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站上體重機看數字是一般人常有的減重習慣,尤其是剛開始進入減重過程的人,無論是早上起床、剛吃完大餐或是睡覺之前,都會透過站上體重機來看自己是否減重有成效。我們都了解體重機確實是一種簡單方便又能快速追蹤身體狀態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卻不見得是最好的。根據來自印度的名人營養師Rujuta Diwekar的說法,有效率的減重或減脂並不僅僅只看體重機上的數據,還應該要著重於讓自己變得更健康的目標。
根據營養師Rujuta Diwekar指出,一般體重機只能顯示出身體的體重增減,但卻無法正確分析體脂肪及肌肉量的多寡,這樣的方式將無法幫助你了解身體的組成及健康狀態,因此,她建議與其關心體重數字,不如選擇量測心臟狀況、血壓及肺活量。
同時,她也特別強調過於關注體重數字,會讓你想嘗試運用過度的快速減肥方式,這會讓肌肉快速流失並讓你看起來充滿疲倦和虛弱感;最健康的瘦身方法就是減去體脂肪並增加肌肉量,因此,Rujuta Diwekar推薦四種方式,可以在家就能簡單的了解並追蹤身體狀態。
我們只需要一個捲尺來量測並紀錄你的腰臀比例。將手指放在肚臍的上邊緣,以估計身體最纖細的部分,如果你的身體較長就保持三根指頭,否則就用兩根手指的距離來估算最窄的部分;接著拿起捲尺並量測你腰部最窄的周長,紀錄下量測的數字再量測臀部最寬的部分周長。如果你是女性則腰臀比應該在0.7-0.85之間,男性則為0.85-0.95之間為佳。
你可以在牆邊放一把椅子並坐於牆邊,將雙腳平放於地板上,接著伸直雙腳並嘗試透過向前伸展雙手觸碰腳指頭。當進行這項測時的時候,請注意保持肩膀平衡和脊椎不彎曲,伸直後量測雙手指間可以到達的距離,並將這個數據紀錄下來,這個方式必須要量測從腳趾到手可以勾到的地方距離。腳趾頭代表0、腳踝和膝蓋上方區塊擇為負,腳趾頭以外的距離為正。
這個量測方式最好是在一早起床時進行,你可以用血氧機或脈搏量測法這兩種方式來進行評估。血氧機在早上起床時,將其夾於手指頭上等待數字並紀錄;脈搏量測法則可以躺在床上,透過手指頭放置於脖子或手腕上計算脈搏數並紀錄,這兩個方式都能幫助你找出平均心率,尤其是在減重或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觀察出是否有大幅度的變動。
最後一個方式也十分的簡單,你只需要準備一張椅子,接著坐在椅子的邊緣並維持背部挺直,將雙腳掌平放於地面上,然後,進行完全站起與坐下這個動作並紀錄一分鐘可以進行幾下,如果你一開始只能做5-10下或是更低也沒關係,當你每天加強這個訓練就可以增強下肢及核心的肌力,相對來說這樣的方式也能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資料參考/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壺鈴」這個訓練器材近年來在亞太地區流行起來,特別是在台灣。壺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全身訓練,對消脂、訓練肌肉,以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正面的影響,是一個對新手至老手都需要的訓練器材!
