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德克薩斯州城市Aledo的13歲男孩喬伊.貝爾斯(Joey Belles),2019年6月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腦腫瘤,必須接受手術和化療。治療期間在醫護人員鼓勵下,他每天扶著點滴架走路運動,並在最後一次化療時完成繞行護理站629圈,相當於42.195公里全馬距離,院方更為他舉辦貼心的完賽典禮,慶祝男孩完成人生第一場馬拉松!
喬伊罹患松果體母细胞瘤(Pineoblastomia),此腫瘤生長十分快速,因為松果體位置在比較深部,通常外科完全切除也相對困難。在治療期間,他在德克薩斯州庫克兒童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們,總是鼓勵他每天都要站起身,並儘可能地活動筋骨。
醫院裡,喬伊熱衷於參加名為Miles in Motion的院內活動,院方透過活動讓患者們騎單車、步行以增加身體活動。對於像喬伊這樣走路的患者院方祭出獎勵,繞行護理站周圍1英哩(相當於1.61公里)或是24圈,就可以贏得一條手鐲,10英哩(相當於16公里)則可獲得一張禮品卡。
「身為物理治療團隊,我們意識到患者較少自主做身體活動,他們總是待在自己房裡。」創辦Miles in Motion活動的物理治療臨床博士Lydia Robey在受《跑者世界》訪問時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文化,讓人們將運動視為醫學,所以我們會鼓勵步行之類的事。我們給病患追蹤表,並跟他們說繞護理站24圈等於1英哩,看看你能完成多少。」
起初,喬伊手扶著附滾輪的點滴架緩慢地繞行幾圈。喬伊的媽媽Denise Belles指出,在喬伊治療週期中,走一圈大約要花1分鐘半到兩分鐘,如果他狀況良好,往往選擇最後再拿起點滴架,因為這麼做會讓他感覺自己變得更堅強。而每次她和專家、媽媽一起走路時,他總是想走更遠一些。
喬伊坦言:「我走路時感覺很棒,我只能說真是太棒了!我感覺自己回到了正常狀態,就像我沒經歷過化療一樣。」
從起初一次沒幾圈,進步到5圈、10圈、20圈,更曾一次多達32圈。喬伊的追蹤表不斷增長,而當他和護理師意識到這一點之前,他就快達到馬拉松距離了。
負責喬伊的物理治療師Haleigh Schreck表示,我們幾個護理師聊天時,發現走過身旁的喬伊已完成25英哩(約40公里),即將達成馬拉松距離,於是我們認為必須做些大事來慶祝他的努力和保持如此積極的態度。
醫院從來沒有在走廊上為病患辦過馬拉松賽,直到護理師告訴喬伊之前,他甚至沒有想過自己走了多遠的路。在喬伊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化療時,他將接近26.2英哩大關,於是醫護人員們決定在他化療的最後一天完成最後一圈時大肆慶祝。
2020年2月20日,喬伊在醫院馬拉松賽最後一刻,以慢跑繞行護理站第629圈,數十名醫院工作人員為他加油打氣,並為他製作了終點線彩帶。當他手舞足蹈地衝破終點線後,護理師們給他驚喜的完賽獎品,包括一條太空毯、一碗賽後零食、香蕉、特別訂購的26.2(全程馬拉松的英哩數)貼紙,以及一枚有他名字的獎牌,並由媽媽為他把獎牌戴上。
賽後喬伊說:「有很多人為我加油,那真是令人驚奇的一天,我永遠不會忘記!」
喬伊最後一次化療後回到家中復原,雖然他必須被隔離100天,但仍每天保持走路運動。當他感覺自己夠健康時,開始想要跑起來。
「我們正計畫參加一場馬拉松賽,也許是一年後,參加一場真正的馬拉松賽,可能在沃斯堡、紐約或波士頓等大城市。媽媽會和我一起跑,她10年前曾跑過馬拉松,所以我們要一起完成。」喬伊說。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台北榮總神經外科
責任編輯/Dama
