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有機會,就能證明自己。」她說:「要珍惜每一次的機會。」 2021年總統教育獎,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林亞璇幼年因墜樓意外不慎導致胸部以下癱瘓,縱然必須依靠輪椅行動,但她的心靈卻比任何人走得更遠,眼界也更為寬廣。
儘管身障帶來諸多不便,她沒有因此放棄,無論是讀書求學上都有著好成績,跟著學姐投入健力運動,沒想到投入健力運動一轉眼二十多年光景。至今已經參加過五屆帕運,六屆亞帕運及多次世界盃競賽。健力運動對於身障者的分級與鑑定,並不像其他運動細分,而純粹以體重為區分。在林亞璇的 61 公斤量級,不只參賽選手眾多,也有許多身體健全的侏儒運動員、長短腳選手、小兒麻痺選手等等。
「健力是全身運動,很多侏儒選手可以靠拱腰或核心去發力,可以舉到一百三十公斤。但我因為胸椎第四節損傷,只能單靠雙手去推,能推到八十七到九十公斤就已經是極限了。」靠雙臂發力跟自核心發力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健力表現,亞璇說道:「但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熟識健力運動的復健師告訴她,如果只是健身當然可以選擇健力,但目標放在競技上,脊椎受傷的亞璇在健力項目很吃虧,不適合。
受限於身障條件,儘管奪金很難,亞璇沒有選擇放棄,面對每一次挑戰都盡力去做出最佳表現。在不利的條件下,她在北京帕運舉出第六名的成績,不只帶給她信心,也讓她有接下一步的勇氣,接著又在 2011 年阿拉伯世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奪下金牌。
「現實很殘忍,但我知道我可以,因為我夠努力。」她說:「我希望讓大家知道,參加帕運不是去玩的。」
大大小小得過無數獎牌的她,也曾在亞帕運取得銅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金牌。言談之中,亞璇仍謙虛地把讚譽給了學妹資惠,笑說資惠表現比較好,她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力而為。不同量級的兩人,出國比賽彼此照應、形同姊妹。然而,2020年東京帕運,林亞璇將獨自前往日本參賽,承擔起隊友的祝褔,用自己的雙手舉起世界。
六度前進帕運殿堂,林亞璇表示東京帕運有著不同的意義:除了獨自參賽,沒有好姊妹資惠陪同之外。這屆的難度也越來越難,許多侏儒選手越舉越重。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參加這麼多比賽,我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了。」亞璇說:「我對自己還是有期許,還可以再努力下去,這個信念推著我前進。」
已然站在健力項目最前端的亞璇,原本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前往東京帕運,在 2019 年世界盃一舉舉起個人國際比賽最佳記錄 84 公斤,IPC(國際帕委會)宣布獲得參賽資格,這顆擱在心上的石頭才卸下。「每一屆帕運的水準越來越高,是否還有機會前往巴黎帕運也不知道。」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身為帕運等級的健力選手,亞璇自然也是諸多付出,不久前左肩肌腱受傷,自杜拜回到台後趕緊去復健治療。為了健力的夢想,住在台中的亞璇每天騎摩托車前往彰化和美實驗學校訓練,全台灣只有和美實驗學校有專業教練與專業設備,但這樣的交通往返來回就要兩個小時,風雨無阻。
過往僅選上國手會有補助經費,但整年的訓練過程中,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亞璇說道:「今年確實有比較多的資源與幫助,讓更多的身障運動員被看見,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進步,感謝體育署跟中華民國殘障運動總會,大家一起為身心障礙運動的努力。」,亞璇分享:「帕運跟奧運不一樣,奧運會有國光獎章,有很高的獎金。但帕運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辦理,沒有國光獎章,獎金也不多。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動機,帕運運動員很難堅持下去。」,從言談中,除了感受到亞璇對於健力運動的熱愛,也發現她對於整體環境優化的期待!
