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有著各種挑戰關口。100公尺比賽跑進十秒、四分鐘跑完一英里和馬拉松跑進兩小時等,這些目標吸引著無數的運動員和粉絲為之瘋狂。而一旦某個目標被打破,運動員們馬上就會設立新的挑戰,不斷突破人類的潛能極限。 對耐克而言,2017年的Breaking2計劃開創了鞋類研發的全新模式,以Nike Zoom Vaporfly 4%為代表,將運動科學、工程學及運動員有效結合,從而提升跑步經濟性。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試驗,而是一項不斷迭代升級的項目,經由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Nike Sport Research Lab)驗證,最終誕生出開創性系統:Nike NEXT%。
Nike NEXT%主要針對長距離跑而研發——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突破馬拉松兩小時大關時,正是穿著Nike Alphafly NEXT%的原型鞋款。然而,由其衍生而來的Nike Tempo NEXT%訓練鞋,以及短跑和中長跑釘鞋,不僅體現耐克不斷尋求突破的決心,也證明了NEXT%系統的巨大價值,即能被應用在不同領域,以及服務不同運動目標。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NEXT%的幕後研發故事和團隊,包括耐克精英運動員、設計師、工程師以及科學家們。透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推動NEXT%系統不斷升級完善。
耐克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而自2013年,耐克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運動員突破個人極限。“我們提出了各種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提升效率的創新想法。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這些想法最終在2017年的Breaking2計劃中得以實現。” 耐克鞋類研發副總裁托尼·比格內爾( Tony Bignell)說道。
“ 我們提出了各種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提升效率的創新想法。” 托尼·比格內爾(Tony Bignell),耐克鞋類研發副總裁。
在意大利蒙扎賽道進行的Breaking2挑戰上,Nike VaporFly 4% 跑鞋首次亮相。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Kipchoge)、勒利薩·德西薩(Lelisa Desisa)和澤森內·塔德塞(Zersenay Tadese)穿著這款頂尖跑鞋完成了挑戰。這款跑鞋的誕生基於耐克對跑步效率的深入科學研究,包括生理測試、材料選擇(如緩震材料)以及對人體極限的考量(如臨界速度)。“我們研究了邁步、衝擊力和心率對跑步效率的影響,發現在臨界速度下跑得越久,能量消耗越快。“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副總裁馬修·納斯(Matthew Nurse)博士說, “通過測試攝氧量(即一個人身體所能儲存的能量),能判斷出他的跑步能力和效率,也可理解為身體儲存能量所能跑的距離。我們想通過測量最大攝氧量,來判斷你的能量消耗速度,以及你需要多快補給能量。” 簡單來說,如果能增加能量存儲,運動員就能跑得更快更遠。當然,我們需要更為複雜且全面的解決方案。
時間(如世界紀錄和極限大關)是衡量跑步成績的最直觀方式。“在美國,我們一般參考跑者每英里的速度,從高中時代就是如此。”2016年1500公尺金牌得主馬特·森特羅維茨(Matt Centrowitz)說,“1英里、馬拉松以及100公尺是三大重要項目。” 除了距離,比賽的極限速度(100公尺跑進10秒,四分鐘跑完一英里,馬拉松跑進兩小時)向來都是衡量人體極限的指標。所以,了解其他賽事對於NEXT%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回顧森特羅維茨的1500公尺比賽。這項比賽不僅考驗速度,也考驗耐力。正如森特羅維茨所說,“不同於100公尺衝刺發槍後的爆發力。在這項比賽中,你可能發現自己一開始跑得很快,但後面逐漸放慢速度,反之亦然。” 勞拉·繆爾(Laura Muir)是英國中長跑運動員,曾參加過從800米到5000米距離的各種比賽。對她來說,1500公尺比賽的不同之處,是它更戲劇化。繆爾說:“參加這項比賽的選手能力各有不同。有的擅長800公尺或1500公尺,有的擅長5000公尺。而即使是經常參加大型錦標賽的運動員,也可能發現自己並不擅長1500公尺。“
