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1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2
Mario Mendoza破50K跑步機世界紀錄
跑步機50K破三! 美國跑者在高中體育館打破世界紀錄
3
改寫波士頓馬拉松歷史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風雨中稱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2021-09-01
知識庫 跑步 跑者肌力 跑步姿勢 觀念

近年來,許多跑者已明白要跑得好不能只跑步,肌力也該練起來,但你知道要有足夠支撐長跑的力量,光練肌力還不夠嗎?知名跑步教練、運動作家暨譯者徐國峰指出,「跑者的力量 = 肌力 + 彈力」,想跑得好,應該向前進時速不輸賽馬的羚羊與袋鼠學習,讓自己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達成這個目標不只要好的肌力,更不能忽視專屬跑者的力量訓練。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想跑更快為什麼要做力量訓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移動速度,也就是跑速,主要是身體偏離(可說是失衡/失重導致移動)的結果,偏離的角度(落下角度)越大,失衡越快。而肌肉在跑步時的主要功能是:
1. 在落下的過程中連結身體,讓身體一起失衡/失重。
2. 支撐體重。
3. 轉換支撐(拉起)時主要使用後側大腿肌。

接下來,大家都了解「體能」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多數人認真訓練約一年後,體能就會到達極限。擁有足夠的體能基礎後,成績進步的關鍵就變成「技術」和「力量」。以跑步這項運動來看,大部分跑者清楚肌力很重要,但多數認為「力量」就等於「肌力」,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彈力」的重要性。如果光有肌力而沒有彈力,你的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光練肌力而沒有彈力,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光練肌力而沒有彈力,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彈力是什麼?

如果把肌力看做內力;彈力則是外力(被動力),就像在外太空有個人推你一把,你才得以移動。跑步時,透過外力施加而「快速移走」(1/4秒有節奏地移動),才會有彈性適能轉換成彈力。

《肌筋膜健身全書》作者羅伯特‧施萊普博士提出,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像赤道袋鼠最長紀錄一跳可跨越 13 公尺,時速 60 公里不輸賽馬,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無法用肌力來解釋這樣的力量;事實上,這些動物是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沒有用到許多肌肉力量,而是借助於機械力量讓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我們也可以殂從第一段提到的公式:「跑者的力量(Strength)=肌力+彈力」看出,跑者如果只把力量訓練集中在練肌力,那可能仍有缺乏。

羚羊和袋鼠利用「彈弓效應」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
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而是利用「彈弓效應」

彈弓效應

與鍛鍊精良的肌肉在收縮後產生的速度相比,彈弓效應的速度更棒!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弓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我們可想像,一個彈弓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當張力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力,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一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

人類與猴子、黑猩猩等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差異在人類有「肌腱」,也就是下肢的彈力系統。生物機械學家發現,人類的肌筋膜系統擅長儲存機械能量,可媲美羚羊,而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可以跑步,猴子卻不能。

然而,訓練肌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看出成效,但肌筋膜(結締組織)纖維的更新生長速度比肌肉細胞慢,收到正確的訓練刺激更新訊號後,結締組織才會分裂、生成新纖維、重新連結成為肌筋膜網絡,然後再形成典型的肌筋膜播狀結構。在這正確的刺激指的是正是彈力。

人類腿部的肌腱
人類腿部的肌腱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前述一再強調彈力和跑步效率的關係,而要有好的彈力,需要有兩個底層能力-支撐剛性和維持姿勢。下肢的支撐剛性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要撐得住」。徐國峰比喻:「就像一顆充飽氣的籃球、彈簧一樣,軟綿綿的彈簧無法撐起,剛性好的彈簧較能轉換成彈起來的動能,白話說就是『撐得住』。」相反地,如果支撐剛性太差等於彈性差,會使觸地時間較長。

儘管支撐剛性很好,但如果姿勢跑掉,就會像歪掉的彈簧失去了彈力一樣,無法維持姿勢的跑者彈力也會變差。具體來說,擺腿、擺臂時身體沒有保持穩定(維持姿勢)的能力,跑步仍會很費力,所以即便你把核心肌力練得很好,還要跑步姿勢對了才有效率。那麼適合你的跑姿是怎麼造就的? 不少跑者常駝背,讓擺臂活動範圍受限,同時肩關節活動度與脊椎活動度也受限,此時儘管核心再強,軀幹要旋轉都會受到限制,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活動度、穩定度與肌筋膜的放鬆來做重整優化。

