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衡量肥胖程度的基礎標準,對我國成人 BMI 建議維持在 18.5 至 24 之間。而根據一項發表於《阿茨海默症雜誌》的新研究指出,BMI 高代表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使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升高,更與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如果想改善大腦,調整飲食習慣和運動,好好控制自己的體重是有效方法。
保持體重與保持健康的關聯已眾所周知,例如預防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保持穩定體重也會影響你的大腦健康!
這項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一萬七千多人做過超過三萬五千次的腦部掃描,查看其血液流動和大腦活動。他們根據參與者的體重做比較,並評估人們在休息時與執行集中注意力活動時的大腦活動差異。研究對象平均為 40 歲男女,但接受掃描的年齡範圍從 18 至 94 歲不等,並以 BMI 分別他們,該指數將體重分為過輕、健康體位、過重、輕度肥胖、中度肥胖與重度肥胖。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在休息或是集中注意力時,隨著 BMI 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流降低。而流向大腦的血液越少,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高。此外,大腦血液供應減少還會與其他疾病有關,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該研究第一作者 Daniel Amen 醫學博士表示,通常 BMI 越高,與超重相關的健康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就會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BMI 數據本身並不是衡量「健康」,而是衡量「身材(肥胖程度)」,且 BMI 是最基本粗略的評估,所以有可能無法精準預測,例如你雖然在健康體重範圍內,但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是你肌肉發達體脂較少,BMI 卻落在超重範圍。
無論如何,Amen 博士指出,保持體態是長期維持大腦健康的關鍵。原因在於脂肪細胞會增加炎症機會,而炎症已被證實會損害包括大腦在內的所有器官。此外,脂肪細胞會儲存毒素,並進一步損害大腦。
盡管這項研究並不是第一個將肥胖與腦功能障礙聯繫起來的大型研究,但以往使用類似方法的研究,多數顯示肥胖與大腦功能關聯有限,尤其是對老年人。但這項研究著重在大腦血流上,這可以更敏感且能更早發現和腦功能障礙有關的變化。
這項研究帶來另一個好消息是:減肥和維持體重是減緩炎症的重要方式,也有助於大腦健康。Amen 博士指出,人們可通過康復環境來改善大腦,例如改變飲食營養習慣、維持運動訓練。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澳洲女星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是一名演員、製片人、歌手及作家,曾因為在電影《歌喉讚》飾演「胖艾美」角色而爆紅,成為大尺碼美女的代表,沒想到經過一場疫情之後,今年 42 歲的她狂瘦約 36 公斤,徹底顛覆以往肉肉形象,更在 5 月 Netflix 新推出的校園喜劇《我要回高三》中擔綱主角。來看看在這疫情期間,是什麼動機和方法讓她減肥大成功?
事實上,2020 年 COVID-19 爆發時,Rebel 就宣布她把這年定為自己的「健康年」,並在當年的上半年就狂瘦了 18 公斤。而疫情延燒至今兩年半,她在這個期間已減掉約 36 公斤(約80磅),她透過持續的運動訓練、健康飲食以及改變自己一些思維,來達到這個傲人的目標。一起來看看 Rebel 怎麼從 ”Fat Amy” 變成 ”Fit Amy”。
促使 Rebel 減肥的原因不是她對健康的想法,也不是想對世界各地影迷們展現世俗認知下的理想身材;而是為了確保她的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因為 Rebel 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可能影響她的生育能力和自然分娩的可能性,當她 2019 年決定凍卵時,家庭醫師建議她減肥能更容易取得健康的卵子,雖然當下她覺得這樣的建議很粗魯,但後來意識到醫師說的是對的。於是,她用行動宣布 2020 是自己的健康年,並致力於減掉多餘的體重。
Rebel 要求自己選擇更健康、均衡的食物,並減少情緒性進食,同時,她也將進食量減少。她遵從「邁爾食療法」(Mayr Method),此方法強調吃高蛋白以及富含纖維的食物,並避免糖以及情緒性進食,以免攝取過多垃圾食品。
「我仍然吃巧克力棒,但不是每天都吃。」Rebel 曾在受訪時說到,她的目標是跟過去的自己告別,並原諒自己曾經聽信一些製片人鼓勵她保持肥胖,這些製片人相信胖艾美的人設是她性格的一部分。然而,胖艾美只是她在銀幕上的角色形象,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對 Rebel 而言,優先考慮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幫助達到減肥目標「最大且最好的事」。她曾在 IG 直播中坦言:「我必須弄清楚為什麼我暴飲暴食,以及為什麼我情緒性地進食。」
為了要戒掉情緒性進食,Rebel 在飲食控制同時,也靠著寫日記來幫助保持對自己的承諾。她使用一種稱作「清除情緒寫作」的技術,她的醫師建議這麼做可以釋放負面情緒。以下方法:
使用手機或手錶的計時器功能設定倒數 12 分鐘,然後把自己當下的感受寫在日記本上,任何你的感受都能記下,也包括了你所感激的事物。當 12 分鐘結束、你寫完之後,才進入此方法的重頭戲!你必須把自己寫的日記銷毀,可以把它燒掉、沖進馬桶(編按:做這些方法時請注意安全)。總而言之,就是透過象徵性地放手並清除負面情緒,擺脫並淨化那些心中的負能量。
好的飲食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而當你加入運動時,這個生活方式能持續更久、更細緻而扎實。Rebel 一開始減重時,每天進行長距離步行這類低強度訓練,並在日常活動中增加一些重量使自己更強壯。她的走路訓練擴及美國洛杉磯的Griffin Park、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她認為,沒有什麼比讓你的肺充滿新鮮空氣更好的了!
