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研究:經常泡澡能降低35%心血管發病率
1
研究:經常泡澡能降低35%心血管發病率
2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3
自我解放肌痛點
自我解放肌痛點—跟著做!輕鬆揮別常見的3種上肢痠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經常泡澡能降低35%心血管發病率

2020-03-31
話題 保健 觀念 生活

工作一整天,下班沒時間運動,每當回家或是週末,只想賴在床上追劇或是當沙發馬鈴薯,如果能再夠悠哉的泡個澡,是在舒服不過的事情了。不過你知道嗎?泡澡除了放鬆身心以外,還有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功能!

研究:經常泡澡能降低35%心血管發病率 ©theladders.com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31%。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造成21,569人死亡,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977人死亡,遠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日本大阪大學的最新研究可知,泡熱水澡還可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項發表在《Heart》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經常泡澡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專家也同時表示,泡澡頻率越高對心血管的保護越好。

©thehealthy.com

每天泡熱水澡,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28%

大家都知道心理健康會影響生理健康,如果能夠消除心理上的疲憊,也有益於身體的健康。而泡澡就可以消除人體疲憊、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晚間睡眠品質等。根據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蒐集了自1990~2009年間超過43000名45歲至59歲的中老年人的沐浴習慣與生活方式分析大數據,結果發現,每兩週泡一次熱水澡與完全不泡澡的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約28%。

©healthline.com

熱水澡效果比溫水澡更好

除了泡不泡澡,洗澡水的溫度也有所差異。根據研究指出,若泡熱水澡,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將降低35%,而溫水則是降低26%。不過雖然這最新的研究顯示出洗熱水澡與心臟、血管健康有一定相關,但這不代表著每天泡澡就可以避免心臟病發生,頂多只是降低發生機率,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是要靠著自己的正常生活作息、運動、飲食等做控管才是長壽的最大秘訣。

©popsugar.com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2025-08-25
知識庫新知保健

60多歲的陳先生習慣每天喝一小杯紅酒,自認飲酒量少無礙健康,卻在家人陪同下進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紅血球異常變大、出現輕微貧血。醫師指出,這種情況屬於巨紅血球性貧血,常見原因之一就是酒精性肝病,即使飲酒量不多,長期累積仍可能造成肝臟負擔,進而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脂肪肝及紅血球異常。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紅血球過大的貧血,常見於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但60多歲陳先生的血液檢查顯示這兩項營養素皆正常,代表吸收功能無虞,問題在於罹患酒精性肝病與輕微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惡化恐引發貧血

康本初說明,紅血球的生成與葉酸、B12有關,其中葉酸要經過肝臟進一步的轉化,才能被人體有效利用。但酒精性肝病患者因肝功能不佳,即使維生素B12與葉酸在血液中的量足夠,仍可能因為肝臟的問題,導致缺乏活化的葉酸,進一步影響紅血球的生成,導致紅血球異常變大,產生巨紅血球性貧血。

康本初提到,酒精會經由肝臟代謝,在過程中會產生乙醛,而乙醛會影響肝細胞,引起發炎反應,產生酒精性肝病,檢查結果常見肝功能異常、肝炎、脂肪肝、肝臟腫大等,若更進一步出現肝硬化時,就要當心「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威脅,不可輕忽。

建議戒酒預防「肝病三部曲」

「長期飲酒即使飲酒量不大,也會慢慢傷害肝臟、影響造血,導致紅血球變大、出現巨紅血球性貧血。」康本初指出,此類患者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肝臟問題已悄悄發生,提醒民眾日常小酌若無節制,恐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慢性病。

康本初提醒,預防酒精性肝病的第一步就是「戒酒」,當酒精性肝病尚處於脂肪肝階段,透過戒酒、調整飲食、規律運動,肝臟仍有機會恢復健康,但若拖延病情進展為肝硬化,肝病病程通常無症狀,需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才能及早預防惡化。

延伸閱讀:

常喝酒「失智症風險」飆4.6倍!美國研究揭「1運動」能逆轉腦損傷

喝酒隔天可以開車嗎?1罐啤酒多久退?醫教「1公式」精準算退酒時間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每天小酌不傷身?醫:小心酒精讓「紅血球異常變大」恐致酒精性肝病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自我解放肌痛點—跟著做!輕鬆揮別常見的3種上肢痠痛

