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運動時尚圈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不外乎 PUMA 與 E.SO 瘦子相繼推出的聯合企劃,一波波引發熱絡討論的話題鞋款、不斷刷高帥氣指數的運動潮流裝束,今 PUMA 再度亮相 2020 雙霸聯袂歲末強勢企劃,彷彿專為 E.SO 量身打造的全新 PUMA Nuluxe 系列 T7 運動套裝,加冕 PUMA SUEDE 經典傳奇鞋履。此次,E.SO 回歸嘻哈狂魂,欽選與嘻哈文化深具淵源的 PUMA T7 復古運動套裝,以及在饒舌、街舞界的神級 SUEDE 鞋款,用他獨具的型格氣場重新詮釋 #ForAllTime 橫跨超世代的流行 ICON。
擁有嘻哈思想家之稱的 E.SO 瘦子在此番聯合企劃中回歸饒舌音樂人本質,以一身復古奢華型格 PUMA Nuluxe T7 運動套裝亮相。PUMA T7 運動套裝始源於 1968 年,由當時的奧運田徑運動員 Tommie Smith 所穿著,以實際行動帶領所有追隨他的運動員們在勝利舞台上高舉起人權的右手,此後 PUMA T7 勇於革新的象徵更延燒到流行文化界、音樂、和時尚潮流圈,尤其是在嘻哈文化方面,在 80 年代迅速擴散,成為正在成長的嘻哈文化一股強大養分。PUMA T7 的 T 取自英文 Track Jacket 開頭,7 則因為肩臂上標誌性的橫條紋寬度正是 7 釐米,隨著時間更迭但 T7 肩上這 7 釐米始終不變,而 E.SO 此次穿著的 PUMA Nuluxe T7 運動套裝以全黑的面料搭配金屬圖紋蔓延側身,更是別具嘻哈復古風味。
E.SO 腳上這雙 PUMA SUEDE 同樣誕生於 1968 年,這雙擁有超過 50 年歷史的傳奇鞋履更是深受嘻哈街舞圈尊崇且必須穿過的經典。PUMA SUEDE 的外型正如其名以高級質感麂皮包覆鞋面,鞋側劃過白色招牌彎刀創造矚目焦點,壓印上燙金 PUMA SUEDE LOGO 宛如加冕不朽傳奇的地位,將 SUEDE 對流行文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重重烙印。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運動領導品牌,設計開發並銷售製造各種鞋類、服裝以及配件產品。擁有70年以上歷史,PUMA為運動史上偉大運動員們設計出無數創新功能性裝備。PUMA的專業運動與運動時尚產品系列涉及足球、跑步、訓練和健身、高爾夫、及賽車領域,同時也與世界知名設計品牌共同合作開發商品,創作出更多新穎的運動時尚產品。PUMA集團旗下品牌包括:PUMA、Cobra Golf、和 stichd,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16,000餘名員工。PUMA總部設於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Herzogenaurach)。詳情請上:https://about.puma.com/
對於長跑是否要肌力訓練,已經是吵了超過50年的話題。雖然多數的書籍及研究,已經認為肌力訓練是長跑訓練的必備訓練之一,但是多數人還是認為肌力訓練會造成肌肥大,讓長跑的時候增加身體負擔而無法跑更快。事實上,體重增加反而會增加跑步經濟性,過輕的體重跑步經濟性反而較差。
■ 僅以徒手肌力訓練,最多加上彈力帶為主的訓練方式應該修改。
■ 對於沒進行過任何肌力訓練的跑者,一開始徒手訓練會有一定效果;但幾個月後,這樣的訓練已無法對身體產生足夠刺激。
■ 「肌力及跑步訓練是相互排斥」的論述是錯把初期研究當結果。
■ 影響長跑運動成績的因素可簡單分為能量系統及神經肌肉系統,其中神經肌肉系統訓練在台灣被長期忽略。
菁英選手看起來都非常精瘦,更加深長跑不需要肌力訓練的印象。多數長跑者對於肌力訓練,多停留在健身房裡肌肉線條粗曠的刻版印象,事實上,肌力訓練不是要跑者舉起跟那些肌肉男一樣的重量,而是根據自身體重的倍數來衡量。
肌力訓練到底種不重要呢?結論應該是超級重要,而且文獻已經多到跟山一樣高了。肌力訓練已經比以往更加被重視,但是台灣跑步訓練營或是跑班,都還是以徒手肌力訓練,最多再加上彈力帶為主要訓練方式。這跟我們認知的肌力訓練有非常大的差距。
常見的幾個肌力訓練評估標準,一個好的運動員至少要能深蹲1.5倍自體體重(1RM),臥推1倍體重,當然肌力訓練不只這些項目,現代對於運動員的要求已經跟過往不同,要有力量、速度要快、靈活度要夠。
肌力訓練對於長跑運動的好處,可以降低跑步的疲勞、增加下肢剛性(Stiffness)、增加神經肌肉的整合性(現在這個能力被認為是耐力運動好壞的兩大要素之一,另一個為能量系統)。要有好的運動表現,勢必要做肌力訓練,而徒手肌力訓練對於神經肌肉整合的刺激會不足夠,等於少了一個可以幫助運動表現的能力。