縱然過往資源不足與身障條件不適合,在鏡頭前嶄露笑容的亞璇有著自己的想法:「健力讓我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比起一般人,我並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別人站著,而我坐著。」她形容就像是愛一個人,付出所有去愛它,即使沒有很好的回報,也因為愛得很開心、很痛快,也收穫很多。健力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看見了世界。
亞璇不否認自己曾經很在乎他人的眼光,但接觸健力之後有了自信,在原本小小的心靈上多了一分成就感。讓她能更勇敢地面對生活種種的一切。
「健力是跟自己的比賽」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以自己六度參賽帕運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身心障礙者勇於踏出自己的一步。「就算復健師說我不適合,但一次又一次我舉得更重。如果我沒有實力的話,我是不可能走到這裡的。」她說:「只要你願意行動,就算不是到最好,但還是會有奇蹟出現的。」
「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她說:「失敗並不可怕,沒有機會才可怕。如果這次帕運我比不好,我努力四年、我準備四年。但如果比不好,沒有機會了,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失敗了可以一直挑戰,但機會不會等你,你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機會。」有機會就要勇敢去嘗試,而不是讓機會悄悄地溜走。
「儘管放棄一切選擇了健力。」亞璇說:「但我很感謝二十歲的自己,因為我想拚拚看,選上國手的機會不是我想要就能有。」趁著能努力的時候放手一搏,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擔憂。
二十二年終不悔,要感謝殘總持續以來的栽培,也要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家人與朋友。「我跟資惠都說,如果我們的手會斷掉,要斷也要斷在比賽台上。」亞璇笑說。
東京帕運過後,隨即到來的是亞帕運,等到年度大賽都過了,她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除了維持訓練外,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並期許藉由影片或其他方式推廣身心障礙運動,讓更多人認識並感受運動的美好與樂趣。
多年的健力生涯,為亞璇帶來了自信與美好的回憶。真正的強大來自於每一次的體驗與挑戰,一點一點地把重量往上加,隨後再舉起這些重負,比賽總伴隨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淚水,而亞璇不只是舉起了鐵片,也將自己的生命舉向更高、能看得更遠的位置。
照片來源: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林亞璇
文章出處/don 1 don
重量訓練是促使肌肉獲得有效成長最重要的過程之一,對於許多人來說,每週進行2-3次的重量訓練,將能有效的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及提升新陳代謝;無論你重量訓練的目標是增肌還是減脂,只要訓練的頻率、強度及時間沒有正確的安排,就無法有效率的達成所設定的目標。但每週該安排多少的訓練頻率及時間,也成為忙碌的現代人最關心的話題。
雖然,有許多的文章及研究都強調每週進行幾次的重量訓練,對於健康及肌肉的刺激都十分的有效,但相對於不同程度的訓練者來說,過於頻繁或休息日過多都不能正確的完成訓練目標。尤其是對於剛接觸重量訓練的初學者來說,除了需要學習正確的訓練動作避免運動傷害之外,還要考量到肌肉的適應程度,因此,有許多的健身教練都會建議新手每週安排2-3天進行重訓,其餘的時間可以安排增加靈活度或加強心肺功能的有氧訓練,經過3-4週的學習之後就可以往上邁進。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初學者、中階健身者和高階健身者每週訓練時間的安排來做建議。
為了能在一開始就將基礎打好並獲得良好的結果,建議初學者們應該每週安排2-3天的重量訓練;並依據每個人的體能和健康狀態進行調整,在負重的強度方面也可採用肌耐力訓練為導向的輕重量訓練,主要著重於訓練動作及姿勢的正確性。同時,為了讓訓練更加的充滿效率性,因此,可以安排每次的訓練時間以60-90分鐘為主,並以全身性的訓練動作做為一開始的課程安排。
當經過3個月左右並養成訓練習慣的人來說,每週訓練的頻率就可提升至3-4天來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同時,每次的訓練時間可以安排在60分鐘以內,並在每次的訓練過程中專注於某些較弱的肌群進行訓練,而不是如同初學者般的全身性訓練菜單,這時你也可以將上下半身的訓練項目分開訓練。(延伸閱讀:循環式重量訓練菜單該如何安排?)
