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能為不同年齡層以及男女老少帶來健康,尤其是對銀髮族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當年紀到了銀髮族的階段時,肌肉流失的速度往往比年輕時更快,所以缺乏運動與營養的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衰弱症。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身體各項器官生理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肌肉質量也是減少之一,當肌肉強度以及功能的逐漸衰退時,我們就稱為「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一直是導致銀髮族受傷的兇手,當肌肉量逐漸減少時,可能造成他們跌倒、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無法自理生活以及增加死亡風險,這是一項必須被關注的事!根據台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罹患肌少症的民眾高達45%,每10名銀髮族就有1人,是其他亞洲國家的8倍之多,並且高居亞洲之冠,許多醫師指出,這些年長者缺乏蛋白質攝取可能是主因,加上運動量不足,便容易導致肌肉較快流失。
其實要改善肌少症這件事情並不難,那就是開始運動!透過有規劃的漸進式運動,慢慢恢復身體機能,讓身體能夠做到自行活動與走路,進而出去參加社交生活以及外出購物,甚至是去公園運動。當人有了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常常就會更開心及更健康。但是,如何有規劃的漸進運動,以及如何鼓勵老年人們開始運動,就會是整件事的關鍵。不同於一般成年人的健身所追求的重量訓練,其實,更建議老年人先從重量輕以及次數多偏耐力的肌力訓練開始,然後增加一些柔軟度以及恢復身體平衡的能力,再增加一些心肺耐力。
如要開始採漸進式肌力訓練,可從最基本的主動關節運動開始。可以雙手拿裝滿水的寶特瓶。可以採手臂繞圈、微蹲、側抬腿等,進一步增加啞鈴、彈力帶、重量訓練器材等阻力運動。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重量會選擇比較輕、重複次數大概在15~20下左右,偏向肌耐力的訓練,選擇全身8~10組大肌群,包含小腿肌、股四頭、二頭肌、臀肌、背肌、腹肌、胸肌、斜方肌、肱二頭、三頭肌等,每塊肌群選擇適當的重量,重到每回合只能執行8~10下重複動作,每回合中間稍作休息幾分鐘,總共作2~4回合,一週大約可以作3~5天。訓練一段時間之後,感覺有持續進步就可以逐漸加重重量,也就代表你的肌力增加。訓練重量不必無限制的加上去,只要加強到日常生活的活動都能很舒服的完成,這樣的肌力強度就夠了。
適合銀髮族心肺耐力運動包含走路、跑步、階梯踏步、彈跳床等,主要是透過大肌肉群做重複性中等負荷的活動,來訓練呼吸與心跳。最好每天可以活動30~50分鐘,同時可以以十分鐘為單位來進行。假如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特別衰弱的老年人,要注意運動到一半是否有臉色蒼白、盜汗、疼痛、異常疲憊等現象,有的話請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是先休息觀察,同時運動前後測量一下心跳與血壓注意是否有異常。除了運動前要暖身,運動後也記得做些緩和的伸展的運動,讓心跳以及呼吸慢慢降下來。
資料來源/Verywill Fi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眩暈問題好困擾,眼振儀幫你揪出原因!43歲的林先生因急性眩暈而就醫,經腦部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正常無梗塞,但眩暈的狀況仍持續;另一位51歲陳女士因為滑倒造成頭部外傷並有反覆眩暈的問題,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並未發現有外傷性的腦出血,但持續有眩暈情形⋯
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表示,眩暈有一常見的臨床現象就是「眼振」,當前庭或小腦功能突發不平衡時,會影響控制眼球運動的肌肉群,進而導致眼球的震顫。根據統計發現,急性眩暈發作時,大約20~70%的病人會有「眼振」。
眩暈要如何診斷呢?李亭儀表示,眩暈的診斷大從腦幹中風或腫瘤,小至睡眠障礙或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尤其大多數的眩暈無法從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找出病因,因此診斷上並不容易。然而,透過「眼振儀」的觀察,就可幫助診斷出眩暈的原因。
眼振儀是藉由科技化的頭戴式裝置,可錄影、放大眼球,並增強肉眼看不到的眼振,對於眩暈的診斷及治療有非常大的幫助。但眼振儀的使用上也有限制,較適合使用在首次急性嚴重眩暈或偶發性眩暈的急性惡化情形,且病人檢查中必須能配合指令。以下幾種人較不適合接受眼振儀檢查:
慢性眩暈
偶發性且就醫時沒發作眩暈
眼皮下垂
注意力功能不佳
李亭儀表示,上述兩位病人的狀況,林先生雖然急性期已過,無法以肉眼看出眼振,但從眼振儀可發現非常微小且單一方向性的眼振,符合急性前庭神經炎的症狀,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恢復;陳女士經眼振儀檢查後,發現為姿勢性的眼振,因此診斷為少見的側半規管型耳石脫落,經由一次耳石復位後成功治癒。
李亭儀呼籲,眩暈發生時常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然而眩暈的原因非常多,建議民眾若出現眩暈的狀況,可到醫院眩暈門診就醫,經醫師安排檢查與治療,才能順利改善。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