在每年初夏舉辦的函館馬拉松,號稱是「日本最困難的fun running」,這個才開辦3年的馬拉松在2018年初被日本經濟新聞評選為日本市民馬拉松的第8名,同時被評定為「日本馬拉松100選」。半馬組加上全馬組共8,000人參賽的函館馬,雖然稱不上大規模的賽事,然而報名的海外跑者逐年翻倍大增,讓主辦單位誇下海口「目標成為日本第一的馬拉松大會」!究竟是什麼魅力讓函館馬拉松頻頻受到日本及全球跑者的肯定、吸引大批海內外跑者爭相參賽?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函館馬拉松的全馬賽道被號稱「日本最困難的fun running」,並不是像波士頓馬拉松般賽道起伏變化多端,讓跑者們遇上「心碎坡」各個心碎腿廢;而是因為補給太豐盛、太美味,足以讓跑者們一路吃到忘了比賽。在開跑前,大會便貼心提供富有在地特色的羊羹能量棒,作為比賽途中的最佳能源。接下來各賽道補給站提供各式不同的美食,包含起司蛋糕、銅鑼燒、哈密瓜、白巧克力、香蕉、番茄,甚至有整碗的拉麵和海鮮丼飯,尤其到了全馬賽道最後灣岸旁大橋,設置了一條號稱「美食大道」的賽段,引誘跑者吃到不想跑、或飽到跑不動,這樣的困難絕對是函館馬吸引跑者挑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完賽後,還有許多當地特色美食等待跑者享用,有知名的函館牛乳、醬湯、大福、香腸等,每一樣都能呈現北海道獨特的飲食文化。因此,函館馬對跑者最大的困難點便是難以抗拒的補給太多,導致跑者們花費不少時間停留進食而影響成績,因此能在這條賽道上破PB的跑者,相信還要擁有異於常人的自制力。要享受一場結合跑步、美食與歡樂氣氛的比賽,函館馬拉松一定是不能錯過的賽事。(美食補給圖片請見文末)
函館馬不僅是美食吃到飽的趣味型比賽,也提供嚴肅跑者們國際認證的競技賽道。賽道經IAAF國際田徑總會/AIMS國際馬拉松暨長跑協會(日本全國約40個賽道有此認證)、JAAF日本田徑聯合會(日本全國約1,200個賽道有此認證)認證。半程馬拉松的賽道起伏不大,是適合破PB、挑戰自我紀錄的高速路線;全程馬拉松路程的大會紀錄為2小時17分,以市民馬拉松來說是中間值的成績,主因前述相當「困難」的美食賽段。另一方面,主辦單位為了讓跑者的晶片計時更加精準,會依據跑者自定的完賽時間分為7組,由快而慢分別起跑,紓解起跑區的擁擠,讓全數跑者在開跑5分鐘左右都能出發完畢,減少大會時間和晶片時間的差距。別小看函館馬的競賽實力,每年從日本各地約有100名領跑菁英刺激賽事的競爭性,北海道以外的參賽者則高達半數,還有許多海外跑者,讓這場才3年的賽事具有國際規格。
函館馬的起終點站都設在市中心千代台公園陸上競技場,離函館機場車程僅20分鐘,離函館市電千代台車站步行不到10分鐘;若搭JR前往,會場位於JR函館車站與JR五稜郭車站之間的三角地帶,從兩站到此都只需10分鐘車程,步行距離也在2.5公里之內。當然,主辦單位會在場外安排綿密的接駁巴士,便於跑者到達、離開賽場。
不僅賽道途中景色宜人,函館馬所在地函館市已3年連霸日本第一「最具魅力的市町村」,擁有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 函館山百萬夜景。若搭電車往函館機場方向,不要錯過北海道知名溫泉鄉「湯の川温泉」,溫泉區中的錢湯(公共浴池)只要400日圓就能進場,是兼具日本傳統特色又經濟實惠的放鬆景點。比賽結束後不妨到這裡的錢湯舒緩身心,體會日本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在賽後最愛的事 - 泡溫泉。
半馬與全馬組跑者分別於9:00、9:10從競技場內起跑,這座競技場能容納15,000人,被日本JAAF認可為第二型官方田徑運動場,在這裡起跑或是奔向終點,都能感受到有如職業運動員一般,得到全場歡呼與關注目光,讓人加倍的熱血沸騰。
函館市是個海濱城市,函館馬拉松的全馬賽道共有9個關門點,近7公里處,也就是第1、2關門點之間的賽道即轉進漁火通,也正式進入津輕海峽沿海的賽段。首先往函館機場方向前進,到了10.2公里及14公里處會遇到兩個折返點;接著返回濱海的漁火通,在約19公里處與半馬組跑者匯流後,往函館公園方向前進。
函館公園位於約25公里處,這座從1879年開園至今的百年老公園,是函館市民闔家休閒的好地方,每年櫻花季都吸引滿滿人潮前來賞櫻。雖然馬拉松賽事日期7月份沒有櫻花可賞,但跑經綠意盎然的公園,也讓可能將進入撞牆期的緊張氣氛舒緩許多。跑經函館公園後,逐漸往函館港方向前進。
全馬賽道在33公里前進入函館港灣區,跑者可依序跑經熱鬧的JR函館車站、魚市場,並跑在函館知名景點金森紅磚倉庫的石磚地板上,一面感受源於明治時期的紅磚倉庫古典氛圍,一面遠望函館港美麗的海景。其中在36公里處行經人工島綠之島(Midori no Shima),跑者們能在此享受北海道哈密瓜、海鮮丼飯和拉麵等超強補給,同時欣賞港灣風光,對跑者來說簡直是人間天堂,絕對能讓人忘記撞牆期的不適。直到約39公里處,也就是最後一個關門點才離開灣區的沿海賽段。