對於經年累月的重量訓練愛好者來說,每週訓練7天都不會令人意外!但最好是每週安排1天的休息日,對於肌肉的恢復及訓練效率才能有所提升,因此,高階的健身者一般來說都會建議每週訓練5-6天就好,同時,每次的訓練時間安排在30-45分鐘就可以;隨著時間縮短就必須要更有效率的安排特定肌群的訓練動作及重量,比如說第一天胸、第二天肱三頭肌、第三天背、第四天肱二頭肌和第五天腿等等,著重於增加負重強度和訓練的組數來挑戰肌肉。(延伸閱讀:重新提升肌肉刺激度幫助增長的訣竅)
資料參考/barbend
責任編輯/林彥甫
在進行重量訓練之前你也會進行暖身嗎?在健身房你可以發現許多人做的暖身動作,對於接下來的阻力訓練將毫無幫助,例如在跑步機上跑個20分鐘,然後進行伸展、彈力帶扭轉、跳躍或前彎等等動作。事實上,有很多效率更好的暖身方法,將會幫助你快速的提升肌群溫度降低受傷的風險,接下來讓我們深入談談這個觀念及技巧。
許多人認為暖身是為了保護肌肉在訓練時不會撕裂,透過提高身體的溫度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對嗎?根據動物研究指出這樣的觀念是正確的,以兔子為例當牠的肌肉和肌腱變熱時,在撕裂發生前可以承受更大的張力,但我們不是兔子!因此動物研究的結論不一定適用在人類身上。
當我們在重訓時,身體不會吹哨子提醒你要小心,尤其身體管理肌肉收縮的系統很複雜,若想做好完善的保護機制光靠暖身提高肌肉溫度是不夠的,也就是說我們並不確定在負重訓練之前,先做暖身是否能提高肌肉的耐受度。有些研究認為暖身有幫助,有些則持相反意見,從整體來看研究的天平是稍微偏向暖身有幫助,但這並不是重點。
當然這不是說暖身無法降低受傷風險,適度暖身也許不能避免肌纖維受到急性傷害,但絕對可以提高整體的安全性。原因很簡單,因為暖身可以提高你的動作技巧;如果你有做過大重量複合式動作,就會知道接近力竭時,還要保持姿勢正確有多難,例如深蹲時會覺得膝蓋都要陷下去,臥推時會感覺手腕彷彿要折彎,硬舉時感覺下背彎起來。所以,在紮實訓練組之前先做暖身,可以排除姿勢錯誤的機率,避免觸犯錯誤,讓自己在整個過程都以正確模式做訓練。
練習當然是訓練進步的最好方法,例如深蹲、臥推或硬舉的完美執行次數越多,你就越可能不必想太多就能做出這些動作。這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雖然你在初開始重量訓練時,姿勢錯誤不算是一件大事,這是因為你的負重還不夠大到能對肌肉或關節產生什麼傷害;舉例來說用自身體重一半的重量進行10下深蹲,相信很難會讓你產生運動傷害,但隨著你變得更強壯舉的重量也越重時,這些錯誤姿勢就會對你身體造成無法預期的傷害。
此外,研究亦指出,簡短的暖身可以大幅提高運動表現,隨著時間的累積每一次的練習都會轉化為肌肉和肌力。你的肌肉細胞會受到微小的化學反應,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微小化學反應,將會給予肌肉細胞動力,比一般體溫微高一點的溫度,似乎可讓肌肉做更有效的收縮,另外,暖身還可以增加肌肉中的血流量,且讓更多的氧氣和養分輸送到需要產生力量的部位。
為了確保要訓練的肌群有完成暖身,並達到最佳性能的狀態,我們在每個肌群第一個動作之前要做幾個暖身組,例如今天要做深蹲、大腿推蹬和腿後彎舉這三項會用到下半身的訓練動作,以這個順序來看,首先,你要做暖身組後再做深蹲的紮實訓練組,接著做大腿推蹬訓練時,你已經不用再暖身,因為推蹬和深蹲用到的相同的主肌群,而到了腿後彎舉時更不用做暖身,因為這時候大腿已經充分的熱身完畢。
這也就是說,深蹲前的暖身組就可以為這個三個訓練項目做好熱身,假設你要進行全身鍛煉,依順序訓練的項目是深蹲、臥推和肩推,這時要先為深蹲這個動作做暖身,接著再做紮實的訓練組;完成後,你需要做上半身的暖身動作,才能接著進行臥推的扎實組訓練,會做兩種不同的暖身動作的重點在於因為第一個深蹲動作並沒有使用到上肢「推」的肌群,所以你必須再進行臥推前的熱身,而第三個動作肩推會使用到的主肌群和臥推動作一樣,因此,在做完臥推訓練之後可以接著做肩推 ,而不用再暖身,。
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假設你要做「拉」的訓練,分別是硬舉、槓鈴划船和二頭肌彎舉這三個動作訓練。你覺得該如何進行暖身?沒錯!在硬舉之前你要做好暖身訓練,接著才能做硬舉的紮實訓練組,之後就能接著做槓鈴划船和二頭肌彎舉,而不用再進行一次的暖身,因為這三種項目訓練的是相同的主肌群。
最後,我們要討論暖身的內容,下面列的步驟簡單有效益,可以拉高肌群溫度卻不會讓你做太多而影響紮實訓練組的表現:
1.用紮實訓練組重量的一半做十次。休息一分鐘。
2.速度稍微加快,同樣的重量做十次。休息一分鐘。
3.以紮實訓練組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做四次,完成後休息一分鐘。
以上這就是暖身的訓練內容,之後你就可以放心的做紮實訓練組。
•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麥可.馬修斯著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一書。
本書特色
1、結合科學文獻與實戰經驗
2、破除健身者的常見迷思
3、飲食搭配重訓的12週訓練菜單
4、圖片示範訓練重點
重訓並非是做著相同的動作、推著一成不變的重量,毫無目標的隨興亂練,即使你持之以恆,身型也不會有所改變!本書將破解你苦練多時但身材卻毫無長進的原因,提供飲食、訓練的科學化建議,以系統性的訓練菜單,直搗有效鍛鍊的核心!
• 更多《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