有研究將18 名10 公里能跑在40 分鐘左右的運動員分組,一組進行原本他們舊有的課表,一組則請教練讓他們一週做2次肌力訓練,經過8週的訓練過後,有進行肌力訓練的選手,在10公里的測驗平均進步了65 秒。而以賽道上表現來看,成績能進步的主因,來自最後3 公里能夠維持原本或是更高的速度完賽。因此對於想要在長跑上能夠有好表現的人,應該要有合適的肌力訓練計畫。簡單的分腿蹲、橋式棒式對於初學者有效,但是運動一段時間的跑者並不適合這樣低度刺激的訓練。
長久以來,耐力運動者對於是否該肌力訓練,一直爭論不休。雖然多數的跑步書籍,已經將肌力訓練納入訓練的一環,但多數為徒手負重的訓練。對於沒有進行過任何肌力訓練的跑者,一開始徒手訓練是會有一定效果,但是經過幾個月後,這樣的訓練已經無法對身體產生足夠的刺激,讓身體的肌肉更加強健。
耐力運動是否該逐漸進行較高重量的肌力訓練,我們可以從肌力訓練對於身體產生的生物適應來探討。身體面對外來的刺激,會造成細胞內DNA 節錄不同基因片段,進而產生相對應的蛋白質以及改變身體細微結構來對應,進而對耐力運動表現產生影響。
根據研究,當進行2 週以上的肌力訓練後,身體會對肌力訓練開始產生特定的生物適應,而這些生物適應跟跑步等耐力運動產生的適應機轉並不相同,肌肉的直徑及整體重量都會增加。更多的肌肉量也就更能產生更大的力量,也就需要更重的訓練重量,來對這些肌肉產生足夠的刺激。而一般而言,單純的耐力運動訓練,並不會產生這樣的肌肥大作用(仍然有但是沒有這麼明顯) 。
肌力訓練只是蓋房子的動作,除非你做的運動是健力、健美,否則較大肌力是無法轉化成為專項運動的成績,仍然要進行專項轉化的訓練。跑步需要需要推蹬、穩定核心、落地需要穩定的骨盆,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肌力去做維持,能更徵招出最多的肌肉一起出力,勢必能創造更好的成績,同時透過肌力訓練,可以在長跑的過程中避免肌肉疲勞(撞牆)。
如果只進行有氧訓練,身體的肌肉得到不同刺激,會努力增加肌肉內的代謝酵素及粒線體數量,讓身體可以快速產生跑步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增加微血管密度,讓肌肉組織可以順利進行新陳代謝。一直以來,為數不少的教練及從事耐力運動的運動員,都認為進行肌力訓練,會危害到他們長跑的表現。
1970年代,大學教授Robert Hickson 在長期跑步之後發現自己的肌肉量下降,於是做了個研究,發現跑步會對肌力成長產生負面影響。這樣的研究結果開始在跑步圈流傳,認為肌力及跑步訓練是相互排斥,有氧訓練也應該要跟無氧訓練分開。
跑者不該練太多重量訓練,增加肌肉會讓跑步的負擔更高,會影響跑步成績已經變成多數跑者的信條。但是Hickson 後續的研究發現,經過10 週的重訓,跑者可以在Vo2Max(最大攝氧量)的強度下,多跑12%的時間。
Hickson後來又找了長期進行跑步訓練的跑者,讓他們接受10 週的實驗,實驗組每週額外進行3 次肌力訓練,原本的跑步訓練繼續維持,結果發現這些有進行肌力訓練的跑者,跑步成績進步13%。而為何一開始Hickson的研究耐力運動跟肌力訓練會互斥? 經過分析實驗設計,發現可能是過度訓練導致恢復不足,而非肌力訓練會危害到耐力運動。
影響長跑運動成績的因素很多,但是可以簡單分為能量系統及神經肌肉系統。過往我們的間歇跑、長跑很多著重在訓練能量系統(但是卻沒有好好運動補給,黑人問號),而神經肌肉系統訓練在台灣可以說是被長期忽略,不少選手也不知道該如何好好肌力訓練。
有效的肌力訓練(不是練健力、健美,訓練目標不同方式也不同),可以:
.增進跑步經濟性
.增加乳酸代謝速度(提高乳酸閾值)
.增進最大速度
.增加肌肉抵抗疲乏的能力
.增加無氧運動能力
肌力訓練,可以帶來的成績效益比多數跑者想像還大。核心穩定,讓每踏下的一步,阿基里斯腱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讓同樣速度需要的能量更少,骨盆更加穩定,每一步的觸地時間更短,可以計算看看每減少0.1、0.2 秒的觸地時間,對於馬拉松可以進步的時間有多少。更好的肌力,讓跨出的步幅更大,如果每一步可以因此增加1 公分,完賽時間的差距,就可能是2-3 分鐘的不同。要增進馬拉松成績,除了練跑更要合適的肌力訓練。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平板撐(PLANK)是一項很簡單又能訓練到全身的健身動作,它可以隨時隨地且不限任何場域都能執行,但是,重點是要做得正確 ,如果姿勢不正確,不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還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以下為35種變化是平板撐,你能做到幾種?