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吃東西是不是會胖?」、「運動後一定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近年來,健身的熱潮越來越夯,因此運動比例的人越來越高,許多營養師在演講或寫相關文章時,總是會被問到運動前後要怎麼吃才對,然而市面上補充的食材琳朗滿目,有時會讓人疑惑導致吃下許多無關且又會造成負擔的食物。
許多人認為運動後一定要補給,其實這是最常見的迷思,很多人看了網路上的文章或是教練的分享,就認為運動後就是要補充,但你有想過運動強度這件事嗎?如果只是快走個20分鐘、舉啞鈴練二頭肌練個5組各10下,這樣還需要吃嗎? 如果你消耗多少大卡就吃多了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負擔!所以重點會在你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的強度大於心率130~140,總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消耗的卡路里約在 200~300 大卡以上,才真的需要運動補充!此外,如果單純只是走路運動或是靜態伸展,其實也不需要太大的補給。
一般而言,運動前會需要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蘇打餅乾這種整體熱量不要超過100大卡類的,然而這些餅乾不會佔據太多的胃部空間,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胃部不適感,而且蘇打餅乾會慢慢的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中,補充運動時所需要的血糖。營養師也建議在運動期間,除了需要持續少量的補充水分以外,也可以考慮喝無糖黑咖啡,黑咖啡中有咖啡因可以促進運動表現,讓你可以運動的更久。然而運動後可以喝一些含糖豆漿,因為根據實驗證實,含糖豆漿的增肌效果比無糖豆漿來得更好,但糖分的攝取建議在微糖就好。
健身房裡幾乎每個人都人手一瓶乳清蛋白飲,彷彿只要吃蛋白質就夠了,但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要視運動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而定。
減脂:在運動後的飲食需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但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可以好好的減掉脂肪,像是便利商店賣的茶葉蛋或一塊舒肥雞胸肉、無糖豆漿或是半包隨手包的堅果,不會有太多碳水化合物,又有充足熱量,都是減脂族群很好的補充來源。
增肌:人體需要快速的汲取胺基酸到肌肉中才能修補和促進肌肉生長,因此應該更重視足夠且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約為2-4:1,才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幫助胺基酸快速進入肌肉中利用,建議可以攝取含糖豆漿、優格和香蕉,或是在運動後搭配堅果食用。由於堅果中的優質蛋白質,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後修復肌肉,堅果也是運動後不錯的選擇,例如含有果乾的堅果,或是買一盒含糖優格並撒上半包的堅果,也符合運動後增肌的補充原則,除此之外,營養師提醒大家,運動族群不只要關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更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
堅果不只是營養素補充,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堅果含有oleic acid(油酸)、α-linolenic acid (α-亞麻油酸)等優質脂肪酸,研究顯示補充α-linolenic acid(α-亞麻油酸)可以與EPA等脂肪酸能協同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強度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多吃一些堅果更是運動補充的好方法。 而在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堅果有助於提升運動的成效。根據2014年的研究發現,讓運動員每天吃75克的杏仁果,並進行公路車訓練,結果發現有吃杏仁果的組別在同樣時間下可以騎更遠,代表吃杏仁果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且提高了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
堅果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食物種類,維持平常和運動後都來吃點堅果,能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預防運動的問題,讓運動成效更好!營養師建議,挑選時要選擇包裝完整,才能避免油耗和脂肪酸氧化的問題,另外也要選擇有安心履歷標章,這代表食品廠可以做到溯源管理,讓消費者更安心。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早期,科學家以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COVID-19 是一種持續時間不到兩週的短暫、相對輕微的疾病。但在感染冠狀病毒(COVID-19)後,有些人會出現持續的症狀。只要在確診後 3 個月,症狀持續超過 8 週,就被稱為長期新冠病毒症狀 Long Covid 或 COVID-19 後綜合徵 Post-COVID-19 Syndrome,也就是染上新冠病毒的後遺症。本文討論了飲食如何幫助您從中恢復,並列舉了一些與 Long Covid 相關常見飲食問題的對應方案。
