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奶」咖啡從國外流行到台灣,成為咖啡店必爭的新興產品;隨著蔬食風潮,豆奶、牛奶等不敗食材也在各家手搖飲料店中推陳出新。燕麥奶、豆奶、牛奶名稱雖然都有「奶」,但製作方式與營養成分卻大不同!本篇由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蔡孟融營養師為大家分析其中的差異。
燕麥奶是將燕麥以水浸泡後,加水磨成漿、煮沸、過濾製成,有些燕麥奶產品會使用酵素水解改善質地,或額外添加油脂、食品添加物等成分,讓口感與牛乳更相近、品質更穩定。豆奶是將黃豆浸泡於水中,再磨漿、分離豆渣、煮沸而成;牛奶則是乳牛分泌的乳汁,經殺菌等步驟處理即可飲用。
蔡孟融強調,以六大類食物來區分,燕麥奶屬於「全穀雜糧類」,主要營養成分是醣類(碳水化合物);俗稱豆漿的豆奶則屬「豆魚蛋肉類」,以提供蛋白質為主,是同類別中推薦最優先攝取的食材;牛奶則屬「乳品類」,可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更是鈣質和無機物的優良來源,其中鈣與磷比值、鈣與鉀的比值及鎂與鈉的比值均近乎人體所要求。
一般人很容易攝取過量的醣類,因此在喝燕麥奶時,需注意一天攝取的醣類總量,避免身體造成負擔。高齡者與減重者常發生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建議多喝豆奶與牛奶。
另外,有特殊身體狀況的人要注意:
1. 牛奶、大豆是過敏原,對這些成分過敏的人需注意。
2. 喝豆奶容易產生脹氣,主因大豆所含的一些聚醣類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利用同時產生氣體。喝豆奶應依個人觀察與嘗試的經驗,攝取適合自己腸胃耐受的量。
3. 有乳糖不耐症、以及極少數牛奶過敏的人應避免喝牛奶。
4. 豆奶與牛奶含有較多蛋白質,若飲食中有限制蛋白質的病患,如:腎功能不佳者應先與醫師討論,再遵循醫囑適量飲用。
食藥署提醒,燕麥奶、豆奶、牛奶的營養成分不同,應注意營養素的均衡攝取。此外,飲品在開封後都應儘速飲用完畢,或放置冷藏保存;大包裝飲品則避免對口飲用,以免口中細菌污染飲品,加速腐敗,造成食安疑慮。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董氏食品營養中心
責任編輯/Dama
有沒有感覺到下午3點1刻的時候,就開始想來份下午茶呢?灑滿糖霜的甜甜圈或濕潤鬆軟的布郎尼蛋糕配上一杯濃郁的美式咖啡,吃下去就好像能讓下午疲憊的身體更加充滿活力,是吧!然而,為身體充糖(sugar rush)就能充滿活力的想法,其實,只不過就是一個神話而已。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吃糖實際上會讓你更疲憊。有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吃甜食的人相比食用含糖食品的人,在吃完甜點後一小時內就會感覺更加疲勞,更重要的是與不吃糖的人相比,愛吃含糖零食的人也會感到精神上的警覺,雖然,許多人都還是會認為在精神或情緒不佳的狀態時,吃下冰淇淋這樣的甜點會讓他們的情緒感到舒服,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糖對於情緒沒有多大的影響。
發表在Neuroscience&Behavioral Reviews中的一份研究報告,針對1300位成年人經過31項分析研究,得到了這個「甜食並無法提振精神」的結論。參與這項研究的Konstantinos Mantantzis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清楚地表明「糖能增加能量」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如果有的話,你要知道糖可能會讓你身體感覺到更糟。
Valerie Goldstein博士說,吃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均衡食物組合,會讓你的身體整天都充滿著活力。另外,她也舉例自己在用餐時間的食物,首選包括燕麥片、優酪乳、水煮蛋甚至是貝類,因為,貝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B12,並且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量的相對較低。Goldstein說,B12是能量代謝所必需我們身體無法獨立創造,另外,維生素對於將我們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至關重要。
其實,單純的糖本身是不會讓人上癮,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你對於某些「食品」會上癮,大多數的狀況都是高度加工的精緻食品,這些食品都充滿著誘人的氣味與口感,例如常見的冰淇淋、薯片、炸薯條、餅乾或是含糖汽水飲料等等。然而,除了糖是最放縱的食物外,其它精製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和鹽也是如此,這三種營養素是會驅使我們的腦子渴望大吃大喝的主要元兇,這種組合有一種強大的方式來降低我們大腦的快樂元素,這些營養素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很少會在原型健康的食物中看到它們。
然而,你要知道糖不是促進健康的化合物但它也不是特別邪惡,當你吃進大量的糖並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好更強壯,甚至更健康或更有能量。正因為它不含任何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等,再加上它很容易讓我們身體產生過度的攝取熱量,尤其是在精緻加工的食品與加糖飲料內。所以,如果你想要提振精神,就看快放下手邊的甜食與加糖的飲料吧!
資料來源/livestrong、runnersworld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