一起來挑戰看看吧!每個動作約做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組。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用肚子和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用雙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
步驟1:跪在瑜伽墊上,將小腿併攏抬起。
步驟2:雙手稱在瑜伽墊上,保持規律呼吸。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用肚子和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用雙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
步驟1:將手肘稱在瑜伽球上,下半身保持水平。
步驟2:雙腳打直,張開用腳尖撐在地面。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右腿往前捲曲,膝蓋碰至右手手肘。
步驟3:將右腿回到平行,再將左腿往前捲曲碰至左手膝蓋。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腳往左外捲曲,膝蓋碰至左手肘,同時左腳腳尖朝外,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位置,再將右腳往右外捲曲,膝蓋碰至右手肘,右腳腳尖朝外,維持15秒。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腳往後彎曲90度,保持小腿打直,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位置,再將右腳往後彎曲90度,保持小腿打直,維持15秒。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腿保持水平往左邊伸出,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位置,再將右腿保持水平往左邊伸出,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腳尖著地,雙腳進行開合跳。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下半身開始在原地跑。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雙腿併攏往前跳躍。
步驟3:再跳回到初始位置。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運用腳尖的力量往前跳躍,同時臀部會往上拱起。
步驟3:跳回起始位置。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雙腳往前跳躍,盡量跳到雙手旁,同時膝蓋要保持彎曲。
步驟3:再跳回起始位置。
步驟1:與瑜伽墊垂直,俯臥姿,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開始往橫向行走,橫行同時雙手交叉,雙腳慢慢移動。
步驟3:在橫行回到起始位置。
步驟1:俯臥姿,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往左邊打直伸出,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位置再將右手往右打直伸出,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右手舉起開始畫圈,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初始位置,再將左手舉起開始畫圈,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右手放置胸口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初始位置,再將左手放置胸口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右手放置胸口後,再將左腿彎曲往前,同時將右手觸碰左腿膝蓋,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初始位置,再將左手放置胸口,再將右腿彎曲往前,同時將左手觸碰右腿膝蓋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右手與左腿打直伸出,維持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位置,再將左手與右腿打直伸出,維持15秒。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