Long Covid 似乎與第一次感染 COVID-19 時的病情嚴重程度無關,但在經歷過嚴重冠狀病毒病情的人中更為常見,不過也可能發生在最初症狀相對較輕的人身上。據估計,全球有數百萬人受到 Long Covid 的侵襲,常見症狀諸如極度疲倦、肌肉痠痛、持續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胸痛或緊繃、心悸、關節疼痛、如坐針氈、睡眠障礙、憂鬱和焦慮、耳鳴、耳痛、皮疹、高燒、咳嗽、喉嚨痛、頭暈、頭痛、腦霧(brain fog),其表現包括記憶力減退、思維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使人衰弱的症狀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嘔吐、腹瀉或嗅覺和味覺變化或喪失,其嚴重程度從輕微到使人衰弱。雖然這些症狀持續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並且可能代表幾種不同綜合徵的組合,但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營養補充可能會對從症狀中恢復有所幫助。
通過均衡的膳食來優化營養素攝取,以及在食物選擇、準備和保存過程中採取良好的衛生習慣可能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減少病毒感染的持續風險。
當身體不適時,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到進食,但您的身體需要營養均衡,攝取多元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能量、纖維和液體,才能發揮最佳生理作用並幫助恢復。大多數對於新冠病毒疫情的營養指引都鼓勵食用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食品。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 A、C、D、E 和 維生素 B 群,以及鋅和硒,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此外,水果和蔬菜是水、抗氧化劑和纖維的良好來源,這些都對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體重增加方面有幫助,而這些疾病都是 COVID-19 併發症的重要風險因素。
良好的營養攝取有助於維持肌肉質量、免疫系統並提高能量狀態,具有這種平衡和多樣性的飲食包括地中海型飲食(被認為是一種抗發炎飲食)和國民飲食指南。
.地中海的飲食習慣通常著重於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全穀類、植物油,搭配上適量的魚類、禽肉。因此多攝取地中海飲食項目中的食物代表會吸收到很多重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omega 3 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這些營養素都對人的整體身心健康相當重要。
.以馬鈴薯、麵包、米飯、意大利麵或其他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因為它們是很好的能量來源。全穀類型含有更多膳食纖維,而且通常會使食物釋放能量的速度更慢(低升糖指數),這在意欲減緩疲勞時可能會有所幫助,儲備食品時可考慮一系列的穀物,例如大米、意大利面、藜麥、蒸粗麥粉、燕麥片和其他穀物。
.每天的目標是至少吃 5 份的各種水果和蔬菜,以獲取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選擇水果和蔬菜時,選擇保鮮時間更長的新鮮選項;其他選擇是冷凍、乾燥和罐裝產品或乾燥的食物來源都可以。
.豆類、堅果和種子、魚、蛋和肉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可以儲備的蛋白質來源包括魚罐頭、豆類(罐裝或乾制)、堅果和種子。少吃紅肉等含有高飽和脂肪酸、鹽以及糖的食物,尤其是香腸、漢堡、培根等加工食品。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通過激活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細胞來支持免疫系統,對於成年男性和未懷孕/未哺乳的成年女性,omega-3 脂肪酸(DHA 加 EPA)的推薦劑量為 250 毫克/天。每週至少食用 2 份(每份 90 克)富含脂肪的海魚,如鯖魚、鮭魚、沙丁魚、鯡魚和胡瓜魚,即可滿足這一建議。omega-3 的植物來源包括食用堅果、種子、亞麻籽和橄欖油、海藻油和強化 omega-3 的食物。
.牛奶、奶酪和優酪乳是蛋白質和一些維生素的來源。它們也是鈣的重要來源,可以保持骨骼健康。如果選擇乳製品替代品,請確保它們富含鈣質。儲備時,選擇保質期長的保久乳(經超高溫殺菌)或奶粉。
.多喝水,保持良好的水合作用,每日至少 1.5 - 2 公升,並減少含糖飲料和其他高糖產品的消費來避免體重增加。由於每日需水量受年齡、性別、體力活動水平、飲食、身體組成、懷孕、環境條件和疾病的影響,因此中等體力活動水平的成年人可以通過每天飲用 12 杯水和飲料來滿足用水建議;而兒童每天需要 4 - 5 杯,青少年(9 - 18 歲)每天需要 7 - 11 杯一天;老年人每天 9 - 13 杯。
.限制飲酒,過量飲酒與宿主對病毒感染的免疫力降低以及人類和動物對結核病和細菌性和病毒性肺炎的易感性增加有關。目前的適度攝入指南建議女性每天不超過 1 杯,男性每天不超過 2 杯。
.限制食用和購買加工、超加工食品及速食快餐,減少不飽和油脂和塗抹的醬料。例如炸薯條、氣泡飲料、餅乾和冰淇淋,這些食品富含空熱量;同時避免購買富含鈉、反式脂肪和熱量的商業食品,使用香草和香料來減少鹽的攝入量。
.儲備可保持新鮮 1 週或更長時間的營養豐富的食品,建立健康零食的庫存,讓烹飪和飲食變得有趣和有意義並限制食用商業冷凍晚餐的次數。
首先,補充膳食補充劑不能治療或預防 COVID-19 。如果您的攝食量減少,或是食物種類來源不夠豐富,則飲食中可能只會攝入少量維生素和礦物質,那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將有助於改善營養不足,但建議攝入量不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RDA)的 100%。
