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1
腦部健康與重訓相關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2
身體在默默老化?小心「無感壓力」讓你慢性發炎、免疫失調不自知
3
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2020-05-25
知識庫 保健 重量訓練 體適能 觀念 新知

有鑑於世界人口急速老化,有許多的老年人都出現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病現象,因此,由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所領導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透過適當的阻力與重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可以有效改善大腦對於認知的能力,這項研究的發現十分的重要,因為,根據2016年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指出,全世界有4700多萬人有這項問題,這數字預計在2050年增加到兩倍,所以,該如何提升大腦的健康與降低認知問題的風險,就變得極為重要。

腦部健康與重訓相關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這項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上的研究報告,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和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健康腦老化中心(CHeBA)合作進行,該試驗涉及對55-68歲之間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進行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研究,發現MCI患者罹患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更高。

由於罹患癡呆症的患者護理費用十分的昂貴,因此《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建議超越專科護理範圍,該報告提出了一種整體方法重點是改善有條件的人生活的品質。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訓練與改善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繫,可能是朝著正確方向所邁出的第一步。

重訓可提高腦部認知?

這項研究特地進行阻力(重量)訓練和腦部之間有什麼關連,研究檢查了100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老年人;然而,輕度認知障礙是指認知障礙明顯,但不足以影響其日常活動的老年患者。在試驗中,MCI患者分為四組並分配了一系列活動,包括抵抗運動包括重訓和坐姿拉伸形式的安慰劑抵抗相互結合,以及數字計算方面的認知訓練,同樣也包含有安慰劑的訓練,大約6年後診斷出患有MCI的患者中,有80%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雖然,認知訓練與安慰劑對照組之間並沒有產生認知能力的改善,但這項研究確實證明了肌肉力量的改善與腦功能之間存有比例關係。研究人員Yorgi Mavros博士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後續發現,當人體的肌肉變得越強壯,大腦的健康狀況就越好。

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老年人
研究人員Yorgi Mavros博士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後續發現,當人體的肌肉變得越強壯,大腦的健康狀況就越好。

先前的研究表明,運動訓練與腦部認知功能之間存在正向聯繫,但由馬夫羅斯博士領導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試驗,提供了要提升腦部認知所需的運動類型、質量和頻率的進一步消息。在試驗中,參與者每週進行兩次重訓課程歷時6個月,在重訓的強度至少達到其峰值力量的80%;隨著參與者的肌力變強並將負重逐漸增加,同時,將其峰值強度持續維持在80%。

馬夫羅斯博士說,如果我們越能讓人們適度的進行重量訓練刺激肌肉成長,那我們就越有可能擁有健康的高齡人口;但適度重訓的關鍵是必須每週2次高強度的訓練,才能促進肌肉與力量的成長,這樣也才能對於腦部的認知功能獲得最大的好處。這也是首次研究表明,55歲以上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肌肉力量增加與腦功能改善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

運動與認知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腦部的海馬迴(Hippocampus,又稱海馬體)會縮小,在常見的阿茲海默病症中,海馬體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表現出來的症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大腦缺氧(缺氧症)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體的損傷。因此,一些研究還建議增加某些大腦區域的大小與運動訓練之間的聯繫,運動有助於諸如葡萄糖調節和心血管健康的生理過程,另外,有氧運動顯示海馬前體的大小增加了2%可以改善空間記憶。在2016年的時候,包括馬夫羅斯博士在內的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類似的測試,他們發現重訓後腦部認知能力有所改善的研究報告。

有氧訓練可改善記憶空間
在常見的阿茲海默病症中海馬體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有氧運動顯示海馬前體的大小增加了2%可以改善空間記憶。

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老年人,在進行6個月的漸進式阻力訓練和算數認知訓練後的大腦變化,他們發現諸如重訓之類的漸進式阻力訓練,能顯著的提高了腦部認知度。這項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運動訓練本身是否能阻止老年人腦部退化的影響,或者這些運動是否還能促進一些認知方面的機制。儘管增加肌肉力量似乎與腦部認知障礙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但其背後的機制現在仍不完全清楚。Mavro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希望能透過將大腦認知能力與肌肉增加的關聯性搞清楚,才能在未來發現這種症狀時更有效的改善。

資料參考/onlinelibrary、World Alzheimer Repor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身體在默默老化?小心「無感壓力」讓你慢性發炎、免疫失調不自知

2025-07-14
新知觀念保健話題

明明沒什麼壓力,卻睡都睡不好?醫師指出,從功能醫學的觀察來看,生活穩定沒壓力的人,身體可能已經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例如睡不好、飲食不均衡、免疫力下降或慢性發炎。這些壓力不一定馬上引發疾病,卻會逐漸消耗細胞修復力,加速身體老化。醫師呼籲,在身體功能出現失衡,尚未發展為疾病之前,必須及早預防。

