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懂練更要懂吃!這是因為我們吃進體內的營養素,將會影響身體為肌肉提功能量的有效度。一般來說,身體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能量途徑,將食物轉化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作為身體運作的燃料;所以,如果你養要讓運動訓練更加充滿效率,就必須要了解這套轉化系統的運作模式。
要讓食物中的能量可被用來讓細胞發揮作用的因子就是ATP,這種體內最重要的分子存在我們的體內,無論是肌肉、大腦或是皮膚上等等的細胞內,它可以利用食物分子中的化學能,將其釋放出來,為細胞內的工作提供燃料。
但因為身體不容易儲存ATP,所以有必要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斷製造ATP。一般來說,身體將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的兩種主要方式:
1.有氧代謝(含氧)
2.無氧代謝(無氧)
這兩條途徑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主要的能源系統,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它是提供運動訓練所需燃料的能量系統的組合,然而運動訓練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會決定了何時要使用哪種方法。
1.ATP-CP
ATP-CP能量系統又可稱為磷酸原系統,是一種無氧途徑的系統;因為它不需要任何氧氣來產生ATP。後方的CP代表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這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可以產生短暫的能量爆發,大約能提供10秒的能量輸出用於短時間爆發性運動,例如常見的100M衝刺。
這個途徑將首先消耗儲存在肌肉中的任何ATP(大約2-3秒),然後它使用磷酸肌酸 (CP) 來回收ATP,直到磷酸肌酸耗盡(大約6-8秒左右);使用ATP和CP之後,身體將繼續進行有氧或無氧代謝以繼續產生ATP來為身體的運動提供能量。
2.糖酵解
糖酵解是一種無氧系統,它完全從碳水化合物中產生ATP而乳酸就是其副產品,無氧糖酵解透過部分葡萄糖的分解提供能量而無需氧氣,也常被稱為乳酸系統(Lactic Acid System),是肌肉細胞中ATP與PC將耗盡且運動需持續進行時會啟動的能量系統,簡單來說是將葡萄糖或肝醣經由醣解作用分解為丙酮酸(Pyruvic Acid)或乳酸(Lactic Acid),此作用同時會產生ATP供應身體所需。這個過程會為持續不超過幾分鐘的短時間和高強度的運動產生能量,但大約30秒就會完全耗盡。
3.有氧代謝
將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經過消化分解,並經過一連串的代謝作用之後,產生能量來幫助ATP合成的有氧系統(Aerobic System),會被稱為有氧系統指要是在過程中必須要有氧氣參與,轉化的過程相當的複雜,因此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所以,有氧代謝系統主要用於耐力型運動,通常運動的強度較低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一般來說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將通過這些代謝途徑。當運動開始時ATP是透過無氧代謝產生,隨著呼吸和心率的增加,身體就會有更多的氧氣可供使用,接著有氧代謝便會開始並持續到達到乳酸閾值,接著無氧代謝就會再次啟動。
運動營養對於訓練上為何這麼的重要?這是因為身體的運作能量,主要是建立在廣泛的營養素之上,例如聽到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三大類,每種營養素都有獨特的特性,因此也決定了它們如何轉化為ATP以提供身體運作之用。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營養素,適合提供中到高強度時能量所需;脂肪則可以為長時間的耐力型運動訓練提供所需的能量,而健身者最常攝取的蛋白質,則主要用於修復身體組織,通常不用於為肌肉運作提供能量。
簡單來說,因為身體將會使用不同的途徑來產生所需的能量,並且每個途徑都依賴於不同的營養素,所以在飲食中均衡的攝取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素,對於有從事各項運動訓練的人來說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資料參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Sports Performance、Human Kinetics
責任編輯/林彥甫
你平常有規律運動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每週最好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像是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肌肉柔韌度、促進新陳代謝、減緩精神壓力⋯等,而且規律運動還能減少疾病發生,因此,如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變成需要著手的課題。
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指出,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中華民國112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顯示,國人不運動最主要是因為「工作太累」,其次為「懶得運動」、「因工作沒有時間」。如何建立對於運動正確的認知與行動,以維持長久的運動習慣有其必要之處。
