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1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2
超商飲料地雷
為何喝運動飲料也會危害身體?超商5種甜飲料可能都暗藏有高鈉添加物!
3
美國烹飪作家用6次失敗經驗換來:每週改1個飲食小習慣能成功瘦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2020-06-23
話題 飲食 飲食方式 運動補給 觀念 課程

隨著運動意識抬頭,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運動前後需要補給才能恢復體力以及增加肌肉量來燃燒脂肪,以達到瘦身效果。但是,真正的營養補給與觀念你真的都了解以及有做對嗎?當錯誤的補給方法,不但會給身體造成負擔,還會降低運動表現,此外,錯誤方式還會造成肌肉流失,當肌肉流失,影響的不單只是力量不足,還會導致肌少症、免疫力下降,甚至日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runnersblueprint.com

什麼時候需要補給?

隨著運動風盛行,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17年底公佈的「運動現況調查」統計,台灣運動人口比例已達85.3%,然而民眾在努力訓練同時,卻往往忽略運動飲食補給的重要性。許多專業運動營養師提醒,應注意運動前、中、後三階段飲食,才能修復運動時產生的組織損傷,更能減少熱量變成脂肪儲存,增加運動效果。但是補給方式跟補給方法能做到的正確的人不多,因此,即使有再好的體能,沒有補給正確也會導致運動表現降低,以及身體恢復的速度逐漸變慢。

©bbcgoodfood.com

運動前、中、後,該如何補給?

運動前﹕應攝取約300大卡

許多人認為運動前不吃東西可在運動中燃燒更多體脂肪,但其實這個錯誤的觀念。在1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前,至少需提前1小時補充約300大卡營養,重點補給包括碳水化合物、水分與電解質,尤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對身體儲備運動所需能量相當重要。運動強度越高,能量的衰退越明顯,所以運動前補給正確的食物,可幫助提升運動表現、減少肌肉損失。

運動中﹕水分、電解質、糖三大元素一次補齊

從事1小時以上中-高強度運動時,容易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流失,建議每10~15分鐘補充100-200ml運動飲料。除了能補充水分外,還能透過運動飲料成分中的電解質與糖分,補充運動中流失的電解質、增加持續運動的糖類能量;與喝水相比,更能幫助身體留住水分及延緩運動表現下降。

運動後﹕30分鐘內進食,快速修復耗損能量

運動後建議在30分鐘內補充飲食,視每個人的身體差異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水分及電解質。假如運動中有尚未喝完的運動飲料,可在運動後繼續飲用完畢,以達到運動後促進流失的能量及電解質恢復。

補給時所需要的營養類型是什麼?

一般來說,人體需要攝取的基本營養分為7大種,如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水分可以構成細胞成分、促進正常排泄、調節人體體溫跟酸鹼值;蛋白質可以修補建造新組織並調節生理機能,並產生能量,一般建議可每日可攝取1.2~1.5g/kg的蛋白質;脂肪可以提供飽足感、其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 具抗發炎、提供人體荷爾蒙來源;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肌肉合成、提供能量、更成身體組合;維生素可以安定神經、促進能量代謝、維持腸胃蠕動;礦物質可以調節生理機能、構成激素成分,並控制肌肉收縮,在人體最常見所需的礦物質就是鈣、鈉、鉀、鎂、鐵、銅等,尤其是鈉,這個元素的補充對於一般人甚至運動員來說都非常重要。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每天都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尤其是健身的人,更是積極補充。但,你知道蛋白質過多其實會造成腎臟負擔嗎?你知道運動只補充蛋白質是不夠的嗎? 近年來,隨著「健康促進」風氣不斷增長,越來越多民眾開始重視規律運動,並且願意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態和管控熱量攝取。然而,許多初踏入運動領域的初學者甚或運動員對於營養飲食的觀念、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等等仍不瞭解,其原因出在於不明瞭「營養如何影響運動」的機制,如此一來,長期不適當飲食模式的使用,不僅無法提高運動表現,更甚者可能會傷害身體,得不償失。

這是一堂對於想要獲得運動能力提升的人來說,知識與實務兼具的實用課程。內容包括運動營養主題的深入探討和指導:包含身體營養的攝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需求建議,如何計算最佳卡路里,如何評估最大化耐力、力量和表現,增肌減脂的營養建議。同時為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課程亦包含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和素食者的飲食營養規劃,還有許多為特定比賽運動的營養計畫建議準備。

本課程特地邀請到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鐘賢教授指導。透過清晰並且高度應用的知識說明,來闡述運動營養,並將營養學轉化爲學員們可理解與使用的實用資訊。並期學員們能從中體會並學習如何改善營養、增進體能、促進健康的方法,並有效落實執行之。