壓力源有很多層面

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指出,現代人面對種種壓力,例如工作、情緒或是人際煩惱,許多人誤以為壓力來自心理層面;事實上,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身體所承受的壓力來自更多層面,包括失眠、飲食不均衡、血糖波動、缺乏抗氧化營養素,甚至是腸道菌相失衡、反覆感染或長期接觸環境毒素等。

重要的是,身體不會去分辨壓力到底來自情緒、飲食、睡眠、代謝問題。對它而言,壓力就是壓力,反應路徑幾乎一致,最終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氧化傷害與老化。

壓力加速身體老化

顏佐樺說明,壓力未必都是不好的,適度的壓力有助於身體建立應變能力。例如在感染時,發炎啟動對抗病原的保護性反應,但若這些反應無法解除,就可能轉化為慢性發炎與持續性損傷,進一步干擾自律神經、睡眠與代謝功能,甚至影響情緒調節,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顏佐樺表示,臨床中看到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人,不僅免疫功能下降,也常伴隨氧化壓力升高與細胞修復遲滯,當壓力荷爾蒙長期偏高,會破壞血糖與代謝平衡,加速老化進程。

在壓力中停下來照顧自己

顏佐樺指出,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關鍵在於是否能及時察覺並適度調節,「有意識地停下來」非常重要,每天留一些空白時間,靜下來感受身體與情緒的狀態。停下來就是壓力調節的練習,可能只是幾分鐘的正念呼吸,或靜靜回顧一天的經歷,就足以幫助身體修復。

除了調節練習,生活中也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做調整:

營養補給: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鋅、維生素D、Omega-3),穩定發炎與氧化壓力;搭配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幫助維護腸道健康。

草本適應原輔助:如人參、紅景天、南非醉茄,能協助腎上腺對壓力的調節。不過建議在飲食與作息先穩定之後再搭配使用,效果會更理想。

功能性健檢建議:若懷疑自己處於慢性壓力狀態,或想進一步了解身體是否已經出現氧化、發炎反應,可以考慮安排壓力荷爾蒙、氧化壓力指標、營養素狀況與腸道免疫功能等功能性檢測。

顏佐樺呼籲,預防醫學的重點在於幫助我們提早察覺壓力對身體的影響,透過有意識的選擇來調整生活方式。當我們能在壓力造成傷害前辨識出身體的訊號,就能主動改變習慣與調整方向,這樣一來就能將健康的主導權握在自己手中。

延伸閱讀:

常感緊繃壓力,可能是鎂不夠!營養師列20種「高鎂食物」吃對能減壓

情緒低落什麼都不想做?治療師教「4招自我對話」擺脫無動力狀態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真的沒壓力嗎?你可能正在變老!醫揪「無感壓力」害身體慢性發炎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2017-05-15
居家親子體適能兒童親子運動體適能保健知識庫

觀察孩子走路時,是否發現他們或站或走時會有內八或是長短腳的症狀呢?這些稱為鴨母蹄的走路姿勢大都起因於扁平足的關係。除了先天遺傳的扁平足孩子,若是後天造就的就必須多加注意並給予矯正,扁平足的成因很多 : 例如,孩子們足部太早承重,或是肌肉韌帶無力、姿勢不良等都會導致扁平足的產生,大人要多多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把握2~8歲的發育時期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之發育。

腳掌踩不穩或是走路有內八,都有可能是擁有扁平足的關係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但是少數扁平足會在走路、跑跳、平衡等動作受影響而經常跌倒,除此之外,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會更讓孩子們在走路時接觸地面後,足跟不穩、歪斜,也會因為身體受力而改變,並且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等狀況。

以下有四種體適能遊戲,能鍛鍊孩子足底小肌群的發展,並且可以增進足部、踝關節等肌肉控制,並且防止扁平足的產生。

 1  我是大山洞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孩子伸展雙腿、踝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的雙手放在小板凳上,雙腳腳掌貼在地面。
步驟2:讓孩子的屁股向上翹高,身體呈現倒v型,在訓練的過程中,雙腿越後面,越有拉筋的效果。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大山洞

 2  我是小猴子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準備幾個寶特瓶或是娃娃排列在地板上。
步驟2:讓小孩墊起腳尖站立,再來回繞過這些障礙物。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小猴子

 3  火車過山洞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的足底小肌肉群並穩定髖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屈膝躺平,雙腳與肩膀同寬踩在彈力帶上,並且在彈力帶中間塞入一顆球。
步驟2:讓孩子的雙腳保持踩穩後,再利用小球滾過孩子的屁股下方,當球要滾過去時,請孩子將臀部往上抬起。

我不要鴨母蹄—火車過山洞

 4  我是不倒翁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分別與孩子站在軟墊或是枕頭上。
步驟2:站好後,大人可以與孩子互相丟球,或是與孩子一起比手畫腳。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不倒翁

動作設計與指導 群康彼拉提斯
動作示範 親子瑜珈講師—黃若婷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