“在美國,我們一般參考跑者每英里的速度。1英里、馬拉松以及100公尺則是三大重要項目。” 馬特·森特羅維茨(Matt Centrowitz),美國中長跑名將。
因此,戰略就顯得格外重要——配速的安排對於最後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起初跑得太快,可能會感到疲憊,會因耐力不足而落後;跑得太慢,最後階段跑得快的選手可能會先達到終點。繆爾說:“在跑步中,每個人擅長的東西有所不同。“在400公尺跨欄等項目中,策略具有決定性作用。在這類項目中,不僅需要短跑(如200公尺)衝刺的爆發力,也需要800公尺中長跑的耐力,還需要跳高運動員的技巧以爭取最好的成績。” “在400公尺跨欄中,速度一定要快。但我認為,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影響因素。”世界紀錄保持者達利拉·穆罕默德(Dalilah Muhammad)說。“到今年為止,我認為如果參加400公尺短跑,我可能比我所有的競爭對手速度都慢,但我卻在400公尺跨欄中多次獲勝。由此證明,當你想完成一個完美的跨欄動作時,過快的速度可能成為不利因素。” 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了解不同運動的細微差別,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的個人目標。“有時,你可以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比如:想在這個賽季獲勝嗎?想贏得這場比賽嗎?想再次發揮極限嗎?想更好地適應高溫嗎?”納斯說道。
沒有團隊協作,個人目標也無法實現。納斯和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在得出關於緩震材料的結論後,知道身邊的材料團隊也一樣在付諸努力。他表示:“首先就是要確保我們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步調是一致的。” 在此基礎上,及時分享也能保持不同團隊的更好協作。“以泡棉為例,我們會研究壓力、彈性、能量反饋等因素對性能的影響。我們會與材料團隊或鞋類研發團隊分享,如果能滿足這些參數條件,就能幫助運動員顯著提升表現。”納斯說。
“以泡棉為例,我們會研究壓縮、彈性、能量反饋等因素對性能的影響。” 馬修·納斯(Matthew Nurse),耐克運動研究室副總裁。
這些參數明確了NEXT%系統的設計方向,但卻不能決定哪些技術可以被使用。通過這些科學數據,耐克研發設計師和工程師了解到鞋子的穩定性、抓地力、緩震及其他因素對於運動員的影響,由此研發出突破性產品。“Vaporfly跑鞋的誕生是基於一項開創性試驗,由此開啟了馬拉松跑鞋設計的全新思維模式。”耐克高級研發團隊成員凱莉·迪莫夫(Carrie Dimoff)說。“在把碳纖維板和泡棉視為一個系統後,我們就開始思考如何讓這個系統更加高效。”
從2017年至2020年,基於Zoom Air氣墊的多次試驗,耐克研發出一系列跑鞋原型(如基普喬格所說),實現了跑鞋設計的又一重大飛躍。“透過將回彈出色的泡棉與推進力顯著的碳纖維板相結合,可以給運動員帶來更流暢的邁步體驗,”凱莉說。“而加入Zoom Air氣墊後,整個系統進一步升級,性能表現更為出眾。” 該系統不僅重新定義了馬拉松跑鞋,更重塑了人們對短跑及訓練裝備的期待。目標是幫助諸如森特羅維茲、繆爾和穆罕默德這樣的運動員突破潛能極限。
“Vaporfly跑鞋的誕生基於一項開創性試驗,它開啟了馬拉松跑鞋的全新設計思維模式。” 凱莉·迪莫夫(Carrie Dimoff),耐克高級鞋類研發團隊成員。