基於上述各種能力的關聯,以下是徐國峰整理出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這也是每一位跑者無論在馬拉松訓練週期,或是沒有目標比賽時,都能為自己實力奠定基礎的跑者力量訓練。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KFCS x RQ

資料來源/徐國峰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機50K破三! 美國跑者在高中體育館打破世界紀錄

2020-02-18
話題故事跑步機跑步

在馬拉松賽道上破三是許多嚴肅跑者努力多年的目標,那你有想過在跑步機上50K破三嗎?墨西哥裔美國超馬選手Mario Mendoza上個月以2小時59分03 秒創下50K跑步機的世界紀錄,將原紀錄推進46秒。讓人驚訝的是,他並沒有因為跑跑步機而多一點舒適待遇,反倒選擇沒空調、越跑越熱的體育館作為破紀錄場地。

Mario Mendoza破50K跑步機世界紀錄
跑步機50K破三! 美國跑者在高中體育館打破世界紀錄 ©Mario Mendoza FB/ @steelehaugen

現年33歲的Mendoza現居於美國奧勒岡州,兒時在移民父母的墨西哥文化中長大,他身為一名跑者、牧師以及演講者,擁有豐富的越野跑及超馬經歷。自2013年起,他5次獲得美國越野跑國家冠軍、4次獲選為美國田徑協會(USATF)年度最佳越野跑選手、3次獲得世界錦標賽上的美國頂級跑者殊榮,並在年度超馬跑者排名第九。

Mario Mendoza
Mario Mendoza擁有豐富的越野跑及超馬經歷 ©Mario Mendoza FB/ @steveheinrichsphotography

為了幫青年募資而破紀錄

這次破世界紀錄計畫主因Mendoza想透過改寫美國超馬運動員Michael Wardian在2015年創下的50K跑步機世界紀錄(2:59:49),幫一個青年俱樂部募資。計畫就在位於奧勒岡州的馬德拉斯高中體育館舉行,當Mendoza完成50公里,將雙腳踩上跑步機兩側,他受到館內數百名學生熱烈歡呼,他創造了歷史、也如願以償籌集了四千多美元。

破紀錄後,Mendoza受《跑者世界》訪問時表示:「讓我感到緊張的是體育館裡沒有空調,所以我知道會越來越熱。雖然,我可以選擇在比較舒適的冷氣房裡做這件事,但冷氣房打破世界紀錄有點愚蠢。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為這些孩子做些事,例如向他們展現做一件大事時需要什麼。」

Mario Mendoza
Mendoza破紀錄計畫之前的跑步機練習 ©Mario Mendoza FB

計畫籌備期:嘗試各種出錯可能

在學校管理員的協助下,Mendoza從2019年秋天就開始為這次計畫準備。要破世界紀錄,他必須以每英里5:45(約每公里3:34)的配速完成,這對於過去7年在美國越野跑界經歷豐富(請見本文第二段)的他來說,這並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不過Mendoza仍戰戰兢兢地準備。他混和了戶外與跑步機訓練,在室內時,他嘗試各種不同方法,例如遮蔽螢幕讓自己看不到距離和配速,不過他很快了解到,遮蔽螢幕讓他花更多心力去猜測目前配速,因此最後選擇不遮蔽。「我一直在測試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例如體育館電源中斷或需要上廁所,儘管如此,我知道自己至少有機會達成。」

Mario Mendoza
破紀錄當天全校學生輪流來為Mendoza加油、妻子全程陪伴 ©Mario Mendoza FB/ @steelehaugen

破三戰場上 愛妻全程陪伴補給

Mendoza要等寒假結束後執行計畫,於是他和學校訂了1月14日這天。到了當天,午休時間全校的人都跑來觀看專家在體育館中測試跑步機皮帶,即便之前已嘗試過許多可能錯誤,但是測試發現,儘管將速度設為每小時11英里(相當於每公里配速3:23),皮帶仍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加速到達這個速度。「當下我笑了一下,心想著『動起來吧!跑步機』這台跑步機加速時間約400公尺,所以我不得不在階段配速下降到3:35之前,用3:21的配速來彌補這一點。

