含有糖醇等其他添加劑,若肆無忌憚地大吃特吃,可能更危險。雖然高糖飲食不健康,但身體仍需要攝取適量糖分,專家建議盡可能攝取天然糖分,像是蜂蜜、水果等,因為添加糖的熱量和糖分都比天然糖要高。
現在市售的運動飲料或是能量飲都會標榜無加糖,但其實裡面通常含有一些聚合糖與添加劑等,然而運動後補充運動飲料,並不單純只為了解渴,主要是為了補充長時間大量流汗運動時所流失的電解質,以及提供持續運動所需能量。但如果運動量沒這麼大或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建議嘴饞或口渴請不要大量飲用,這樣反而會越喝越肥。
許多人補充維生素C時,會覺得發泡錠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補給方式選用發泡錠,但是,市售的維生素C發泡錠基本上都會含有代糖,每天除了三餐已經吸收許多糖分,再加上發泡錠的糖分其實非常過多。此外,發泡錠對牙齒也會造成損傷。然而發泡錠對小朋友來說,會產生過動兒或是一些小兒過敏的情形產生,所以非常不建議爸媽給孩子喝。
許多人為了方便,早餐會吃玉米片、麥片等穀物,雖然看似健康,但其實這類食物含有極高糖分。有動物實驗證明,穀類早餐中的高果糖粟米糖漿,會顯著增加白老鼠的脂肪組織和腹部脂肪,因此,當人們吃多時,也會增加身體脂肪變肥胖。
市售的優酪乳或是優格雖然有無加糖的選擇,但是無加糖的背後其實也是了一些添加劑。然而許多人會透過吃優格來替代三餐中的一餐來減肥,其實這樣可能會有越減越肥的狀況,不然三餐正常吃,多吃些原形食物,這樣效果更好。
沙茶醬雖然沒有添加許多糖分,但它本身是油製成。因此熱量超級高,隨便一匙熱量都是100大卡以上,看似沒什麼的醬料,其實在吃火鍋配上它時,已經不知不覺吃下許多熱量了。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減重大有幫助,而現在又多一項科學研究支持你趕緊出門運動!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人體有99%是導致肥胖的白色脂肪,若轉成容易燃燒代謝的棕色脂肪可有助減重,而由白轉棕的關鍵是中草藥中化合物ST32da,另據過往研究指出,目前人們最容易達成由白轉棕的方式,正是「持續運動」。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出,全球約13%人口有肥胖問題,而我國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24)為45.4%。研究團隊台北醫學大學生技醫療產業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主任林恒表示,體內的脂肪細胞分為造成肥胖的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 WAT),帶有一顆大油滴,專責儲存能量;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含有許多粒線體,可吸入血液中的葡萄糖及三酸肝油脂,並燃燒油滴、消耗能量,達到減重的效果。換句話說,增加人體內棕色脂肪的比率,就能加強燃燒脂肪。
然而,除了嬰兒體內有少數棕色脂肪,一般成人體內99%都是白色脂肪。據過往研究指出兩種將白色脂肪轉為棕色脂肪的方式:第一是極冷環境,據小鼠實驗,在-4至-8℃環境下能由白轉棕,但一般人不可能在這麼冷的環境下不穿上保暖用品,因此這個方式無法成立。
第二種也是最簡易的方式即是持續運動。研究團隊慈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鄭敬楓表示,依照國外參考文獻,人體在運動前後,白色脂肪會減少,而介於白和棕之間的駝色脂肪會上升,雖然沒完全「轉棕」,但仍可促進減重。
此外,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與花蓮慈濟醫院鄭敬楓醫師合作,從中藥「丹參」中發現一種單一化合物ST32da,團員利用小鼠進行16周動物試驗,並與坊間知名減重藥物比較,結果發現,在投以ST32da之後,小鼠體內的白色脂肪成功轉化為棕色脂肪,不僅抑制體重增加,體脂率也呈現下降趨勢,並能改善脂肪肝、抑制肝發炎指數及肥胖造成的糖尿病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小鼠的心臟、肝臟及腎臟都沒有因此出現問題,甚至降低了肝發炎指數。團隊認為這款單方化合物能改善人們肥胖問題,未來更能進一步製成減重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
採訪撰文/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