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肌肉時,不只能讓身體曲線好看,還能抗老化、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增加免疫力等。因此,如果想要活得好且活得更久,一定要避免會讓肌肉快速流失。肌肉流失的原因除了和運動有關外,也包括了年紀、飲食、疾病等因素皆會影響肌力,因此,先了解哪些原因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並且盡量避免。
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元素之一,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需要它。蛋白質是構成體內每個細胞和組織(包括肌 肉組織、內部器官、肌腱、皮膚、頭髮和指甲) 結構的一部分。平均而言,它約佔你身體總體的20%。蛋白質是新組織的生長和形成、組織修復 和調節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可以用作產生能量的燃料,也被用來製造幾乎所有的人體酶以及各種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胰島素)和神經傳遞物質,然而蛋白質維持組織中最佳的液體平衡,將營養物質送進與進出細胞,運送氧氣和調節血液凝結作用。因此,如果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出現肌肉無力、新陳代謝降低等情況。
過多的有氧運動會導致肌肉流失而抑制荷爾蒙製造。運動時主要消耗的能源,首當其衝就是肌肉中的肝醣,若是長時間只做有氧運動,都不做上無氧運動,把肌肉所需的能量都消耗光,自然會造成肌肉負成長的情況。因此,有氧以及無氧運動必須一起搭配才行。
當運動量太少時,肌肉就會逐漸流失。肌肉必須先透過訓練讓肌纖維受損,接著利用睡眠修復、補充營養才能幫助肌肉長大,因此若是不運動只吃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反而會造成肥肉長一堆的問題。但是,也不要過度訓練。如果你過度訓練,沒有注意到營養攝取和休息,身體沒有時間修復損傷,肌肉也不會增長。
人一定都會老化,但隨著逐漸老化,我們更要做好減少這速度,而不是維持年輕時的生活方式,像是熬夜、飲食不當,在30歲以後如果還是這樣子,老化速度一定會增快。從30歲後,肌肉會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並且平常少運動的人,更是每10年就會失去3~8%的肌肉量,加上年長者胃口、牙口不好,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肌肉喪失的程度就會更大。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口乾、眼乾,皮膚也乾⋯⋯竟然是免疫系統出問題!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最常影響淚腺和唾液腺的功能,目前的原因和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優活健康網》整理乾燥症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與改善方法,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
乾燥症在醫學上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要是因為外分泌腺體(唾腺和淚腺)受到白血球浸潤後引起發炎,導致口乾、眼乾、唾液腺腫大⋯⋯等症狀,引起乾燥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知和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
乾燥症可以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比例上約各佔一半:
原發性乾燥症:除了乾燥症之外,沒有合併其他的風濕免疫疾病。
繼發性乾燥症:除了乾燥症之外,同時合併其他的風濕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等。
眼乾口乾連肺臟也乾!乾燥症會造成外分泌腺功能下降,除了長期口乾、眼乾、皮膚乾外,也可能出現多重器官的侵犯,例如影響肌肉骨骼系統、呼吸系統、腎臟泌尿系統,部分患者的肺臟也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而合併肺纖維化。
口乾:口腔內有黏稠、乾燥的感覺,也可能因乾燥而咳嗽不止。
眼乾:眼睛乾澀、異物感及灼熱感,感覺眼睛容易疲勞。
皮膚乾癢:隨著血液循環到皮膚,可能誘發皮膚乾燥、搔癢,甚至引起皮膚炎。
陰道乾澀:陰道感到乾燥、性交會疼痛。
乾燥症的診斷並非只有眼睛和口腔乾燥症狀,需進行多項檢驗和評估,也需要排除其他原因(例如:糖尿病、退化、藥物引起⋯⋯等),診斷過程包括血液檢驗、眼睛檢查與唾液腺檢查:
血液檢驗:血球數、抗體檢測、發炎指數、肝腎功能等。
眼睛檢查:淚液分泌測試(Schirmer's test)、角膜結膜染色試驗等。
唾液腺檢查:咬紗布測試、唾液腺超音波、核醫唾液腺掃描、切片檢查等。
針對乾燥症的診斷,目前是依據醫學會專家共同制定的標準來訂定,現行的診斷標準為以下:
眼睛乾澀症狀超過3個月以上。 嘴巴乾燥症狀超過3個月以上。
眼睛檢查包含雙眼淚腺分泌測試,結果低於5毫米/5分鐘以內,或是Rose bengal染色法呈現大於4分。
基礎唾液腺分泌量小於1.5毫升/15分鐘。
嘴唇唾液腺切片檢查其發炎細胞浸潤評分大於1分。