不只走路,Rebel也找專業教練執行了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重量訓練和身體活動度訓練等等。詳細的訓練菜單請見運動星球文章:半年狂瘦18公斤 「胖艾美」分享減肥訓練菜單
資料來源/The Beet, Gizmo Story
責任編輯/Dama
打球拐到腳翻船、跑個步扭到腳踝,運動中不少人都遇到足踝扭傷的問題,有些只要經過冰敷就能改善,但也有不少是嚴重到傷及韌帶,骨科醫師提醒:「足踝扭傷雖然常見,但不要太過輕忽,即使不嚴重也可能造成韌帶等軟組織損傷,伴隨骨折風險。」
由於足踝扭傷十分常見,讓許多民眾不以為意,除非痛到無法行走否則大多數人都不會就醫,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骨科醫師楊維宏說:「就臨床經驗而言,扭傷多為腳底朝內、腳背朝外的足踝內翻,加上由上而下的壓力,會造成足踝前外側的韌帶傷害。」
依據受力大小,甚至會讓韌帶部分或完全斷裂,出現踝關節不穩定的現象。最常見的足踝受傷是「軟組織扭傷」,包含關節囊、肌腱、肌肉、血管、神經、韌帶、皮下組織及皮膚等骨骼以外的組織損傷。
楊維宏指出,根據扭傷的嚴重程度,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級扭傷
症狀:輕微扭傷、局部會有疼痛腫脹或輕微瘀血。
處置方式:前3天需給予冰敷,併用彈性繃帶包紮壓迫,將患肢抬高休息;3 天後再熱敷,之後休息約 1 至 2 星期就會痊癒。
第二級扭傷
症狀:因為韌帶部分斷裂,局部有嚴重壓痛,淤血範圍大,走路相當疼痛,腫脹厲害。
處置方式:建議就醫諮詢,視情況利用石膏或護木保持固定,需休息及固定 6 至 8 週,以利韌帶癒合。
第三級扭傷
症狀:韌帶完全斷裂,踝關節變形會歪向一邊,關節移動時劇痛,無法行走。
處置方式:建議就醫並接受手術治療。
足踝扭傷除了可能造成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外,也伴隨骨折風險。楊維宏解釋:「常見足踝骨折發生的位置以內踝及外踝居多,少數也有踞骨或嚴重的關節面粉碎性骨折。」不少民眾無法判斷自己扭傷到底該不該看醫師?醫師建議有以下狀況一定要就醫:
.嚴重疼痛
.外型改變
.關節不穩定
.嚴重瘀血
.行走活動困難
楊維宏分享在臨床上的個案,一名 23 歲王姓同學,打籃球中不甚扭傷腳踝,看了兩次醫師都無法獲得改善,腳踝持續性的劇烈疼痛,讓他一度無法行走,直到後來才發現王男外踝韌帶早已斷裂。當有持續疼痛時不應該輕忽,可能是受傷程度比想像還嚴重。
足踝扭傷經過治療多數都能恢復良好,楊維宏強調:「但再小的損傷都不能不管,因為都可能產生後遺症,即使不嚴重也可能會導致扭傷一再復發,嚴重者會導致關節炎而不良於行。」建議民眾扭傷後要尋求專業醫師處理,切勿胡亂推拿、拔罐讓病情惡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