©checkmybodyhealth.com

關於運動營養,你應該知道得更多

許多運動愛好者甚或運動員對於營養飲食的觀念、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等等仍不瞭解,其原因出在於不明瞭「營養如何影響運動」的機制,如此一來,長期不適當飲食模式的使用,不僅無法提高運動表現,更甚者可能會傷害身體。【2020運動生理系列認證班】是對於想要獲得運動能力提升的人來說,知識與實務兼具的實用課程。內容包括運動營養主題的深入探討和指導:包含身體營養的攝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需求建議,如何計算最佳卡路里,如何評估最大化耐力、力量和表現,增肌減脂的營養建議。同時為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課程亦包含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和素食者的飲食營養規劃,運動增補品的運用、競賽營養補給以及為特定比賽運動的營養計畫建議準備。

專業講師介紹 

王鐘賢 教授

現職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

 

王鐘賢 教授

課程報名資訊

課程名稱 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營養】

課程時間

第一堂:8/24 星期一,晚上6:30~9:30

第二堂:8/27星期四,晚上6:30~9:30

第三堂:8/29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四堂:8/31星期一,晚上6:30~9:30 本課程共分為 (一)、(二) 、(三) 、(四) 四堂課,每堂課3小時,合計12小時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樓

參加對象 對課程有興趣之學員均可報名

報名費用 原價NT 9,600.- /人,經濟促進方案優惠價NT 7,600.- /人,現正實施中

 

(學費包含課程講義一份)

課程認證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繼續教育專業積分(申請中)、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繼續教育績分(申請中)

主辦單位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協辦單位 運動星球

報名詳情 請上 Accupass活動通 報名

【延伸閱讀】

運動訓練千萬別隔空抓藥!懂得運動處方能讓運動更有效率

久坐一族有救了!每小時2分鐘步行就能降低死亡風險33%

設定訓練目標之前,你有正確的運動生理認知嗎?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為何喝運動飲料也會危害身體?超商5種甜飲料可能都暗藏有高鈉添加物!

2023-05-23
觀念瘦身飲食方式飲食話題

吃麻辣鍋、拉麵、泡菜等高鈉含量食物,隔天臉水腫得像豬頭,許多民眾早已見怪不怪,但你知道嗎?除了鹹食之外,喝杯「甜飲料」也可能暗藏高鈉、損傷腎臟的風險!醫師提醒,市售的果菜汁、巧克力牛奶等飲品,其中添加物的鈉含量也不低,三高患者應避免飲用,下次買飲料前記得先看清楚標示。

超商飲料地雷
超商的飲料暗藏許多地雷,醫師提醒這5種飲料飲用前要多注意。

土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秉勳在臉書粉絲頁表示,脫下口罩後,民眾常擔心早上睡醒「臉水腫、眼睛浮腫」情形,再帥再美的高顏值,如果水腫一圈,外觀上看起來也會大打折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又變胖了。

他指出:「其實生活中常見的『高鈉食物』及『高鈉飲品』,都是害你水腫的地雷!」高鈉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身體,造成水腫;而市售飲料中「不鹹的」高鈉飲品,往往也在民眾不知不覺間,傷害身體的腎臟功能。

超商5款飲料成高鈉地雷

「鈉含量高,食物鹹度就高?」李秉勳警告,許多市售飲料明明喝起來是甜的,但其實都有額外添加鈉,喝多了鈉含量就會超標,例如果菜汁、巧克力乳品、酸梅湯、楊桃汁、運動飲料等,全都是隱藏版的高鈉地雷。

若鈉含量超標,會造成以下身體負擔:

■引發水腫

■增加腎臟負擔

■增加尿路結石風險

■刺激食慾,吃進過多熱量

■引發高血壓、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提升失智的機率 ■骨密度流失,特別是更年期女性髖骨密度的流失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選擇飲料時,有一些飲料本身沒有高鈉問題,例如:自己打的果菜汁本身就沒有鈉,市售飲料才會額外添加鈉,購買飲料前,記得先確認營養成分表,並參考國健署建議「成人鈉含量標準」,每天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

飲料鈉含量過高
有許多飲料喝起來是甜的,但其實鈉含量都偏高。

加工食品多吃恐鈉超標

國健署也曾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許多加工製品的鈉含量也非常高,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鹽來調味、脫水,例如肉鬆、堅果小魚干、泡菜等,通常越鹹、越乾的食品,鈉含量就越高,若沒特意酌量少吃,可能會多吃進每日鈉含量上限的12~30%。 國健署建議,多吃原態食物,就能減少吃進高鈉食品的風險。同步提醒患有三高及腎臟疾病者,應額外忌口,除了烹調時下手輕點,更重要的是少吃、避開高鈉地雷食物,並採取「低鈉飲食」小技巧:

■多喝水代謝體內的鈉,少喝加工飲料

■少喝湯,尤其是火鍋的湯

■減少醬料使用

延伸閱讀:

超毒「超加工食品」吃多恐致失智!營養師教你「飲食替代」這樣吃

水腫怎麼辦?為什麼會水腫?營養師揭「消水腫飲食」3類食物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超商「這5款飲料」竟是水腫地雷?喝起來「甜甜的」醫警告喝多恐傷腎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烹飪作家用6次失敗經驗換來:每週改1個飲食小習慣能成功瘦身!

