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吃才能增肌減脂呢?這個議題相信是隨著健身熱潮開始之後,許多人都會關心的重點!要聊這件事之前,我們就必須要再次講到人體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protein)、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以及脂肪(Fat),就算是平常沒什麼在注意飲食內容的人都會了解。然而,是否能讓身體更有效率的完成增肌減脂,除了固定正確的運動訓練之外,就必須要靠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平衡來決定,這篇我們將從檢視三大營養素的功用開始,接著再說明為何打造肌肉需要提升蛋白質的比例。
儘管世界上的食物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營養元素,但能夠成為人體能量來源的就只有蛋白質(protein)、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以及脂肪(Fat)這三大類,然而,也只有在正確的攝取這三大營養素之後,人體才能運作並養成肌肉以及堆積脂肪,也正因為如此三大營養素才會這樣的背受重視,我們以基礎健康的思維來講:這三大營養素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養分。
然而,有在運動健身的你也一定聽過「蛋白質是打造肌肉最重要的元素」,這是因為攝取進身體的蛋白質都是用於製造人體的材料,而相反的在體內具有強烈堆積效果的就屬於脂肪了!若我們從能量密度來比較各大營養素每公克能產生的熱量來看,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皆為每公克4大卡;而脂肪每公克卻能產生出9大卡的熱量,幾乎似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兩倍以上,除此之外,脂肪還很難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轉化為能量消耗出去,因此,在營養素的攝取上就必須要特別注意脂肪的量。
而碳水化合物我們可以將它當作是一台車的油料,它能在人體運作時快速的轉化為能量,但同樣的如果攝取過量沒有消耗掉的話,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轉變為脂肪堆積於體內。當我們了解以上的觀念之後,就可以知道在攝取的比例順序上要以蛋白質為優先,接著才是碳水化合物最後是脂肪。
我們的身體打從最基礎的細胞開始,就不斷的進化與成長,然而要形成這樣的進化與成長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提供,簡單換句話來說,就是人體無時無刻都需要蛋白質的供應,因此,對於飲食習慣比較偏向碳水化合物的亞洲人來說,很容易造成蛋白質的不足。當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時,就無法形成能為人體燃燒脂肪的肌肉組織,長久之後就會讓身體越來越難瘦下來。
難道只要蛋白質足夠就可以大量消耗脂肪嗎?剛剛我們前面有提到,如果人體是一台車那肌肉就是引擎,擁有強而有力的引擎才能消耗汽油。有許多的研究指出,一般人體蛋白質的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約1-2g的範圍為主,但這樣的攝取量對於職業型運動員來說對是遠遠不足的;所以,就會有許多的運動選手會依據自身的訓練強度來調整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同時,降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量來維持最佳的狀態。
雖然,近幾年來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表示,「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影響肝臟與腎臟這件事,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與研究可以證明這樣的風險」,但也不表示你可以無止境的過量攝取蛋白質,這是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以及可接受的程度皆不相同,因此,你就必須要一邊抓營養素的攝取量一邊觀察身體的狀況,這樣才能調配出最適合自己的三大應養素攝取比例。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運動不只是手腳的活動,更是全身的律動。為自己設定訓練目標、想加強運動表現,除了注重肌肉的收縮、頻率、整合之外,呼吸、心跳、肺活量、血液循環、神經元的傳導、內分泌等生理作用都必須做調整。所以我們在運動前,一定要先了解運動時生理機能的運作、各系統的協調與承受力,才能避免運動傷害、享受運動的好處。下文運動時四個部分的作用,愛運動的你一定要知道!
