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進入晝短夜長的秋季,跑者有更多時間是跑在清晨、薄暮及黑暗中,BROOKS這個秋天推出一系列的夜跑神器 - RUN VISIBLE夜光限定款,將領先全球的3M™ Scotchlite™ 專利碳黑反光科技,運用在BROOKS最強打的防水風衣外套、背心及跑鞋上,使跑者不管在一天的任何時段,都能安心跑步。
在跑步服飾市場深耕了百餘年的BROOKS,是「全天候高可視性」服裝市場的領導者,善用霓虹夜光科技顏色,並結合視覺科學,將3M™ Scotchlite™ 專利碳黑反光科技,塗裝在防水風衣及防水防風背心的動態關鍵部位,如:手肘、手腕、胸部、背部…等,有微光即能快速動態反射,如以汽車大燈照射,高效能反光材質可集中反射亮度,有如300支蠟燭的反射光,從多方角度看都一樣光彩奪目,駕駛可快速辨識出街頭奔跑的跑者,增加夜晚跑步的安全性。
BROOKS本次進行夜光打造的款式,是旗下三款熱門的跑鞋,分別為:避震象限甘油系列GLYCERIN 19 、避震象限魔鬼系列 GHOST 14、競速象限太陽神系列HYPERION TEMPO,大面積的將3M Scotchlite 專利 「C790碳黑伸拉反光轉印膜科技」,使用在大底、Logo、鞋面紗線及鞋帶上,這項普遍被使用在高速公路看板上的科技,可長時間反射光澤,而不只是在光線照射到表面時,其發光特性和炫光外觀,也十分引人注目,可幫助你更安心的在夜晚全力奔跑。
BROOKS RUN VISIBLE夜光系列 ,現已於全台 BROOKS 門市及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商發售,喜歡夜跑追風的你,快加入BROOKS 夜光行列,成為街道上最耀眼的狠角色!
資料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Dama
父子間深刻的愛,不需要言語,而是以用行動來表達。彼此就是推動對方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這要從一對父子 Team Hoyt(霍伊特二人組)開始說起。
現年 59 歲的瑞可.霍伊特(Rick Hoyt)出生時,因為臍帶環繞脖子而導致腦部缺氧,使得瑞可大腦功能失常,無法傳遞正確訊息到四肢肌肉;也就是說,他一出生就癱瘓了。而他充滿傳奇性的人生是與他的父親迪克.霍伊特(Dick Hoyt)緊密相連。
瑞可 15 歲時,學校舉辦了募款跑步活動,瑞可告訴父親,他想參加這場活動。對一個從未參加過跑步賽事的 40 歲退休老兵來說,這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比賽結束的那晚,瑞可用電腦告訴父親:「爸,當我跑步時,第一次感覺自己不再是殘疾人。」從此,兩人開始走上鐵人跟馬拉松之路。
迪克與瑞可‧霍伊特父子倆參加了 IRONMAN 競賽及波士頓馬拉松賽,在 1986 年波士頓馬拉松跑出 2 小時 48 分 51 秒成績。而他們最好的成績是 1992 年海軍陸戰隊馬拉松賽 2 小時 40 分 47 秒成績。父親推著兒子竟然可以跑到 2 小時 40 分?許多人建議迪克何不試試自己一個人參加比賽?但迪克說:「我不會獨自參賽。」他表示自己所做的訓練和參加比賽的目的,純粹是為了完賽時,親眼看見瑞可臉上的甜美笑容。
兩人於 1989 年成立了霍伊特基金會(Hoyt Foundation),旨在幫助殘疾年輕人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投入運動。他們為波士頓兒童醫院等慈善單位籌集了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儘管兩人啟發了許多人,但這從來不是他們的目的。波士頓馬拉松首席執行長回憶道:「就比賽狀態來說,迪克表現很強大,而作為一名普通人,他是個安靜的紳士,從不自吹自擂。他只是想為自己的兒子多做點事。」
