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養老文化,總會把長輩當作不能動的寶物一樣對待,認為好好服侍才是盡到孝心,但往往退休後的好好休息,就會讓很多長輩再也動不起來。而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若再加上生病、臥床,之後想再站起來活動,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其實老年人的肌肉會快速流失,最重要的因素是退休後的「活動量下降」所致,退休生活若沒有事先規劃,經常會出現無所事事的情形。
新樓醫院附設安南診所物理治療師黃宗玄說:「其實不只是老人,健康的年輕人若沒運動,加上久坐或是臥床,都會使肌肉快速流失。尤其大腿的股四頭肌(佔下肢 70%的肌肉),流失速度更快,人在 60 歲時,股四頭肌會衰退為 25 歲時的 60%。」
肌肉減少影響很大,像是吃東西(吞嚥)、上廁所、移位,甚至可能因此而跌倒,造成腦部受傷。若是臥病在床,在久臥之下,關節會變形與肌肉萎縮。
若想增強肌力,就要增加運動量,要能夠維持退休前的活動量,黃宗玄建議可以從減少久坐、臥床的時間開始做起,並多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
有計畫的肌力訓練菜單:
1. 日常活動訓練:走路、搬物、晾衣服。
2. 進階訓練:爬階梯、坐到站、倒退走。
3. 設計合適的功能性活動,並在生活中落實,可以請物理治療師協助。
人體有 70% 的肌肉集中在下肢,所以更需要訓練,黃宗玄說:「也因為大家習慣坐式生活,會讓下肢肌肉流失更快。這影響層面就是造成生活上的移動困難。」
不過,長輩在做運動之前,可能會需要先協助他們建立「安心感」,黃宗玄說:「直接叫長輩進行重量訓練或是運動,其實這違反他們的固有習慣。就像叫一個不愛運動的人去跑步,排斥感一定強烈。因此,可以先幫助長輩減少身體疼痛,讓他們有意願去做進階的動作,會更實在。」
可以模擬扛扁擔抬東西的動作、蹲馬步來引起長輩們的動機,讓他們不會覺得枯燥無聊。黃宗玄說:「扛扁擔、蹲馬步(常在太極或武術中出現)對老人家並不陌生,可以在進階動作中帶入,引起他們的興趣。」
其他下肢運動,例如,坐在辦公椅上滑步前進的動作,或是坐著、抬腳停留在空中的動作,都是平時就可以做的,這些動作不會用到太多空間,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需要注意安全,以免跌倒造成更大的傷害。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運動有益身心,還能雕塑身材以及年研益壽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因此大部份的人都會培養運動習慣。然而許多上班族都會利用下班時間去運動,但是,有些人卻會因為晚上運動而失眠影響到隔天精神狀況,導致一整天下來頭暈腦脹,長期還會影響身心健康。
由於運動會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代謝變旺盛且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脂肪的分解會繼續進行,能量消耗也會上升,也就是說,身體持續呈現高度活化的狀態,如果感覺亢奮睡不著,可能是因為身體活化狀態所造成,通常來說,健身者都知道不能太晚運動,否則會睡不著,進行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可以避免對軀體運動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過大衝擊,並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感,建議若是從事高強度的肌力訓練時,請在睡前預留約2~3個小時再就寢,這樣就有足夠時間讓亢奮感退去,如果長期因為訓練後失眠,不僅會導致黑眼圈產生、皮膚鬆弛以及身體免疫力下降等,除此之外,還會帶來一系列的身體機體損害等問題。以下3種辦法能晚上運動的你會失眠:
如要防止晚上運動導致失眠,其實睡覺前兩2小時是不能做運動的,如果想要運動的話,可以選擇簡單的徒手運動,像是仰臥起坐、棒式,或是戶外散步等,如果做上高強度運動,像是跳繩、跑步,或是有氧拳擊等都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隨後晚上也會跟著失眠。
當運動結束之後,可以花10~15分鐘的時間來做伸展,這樣能夠消除運動時關節、肌肉以及韌帶來的緊繃感,同時也能緩解運動後的疲勞,讓身體較快的恢復到正常體力,防止因為身體過度勞累所引起的失眠。
我們都知道運動前後需要補給,然而在運動後最重要的就是修復肌肉。但有些人覺得在訓練完後可以大吃大喝,導致在睡前腸胃消化未完全,不僅會引響睡眠品質,隔天也會有脹氣的可能。
資料來源/CTS 20 YEARS
責任編輯/妞妞
工作一整天,下班沒時間運動,每當回家或是週末,只想賴在床上追劇或是當沙發馬鈴薯,如果能再夠悠哉的泡個澡,是在舒服不過的事情了。不過你知道嗎?泡澡除了放鬆身心以外,還有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功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31%。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造成21,569人死亡,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977人死亡,遠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日本大阪大學的最新研究可知,泡熱水澡還可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項發表在《Heart》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經常泡澡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專家也同時表示,泡澡頻率越高對心血管的保護越好。
大家都知道心理健康會影響生理健康,如果能夠消除心理上的疲憊,也有益於身體的健康。而泡澡就可以消除人體疲憊、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晚間睡眠品質等。根據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蒐集了自1990~2009年間超過43000名45歲至59歲的中老年人的沐浴習慣與生活方式分析大數據,結果發現,每兩週泡一次熱水澡與完全不泡澡的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約28%。
除了泡不泡澡,洗澡水的溫度也有所差異。根據研究指出,若泡熱水澡,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將降低35%,而溫水則是降低26%。不過雖然這最新的研究顯示出洗熱水澡與心臟、血管健康有一定相關,但這不代表著每天泡澡就可以避免心臟病發生,頂多只是降低發生機率,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是要靠著自己的正常生活作息、運動、飲食等做控管才是長壽的最大秘訣。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