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常聽到透過瑜珈能放鬆心情改善焦慮?科學家們透過腦部掃描的研究發現,瑜珈能改變大腦內的化學反應提升幸福感,就如同練習能放鬆心情的太極拳法一樣,是運用放鬆冥想搭配運動的一種方式,可以更自然的治療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與大腦記憶有關的健康問題,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何能透過瑜珈改變我們的大腦?
儘管與藥物和生物科技產業相較之下,瑜珈以及大多數的自然療法沒有大量的資金用於重大的研究,但我們開始看到一些令人注目的科學研究報告,迄今為止,許多科學都表明瑜伽如何改變你的大腦涉及對抗焦慮、抑鬱和耐受性的影響。
你知道瑜伽是治療焦慮症的自然療法嗎?這是因為瑜伽會影響我們大腦中的GABA(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的胺基酸,能阻絕並抑制腦內的某些特定訊號,避免我們的大腦出現過度興奮的現象,因此它又被做為大腦的中樞神經傳導物質。有醫學研究發現,當GABA產生时能幫助腦內的安定效果,這也就是為何能緩解患有焦慮及睡眠有問題的人快速放鬆下來。
然而,進行瑜珈訓練可以提高我們腦中的天然GABA生成量,就能幫助你的減少傳統的抗焦慮藥物。另外,迄今為止的研究也表明,瑜珈與其它形式衝擊力相對較低的運動例如步行相比,它似乎可以減輕焦慮並緩解抑鬱症的症狀,同時在另一項研究中,瑜伽和認知行為療法在處理壓力和焦慮方面的結果沒有顯著的差異性。2010年發表在《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練習瑜伽在大腦丘腦中釋放出的焦慮情緒比走路更多,成效相較於一個小時閱讀的樂趣,一次60分鐘的瑜伽課可將腦內的GABA含量提高27%,由於結合了呼吸、冥想和運動,瑜伽就可能是自然對抗焦慮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瑜伽和冥想對大腦的作用與慢性疼痛正好相反,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指出,瑜伽放鬆動作可以預防或逆轉慢性疼痛對大腦的影響,一般來說精神憂鬱的人可能由於慢性疼痛減少大腦中的灰質,因此,就會導致記憶力減退、情緒問題、疼痛耐受性變差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而經常練習瑜伽的人,在與疼痛調節有關的區域大腦中的灰質水平會提高,這也意謂著瑜伽對某些類型的憂鬱症有緩解的作用,另外,瑜伽甚至對易患抑鬱症的孕婦具有天然抗抑鬱作用,2012年發表在《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中的一項研究發現,冥想瑜伽可以顯著減少女性高危險的憂鬱症狀。
1.快樂嬰兒式
步驟1:輕鬆躺在瑜伽墊上,雙腿彎曲做準備。
步驟2:提起膝蓋,讓膝蓋朝向身體,雙手抱住膝蓋。
步驟3:雙手抓住腳掌外緣,讓雙腿自然張開。背部保持貼住地面,可以嘗試左右搖晃身體,並維持3-5個呼吸。
2.鱷魚式
步驟1:呈俯臥姿,雙腿打開約與臀同寬,足背貼地、腳掌朝天、腳趾朝後。
步驟2:雙手手背交疊於額頭下方,讓身體放鬆,專注於呼吸,感覺呼氣與吸氣時腹部下方空間大小、形狀的變化。
步驟3:吸氣,慢慢地依序抬起頭部、肩膀、胸部,雙肘著地,手臂打開與肩膀同寬。
步驟4:雙手托住臉腮幫子,緩慢深長呼吸,放鬆全身,閉上眼睛,停留5-8個呼吸。
3.俯臥攤屍式
步驟1:趴在瑜伽墊上,將雙手彎曲頭靠在手肘上(放置身體兩側也可)。
步驟2:將身體完全放鬆,專注在呼吸上。
步驟3:停留5-10分鐘後起身。
瑜伽可能是對抗焦慮症最重要的運動方式,這要歸功於其獨特的呼吸、冥想和伸展運動,儘管瑜伽的形式、種類和派別有各式各樣,但建議你從教為柔和的瑜珈開始,並從中尋找出最適合你自己的瑜珈類型。多項醫學研究也告訴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瑜伽改變大腦的穩定性,這些包含提升GABA的鎮定功能,並在使我們能夠忍受疼痛的大腦區域積聚灰質,當你想試著吞用止痛藥的同時,不如試著做幾組瑜珈動作,讓大腦能獲得安定的作用。