微量營養素通過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的多種途徑促進免疫功能。維生素 A、C、D、E、B6 和 B12 和鋅對於維持物理屏障(例如皮膚、胃腸道內壁、呼吸道等)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以及分化非常重要、先天免疫細胞的增殖、功能和遷移。同時,維生素 C 和 E 以及鋅和硒可在氧化應激增加時防止自由基損傷。維生素 A、C、D、E、B6 和 B12、鋅和硒通過影響 T 細胞和 B 細胞的分化、增殖和正常功能來支持適應性免疫反應。這些營養素也影響抗體的產生和功能,有助於細胞介導的免疫,並支持病原體的識別和破壞。最後,它們具有抗菌活性並調節發炎反應。
部分的新冠病毒疫情營養指南裡強調礦物質和維生素(如鋅和維生素 C、A 和 D)對維持功能良好免疫系統的重要性,作為輔助治療。然而,對於感染病毒或有風險的個體,才強調補充維生素 C (對於有呼吸道病毒感染風險的個體,可以經醫師指示口服高劑量的維生素 C,高達 2 g/d)和 D(缺乏日照者, 2000 至 4000 IU/d)以及鋅(最大鋅攝入量不應超過 40 毫克/天;素食者可能需要比非素食者多 50% 的膳食鋅;老年人有缺鋅的風險,這增加了對肺炎等感染的易感性,30 mg/d 可能足以改善免疫功能並降低感染風險)和硒(較高劑量 200 μg 可以作為治療感染的輔助療法,但不能長時間使用),可能有益於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檢測到營養缺乏的人。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5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持續 12 週,其抵抗感染的效果明顯優於服用安慰劑的人。儘管服用補充劑的人與服用安慰劑的人一樣容易生病,但他們的症狀要輕得多,而且消失得更快。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在 50 歲左右以後對於營養素的吸收能力會下降,因此需要更高的攝入量,也更容易出現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症。若有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和發炎反應升高,從而使感染變得更糟。因此,根據您的年齡,可以考慮增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的補充。此外,一些營養素如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益生菌,與抗發炎反應和增強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一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補充膳食補充劑越多越好」的想法是一種誤解。大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引起毒性和副作用或與藥物相互作用,從而增強或降低藥理作用。
症狀一:疲勞
1. 遵循規律的睡眠模式,每天在同樣的時間起床和上床睡覺,幫助減輕疲勞。
2. 健康的飲食也是關鍵。少量多餐幫助維持血糖濃度,但避免攝入過多的澱粉或甜食,如碳水化合物,這會導致進食後幾個小時能量下降。
3. 即使不感到飢餓,也不要跳過早餐不吃,這一點也很重要。
4. 選擇低升糖指數 (GI) 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因為這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相對較慢,有助於防止血糖波動。不錯的選擇包括全穀類食物,例如豆類、燕麥、全麥麵食和糙米等,以及水果和蔬菜。
5. 一些微量營養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或補充劑,如維生素 B2、B3、B5、B6、B12、葉酸、維生素 C、鐵和鎂也有助於減輕疲勞。
症狀二:肌肉痠痛
1. 即使感到疲倦和肌肉痠痛,保持活動也很重要。積極的活動,如慢走、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溫和的游泳,也可以幫助恢復。
2. 專注於呼吸或冥想的治療性運動,如瑜伽和皮拉提斯,可以幫助您感覺更有活力、減少不適。
3. 改變進行的運動類型,使相同的肌肉群每週鍛煉不超過 3 次,以便有時間讓您的肌肉恢復。
4. 即使您感覺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也請嘗試進行一些坐姿的運動練習。
5. 攝取正常肌肉功能所需的微量營養素,包括鈣、鎂、鉀和維生素 D。每天將手臂和腿暴露在陽光下 15-30 分鐘,以促進維生素 D 的內源性合成,如果您因為染疫而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那麼您應該考慮服用維生素 D 補充劑,而當檢測到缺乏維生素 D時,建議口服補充劑量在 2000 至 4000 IU/d 之間。
症狀三:頭痛
頭痛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特徵,並且可以持續存在。確保每天喝足夠的水分,因為即使是輕微的脫水也會導致頭痛。
症狀四:腦霧 brain fog
1. 目標是每週至少吃兩份魚,其中一份是富含油脂的。這些提供了對大腦健康很重要的 omega- 3 脂肪酸,一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被強化的 omega- 3 脂肪酸,對於那些不太吃魚的人,可以考慮使用 omega- 3 補充劑——包括來自藻類等純素來源的補充劑。
2. 確保您有充足的睡眠。某些類型的空間記憶只有在學習之後,有一段長時間的睡眠才能建立。
3. 定期運動對於促進大腦循環和幫助記憶持久也很重要。
4. 維生素 B 群對健康的思維過程至關重要,尤其是 B1、B3、B6、B12 和葉酸,鎂也有助於保持正常的心理功能。
症狀五:嗅覺與味覺改變導致食慾不振
添加強烈的香料(如香料)或辛辣苦味(如柑橘)可能會有所幫助。有些人發現改變食物的質地會使其變得有趣。冷食或室溫下的食物通常更能耐受。
症狀六:腸胃道症狀