2021-04-06
動學堂伸展上半身肌群保健

上肢痠痛最常見原因有媽媽手、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以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然而會發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導致,長期下來,不僅會讓筋膜以及肌肉受損,還會導致日常生活不便。因此,以下幾個動作能自己在家緩潔疼痛,讓你成為自己的復健師。

自我解放肌痛點
自我解放肌痛點—跟著做!輕鬆揮別常見的3種上肢痠痛 ©medicalnewstoday.com

1.上肢-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經常將手臂高舉過肩,導致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而發炎產生疼痛。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 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肩膀是全身關節當中,活動度最大的一個關節,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讓他受傷。除了大家熟知的五十肩以外,還有一種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便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又稱為「游泳肩」。因為游泳選手會需要頻繁做出大角度的上肢動作,較容易得到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因此俗稱「游泳肩」,但其實此症狀也會發生在經常需要將手臂高舉過肩的人身上。當手往上舉高時,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擠壓到而發炎產生疼痛。特別的是若肩膀不動時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當手自側邊抬高約 60 到 120 度時,肩膀則會產生疼痛。

檢測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手往前伸直,手肘彎曲 90 度。

步驟2:前臂向下旋轉,若肩膀會疼痛 則可能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伸展-胸小肌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與牆面垂直站立,右手掌貼在牆上。

步驟2:將身體向左側旋轉,伸展右側胸小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按摩球-肩胛骨肌群放鬆

肩胛骨後側的旋轉肌群,較難以伸展方式延展,因此透過按摩球按壓,更可以有效放鬆此處肌群。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胸前緊繃的肌群做深層自我肌筋膜放鬆。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胛骨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的滾動, 可將覆蓋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按壓點 45 - 120 秒,可按壓不同部位進 行 2 - 3 回合。

自我解放肌痛點

按摩球-胸前肌群放鬆 1

姿勢:單手拿球,將球放在欲放鬆按壓側的胸前肌群。

動作:將球小範圍且緩慢的在胸前按壓處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不同按壓點,每次進行 2-3 回。

胸前肌群放鬆 2

姿勢:趴姿,按壓側的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地面之間。

動作:利用手上下移動來帶動球的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前肌群分成幾個部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自我解放肌痛點

肌力訓練-肩胛骨穩定運動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手肘 -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10 次,可進行2 - 3 回合。

貼紮-放鬆肩部肌肉

目的:首先進行放鬆棘上肌(如黑色貼布),此條肌肉常被關節夾擠到而產生 疼痛緊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頭往對側方向側彎,同側手背在背後。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肩峰,以自然張力一端貼至肩頸轉折處,一端沿肩胛 骨棘(也就是肩胛骨上一字形骨頭)貼上。

目的:再貼上三角肌放鬆貼布(如粉紅色貼布),減少手高舉過程中,因肌肉 過度緊繃所引起的關節動作模式不佳,以及關節夾擠問題。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將貼布固定手臂上三分之一處,手搭對側肩膀延展三角肌後側肌肉,一條分支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後側貼至肩胛;另一條分支貼布於手背背後延展擺 位下,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前側貼至鎖骨外側。

2.上肢-五十肩

55 歲的劉媽媽深受五十肩所苦,除了手舉高便會感到疼痛以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 小事都無法完成,其中讓劉媽媽感受最深的兩件事情,一件是無法扣內衣釦子,另一件事情是車子開進停車場時,無法伸手拿取停車代幣。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容易發生的年紀約在 40 至 60 歲,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動與不動皆會感到疼痛。由於肩關節當中的肌肉產生發炎、沾黏的現象,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無法做到穿脫衣服、洗頭等日常生活活動。患上五十肩的患者會經歷一個循環,剛開始時,會有一段發炎疼痛期,約持續九個月不等,隨著時間過去,接著進入冰凍期,疼痛感稍微下降,但是動作角度明顯受限,此時期可能持續九個月至一年多,最後進入解凍期,關節活動範圍逐漸變大,時程約為一年至兩年不等。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因為肩關節中的肌肉發炎、沾黏而導致。可以透過簡單 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檢測

步驟1:雙手向上舉高至耳朵旁。

步驟2:雙手向外打開至耳朵旁。

步驟3:手背觸碰對側肩胛骨,若以上三個動作做起 來會疼痛,則可能是五十肩。

伸展-非常疼痛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肩關節角度明顯受限,可以使用伸展方式來增加肩關節角度。伸展的活動及角度大小應依據疼痛的狀況來做調整。