“某種意義上來說,裝備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因為你是穿著裝備跑步的。”繆爾說。裝備的發展,是結合設計學、工程學、材料學、科學與人體協同。因此,找准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就能提高運動員的極限速度。在談及他最近的首選跑鞋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時,森特羅維茲表示:“相比其他的釘鞋,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讓我得到更多的能量反饋,同時提升跑步經濟性。” 在減少能量損耗方面,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能幫運動員在1500米賽跑過程中儲存更多能量——讓森特羅維茲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提升跑步經濟性。
有了森特羅維茲、基普喬格、繆爾和穆罕默德等精英運動員的參與和加持,Nike NEXT%系統創新極具競爭力。儘管他們的目標都是速度,但不同運動之間的細微差別讓所有跑者了解到:速度和耐力會決定結果。 Tempo NEXT%是將NEXT%系統應用於跑步訓練鞋的成果,證明了NEXT%系統可以被應用在非競速類產品。
“Tempo NEXT%在鞋後跟增加了Nike React泡棉,以提供更好的緩衝保護,並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同時採用更柔軟、適合日常使用的複合板。目標是幫助運動員提升效率,跑得更好。”比格內爾說。 這款訓練鞋不僅能幫助金字塔頂端的精英跑者跑得更快,也同樣適用於那些想提速的普通跑者。“每個敢於突破自我的跑者都面臨不同的挑戰,有各自不同的目標,我們也需要理解他們,”納斯說。理解他們面對的挑戰和目標,新的解決方案就能應運而生,這可能會帶來新的突破。變得更快了嗎?還是擁有了無盡的耐力?或是不會受傷?無人知曉。“我認為不要給運動員設限,”比格內爾說。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令人期待又具考驗的比賽日即將來到,在理論上我們都知道,在賽前幾周那些讓人緊張不安的情況下,很難說服自己,將練習的速度壓低或穩定,因為此時心裡只一個聲音:「會不會無法完賽呢?」如果不調整這樣的心態和練習狀態,便容易忽視整體的生理變化,而這種變化只有當你平衡了正常訓練的壓力和跑步的精準度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舉一個例子:當你正常訓練時,腿部肌肉實際上會變得更強大。一項泰勒大學對越野跑步者的研究發現,在肌肉收縮期間,肌肉大小相關基因的訓練後反應會增加兩倍。其他好處還包括提高攜氧紅細胞和減少壓力荷爾蒙,因此能夠讓比賽時間提高2至4個百分點。
所以,要想在休息和保持健康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你必須考慮要花多長時間逐漸減少訓練量,其中包括減少多少公里數、多長時間跑一次,以及在這段時間裡會做多大的努力。把這一些規劃和理想打成一張計畫表,你就能到達起跑線,並充分將這些過去的努力都使用在這個比賽中。
減少里程並不代表著停止練習。這個目的是保持大致相同的跑步頻率和艱苦的訓練,只是縮短菜單。例如:如果你平常的訓練方式是10×400公尺,在比賽日前兩週,可以調整8×400公尺,最後一周調整6×400公尺。
鍛鍊強度會比跑步頻率更難一些,但應該保持配速的穩定度,尤其在逐漸減少訓練與艱苦的訓練之間。即使減少了訓練時間,但仍要保持連續性,對於避免在跑步的過程中失去體能是至關重要的。
在馬拉松的前一到三周,通常跑者們會逐漸縮短訓練的持續時間。但正確長度應取決於你訓練的多少:你累積的疲勞越多,所需要恢復的時間越長。嘗試不同強度的持續時間;直到比賽開始的前幾天,你會漸漸發現自己已經找到一個適合的強度了。
Meta分析針對27種不同的強度研究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最好的結果是將里程減少到正常負荷的40到60%。若你比賽時的里程越高,你的訓練量就越需要減少。例如,在第一周跑80%的正常里程,最後一周跑60%即可。
此外,跑馬拉松需要的肌肉透過跑步來訓練是最好的。練習時間越少的人,越是要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跑步上。另一方面,睡前10分鐘、洗完澡的5分鐘或在一些無法跑步的時間裡,可以做一些不只是腳部、而是強化全身的肌力訓練,這樣能跑出更好的成績。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