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飲食與低脂飲食一直都各有著固定一派的支持者,然而,一般的人都會在瘦身或減脂的時期,選擇採取低熱量與低脂肪的飲食策略,但隨著近年來生酮飲食風潮的崛起,高脂肪飲食也成為許多人爭先恐後的時尚飲食法,不過,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遵循低脂的飲食方式,來進行瘦身與減脂計劃設定。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採用低脂肪飲食的男性容易有睪酮激素不足的風險,特別是已經處於健康體重又從事耐力型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過於限制脂肪攝取的低脂飲食可能不是一項最好的選擇。
一般來說男性的睪酮激素在40歲左右後,會以每年大約1-2%的速度下降,但如果激素下降的太低就容易造成疲勞、肌肉萎縮、抑鬱、勃起功能障礙和性慾低下等症狀,並會影響其餘的健康問題。正常成人睪酮激素的範圍為300 ng / dL至1,000ng / dL,根據美國泌尿科協會的說法,當濃度低於300 ng / dL時,就會被認定為睪酮素不足。
另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睪酮激素濃度偏低的風險,有研究表示,比理想體重多20%的男性會比正常體重的男性睪酮激素低30%。而對於體重超重的人來說,運動與減肥通常都能有助於提高睪酮激素,但飲食影響的方面目前尚不清楚。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泌尿科住院醫師兼首席研究員Jake Fantus醫學博士說,我們發現有進行限制飲食脂肪攝取量的男性,在血清的睪酮激素濃度低於不限制脂肪攝取量的人。這個研究是透過一項全國健康研究(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簡稱NHANES),研究了18至80歲年齡段的3128名男性,並了解它們的飲食史以及抽血檢查血清睪酮激素,在飲食分類上分為低脂飲食、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以及非限制飲食這四種,以確定飲食方式是否與血清睪酮激素變化有關聯,同時,這項研究報告也發表於《泌尿外科雜誌》上。
發表於泌尿外科雜誌的這份研究,最初宗旨是在檢查低脂(<30%),低碳水化合物(<20克),地中海(40%脂肪)和非限制性飲食,對於睪酮激素濃度的影響;但是低碳水化合物人群中沒有足夠的男性作為研究結果的依據(研究期的最後一年是2012年,因此酮尚未成為主流),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包括在內。
這份研究中男性的平均睪酮激素濃度為435.5 ng / dL,而採用低脂飲食與地中海飲食的男性睪酮激素分別為411 ng / dL與413 ng / dL,明顯的看出這兩種限制性飲食都比平均值要低。一旦研究人員調整了影響睾酮激素的因素數據,包括年齡、體重指數(BMI)、身體活動和醫療狀況,發現低脂飲食與睾丸激素減少有顯著的相關性,儘管地中海飲食並未如此明顯。
關於這點雖然研究人員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飲食與睪酮激素的差異有多重要,但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減肥所帶來的睾酮激素提升,可能會超過低脂飲食所帶來的好處。如果你已經擁有正常且固定的運動習慣,那麼不如採用正常的脂肪攝取來取代限制攝取的方式,能更有效的促進荷爾蒙健康。
Fantus醫學博士說,體重在正常數值範圍內且有習慣跑步與騎自行車的男性,過於限制脂肪的飲食法可能會導致睾酮激素的下降,或許減少的幅度並不大,但為了能更健康的維持並提高睾酮激素並改善心血管的健康狀況,採用較少限制脂肪的飲食習慣可能就是最佳的選擇。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mensfitnessmagazine
責任編輯/David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每天都要攝取蛋白質,尤其在健身的人,但是蛋白質過多其實會造成腎臟負擔。台灣的洗腎人口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為什麼台灣洗腎人口那麼多?雖然台灣洗腎原因排行第一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大約每10個洗腎病友,就有4人是糖尿病患;但是,根據專家表示,大家都忽略了其實過量攝取蛋白質也是加速腎病變的主要原因。
因為吃下肚的大量蛋白質被轉換為含氮廢物後,都需要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久而久之,腎臟的功能就會變差;尤其是腎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若飲食還是不知節制,攝取高油、高鹽、高蛋白質,即使吃的是優質蛋白質,也會加重腎病的嚴重度。以下四種錯誤情攝取蛋白質會容易傷腎,來看看你平常是否正確攝取。
坊間有許多販售高蛋白粉的廠商,強調可以把高蛋白粉加水做成奶昔,當成代餐來取代一天當中的1~2餐,不但熱量低且營養素又豐富,不用太久的十千,就可以讓體重降下來。但其實這樣的方式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甚至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另外還有一種吃肉減肥法,強調光吃肉、不吃澱粉類食物,可以瘦下來,但要注意吃肉不吃澱粉恐怕會引起酮酸中毒,導致增加腎臟的負擔。
隨著年紀增大,肌肉量逐漸流失,因此年長者才需要透過吃肉的方式補充蛋白質。但最常被忽略的就是中老年人的蛋白質過量攝取的問題,許多年長者擔心自己營養不良,甚至害怕出現肌少症,因此,透過補充大量肉類、蛋類或是喝牛奶來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但在不知道腎功能好壞與否的情況下,攝取了過量的蛋白質,即便補的都是優質蛋白質也會讓腎臟負擔。
近幾年健身、慢跑這樣類型的運動開始逐漸流行,每週都有路跑活動,許多人習慣在跑步、打籃球,或是在健身房重量訓練等運動之後,為了長肌肉都會喝一杯高蛋白粉或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來幫助養肌肉。在補充高蛋白飲品的同時,飲食內容如果沒有控制且仍然攝取過多的肉類、豆類等蛋白質,超過人體負荷的量,一樣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時間下來會導致腎臟那生病變。
癌症術後、各種手術的病人,甚至是營養不良的人,都希望可以透過高蛋白營養補充品來讓恢復元氣,但要注意的是,在補充液體罐裝或粉狀沖泡的高蛋白營養補充品時,也要計算好飲食中蛋白質的量,才不會吃了太多的蛋白質造成腎臟的負擔。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