步驟1:坐姿,將桌面的毛巾向前推。

步驟2: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3:坐姿,與桌子呈 90 度,將桌面的毛巾向側邊推動。

步驟4: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伸展-尚可忍耐

步驟1:雙手將雨傘緩慢舉高,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2:除了雨傘,還可以使用毛巾。雙手擺在身後抓住毛巾。

步驟3:上下移動,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按摩球-肩關節放鬆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深層沾黏的關節囊做按壓,舒緩緊繃的肩關節囊。

*有五十肩時,肩膀周圍肌肉會變得緊繃,使得肩胛骨活動度變差,此時會讓肩膀能抬高的角度更差,建議可以同時放鬆肩胛骨 周圍肌肉,可參考肩關節夾擠症候群章節的放鬆動作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關節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球左右移動,將覆蓋在肩關節周圍後半圈的軟組織,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 分成不同按壓點,進行 2-3 回。

肌力訓練-肩胛骨穩定運動

待肩膀可高舉過肩後,可進行下面肌力訓練的方式,強化肩關節穩定肌群,能同時減少因五十肩引起的夾擠問題,降低日後其他不適問題的產生。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在進行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約為一個手掌厚度。

貼紮-減緩疼痛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重疊貼紮更能有效提拉皮下空間(如藍色及粉紅色貼布)。

貼布:燈籠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 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3.上肢-高爾夫球肘

32 歲的黃先生是一位工程師,因為手肘內側疼痛而就醫,被診斷為高爾夫球肘,從來不打高爾夫球的他,一直對於自己為什麼會得到高爾夫球肘感到很困惑。高爾夫球肘的學名是「肱骨內上髁炎」,在肱骨內上髁上,有負責做出手腕彎曲動作的屈腕肌,以及負責做出手心朝下動作的旋前肌附著在上面。由於手腕屈肌、旋前肌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發炎、手肘內側疼痛,當手腕用力彎曲及握拳時,會感到疼痛加劇。除了容易發生在高爾夫球愛好者身上,長期需要重複使用手腕的族群也容易發生,例如:工程師、家庭主婦、木工師傅等。

檢測

手臂向上轉、掌心朝上,手掌張開,將手腕向下壓,並將手肘伸直,若手肘內側感動明顯疼痛, 則可能是高爾夫球肘。

伸展-前臂肌群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痠痛的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伸展的部位為前臂肌群(伸腕肌群、屈腕肌群)。

步驟1:右手伸直手心朝下,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伸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步驟2:右手伸直手心朝上,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屈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按摩球-前臂肌群放鬆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緊繃的肌群來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技巧。

姿勢:身體站姿靠牆,手向後稍息背在後側,將球放在前手臂內側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動球左右滾動,可將前手臂分段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 進行 2 - 3 回。

肌力訓練-前臂肌群強化運動

可透過肌力訓練的方式將手臂的肌肉強化,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掌心朝上握住裝滿水的寶特瓶,手肘彎曲 90 度。

動作:用手腕力量將寶特瓶慢慢上舉,再慢慢放下,過程中保持動作順暢。每次進行15 - 20 下,2 - 3 回。

*建議可以搭配肩關節夾擠症後群章節提到的肩胛骨穩定運動, 在肩胛骨更穩定的情況下,較不容易再次發生高爾夫球肘喔!

貼紮-減緩疼痛與放鬆緊繃肌群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此處皮下空間,減緩疼痛點的壓力(如黑色貼布)。

貼布:X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正中間使用自然張力貼於手肘內側最疼痛位置,貼布四個角順順往四方貼上,增加此處皮下空間。

目的:再進行腕屈肌的肌肉放鬆貼法,放鬆過度使用的緊繃腕屈肌(如藍色貼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手掌根處,以自然張力包覆肌肉貼至手肘內側(肱骨內上髁)。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運動星球《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
平常當你感覺身體各處痠、痛、麻、緊、卡時,許多人都會輕忽而不重視,尤其是上班族在忙碌之餘常會忽略,但當症狀嚴重時可能已經導致肌肉、筋膜沾黏,甚至引發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等,對日常生活將有許多影響及不便。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會透過指壓按摩、SPA等方式尋求解決,但也只能暫時緩解特定部位的疼痛,並花費許多時間跟金錢。《自我解放肌痛點》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身體痠痛,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全文附有詳實圖文,不論是關於運動傷害預防或是職業上常見酸痛的問題,或是幫助自己針對痛點放鬆,對症下藥解決長久身體痠痛帶來的問題。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