一般來說,壺鈴可分為「基本款」以及「競技款」,最大的差異在於把手。基本款的壺鈴重量越大,把手直徑相對也跟著變大,因此在使用上要格外小心,最好是確保自己有掌握到重心以免因為重心不穩造成運動傷害。 競技款的手把尺寸則都是固定的,重量的大小是根據壺中灌入的重量不同而有差異,通常會用顏色識別分級。
壺鈴進行健身訓練時,可以做各種推、舉、提、拋和蹲跳等練習,通過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上肢、軀幹及下肢等肌肉的力量,壺鈴訓練可能更適用於爆發力訓練階段。
以下為剛入門壺鈴的初學者介紹這五大基礎訓練的動作。
雙腳與臀部同寬站立,在腳前各放一個壺鈴。穩住你的核心和背部後,把你的臀部向後推出,並降低你的身體,拿起壺鈴兩者。保持你的核心穩定而緩慢提著壺鈴慢慢回到站立姿勢。
初學者建議從最輕的4公斤開始做會比較好,這樣對肌肉負擔比較小,比較不易受傷。
主要用於訓練髖關節發力,這是所有壺鈴動作的基礎。動作過程中主要運用到臀部、大腿和下背部肌肉群。
單手持著壺鈴,提至肩部,掌心向前或向側都可以。雙腳彎曲,身體直直下沉,上身保持挺直狀態。利用腳跟向上蹬,雙腿伸直,帶動身體上升,同時肩部三角肌發力,將壺鈴推至最高點之後再重複此動作。
深蹲本就被譽為訓練臀部和腿部肌肉的基本動作。壺鈴深蹲在原動作的基礎上可以同時兼顧到手臂力量的訓練。對雙手的握力、肩膀的支撐能力和腹部核心力量都有很好的訓練效果。
先採站姿的方式,左手持壺鈴。右腳向前做弓箭步(前跨腳與後腳,膝關節彎曲皆呈90度),讓壺鈴通過跨下,上半身記得保持直立,同時換手拿壺鈴,右腳回到起始位置(恢復站立),再換腳。
肥胖不只會影響身型,更可能是增加失智症發生風險的潛在元凶之一。根據專家研究發現,肥胖與皮下脂肪本身就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想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必須要學會從日常飲食中適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維持自身體態健康。然而失智看是雖然沒什麼,但會影響生活上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不只年長者會罹患阿茲海默症,現在連年輕人都有輕型失智症。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推估指出,2017年全台灣約有1.2萬人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也就是說,病人的年紀不到65歲,卻已確診為失智症。然而這1.2萬人比起老年型失智症的25萬人來得少,但是他們帶來的影響極大。因為年輕型失智症的惡化速度特別快,發病後短則2~5年後,病人就得臥床或走向生命終點,然而失智症突然的發病往往讓人措手不及,病人發病時大多都在正值人生巔峰。
根據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渡部芳德在其與野口律奈營養學博士共同著作的《這樣吃,讓大腦變年輕!嚴選183道健腦營養食譜,跟著吃,提升記憶力,還能抗老化、防失智!》一書中提到,所謂肥胖,是因為指體內蓄積過多脂肪的狀態,而蓄積於體內的脂肪細胞將會分泌出一種壞的脂肪細胞激素,對人體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像是促進血液上升、動脈硬化、讓胰島素的功用降低,進而引發糖尿病等各種生活習慣病,失智症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近期研究也發現,肥胖與皮下脂肪本身就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因子。
想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將體重與體脂肪率維持在適當範圍內,積極控制體態、遠離肥胖問題非常重要,而理所當然地,要想成功減肥,如何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正確的減少能量攝取,並增加能量消耗是首要關鍵。此外,重新審視自身飲食生活,避免攝取過多能量(熱量)也是方法之一。以下為3種針對吃來控制脂肪的小技巧:
減少脂質攝取:事實上,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三種。一般來說,每1公克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而每1公克脂質則會產生9大卡的熱量。因此換言之,適量減少脂質攝取,將會是減少能量攝取的重點所在。但是減少脂肪攝取主要是針對壞的反式脂肪,像是油炸類等食物。
選擇脂質含量較少的部位:有些人認為肉類與魚類含有較多脂質,因此應盡量少吃,但是由於肉類等食材當中,富含蛋白質這個形成腦部、皮膚等人體部位的材料,以致完全不吃也會構成問題。因此建議可以選擇脂質含量較少的部位,藉此降低脂質攝取量。
選擇脂質攝取量較少的烹調方式:即便使用相同食材,但根據烹調方式不同,熱量也將出現變化。譬如,改以紅燒來烹調原本採油炸處理的魚類,或是以醋拌沙拉取代美乃滋沙拉,這樣就可以減少脂質攝取,進而讓能量攝取也大幅降低。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1年的運動訓練增加海馬的大小,提高記憶力的實驗;針對120名老人,以心智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做為篩選條件,選出來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6歲,實驗開始前至少半年內,他們每週走路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散步40分鐘,另一組在同樣時間內只做伸展操。實驗期限為一年,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結束時,以現象方式測量受試者海馬迴體積。散步組的海馬迴體積在一年內平均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二;伸展組的海馬迴記憶組織平均萎縮了大約百分之一點四強。做伸展動作無法刺激海馬迴生長,但散步可以。這項結果證明,海馬迴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萎縮的原因不在於年齡,而是缺乏運動。
預防失智除了透過健康飲食來降低體重外,規律運動以及睡眠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平時就要有保持這些良好習慣,才能避免失智症提前找上門。
資料來源/今周刊、EXPRESS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