雖然導致 COVID-19 的 SARS-CoV-2 被認為是一種呼吸道病毒,但卻會導致嘔吐和腹瀉。科學家發現 SARS-CoV-2 的病毒碎片可以在初次感染後,仍在人體腸道內逗留數月。但研究人員尚未確定持久性病毒片段與 Long Covid 之間的聯繫,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Long Covid 常見的腸道症狀是感覺噁心、腹脹、疼痛和腹瀉。這些是腸易激綜合徵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類型的症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中的微生物狀態(腸道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在我們的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腸道健康而飲食包含:吃許多不同顏色的豐富植物性食物來源,提供纖維,例如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和全榖,儘管沒有證據顯示多吃有助於 Long Covid 的恢復。
益生菌也值得考慮用以緩解腸道症狀,建議試用一個月以測試是否有益。益生菌可以通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包括調節免疫功能、產生抗菌化合物和有機酸、改善腸道屏障完整性、酶的形成以及與常駐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對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屬益生菌的研究表明,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發酵乳製品可能是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好選擇。此外,壓力、焦慮和睡眠障礙都會影響您的腸道健康,使症狀惡化,心理諮商或晤談可以對此有所幫助。
.無預期的減重或增重
.持續的體重減輕並且食慾不振
.由於嗅覺或味覺變化、疲勞、噁心、腸胃道症狀或其他長期感染症狀而無法正常進食
.遵循限制性的飲食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
1. 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 Long Covid and Diet: Food Fact Sheet [Internet]. BDA.uk.com. 2022 [Accessed 19 May 2022].
2. Sarah Brewer. “Long COVID: diet and lifestyle changes that can help” [Internet] . healthspan.co.uk/.2022 [Accessed 19 May 2022].
3. Heidi Ledford. “Coronavirus ‘ghosts’ found lingering in the gut” [Internet]. nature.com. 2022 [Accessed 19 May 2022].
4. de Faria Coelho-Ravagnani, Christianne, et al.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utrition reviews 79.4 (2021): 382-393.
說到增肌,一般人都會聯想到要多攝取蛋白質才能幫肌肉增長,其實,想長肌肉可沒這麼簡單。增肌除了要維持重訓的頻率外,飲食也是關鍵。飲食部分,必須要攝取這3大營養素,才能幫助我們養成肌肉。所以,還停留在增肌只要吃蛋白質就好嗎?根據許多國外研究指出,以下為除了蛋白質外,身體必需的3大營養素。雖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讓肌肉撐著或減緩肌肉流失,但是沒有搭配運動以及攝取其他營養素,也是徒勞無功。
許多減重的人對於澱粉總是避開不吃,覺得吃碳水會就會發胖,其實,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當你想增肌減脂時,關鍵除了蛋白質,還必須攝取足夠好的碳水化合物。好的碳水化合物有燕麥、藜麥、地瓜、山藥等,如果吃太少,反而會長不出肌肉。因為醣類是健身運動最直接且快速的能量來源,不僅可以延長運動耐力,還能提高運動表現,並且能刺激胰島素、幫助肌肉合成。因此,如果你已不吃澱粉能健康瘦身的觀念,請拋開!
別害怕攝取油脂,而要吃對健康的油脂。因為人還是需要攝取適量的油脂,如果完全不碰油,反而阻礙肌肉生長,進而讓身體出現狀況。像是皮膚粗糙、便秘、月經不規則、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因此,只要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就能促進肌肉生長。健康的油脂有酪梨、鮭魚、橄欖油、堅果等,這些都是比較健康的好油,而我們比較需要避免的是油炸類、精緻甜點,這些營養價值較低,吃多還會變胖,因此一定要忌口以及盡量少吃。
維生素D對於增肌也有一大幫助。多曬太陽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不過建議要在早上的9~10點,或是下午3~4點,因為正中午太熱,過度曝曬會導致皮膚乾燥、水分流失。維生素D的功效,可以調節鈣、磷的吸收,以及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同時也是維持肌肉功能與強度的關鍵,如果人體內的維生素D偏低,通常肌肉量與強度會較差,嚴重可能成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此外,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到維生素D,像是蛋黃、乳酪、沙丁魚、黑木耳、大豆等。
長肌肉的好處,不僅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瘦身,也能提升運動表現、增進骨質密度,還能減少因久坐、久站導致的肌肉痠痛與疲勞;反之,如果不運動健身去刺激肌肉,隨著年齡增長,你會感受到肌肉加速流失的無力,還會有肌少症的困擾。但是如果能健康飲食並搭配運動,就讓增肌減脂效果更上一層樓。
資料來源/Men's Health、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