無論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整個下午,學校都輪流開放一些班級來為Mendoza加油,而他的妻子一整天都待在這陪伴他,不只是精神支持,妻子更負責當他的補給員,在50K中補了6瓶營養補給品。

Mario Mendoza
破紀錄時,圍觀的學生們歡欣鼓舞著 ©Mario Mendoza FB/ @steelehaugen

在2小時59分03秒的那瞬間,跑步機顯示50公里,Mendoza雙腿跳上機台兩側呆站了數秒鐘,雙手握住手把以免身體跌落,此時,他周圍的學生們瘋狂歡欣鼓舞著。然而Mendoza事後表示:「我試圖想破2時59分,只可惜,當下我的大腿後側開始抽筋,雙腿再也無法前進。」

近兩年,許多運動員穿同一系列內嵌碳纖維板的厚底跑鞋打破世界紀錄,然而Mendoza是在沒有碳纖維板加持下完成的,他選擇穿了新款的Brooks跑鞋。他表示:「我真的很自豪,因為這雙鞋沒有碳纖維板,所有破紀錄都與此有關,這讓我覺得我仍然可以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改寫波士頓馬拉松歷史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風雨中稱王

2018-04-17
波士頓馬拉松賽事話題六大馬新聞馬拉松跑步

全球跑者至高聖殿波士頓馬拉松於昨(16日)8時40分(台北時間20:40)分批開跑,「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勇奪冠軍,是波馬近31年第一個奪冠的日本人,完賽後他情緒激動落淚。女子組后冠則由美國女將德西蕾・林登摘下,是波馬33年來第一個贏得波馬冠軍的美國女子,兩人雙雙締造波馬歷史紀錄。

改寫波士頓馬拉松歷史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風雨中稱王 ©94.5THE ANSWER

川內優輝逆轉勝

波士頓馬拉松(Boston Marathon)在風雨中開跑,天氣狀況惡劣,被稱為30年來最冷的波馬(8:40起跑時僅華氏37度,相當於攝氏2.7度),比賽期間更不時夾雜暴雨。而日本跑者川內優輝(Yuki Kawauchi)以2:15:58成績奪冠,一開始5K他獨自領跑並試圖與後方跑者拉開距離;10K處卻被後方主集團跟上,一度落到10名之外;半馬中點處追回前3-4名,並在賽道中最難的牛頓山路段(約26-33K處)與2017年波馬冠軍Geoffrey Kipkorir Kirui開始展開追逐戰,直到最後2公里逆轉戰局,意料外奪下冠軍寶座。而這次他沒有像在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一樣衝破終點線後立刻倒下,而是興奮揮手,之後不禁感動落淚。

川內優輝成為日本第九位摘下波馬冠軍的日本人,是自2001年韓國運動員李鳳柱後第一個波馬亞洲冠軍,也是事隔31年第一位在波馬奪冠的日本跑者,上一位日本波馬冠軍是瀨古利彥(1987年,詳見下表)。川內表示,1987剛好是他出生的那一年,讓他不禁感到這是命運的安排。

賽後受訪時川內說道:「我一直告訴自己前進、前進、再前進,跑出自己的比賽。我的跑齡已有26年,而這天是我跑步生涯中最好的一天,希望能藉此激勵其他日本選手跑進世界。」 被問及取勝關鍵,川內表示他習慣在寒冷天氣中跑步,比賽當時的天氣反而成為取勝助力。值得一提的是,川內不只改寫日本跑者31年來的歷史,他更是波馬有史以來最老的亞洲人冠軍跑者。

寒冷的雨天反而成為川內取勝關鍵 ©ALEX GAGNE

德西蕾・林登為美國摘下33年來第一座波馬后冠

女子組由美國女將德西蕾・林登(Desiree Linden)以2:39:54摘下后冠,衝過終點線後她與教練激動擁抱,大雨中分不清臉上是雨水還是淚水。德西蕾是自1985年以來第一位贏得波士頓馬拉松冠軍的美國女子,當她受訪時直呼「我無法言喻!這是我跑步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今年艱困的環境讓這份經驗更加獨特。」

女子組冠軍由美國女將德西蕾・林登以2:39:54獲得 ©Runner's World
資料來源:B.A.A.
資料來源:B.A.A.

資料來源/B.A.A.、Boston Marathon臉書專頁、CBS Boston、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