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超過一年,根據最新 2021 年 5 月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與動力學》期刊的調查發現,2020 年疫情爆發後,相較於疫情前的 2019 年,民眾出現腸胃不適的情形增加了12.9%,包括消化不良、排便不順、腹痛、胃灼熱,或類似腸躁的症狀(腹痛並伴隨以下三種症狀的至少兩種:與排便有關的疼痛、糞便頻率出現變化、糞便形態/外觀出現變化)。董氏基金會則指出,疫情不只打亂生活作息,民眾的飲食也亂了套﹗
台大胃腸肝膽科曾屏輝醫師亦分享日本 2021 年發表於亞太地區消化系醫學會官方《胃腸病學和肝病學》期刊的研究發現,疫情期間整體有 11.9% 的受訪者自覺腸胃不適的情況惡化,若本身已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躁症患者(慢性、反覆發作,卻找不出結構上病變或生化檢查異常的腸胃症狀),則有超過 20% 的人表示腸胃情況惡化。另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年因腸胃及消化困擾而就醫的人數高達 470 萬人!其中約有半數患者為功能性腸胃疾病。而從近期門診也觀察到,腸胃不適的相關病例明顯增多,有許多民眾因為腸躁症、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到診間求診。
曾屏輝醫師解釋,多項國內外文獻均指出,腸道的環境會影響大腦的健康,若攝取高油高糖飲食,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升發炎反應,經由腦腸軸傳遞至大腦接收後啟動免疫系統與神經抗壓機制,進而造成焦慮、憂鬱、容易感受到壓力、學習力與記憶力下降等。
然而疫情之下,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與以往大大不同,可能造成腸道菌叢跟腸道環境的不穩定,導致胃腸道症狀或讓原先已控制穩定的症狀惡化,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情況,進入惡性循環,讓胃腸症狀更嚴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觀察發現,疫情期間打亂了生活常規、缺乏社交接觸,又可能遇到工作不穩定、不熟悉遠距工作、擔心未來職涯發展等問題,民眾的飲食與生活作息甚至亂了套。有鑑於此,應從建立良好腸道環境、促進腸腦健康循環,保護大腦免於發炎,從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多吃有利於益菌生長的食物做起。
董氏基金會去年二月針對台灣 15-69 歲國人進行調查,發現蔬果攝取量與腸道順暢力、心情愉悅力分數呈正相關;下表分數越高代表在腸胃順暢、心情愉悅的表現越佳,每日攝取 3 份蔬菜與 2 份水果之受訪者的分數皆明顯高於攝取不足者。
此外,調查也發現腸道順暢力表現與心情愉悅力表現彼此有正向影響,當腸道順暢力表現愈佳,心情愉悅力也表現愈好,反之亦然,呼應腸道與大腦之間的密切關係。
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表示,國人蔬果普遍攝取不足,尤其防疫待在家的時間變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卻變少了,而外送平台多樣化的飲食選擇讓生活增添新鮮感,因此疫情期間,國人叫外送的比例大幅增加;但一般外送、外帶餐點幾乎不會提供水果,莫雅淳特別提醒易有腸胃不適狀況的人,疫情期間除了避免高油高糖飲食,也要吃對水果﹗挑選水果時可以掌握 3 原則:
1. 益生質顧腸道,促進腸腦健康循環: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益生質,如芭樂、奇異果、番茄、柳橙、百香果、甜桃等,除了蔬果之外,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亦含有益生質。益生質是腸道益生菌的營養來源,有助維持菌叢多樣化及生態平衡,進而「腸」保健康,利於調節情緒,也可以緩解便秘。
2. 水果酵素助消化:水果酵素有助於蛋白質食物消化吸收,如鳳梨、木瓜、富含奇異酵素的奇異果等,對於胃不好的人來說,可減少胃部刺激引發的不適。
3. 低腹敏飲食遠離腸躁:食物中特定類型碳水化合物「FODMAPs(腹敏)」,可能是造成腸胃道敏感的關鍵,尤其是腸躁症患者攝取過多 FODMAP 時,易發生食物無法在小腸被完全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而造成腹瀉,且經過腸道細菌發酵後產生氣體亦會引起腹脹、腹痛。因此建議挑選低腹敏水果如木瓜、柑橘類、奇異果、檸檬、葡萄柚、草莓、番茄、百香果、火龍果、鳳梨、香瓜、哈密瓜、蔓越莓、藍莓、覆盆子、楊桃、榴槤、葡萄、香蕉(較生)等。