函館馬拉松坐擁沿海美景、純淨空氣、起伏不大的賽道,以及最高25℃的初夏怡人天氣,先天條件相當良好。主辦單位更在許多當地農特產及食品業者加持下,提供豐富到吃都吃不完的美食饗宴,讓每一個補給站成為跑者的驚喜和期待。參加函館馬拉松,能大口吃美食、大口深呼吸、盡情奔跑,各種小確幸元素充滿著整場賽事,跑者將像個孩子一般得到滿滿的幸福感!
函館馬拉松致力於邀請海外選手參加,從2016年35名到2018年266名(其中台灣佔67名),3年內海外選手人數成長7.6倍。大會於2019年目標吸引500名海外選手共襄盛舉,2020年更預計廢除海外名額上限。
資格限制
年齡:2019 年7 月7 日當天年滿18 歲以上男女(20 歲以下未成年者須經父母同意參加)。
時限:應具有大約全馬5小時30分内、半馬3小時00分内的跑步能力。
資料提供/函館馬拉松大會實行委員會事務局
採訪撰稿/Dama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認為若能撐下去大概是因為熱誠吧?沒了熱誠也就難有動力繼續向前進。但對一些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光靠熱誠是不足夠的,就如同今天要介紹的越野好手江晏慶,至高中才真正開始接觸田徑的他,運動本身對他就是成就感的來源。
晏慶最初接觸的運動項目並非跑步,而是桌球隊。外向的他在小學三年級時加入學校的桌球隊,隨著嚴格的訓練與規律的生活,當時的他其實並未感受到太多運動的樂趣,影響最深的反而來自體能的強化,讓他感受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埋下他熱愛運動的種子。
喜歡畫畫的晏慶,國中並未延續體育之路,選定美術的專業作為主力。不過他並沒有忘記運動的感覺,每到下課時,他就會召集同學到操場玩耍當作運動。在玩得過程中,他經常看見其他跑團的長輩在操場跑步,那種入境隨俗的感覺,讓他不由自主地會在那裡多跑了幾圈,於是也開始對跑步產生了好奇,只要一有空,就開始跟著他們跑。久而久之,晏慶便跑出了興趣,除了加入當時的同心長跑協會之外,他也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開課表,只要能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他就會買一瓶飲料獎勵自己,讓自己更有動力下去。
小小的年紀,卻有著靈活的頭腦,當時的他跑著跑著竟也開始對跑步科學產生了興趣。過去傳統的訓練方式皆是土法煉鋼,但跑了一段時間下來,晏慶發現這樣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勢必得想辦法找出讓自己跑得更好的方法。
升高三的那一年,學校要招收第二屆有男生的田徑隊,在教練-張淑惠老師的一句話:「要不要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啊?」熱愛跑步的晏慶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在那年加入訓練。當時帶領他們的體育老師認為運動員不光只是會運動就好,其他關於讀書、品德生活都該平均才是。於是那年,晏慶被訓練得不單只是跑步的技巧,在其他層面也瞬間成長了許多。
晏慶說:「在田徑隊裡的人,熱愛跑步的人並不太多,支持他們奮力跑下去的動力是夢想和目標。」令晏慶印象最深的是田徑隊裡的每一位選手都要為自己設定目標並公開讓其他隊友知道,如同公佈欄一樣,當讓其他人知道後,就會更努力地朝那方向前進,當自我目標實現之後,那份成就感才是他們維持熱誠的動力。
談到越野跑,是晏慶大學時期開始接觸的,當時的他一面在台中讀書,一面與大腳丫跑團一起練跑。裡面的前輩也相當欣賞他的能力,於是便將他帶向山上奔跑。
第一次的越野跑經驗感受並不佳,為了追上前輩以及尋找前方的路,結束後兩隻腳都扭傷了…當時的他既意外也氣餒,意外的是原來越野跑不比跑公路,無論地形、環境皆不好掌控,而氣餒的則是練跑多年,卻還會因為這樣而讓自己受傷。