資料參考/Yoga International、Nurture restorative yoga
責任編輯/David
你一定曾經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整個農場的羊都被你數完了也闔不上眼睛;或是翻來覆去靜不下心,此時你已精疲力盡想好好休息,頭腦卻不讓你睡。在台灣,每 10 個人就有 1 人受慢性失眠所苦(2017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盛行率為 11.3%),所以你並不孤單!躺在床上甚至坐著休息時,試試以下7種呼吸訓練,有助克服失眠、讓你快快躲進夢鄉裡。
這是瑜伽呼吸法的其中一種呼吸技術,可促進睡意。
Step1:輕輕打開你的嘴唇。
Step2:大口呼吸,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Step3:閉上嘴唇,並通過鼻子吸氣 4 秒鐘。
Step4:屏住呼吸 7 秒鐘。
Step5:從口吐氣 8 秒鐘,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重複 4-8 次。
Bhramari pranayama 是一種瑜伽呼吸法,在臨床研究中已被證明可降低心率,有鎮定作用,有助你進入深沉的睡眠品質。
Step1:閉上眼睛,用拇指遮住耳朵,將食指、中指分別放在眼睛上方並遮住眼睛,用無名指輕輕按壓鼻子兩側。
Step2:保持嘴巴緊閉,慢慢通過鼻子深吸氣到腹部。
Step3:吐氣時從喉嚨發出如蜂鳴般嗡嗡聲,最後再由鼻子吐氣(詳細步驟請見下方影片)。
・重複約 5 分鐘,可一直練習直到身體流汗才停止。
此呼吸法不僅有助放鬆入睡,也能增強橫膈膜和週邊肌肉,讓你完整地做每一口呼吸。
Step1:仰臥將枕頭放在膝蓋下,或是坐在椅子上。
Step2:將一隻手平放在心臟上方,另一隻手放在胃上方。
Step3:透過鼻子深呼吸,同時感覺一下胸腔和腹腔的起伏。
Step4:接著最嘴唇微張,透過嘴巴緩慢呼吸約 5 分鐘。
・目的是每一次呼吸都盡可能放慢,使胸腔不會動,只有腹腔自然鼓起、收回。
一部分呼吸、三部分放鬆。這項呼吸訓練非常容易掌握,因此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Step1:深吸一口氣。
Step2:吐氣,專注於你的身體以及呼吸時的感覺。
Step3:以上重複做數次,每次都減慢吐氣速度,重複直到吐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
Buteyko breathing 被醫學研究證實可明顯改善氣喘症狀。它的不同在於,主要倡導呼吸要少一點,透過減量呼吸訓練,可改善現代醫學難以控制的多種慢性病。
Step1:坐在床上,嘴巴輕閉。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釋放你的緊繃,並透過鼻子再次深呼吸。
・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重複多次。
英文 Box breathing 或 Square breathing,也稱 4-4-4 呼吸法。通常用於冥想,是對抗焦慮症狀的強大工具,有助於體內回復正常機能,把絮亂的呼吸模式與節奏調回自然狀態。
Step1:躺在床上或是軀幹打直坐著。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閉上雙眼,透過鼻子慢慢吸氣 4 秒鐘。
Step5:屏住呼吸 4 秒鐘。此時嘴巴不需用力緊閉、鼻孔也不需施力。
Step6:用嘴巴吐氣 4 秒鐘,確保所有氣體從肺部排出。
Step7:屏住呼吸 4 秒鐘。
・視需求重複上述步驟數次,一般來說,重複做到 4 分鐘就能發揮鎮定效果。
Papworth method 起初是英國醫師為了控制過度呼吸而發展出來的,有助緩解憂鬱與焦慮症。主要是鼓勵用腹部和橫膈膜,而不是用胸腔來呼吸,使呼吸能更溫和放鬆、更自然,有效控制呼吸節奏,同時穩定情緒,也能減少打哈欠和嘆氣。
Step1:軀幹打直坐著。
Step2:同時用口鼻呼吸,有條不紊地專注於每次吸氣數到 4。
Step3:全程專注於腹腔的起伏,聆聽自己的呼吸聲音
資料來源/GREATIST、台灣睡眠醫學會、世鴻健康、BBC英倫網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