步驟2:將左手彎曲放置在後腦勺。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
步驟2:將左手打直往上舉起。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
步驟2:將臀部慢慢往下,再慢慢抬起,重複動作。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同時將右手彎曲放置在頭部。
步驟2:將右腿往上彎曲,同時右手往下將手肘觸碰到右腿膝蓋。
步驟3:重複動作。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同時將右手彎曲放置在頭部。
步驟2:將右手按住頭往下,同時手肘觸碰到左手前臂。
步驟3:重複動作。
步驟1:俯臥姿,雙手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運用手肘力量將身體往下壓。
步驟3:起來同時,將身體轉向右側,同時右手往上打直。
步驟4:回到起始位置再進行第二步驟。
步驟5:起來同時,將身體轉向左側,同時左手往上打直。
步驟6:重複動作。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同時將右手彎曲放置在腰部。
步驟2:將左腿往上打直抬起,維持15秒。
步驟3:再將身體轉向左側,左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同時將左手彎曲放置在腰部。
步驟4:將右腿往上打直抬起,維持15秒。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
步驟2:將身體撐開,左上往上打直抬起,同時左腿也往上打直。
步驟3:讓身體看起來像是一顆星星。
步驟1:躺在瑜伽墊上,雙手往後撐起。
步驟2:同時臉朝上,身體與雙腳成一直線。
步驟1:躺在瑜伽墊上,雙手往後撐起。
步驟2:同時臉朝上,身體與雙腳成一直線。
步驟3:將右腿往前伸直抬起,維持15秒。
步驟4:回到步驟2,再將左腿往前伸直抬起,維持15秒。
步驟1:雙手握住啞鈴(一邊約0.5公斤)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往上舉起,同時手肘要高於背部。
步驟3:雙手輪流慢慢重複舉起。
步驟1:雙手握住啞鈴(一邊約0.5公斤)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往上舉起,同時手肘要高於背部。
步驟3:再將左手慢慢往後伸直。
步驟4:回到起始動作,再將右手往上舉起,同時手肘要高於背部。
步驟5:再將右手慢慢往後伸直。雙手重複動作。
步驟1:雙手握住啞鈴(一邊約0.5公斤)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慢慢往後伸直。
步驟3:回到起始動作,再將右手慢慢往後伸直。
步驟4:雙手重複動作。
步驟1:雙手握住啞鈴(一邊約0.5公斤)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往上打直舉起,停留15秒。
步驟3:回到起始動作。
步驟4:再將右手往上打直舉起,停留15秒。
步驟1:雙手握住啞鈴(一邊約0.5公斤)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將左手往上舉起,同時手肘要高於背部。
步驟3:再將左手往上打直舉起。
步驟4:回到起始動作。將右手往上舉起,同時手肘要高於背部。
步驟5:再將右手往上打直舉起。
步驟6:雙手重複動作。
步驟1:將身體向右側,右手肘撐地,將身體抬起、雙腳打直,同時左手握住啞鈴(約0.5公斤)。
步驟2:將左手往上高舉,再慢慢下來。
步驟3:重複15秒後,換右手執行。
資料來源/POPSUGAR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