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天生就比較樂觀的人嗎?遇到事情都有大而化之的心態?如果是,恭喜你!根據美國研究顯示,個性較為開朗的人,除了能免疫許多疾病外,壽命也會較長。因此,常常聽到說要笑口常開、不要太常生氣,真的對身體以及心靈都非常有幫助。
根據一篇發表在《PNA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樂觀程度最高的人,平均壽命比那些很少積極思考的人的壽命長11%~15%,樂觀主義者活到85歲甚至85歲以上的機率也最大。研究者還發現,即使我們考慮到社會經濟地位、健康狀況、憂鬱、抽煙、社交、不良飲食和飲酒等等因素,但是研究結果依然成立。意思是,即使有不良嗜好,但個性較樂觀還是較為長壽。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研究的主要作者萊溫娜(Lewina Lee)表示,這是第一個研究樂觀情緒對長壽的影響的研究,此研究讓人了解到心態以及心靈健康更為重要。
根據國外針對一對雙胞胎的研究中發現,大約有25%的樂觀情緒是由基因決定的,剩下的取決於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日常事物。因此,如果你總是對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釋懷,請別擔心,研究證明,你完全可以訓練你的大腦讓它變得更加積極。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精神病學教授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表示,樂觀情緒可以用訓練得到增強或說培養樂觀情緒,培養樂觀精神和其他積極的品質,確實有可能顯著改善健康相關的結果,包括壽命。然而腦力練習會改變大腦的功能和結構讓這些功能和結構發揮出一些積極的人類品質。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正常人每一個星期花上約60分鐘的時間運動,好心情的指數會提升50%。換句話說,一個正常人每個星期只要增加1個小時的時間做有氧運動,像是騎單車、打拳擊等,這樣就能提升好心情、降低負面情緒的機率50%。此外,杜克大學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特別強調:「很多對心臟好的東西也是能同時增加好心情,此外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運動外,寫下讓你感恩的事情,這同樣也可以改善你的人生觀。許多研究表明,透過打破傳統的消極思維方式,用樂觀主義練習感恩,這樣絕對可以提高好心情。
資料來源/THE LANCET PSYCHIATRY、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
跑步習慣的養成幾乎成了全民運動,26歲小潔成為上班族後,忙於工作的累讓她開始想透過跑步養成運動習慣,但沒想到才跑沒多久,就開始覺得膝蓋怪怪的,就醫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髕骨外翻」症狀,復健醫學科醫師建議可用「2招」復健運動改善。
小潔指出,剛開始跑步沒多久,就發現跑步時,膝蓋總覺得卡卡的,近期還有一些疼痛感,就醫後,才發現有髕骨外翻的症狀。原是為了身體健康想養成運動習慣,才在生活中加入跑步的練習,卻沒想到遇到這樣的事。
羅東博愛醫院醫學副院長、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鄧復旦表示,髕骨外翻屬於髕骨疼痛症候群的一種,正常情況下,膝關節中的髕骨要落在股骨之間平衡滑動,如果髕骨傾斜、外翻,髕骨的軟骨與股骨的軟骨就會對磨,此時病人就會有蹲下去、站不起來的症狀,或是爬樓梯時,膝蓋會有卡卡的聲音,甚至膝蓋出現腫脹的狀況。
髕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條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當股外側肌肌力強於股內側肌時,就會造成髕骨外翻,此時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放鬆股外側肌,使髕骨回歸平衡的位置,就不會造成摩擦疼痛。通常病人大約在治療後6週,不適症狀就消失,不會再有疼痛卡卡的問題。
以上述個案的狀況來說,肉毒桿菌素的注射治療,可以幫助放鬆髕骨兩側過於緊繃的股外側肌,治療效果大約可維持6個月。在這段期間,病人可以透過鍛鍊大腿骨內側肌,來強化股內側肌,使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的肌力盡可能達成平衡,以避免6個月後復發疼痛。
鄧復旦建議,以下簡單居家運動2招:
1.每天靠牆半蹲
2.膝蓋微內夾:膝蓋角度維持45~60度
他進一步解釋,有髖骨外翻困擾的民眾,在家可多做這2種動作,一次動作僅需維持10秒鐘、每日練習30~60回即可。
鄧復旦提醒,髕骨外翻若持續未治療,除了因疼痛造成不便行走外,還可能會因為持續的軟骨磨損造成髕骨軟化症。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髕骨外翻,不僅能免開刀消除病人急性疼痛,也延長了膝關節使用年限,提升生活品質。呼籲民眾有症狀別忽視,應至復健醫學科檢查,採取適當治療方式維護關節健康。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伸展這項動作無論是對於運動後的放鬆,或是舒展平時的肌肉都很有幫助,平時更需要利用伸展動作提高自身的柔軟度。柔軟度是身體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人體運動的範圍多半跟柔軟度有關,如果肌肉過於緊繃,自然會限制人體關節的動作範圍,在運動時也會因為肌肉過度僵硬,容易導致受傷,所以,建議您在運動前利用「動態伸展」當作暖身,運動後以「靜態伸展」的緩和運動做為結束。
靜態伸展就是以往我們常做的伸展拉筋動作,在固定的姿勢跟範圍下做伸展。然而,這樣的動作並不適合在運動前做,當肌肉透過靜態伸展,肌肉在運動中會減緩爆發力與運動能力的表現。在肌肉是冷卻的狀態做伸展,就好比把橡皮筋從冰箱中拿出來要強迫拉開,很容易導致斷裂,所以,不建議在運動前做靜態伸展。
但是,靜態伸展對於運動後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當身體在運動時,動作多半是藉由肌肉收縮產生動作,在肌肉不斷地縮短的狀態下,當運動結束後,如果沒有適當的伸展與放鬆,容易讓肌肉總是保持緊繃狀態,長期處於這樣的情況下不但會造成運動能力的降低,同時也會讓身形外觀變得不好看。藉由伸展的動作,能讓肌肉回到比較正常的狀態。
另外,伸展不只是在運動後做,平時的伸展也很重要,現代人因為長期久坐、姿勢不良或是服務業長期久站等等,身體的肌肉都普遍緊繃,也會容易造成身體疲勞,久而久之身體的運動能力將越來差。利用不同的伸展動作,能夠延展這些各部位的肌群,幫助肌肉放鬆;適度的伸展還有助於睡眠,對於部分失眠的人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幫助。
適度的伸展有助於改變身體的狀況,依照自身的狀況與需求,找尋最適合的伸展方式,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靜態的伸展不要在運動前做,以免影響到運動表現,對於一般人來說,適度的伸展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但是當自己身體真的過於緊繃時,可能已經出現問題,這時候就不適合利用伸展來舒緩,所以還是需要諮詢專業的醫生來評估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