若是沒有腸胃問題、又不常吃水果的民眾,莫雅淳營養師建議優先選擇營養密度(在相同熱量下,食物所含各種營養素的種類與含量多寡)越高的水果,就可以獲得越豐富的營養價值,如奇異果、番茄、柑橘、草莓、鳳梨、藍莓、芭樂、木瓜等高 CP 值的水果。其中植化素亦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調節免疫力。此外,維生素 C 有助穩定情緒、提升好心情,因為是製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重要成分。
董氏基金會曾針對台灣 60 歲以下進行腸年齡調查,發現整體平均腸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 11.3 歲,多是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現今疫情不確定性高,若忽略疫情間負面情緒引起的腸胃不適,只怕讓腸道年齡只增不減。因此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別讓腸胃不適的情況雪上加霜。
中秋節將至,因疫情可能無法團聚烤肉的孤獨感、疏離感加劇;疫情爆發後營養保健品的需求明顯成長,更多消費者會選擇具整腸效果的乳酸菌(凱度消費者指數調查)。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強調,避免高油高糖飲食,吃足富含益生質的食物,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及多樣化,促進腸腦健康循環,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若腸胃不適更應吃對蔬果,找回正能量、降低發炎反應,讓蔬果幫你找回好心情,大口享受健康。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資料來源:
1. Nakov, R., Dimitrova‐Yurukova, D., Snegarova, V., Nakov, V., Fox, M., & Heinrich, H. (2021).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internet‐based survey. 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e14197.
2. Oshima, T., Siah, K. T. H., Yoshimoto, T., Miura, K., Tomita, T., Fukui, H., & Miwa, H. (2021). Impa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36(7), 1820-1827.
我們都聽過一句古老的諺語「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有多項的研究表明,從早餐以及維持全天候蛋白質的攝取量,能有效的刺激肌肉成長並減少脂肪堆積。但非常不幸的是,有許多典型的台灣早餐例如蛋餅、包子、饅頭、飯糰以及蘿蔔糕等等,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而蛋白質偏低的組合,因此,研究人員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對於骨骼肌蛋白質合成(MPS)的影響性。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為何一早就要補充蛋白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
根據2009年發表於《美國飲食協會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與肌肉蛋白合成的基本前提。這項研究試圖比較90%瘦牛肉的單份適量(113 g; 220 kcal; 30 g蛋白質)或大份量(340 g; 660 kcal; 90 g蛋白質)對肌肉蛋白質合成和合成代謝效率的變化。
研究人員找來34歲左右的年輕人與68歲左右的老年人來進行測試,並分別以一餐113 g與340g的瘦牛肉來進食,在吸收後3個小時和進餐後5個小時計算混合的肌肉分數合成速率,得出的研究結果為一份113g的瘦牛肉在年輕和老年者中,均使得肌肉蛋白質合成增加了約50%,而另一組測試者攝取340 g的瘦牛肉,在肌肉蛋白合成率上面並沒有任何的差異,因此,得出雖然單餐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3倍(30g與90g),並無法獲得更高的成長,所以判定單餐攝取30g的蛋白質已經足夠。
