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大腦只能使用血糖作為燃料來源,一旦發生血糖過低的現象,大腦便會立即發出飢餓指令,於是命令身體趕快進食,讓血糖恢復以維護大腦的正常運作。這種明明吃飽又覺得餓的現象,會讓人不自覺吃進更多食物,同時也會體重暴增,導致一天的血糖如同雲霄飛車一樣忽高忽低,同時造成身體經常處在一種莫名的飢餓狀態,就稱為「飢餓效應」。
根據西元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JAMA May 8, 2002-Vol 287, No.18)的一向論文為《The glycemic index》,此論文是由大衛·路德維希醫師(Dr. David S. Ludwig)所發表。他統計了60幾篇自己的研究數據,加上其他研究者的相關研究結果,作出一項回溯性討論。他發現,攝取高GI飲食會引發「慢性飢餓效應」,前面提過攝取高GI飲食會導致飯後血糖迅速飆升,如此一來,迫使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來因應,造成血中胰島素過高,問題就出在人體的血糖調控並非我們所想像得那麼精準。然而過高的胰島素,往往會把血糖壓過頭,導致通常在進食後的2~3小時,便會出現「生理性低血糖」現象,而且經常會比空腹的血糖值還要低。
從慢性飢餓效應可以充分解釋,為何血中胰島素過高會引發食癮效應,加上胰島素屬於儲存能量的荷爾蒙,當胰島素過高,就會驅動身體拼命攝取熱量。慢性飢餓效應,也同時可以解釋,為何胰島素過高會傾向喜好高糖飲食。因身體經常處在低血糖狀態,身體自然會拼命補充糖分。另外,胰島素會加速身體的脂肪合成,胰島素會活化脂肪合成生化反應的每一個步驟。當身體脂肪合成反應旺盛,身體會自然傾向攝取高脂飲食來補充脂肪合成所需的原料,像是游離脂肪酸。總而言之,當血中的胰島素過高,身體就會引發食癮效應,不僅喜歡暴飲暴食,還會傾向喜愛高糖、高脂、高熱量的三高飲食。
根據該研究的另一大發現是,只要人體胰島素只要降到5.0以下,食慾就會明顯下降,完全不容易有飢餓感覺。於此同時,也會自動轉而喜歡清淡的飲食,像是青菜以及水果變成首選,也會吃得非常健康,對於那些油炸食物、甜食、甜飲料、點心、下午茶、宵夜、吃到飽餐廳,則開始不會產生興趣。此研究受測者大多有著削瘦的外型,身體沒有多餘脂肪,且喜好運動的族群,健康、長壽者多屬這種類型,但這類族群畢竟是少數。然而這樣的轉變根本不用營養師教導,當胰島素降下來,飲食機制就會自動轉變了,此時食癮現象也會自然消失無蹤。
在這個社會放眼望去,當整個飲食環境幾乎全面朝三高飲食環境發展,就成為名符其實的「食癮社會」,此時代謝問題自然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更遑論即將相繼而來的症狀與疾病,實在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Healthline、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雞蛋,而吃蛋的方法有許多種,像是水煮、油煎、蒸、滷等,但是許多人都認為蛋黃膽固醇成份高,而只單吃蛋白又忽略了蛋黃富含營養比蛋白多,這個觀念會讓你也在無形之中錯失了這些營養成分。但是,到底該怎麼吃才更能吸收它的營養以及蛋白質?來看專家怎麼說。
雞蛋的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1%左右,而水分卻佔88%之多,而蛋黃雖然熱量以及脂肪都較高,但其中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等營養素都明顯高於蛋白,所以吃蛋只挑蛋白來吃,你往往會錯過蛋黃中寶貴的維生素A、D、E,和各種微量元素,因為在蛋白中幾乎沒有他們的痕跡。許多營養師都表示,其實蛋黃跟蛋白都富含營養,但是吃蛋最好整顆一起吃,才能一起把營養素都吃進去,而蛋中富含優質的蛋白質、卵磷脂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增肌減脂的人來說更為重要。
或許都聽說過,雞蛋吃太多不好、膽固醇很高、一天不可以超過一顆、減肥的人不可以吃雞蛋,但其實,雞蛋並沒有那麼不健康,這些說法都是對雞蛋的妖魔化。雞蛋是相當便宜又營養的食材,蛋黃可以提供豐沛的葉黃素、卵磷脂,自己開火但買不起肉的時候,蛋白就是最棒的蛋白質來源了。至於大家最擔心的膽固醇呢?這些實證研究將告訴你,沒什麼好怕的。飲食中的膽固醇,不會直接增加「壞的膽固醇」 以往醫學界總認為飲食中的膽固醇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根據美國的一篇研究指出,這兩者並無直接關聯,另一份研究也發現,70%的受試者在攝取高膽固醇飲食後,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並不會上升,甚至受試者攝取雞蛋後可以形成更多的高密度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較不易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然而以往研究認為一天吃1個以上的雞蛋會對健康有害,但最新研究發現,這對無重大疾病的人來說根本沒有影響。
雖然雞蛋不管怎麼吃都很營養,但不宜烹調過久,容易破壞裡頭的營養素,而喜歡吃半生不熟的蛋的民眾也要小心,如果食物沒煮熟也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造成腸胃不適。如果三餐都想吃雞蛋時,最好搭配五穀根莖類食物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物一起吃,這樣才能均衡飲食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其實吃蛋的好處很多,但由於現在有很多雞都是人工飼養,可能含有過多荷爾蒙跟抗生素,吃入人體其實是不健康的,所以建議大眾選雞蛋最好是慎選有機食品的雞蛋,才不會把抗生素吃下肚。
前面已經提到吃雞蛋反而能促進形成「好的膽固醇」,此外,也有研究指出雞蛋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根據日本公共衛生中心針對約6萬名受試者的調查指出,吃雞蛋與糖尿病並無顯著相關,而一項芬蘭研究發現,在2322名男性受試者中,吃最多雞蛋和吃最少的人比起來,得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38%。然而吃腦補腦的概念在膽固醇攝取上是個嚴重的迷思,人體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多數是自行合成的,健康的人攝取較多膽固醇也不太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資料來源/Healthline、風傳媒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