美國時間週三,新聞傳出了父親迪克.霍伊特於睡夢中逝世的消息,享壽八十歲。美國波士頓馬拉松協會為此發出新聞稿:迪克是波士頓馬拉松運動員的精神象徵,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每個愛國者日都得以感受他的強壯、決心與熱情。他不只是深受粉絲喜愛,同時也啟發了成千上萬的人們。父子兩人一起完成了 32 場波士頓馬拉松賽,包含 2014 年最後一場比賽(7:37:33)
文章出處/don 1 don
在一場專業的超級鐵人三項比賽中,跑步項目的距離就是一個全程馬拉松的長度。許多耐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也會透過長跑來強化自己的跑步能力,那麼,長跑訓練的頻率該怎麼安排才是合適的呢?下面兩位鐵人三項教練的意見將有助你決定自己的每週訓練安排。
安迪·布洛 (Andy Blow),曾是職業國際鐵人三項運動員,現在是專職鐵人三項教練。他認為在比賽前的數月中,每個月至少做三次全馬的長跑訓練是在鐵人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之一,唯有透過平時的訓練累積才能讓你在賽程中的馬拉松長跑堅持到最後。
為此,布洛教練特別提出了三點需要運動員注意:
1.平時長跑訓練的速度應該要多數達到或者超過比賽跑步的速度,尤其是在賽前的訓練階段。以緩慢的步速跑個數小時,對於比賽表現一點幫助也沒有。
2.認真對待訓練。長跑是枯燥無味的,又消耗能量,每次訓練都需要充分休息,否則容易訓練過度或受傷。
3.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需要數月的訓練累積才能助你逐漸適應正式比賽的配速與距離。
那麼,長跑訓練的距離是否能超過比賽距離呢?布洛認為可以超過,但一次就夠了。如果經常在訓練時跑個42K,即使是專業選手也會感到疲累,所以,布洛建議,訓練時持續跑個30公里左右即可。布洛在之前的運動生涯中,他有一次跑了40多公里,作為給自己的體能和精神的一大挑戰,讓他更加自信能夠拿下鐵人賽的跑步項目。跑了這樣的距離之後,他覺得一場全馬對他來說已不再是威脅。
專業鐵人教練賽門·沃德 (Simon Ward) 的觀點則略有不同,他認為沒必要每周都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沃德表示,70-80%的鐵人三項運動傷害都跟跑步有關。大部分原因是力量不足、跑姿不佳或者不適當的訓練量。當你長跑的時候,疲勞是必然的,就算有較佳的跑姿也不可能全程都維持得住。疲勞會導致步態改變(代償作用),短時間內連續去參加好幾場比賽肯定免不了要以受傷收場。
跑步時,每邁一步都對身體產生衝擊,會引起肌肉的酸痛和疲勞。越長距離的跑步,就需要越長時間的恢復,這對於後續的訓練都將產生負面影響。沃德認為,每個月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比較合適,他並建議此次長跑之後可透過低強度的自行車或游泳等運動進行為期兩天的恢復。長跑訓練的衡量不要以距離,而是以時間來衡量,這有助於提升對於跑步耐力性的信心。比如,每一次長跑都增加10-15分鐘,最長時間保持在兩個半小時內。
在不進行長跑訓練的其他周的時間內,沃德建議可以通過「雙跑 (Double Run)」來代替長跑。比如,上午進行40-75分鐘的輕鬆跑(賽前數週可以將速度提升到比賽配速),第二次跑步的速度加快,以半馬或者10K的比賽速度進行45-60分鐘。一天雙跑的好處就是不會讓你因為疲勞而有損技巧,同時在一天之內又能跑很長的距離。兩次跑步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足以讓你補充營養和讓肌肉稍做恢復。
對於比賽跑步表現的關鍵因素在於訓練的持續性與跑步時的調整狀況,而非跑了多少次全馬。事實上,頂尖的馬拉松跑者們,平時訓練時也很少以全馬的距離來做訓練。
資訊來源/Triathlete Magazine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