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許多人都有著較胖的身材,尤其像是美國這國家。基本上在美國很多地方都是無法靠雙腿走得到,如果想去大賣場買東西也需要開車才能到。然而從家裡走到車上,身體保持不動地開車抵達目的地,事情辦完之後再度開車回家。這樣的一連串行為長時間下來,身體會從小馬鈴薯長成大馬鈴薯,導致身體只會胖不會瘦。根據專家表示,大多數較胖的人,其實對體重影響健康的觀念較無意識。
根據克里夫蘭一間診所發布了一項肥胖對健康的調查發現,約88%的美國人都知道心臟的健康與體重存在著緊密的聯繫,但這數字裡的大多數人都覺得在改善自己體重問題這方面都做得還不夠,然而有65%的人擔心因過重而導致心臟病,但只有約43%的人願意改變飲食來減重,但是他們都不太清楚,到底吃什麼可以真的幫助減重以及對對心臟健康有好處。此外,將近有18%的人認為體重對心臟的健康無關。研究人員得出一個結論,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完全了解體重過重對他們的心臟和整體健康的影響,像是癌症、膽固醇過高、中風等,對這些都沒有較多的意識。
根據2019年美國大規模調查針對肥胖的人做運動是否瘦身有成,這項調查仔細追踪了想減重的人們開始運動後的飲食和運動情況,但是從該研究發現,即便現在健身風氣流行,但許多人在運動後的一段時間,都沒有減輕體重,反而體重逐漸增加,原來是他們在飲食上出現了問題。即便有好好做訓練,但嘴巴還是不忌口,這些人較不容易忍耐飢餓,每當運動完還是想大吃一頓,但是還是有少數人的體重確體重減輕了。其實,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美國,如果吃得健康並非難事。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保有能吃就是福的意識,改變飲食習慣對這些人來說非常困難,此外,能坐就不站的懶骨頭特性也較難扭轉。對於這些過重想減肥的人,總是覺得先把這顆漢堡吃完我再來開始減肥,即便這些人意識到這點,但心態還是會屈服於現況。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疾病,會增加心臟相關疾病死亡也是心因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飲食的西化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肥胖是許多現代人所面臨的健康問題。肥胖的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等疾病的危險性會比較高。在佛萊明罕(Framingham)長達14年研究資料顯示,肥胖是新發生心房顫動的獨立危險因子,且與是否有合併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無關。然而德國漢堡大學心臟中心在歐洲社區研究顯示,肥胖男性及女性心房顫動的發病分別在50歲後和60歲後呈現急劇上升,最近針對51份研究多達6萬病患以上的統合分析亦發現BMI每增加5單位,會增加19%到29%心房顫動罹患風險,因此綜合上述研究結論可知肥胖患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看完上述肥胖對身體的關係,如果你正處於現在這狀況,請好好思考是否要改變一下現在的狀態,雖然現在倡導不要因為身型覺得沒自信,但是影響到健康真的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BUSINESS JOURNA、THE NEW YORK TIME
責任編輯/妞妞
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也是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頭號原因,但是研究指出,目前已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很多人的膝蓋常會不當使用,已出現30、40歲的患者,然而除了靠飲食來延緩退化性關節炎外,專家指出:肌力訓練更能延長關節退化。
隨著飲食西化、運動風氣盛行,以前只有老年人會出現的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人年紀不到40歲,膝關節就已經出現退化。年輕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大都是因為運動時關節激烈衝撞所致,不同年齡引起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不一樣,多數老年人都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引起;中年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可能是因為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如搬家工人、貨運司機;體重過重也會造成關節難以承受。有研究發現,身材較胖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是正常體重的1.7倍M國外也有研究指出,每增加1公斤的體重,膝蓋得承受4公斤的重量。
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許多長著的惡夢之一,於是會透過食用保健食品來修護,像是鈣片、葡萄糖胺等,但是根據專家表示,除了吃上這些補品外,還不如做上肌肉訓練更有用。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強度,能夠減輕關節內軟骨的負荷,只要膝蓋周圍的肌肉足夠有力,就能夠分擔膝蓋承受的壓力,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對於延緩膝關節老化也有很重要的效果。此外有些身型較胖的人,建議可以先透過減重方式來緩解。由於體重過重是造成關節退化的一大因素,膝關節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當體重越重所造成的負擔就越大,膝關節受損、退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減重也是保養膝蓋的一大重點,快走、游泳或騎室內腳踏車,都有不錯的減肥效果,可以從這幾種運動做起,減輕膝關節負擔的同時也讓自己更健康。
保護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也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也提供了膝蓋的穩定性和力量,所以只要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就能有效減輕膝蓋的負擔。然而訓練大腿肌肉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深蹲、登階、弓箭步、單腳硬舉等,都是能幫助大腿肌肉茁壯的訓練,此外,還可以透過攝取蛋白質來增加肌肉量,像是雞蛋、牛肉、魚肉等,在飲食與訓練相輔相成下,就能建立肌肉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退化性關節炎除了該部位會疼痛外,還會有以下幾種徵兆:
腫脹:在軟骨磨損以至於變形之前,膝蓋會先開始腫脹,原因是膝關節的骨頭因為相互摩擦引起軟骨組織的病變,如關節滑液囊的發炎,造成液體在關節的位置堆積。
膝蓋發出聲音:腿部彎曲時,膝蓋會喀拉作響,這也是關節軟骨磨損的跡象。如果長時間久站之後,上述的症狀加劇,甚至是膝蓋紅腫合併發燒,很可能就已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僵硬:早上起床下床時,或身體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之後,膝蓋覺得僵硬,但稍事活動情況又變好,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
微熱感:膝關節感到微微發熱也是早期徵兆之一,這樣的狀況以一天結束之後最為明顯。
資料來源/康健、常春月刊、NCBI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