2019-05-03
瘦身攻略瘦身知識庫營養補給減脂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你是不是嘗試過不少瘦身飲食法,但總是不到兩星期就撐不下去﹖或是找不出效果微乎其微的原因,最後只能宣告放棄﹖美國烹飪書暢銷作家、終身體重監測者暨私人瑜珈老師Martha McKinnon,以她嘗試過6種不同飲食法卻沒有一次堅持超過幾週的失敗經驗,告訴你為什麼會失敗﹖並提出漸進式改變的飲食方法,只需要每週一個微小改變,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輕鬆瘦身並長期維持!

©Unsplash: @brookelark

為什麼會失敗?

1. 一次試圖改變太多項目
從學習新的食譜、改變社交聚餐場合、外食該怎麼選,到當你嘴饞想吃零食或大吃時該怎麼解決…全部生活上的瑣碎問題都必須遵照各種飲食法而改變。一次改變太多,身體和心理都應接不暇,必然導致失敗。

2. 突然做太大幅度的改變
如果你在一天內從不健康飲食轉向健康飲食,這是個巨大變化,而你不可能馬上習慣它。當你因為努力解決困難而感到痛苦,終將無法維持超過幾週。

3. 不喜歡飲食法帶來的生活模式
雖然你想瘦身,但你不喜歡這樣的飲食模式,而且想念極了以前的食物,這時飲食控制對你來說成為「犧牲」,既然是犧牲就無法長久。再者,除了自己不習慣,跟家人或飯友必須吃不同的食物也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太多家庭和工作場合會被不健康的食物包圍。

©Unsplash: @danielcgold

為什麼採漸進式變化有效?

當你了解採用特定飲食法可能失敗的理由,那麼就能清楚為何漸進地改變飲食比較適合你,以下四點﹕
1. 如果一次做小小的改變、或只改變一項事情,將顯得輕鬆簡單。
2. 漸進式改變不會讓你花額外時間去做,你也不會隨著時間拉長而放棄它。因為你的生活還有其他事要忙碌,沒有閒工夫對一個已經適應的事物做巨大改變或放棄。
3. 這不是突然的變化,因此並不困難,而且能很快地成為習慣;事實上你確實走出了舒適圈,但不是太多。
4. 你不會覺得這樣微小的改變是犧牲。

如何慢慢做起?

第一步﹕
做到完全合乎健康標準的飲食或許是種遙不可及的目標,但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需要的!」試著想像你真正享受而且喜歡吃健康食物,但也允許自己偶爾的放縱。例如早餐吃了較不健康的食物,沒關係!午餐和晚餐吃更健康一點就行。雖然不是100%健康,但已經非常棒了,重點是你能享受其中。

第二步﹕
接著,做一個小小的健康飲食改變,並堅持一星期。期間可以試著貼提醒小紙條在冰箱上、提前計畫餐點或任何小小的改變,目的是讓小的健康變化開始發生。如果成功做了一星期,那麼下一週再選另一個小改變;而後每一週都成功地改變一件小事。

每週的小改變可用提前計畫餐點來落實

那麼每週可以做哪些小改變呢﹖以下13點供參考,但你也可以自己列出屬於自己的小改變﹕
.早餐吃水果優格或豆腐炒蔬菜
.早餐吃一種水果
.每天午餐吃蔬菜
.每天晚餐吃蔬菜
.晚餐以全麥(糙米、藜麥等)取代精緻澱粉(白米飯)
.晚上8點以後不進食
.晚上少喝一杯酒精飲料
.把水果當作下午茶點心
.嘴饞想吃垃圾食物時改吃堅果
.想吃甜食當點心時改吃莓果
.把咖啡或飲料加入的糖降到最低
.一週裡大部分的晚餐在家吃
.一週學習一兩個新食譜(煮一頓晚餐,並在隔天把剩菜吃完)

每週可選擇做的飲食小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發現每一次的小改變會帶來驚人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不過不用擔心!經過4星期後,你將開始建立起能夠維持長久的習慣和原則,並奠定健康生活的基礎。

資料來源/simple nourished living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