已有大量的醫學研究證明,規律運動的好處如下:
減少疾病發生:規律運動可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減少腸胃相關癌症和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並減少關節炎、髖關節骨折及長者跌倒的機率。此外,也能預防憂鬱症和失智症。
改善慢性病症狀:運動可以減緩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與僵硬;還能控制氣喘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則可以透過運動協助控制血糖、體重及心臟功能,並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運動還能改善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症狀。
益於正向情緒:運動刺激腦內激素讓大腦擁有更多正向感受,感到較為放鬆、較少焦慮,甚至能深化自信與自尊。此外,運動也有助於腦部認知能力,提高專注力及創意發想。 強化體能、肺部、心血管功能:規律運動可以強化身體的肌力與體能,並優化心血管循環系統與肺部的功能,讓身體更有能量與身體的能力來面對日常的各種任務。
陳采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為「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中度身體活動」是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後,略感疲累,呼吸及心跳較平常快,並有稍微流汗情形,如健走、慢跑、登山、持續的游泳、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水中走路等都是中度身體活動。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想要養成規律運動可以透過以下3種方法:
設立實際的計畫與期待:當安排的運動計畫較有可行性時,除了成功行動的機會能夠大幅上升,也能夠從計畫到實際實行的過程之中,感受安排生活的主控權與自由感擺。可以透過以下3個面向來強化運動計畫的可行性:
彈性安排時間:可以改為透過每天30分鐘的運動時間完成每周150分鐘運動所需,或拆成每天各兩次15分鐘運動也可行。實際累積下來的運動時間是最重要的。
可近性地點:若前往特定運動場所會使行動受阻,不妨將運動安排在居家環境,或改善運動地點的可近性。
可觀察或量化目標:使用各種運動數據軟體或社交平台,記錄每一次運動的距離、速度、次數、重量等資料。
照顧自己的感受:詢問自己內心真正想法:「我喜歡戶外還是室內的活動?我享受團體,還是個人運動?」藉此確認貼合此時自己的行動意願與方向。當能擁有自己的內在動機,會比起顯而易見的外在動機,更能夠支持我們維持生活習慣的改變。
建立內在動機:「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能夠帶來各種神奇又強大的健康益處,那我自己究竟想透過規律的運動而得到什麼好處呢?」透過自我探問,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動機。
陳采汎指出,認知的轉換與釐清,可以重新認識運動所帶來的想像與期待,並強化「身而為我」的意義與價值感。另外,當面對各種改變生活習慣的阻力時,擁有屬於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有機會在面對阻力時激發出創意,而因此有了跨越困難的機會。
規律運動的人生,除了能夠降低疾病風險與不適,經驗著規律運動的自己,會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感受與體會,對於「身而為我」來說常常會帶來預期之外且具有重量的收穫,同時也能支持人們持續運動,活出健康美好的人生。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專業運動品牌 ASICS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更少的資源,達到高效、潔淨的方式生產,提高使用年期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不斷降低碳排放量,並兼顧產品創新及環境保護,推出獨步全球最低碳排放量僅 1.95KG 的 GEL-LYTE III CM 1.95,再次宣示於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
GEL-LYTE III CM 1.95 是 ASICS 從 2010 年開始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超過 10 年的研究成果,發現測量產品生命週期更好的方式。過程中不斷微調,從材料、生產、運輸到使用的四大過程減少碳排放,使得 GEL-LYTE III CM 1.95 可以達到永續環保的新境界,並確保品質不妥協。
ASICS 研發全新材質負碳排泡棉中底,從甘蔗提煉出的有機聚合物,提供優質舒適度並兼具環保。另一個重點設計在鞋面和鞋墊材質,採用回收聚酯纖維,並以無水染色布料技術,整個生產過程使用更少的材料與 100% 可再生能源,並朝向 2030 年全數使用回收聚酯纖維的目標邁進。
ASICS 執行長廣田康人表示:「ASICS 相信運動與心靈健康之間的強大連結,並致力於推動品牌永續的發展,同時確保後代子孫們能夠將運動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力延續。而 GEL-LYTE III CM 1.95 正是實現淨零排放這條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可以帶動運動產業正向改變。」
GEL-LYTE™ III CM 1.95 將於 2023 年秋冬上市。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考 ASICS GLOBAL 官網
資料來源/ASICS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