不過氣餒歸氣餒,好勝的他仍想盡辦法克服一切的困難,讓自己快速上手。越野跑所要適應的地形和技巧有很多;上坡、下坡、泥土、樹根…等。經過那次的體驗,晏慶知道自己在下坡的部分需要加強,於是他利用時間,只要一遇到樓梯,便開始訓練兩階跑的技巧,漸漸地,他的下坡能力增強了,更克服了過去在山中會有的心理恐懼。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晏慶便開始跟著前輩到國外參加越野挑戰賽。2010年他前往中國武隆參加世界前三大的越野挑戰賽事。這是一場團體的挑戰賽,四人一隊,其項目有:越野跑、越野車、溯溪、獨木舟多種混和項目,每天都是不斷電超過7小時的高強度運動時間,而且每個項目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一場相當艱難的賽事。
而那年的晏慶也是他遇過最多考驗的一年,已有多年訓練經驗的他,卻在比賽前的練習,不甚摔車,造成膝蓋嚴重受傷…而受傷的地方正好在膝蓋中間點,只要一彎曲,結痂便會裂開,但當時的他卻一心只想著訓練這兩字,為了不讓結痂裂開,每當要練習之時,他就將受傷的部分用水澆到變軟為止,無論傷口多深多痛,他就是要練習。
或許是太過認真,到了比賽現場適應地形之時,晏慶又再次摔車…這次的他不但膝蓋傷得更嚴重,甚至連手指都插到石頭之中,因而嚴重到差點截肢…實在不知哪來的勇氣,在這樣痛的情況之下,他依然硬著頭皮完成了第一天的排名賽,並順利過關。
但嚴格的老天爺卻沒那麼容易讓他過關,就在當天那要寒冷的夜晚,晏慶卻得了重感冒…難過的他心想:「難道是上天要我放棄這場比賽好好休息嗎?我真的要放棄嗎?」當時的隊友古大哥見狀,卻鼓勵晏慶不要放棄,經過一些即時的修養與治療,原本發燒到快40度的身體,卻在隔天奇蹟似的好轉,經過了為期4天的比賽,最終還擊敗俄羅斯,拿到14名的佳績。
隔月,晏慶又回到台灣前往台東比226的鐵人三項,卻又再次在賽前得到重感冒,但他依然秉持著堅毅到底的精神,原本不打算完賽的他,不但將3個項目完成,並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
晏慶表示,他從未因受傷而想要放棄過,因為那是考驗更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當然在受傷恢復過程中,心急是正常的,可是卻急不得,因為每個修復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規則和時間,如同孕育的道理一樣,完整的9個月孩子才能健健康康的出生。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之下,晏慶的名聲也漸漸在越野界傳開,更在2013The North Face的100K比賽之中跑出名氣。
對晏慶來說,越野並非跑步的進階版,而是另一項很有特殊內涵的運動。它與跑步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專注」,越野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森林中移動,也是一種與大自然互動的運動,當你在越野跑的過程中,需隨時隨地注意周圍的變化,若一個不注意,便很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除了訓練體能,學習在公路上面學不到的技巧外,專注更是可以在這個項目中練習內心的技能。
對於越野跑新手的建議晏慶表示,不要過度專注於速度,跑得開心最重要。因為在大自然運動的過程中,祂自然會引導你專注於與祂互動,離開大自然環境已久的我們,勢必會有一個不適應期,但這些會過去,此時此刻不必急於速度表現,進步反而更快。因為當你越跑越熟稔之後,就在某個當下,你就會想嘗試更快速度的冒險了。
不管何時,晏慶將會繼續跑下去。接下來他將持續累積積分,參與更有代表性像是UTMB這樣的賽事,他說:「我希望在越野跑的國際舞台上,能有台灣運動員的位置。」
由於從小接觸運動,卻沒有想到運動可以為他的生命中增添那麼多色彩;看到更多不同的美景,拓展人際,增進思想的刺激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所以對晏慶來說運動就像是生命的嚮導,在他的人生扮演著永續的角色。
撰文/瀅瀅
攝影/林衍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