接著於2015年6月發表於《國際肥胖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更指出,從早餐開始攝取蛋白質可以成功的減少脂肪和體重。這項研究檢查了低蛋白質早餐和高蛋白質早餐對通常不吃飯的青少年與肥胖之間的影響,參與這項研究的28位超重青少年都藉於13-20歲之間,他們日常都是屬於不吃早餐的人,這項研究將它們分為正常蛋白質(NP)或高蛋白質(HP)早餐2組,分別在12週內嚴密監測它們的生理狀況。
在正常蛋白質(NP)的早餐總熱量為350 卡路里,蛋白質含量13g占飲食的15%;高蛋白質(HP)早餐在熱量上也是同樣的350 卡路里,但是蛋白質含量35g占飲食的40%,觀察12週之後發現食用高蛋白質這組的人,對於血糖控制與增加體重和減少脂肪直接相關,這個研究的結果證明了控制體重與脂肪,跟是否吃早餐比較沒有關連,而是跟蛋白質含量占比的高低有相關性。
依據發表在《美國飲食學會雜誌》上的這項專門針對飲食質量蛋白質如何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肌肉生長的研究來說,就可以確定食用適量的蛋白質(113克瘦牛肉)在兩個年齡組中均顯著增加了肌肉蛋白質合成(MPS)。另外,研究人員也對於過量攝入的蛋白質(340克瘦牛肉)進行了實驗,以便於了解過量攝取蛋白質對於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是否還有其它好處。
結果表明,在年輕和老年人組中,過量食用的瘦牛肉都不能進一步增強MPS。該研究的重點是全天食用幾份正常大小的優質蛋白質,作為刺激肌肉生長的有效方法。正常大小的部分仍將為您提供足夠的營養,同時也會減少熱量的攝入。
資料參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責任編輯/David
近期的武漢肺炎鬧得全亞洲都膽戰心驚,同時也還沒找出真正解藥緩解。但是,英國一名在中國武漢工作的男子向媒體表示,自己在2個月前感染了武漢肺炎,然而當時他在醫院沒有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療,而是靠著「威士忌加蜂蜜」這個配方痊癒。但目前他人並未回到英國,而是選擇繼續待在武漢,並且表示自己拒絕搭機離開,因為這就是 能夠打敗冠狀病毒的證明!
根據外媒報導,現年25歲的里德(Connor Reed)過去3年都在中國擔任英文老師,直到去年夏天才搬到武漢定居。當時里德接受美國《太陽報》訪問表示,自己約莫在2個月前開始出現了劇烈咳嗽、呼吸困難與發燒的症狀,醫生僅告訴他是被病毒感染。里德當下也不知道是什麼病毒,聽到真的非常震驚,以為自己快要死了!但是在驚恐之餘還是設法要戰勝病毒。他當時就診時告訴醫生:「我拒絕服用抗生素,我也不想要服用任何藥物,但我一定會想辦法讓自己康復。」
里德表示,在生病的這幾週的時間,他想了很多方法,最後他最後採用了一種奇妙的治療方式,就是飲用加了熱水、蜂蜜和檸檬汁的威士忌,也就是俗稱的「Hot Toddy雞尾酒」來緩解症狀,再配合控制咳嗽的吸入器、運動,想不到最後竟然成功痊癒!隨後,里德從中南大學醫院出院後兩周,接到醫院電話才知道自己是感染武漢肺炎。當時覺得自己實在太厲害了,居然這樣就成功對抗病毒。但是,英國外交部對他的痊癒方法似乎不感興趣。里德表示,但自己也沒有打算回國,而是選擇繼續待在武漢,因為他想證明自己就是可以打敗冠狀病毒的證據。
當上網找有關「Hot toddy雞尾酒」資料時,時常會跑出許多文章都表示此酒可以治感冒,然而不少外國網站關於「sick drink」這個題材中,「Hot Toddy雞尾酒」必然排行首位。其他的雞尾酒一般都或多或少有著薑、檸檬、蜂蜜、黑糖、薄荷葉、黃姜等,又因應不同的不適,像是喉嚨痛、止痛、鼻塞、發燒等不同症狀加上不同的酒精,如威士忌、gin、dark rum、vodka等。然而有網友曾表示,在工作出差期間,當時感冒覺得難受,所以就在酒店點了一杯來喝,想不到喝完後身體冒出一堆汗,同時也覺得舒服暢快,病情也得到緩解。雖然「Hot Toddy雞尾酒」對於治療感冒、病毒的事情在網路上傳得沸騰,但是這個方法還是應人而異。根據大陸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指出,目前武漢肺炎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所有治療都是對症治療。
我國疾病管制署也強調呼籲,平時還是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還有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增加抵抗力。同時民眾返國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如返國後14天內如出現疑似症狀,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切勿自行服用偏方。
資料來源/THE SUN、ETTODAY、ESQUIREHK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