人類基本動作由推拉轉走所構成,這些人體自然動作能力,源自於肌肉產生力量,作用在骨骼之上,進而發展成競技運動。骨骼肌肉系統的組成包含骨骼、關節、肌肉、肌腱,當肌肉需要活動時,由大腦發訊號,經由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做支配,並產生一連串相應的運動。 所以運動與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的組成與發展至關重要。
身體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血液,職司氧氣和養份輸送,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促進循環系統生長發展的最大力量是運動訓練,因為構成循環系統的身體組織需透過運動引起的一連串反射和反應,才能給予有效刺激,使其生長發展。因此,循環系統機能不僅關乎身體體能的強弱,也影響到身體的運作效率。
內分泌系統可說是身心平衡的關鍵!內分泌系統是分泌「荷爾蒙」至血液循環中的器官,包括甲狀腺、腎上腺、胰島素等等。荷爾蒙隨著血液流動至身體各處,在人體的作用非常廣泛,從皮膚、心臟血管、腦部、腸道、骨頭等,都受到荷爾蒙的調節,而不同荷爾蒙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恆定。在體能強化的過程中,內分泌與免疫系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體溫的調節是持體內環境恆定的先決條件,由於發熱和散熱兩種作用平衡結果,使得正常體溫經常維持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運動時人體的總產熱量可能急劇增加,溫度的調節、散熱與保溫的方法以及過高體溫對身體的影響與反應,都是運動人員必須了解的重要知識。
為了幫助熱愛運動的人正確運動,《運動星球》特別邀請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鐘賢教授,開設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生理】課程。課程將運動生理分為四大主題(四堂課),深入淺出且完整地結合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讓學員把看似難懂的運動生理學,輕鬆活用在自己的運動中。除了運動愛好者,物理治療師、運動營養師、私人或團課教練,以及運動相關團體課程指導員等運動相關專業人員,都相當適合來上這堂課程!
課程名稱 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生理】
課程時間
第一堂:7/25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二堂:7/26星期日,早上9:00~12:00
第三堂:8/01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四堂:8/02星期日,早上9:00~12:00
本課程共分為 (一)、(二) 、(三) 、(四) 四堂課,每堂課3小時,合計12小時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樓
參加對象 對課程有興趣之學員均可報名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 原價NT 9,600.- /人,經濟促進方案優惠價NT 7,600.- /人,現正實施中(學費包含課程講義一份)
課程認證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繼續教育專業積分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繼續教育績分
主辦單位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協辦單位 運動星球
報名詳情請上 Accupass活動通 報名
你知道運動的強度也能做為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治療策略嗎?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首次表明,低運動強度和高運動強度,都將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研究人員使用靜止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一種無創技術可以研究大腦的連通性),發現低強度運動會觸發參與認知控制和注意力加工的大腦網絡,而高強度運動主要是刺激腦部神經參與情感方面的處理。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為理學碩士-安吉利卡·史密特(Angelika Schmitt)和德國波恩大學醫院放射科功能神經影像學組醫學博士-亨寧·博克(Henning Boecker),透過研究之後兩人皆表示:我們認為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將對揭開人腦內神經連貫相互作用,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然而,透過這些新穎的研究方法,使得我們能夠直接觀察一群運動員們的大腦,而且也更為重要的是能透過這些儀器,了解從久坐不動到健康生活方式之間,我們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動態的變化。
這項研究使用增量跑步機,分別針對25名男運動員進行測試並個人評估,在不同的日子裡他們分別進行了30分鐘低強度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在運動之後研究人員使用靜止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檢查與特定行為過程相關的不同大腦區域的功能連接性,此外,所有參與實驗的運動員也分別完成一份測量運動前後的正面和負面情緒的問卷。
研究之後的行為數據顯示,在分別經過兩種運動強度後,腦中積極情緒均顯著增加,而消極情緒皆無明顯的變化;同時,在Rs-fMRI測試的結果裡也表明,進行低強度運動之後會導致認知和注意力相關的神經功能連接性增加,另一方面,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之後,腦中神經對於情感的功能性加強,但也造成運動功能在腦中神經的連通性降低。
透過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結果,研究人員也指出,這是第一項報告運動強度對靜止大腦內,特定功能與神經連接間所產生的明顯影響;也因為這樣的研究報告,讓運動與大腦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有更多的數據及方向,能有助於提供神經生物學證據;並說明哪種運動強度最適合某些神經或行為調節,甚至在未來也能成為幫助一些情緒性患者或增強腦部功能的治療方式。
資料參考/self、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