抗核抗體(ANA)、類風濕因子(RF)、修格蘭氏抗體( Anti-SSA,Anti-SSB)等其中一項呈陽性反應。
一般來說,符合4項以上條件,其中第5項或第6項條件須為4項條件之一,即可診斷為修格蘭氏症候群,由於該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所以必須由風濕免疫專科醫師來做診斷與治療。
乾燥症在健保規定是屬於「重大傷病」的一種,病患可向健保署申請重大傷病證明以減輕健保自負額之負擔。不過,醫師會視病況的程度事前送審通過,才可開立增加唾液或淚液分泌的口服藥物,否則需自費。
此外,目前並沒有可以真正根治的方法,但是在接受正確的治療後,多數病患的症狀可以得到改善,有些症狀甚至可以完全消失。
乾燥症的治療以減輕症狀為優先,患者可以透過眼藥水和補充水分,來改善眼睛和口腔乾燥症狀;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處方藥物,甚至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以下為乾燥症的常見治療藥物: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緩解肌肉痛、關節炎、唾液腺及淋巴腫大。
膽鹼類促進劑:增加淚腺及唾液腺分泌,緩解不適感。
類固醇:通常使用於較嚴重的情況,例如:肋膜炎、心包膜炎、腎炎或溶血性貧血。
奎寧類及免疫抑制劑: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可減少自體免疫抗體的產生,也是從根本治療的藥物。
乾燥症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及環境來著手,像是避免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避免吃太乾、太硬的食物,平常也要適度補充水分。
《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日常照護原則,幫助患者改善症狀:
口乾:時常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濕潤,並少喝有咖啡因的飲料,才不會加重口乾症狀。
眼乾:使用人工淚液或代用品,不要等到眼睛乾澀時才用,平常不要處在多風或乾燥的環境中。
皮膚乾癢:塗抹乳液滋潤皮膚,並減少皮膚暴露於乾燥環境中。
陰道乾燥:可以使用水溶性潤滑劑。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天氣一轉涼,關節就開始卡卡了嗎?根據研究顯示,氣候變化與關節疼痛之間有密切的關聯,當氣候變天時,關節疼痛的發作機率會增加20%;台灣的研究也發現,約三分之二的關節或慢性疼痛病患,在天氣變化時症狀會加劇,天氣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翁睿彥指出,多項研究顯示,自然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的影響,當氣溫降低時,血管會收縮,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影響組織代謝和修復,容易產生發炎疼痛。
此外,陰雨潮濕的天氣會使大氣壓力增加,造成關節組織腫脹,加重疼痛。低溫同時會降低關節內的潤滑液分泌,讓關節活動時變得更加僵硬不適,最後出現卡卡不順的感覺。因此,了解這些生理機制有助於制定應對策略。
如何改善天氣造成的關節痛?翁睿彥指出,關節保養要從日常做起,平常要有意識減輕關節負擔,可以透過注重保暖、適度運動、充足睡眠與體重控制,來避免避免關節受傷:
注重保暖:保暖可以有效減少天氣對關節的負面影響;熱敷、泡熱水澡可以保持關節的柔軟度,減少疼痛和僵硬感,還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適度運動:運動對於關節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時,更需要維持運動習慣,可以選擇對關節低衝擊的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瑜伽和伸展運動等。提醒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暖身,並注意運動後的適當休息。
充足睡眠:睡眠充足可以降低體內發炎細胞的活性,進而降低關節炎的程度。反之,睡眠品質不好會讓關節痛變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體重控制:當體重超重或肥胖時,身體的關節會承受更大的壓力,特別是承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和腳踝等更是首當其衝。此外,體重控制不僅對關節健康有幫助,還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降低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
翁睿彥表示,從秋老虎的炎熱到突然轉涼的秋風,氣候變化對關節疼痛患者的影響不可忽視。無論是寒冷天氣引發的血液循環不良,還是潮濕環境加重的組織腫脹,天氣的劇烈變化確實會加劇疼痛。
建議可以掌握以上所提及的重點來改善關節疼痛,然而,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單靠自我保養無法有效緩解,或甚至當疼痛超出平時程度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才能確保關節長期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