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高強度間歇訓練只能燃脂?這六個不說你也不會知道的極佳好處!
1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
高強度間歇訓練只能燃脂?這六個不說你也不會知道的極佳好處!
2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3
小腹怎麼練平
小腹怎麼練都平坦不了?你一定忽略了這幾個腹橫肌的訓練動作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高強度間歇訓練只能燃脂?這六個不說你也不會知道的極佳好處!

2022-10-26
知識庫 健身 有氧訓練 無氧運動 減脂 增肌 新知 觀念 體適能 體脂肪

高強度間歇訓練也稱為HIIT訓練,已經成為健身和醫學界廣為認知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呼吸耐力和代謝功能最有效手段之一。有許多的研究都表示,這項訓練方式能有助於短時間內大量消耗脂肪,及提高各項運動所許的體能狀態。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
高強度間歇訓練只能燃脂?這六個不說你也不會知道的絕佳好處!

事實上,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有效的改變體能狀態,這是因為這項訓練方式對身體的影響有以下這三個重要系統:

1.心血管健康和耐力

2.身體利用氧氣的能力

3.荷爾蒙平衡

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種促進新陳代謝的方式,他能大量的消耗熱量及脂肪,並於訓練後幾天內都能持續這樣的模式。但除了消耗熱量及燃脂的好處之外,他還能為身體帶來哪6種好處呢?以下我們將仔細的說明,想了解高強度間歇訓練的你,千萬別錯過了!

HIIT訓練對身體的6種好處

1.改善2型糖尿病

2019年9月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誌-心臟和循環生理學》上的一項研究表示,採用阻力的間歇性訓練對於血液流動和血管擴張特別的有效率。研究人員針對17位受過耐力訓練的男性及糖尿病患者,在基線和高強度間歇訓練6週,並接受動態血液監測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spectral Dopplerechocardiography),當研究人員在訓練前和訓練後1小時及2小時測量血液流量時,發現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每次的訓練後都有獲得改善,其餘訓練組也在訓練後1-2小時候也都出現改變。

2.促進新血管健康

有許多的研究都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方式比穩定固定的訓練頻率,能更有效的促進身體最大攝氧量及體能強度的提升。事實上,最大攝氧量被認為是些血管耐力好壞的最佳指標,這也是許多針對運動醫學研究最常使用的量測方式,用於顯示運動對於身體的影響及衡量身體利用氧氣獲取能量的最佳能力。

提升心血管健康
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更有效的促進身體最大攝氧量及體能強度的提升。

而由於高強度間歇訓練的耐力運動,會讓心臟肌肉變得更加強大,因此你能夠運用更短的時間快速的恢復身體,這也就是為何可以透過這項訓練,建立耐力以及體能的強化。

3.觸發運動後過攝氧量

高強度間歇訓練還會引發運動後過攝氧量(EPCO)的問題。這是由於高強度間歇訓練期間,身體會加速使用更多的氧氣,以彌補因為高強度訓練時身體氧氣不足的現象,訓練後的恢復期間也同樣會使用大量的氧氣,以促進身體內激素的活化、葡萄糖的儲存補充和修復肉組織的的能力。

引發運動後過攝氧量,除了提升身體運動更多的氧氣之外,它還會伴隨身體對於「燃料」或「能量」的需求增加,將體內的脂肪進行轉化,將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釋放到血液之中;接著在訓練後的恢復階段,這些游離脂肪酸會被氧化,身體就會利用這些當作修復的能量來源,這也就是為何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幫助身體消耗熱量及提升減脂效率的原因。

運動後過攝氧量EPCO
高強度間歇訓練還會引發運動後過攝氧量(EPCO)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新的 ATP(三磷酸腺苷)也會被合成,做為身體的燃料或能量來源,因此就能減少乳酸的堆積。在訓練的過程中,乳酸會透過血液進入腎臟、心臟肌肉和肝臟內;身體必須要增加氧氣才能將乳酸轉化回丙酮酸,這樣的好處就是能減緩身體因運動訓練造成的痠痛感,讓身體進入修復的狀態。

4.釋放肌肉生長激素

高強度間歇訓練還可以刺激肌肉生成激素,同時消耗卡路里和燃燒脂肪。在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英語: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也被稱為生長調節素C(somatomedin C),是血液高濃度的營養調節因子,具有調節大部分生長賀爾蒙的功能。人體每個細胞幾乎都會受到IGF-1的影響,特別是肌肉、骨骼、肝臟、腎臟、神經組織、皮膚以及肺臟細胞。

促進肌肉生長
高強度間歇訓練還可以刺激肌肉生成激素,同時消耗卡路里和燃燒脂肪。

5.延緩身體衰老

在2017年3月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有效的幫助並阻止細胞老化外,還被證明有助於修復身體細胞損傷和恢復活力的功效。研究人員對年輕人和老年人,進行全面的代謝和分子表型分析,分成12週的有氧訓練(使用 HIIT)、阻力訓練(RT)、中等強度有氧加阻力訓練(CT)和12週久坐不動這4組,並在最後一輪運動後72小時進行量測。

最後發現,HIIT極大地改善了兩個年齡組的心肺健康、胰島素敏感性、線粒體呼吸和無脂肪質量 (FFM);RT改善了兩個年齡組的FFM和胰島素敏感性,而 CT的增益較小,這可能是由於訓練強度的差異。

6.幫助荷爾蒙的平衡

高強度間歇訓練除了能抗衰老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好處是它可以幫助荷爾蒙平衡,這些導致體重增加和不健康飲食習慣的激素生成,包含有負責長期體重增加和短期飲食習慣的飢餓素(Ghrelin)、保持能量充足關鍵的瘦素(Leptin)及具有合成代謝的作用、能促進生長和增進肌肉發達的睪酮素(Testosterone) 從理論上講,高強度間歇訓練會對瘦素和睪酮素這兩種產生蹺蹺板效應,但它們同樣會促進理想的減肥效果。重點是,高強度間歇訓練所產生的瘦素,是否足夠抵銷睪酮素減緩瘦素釋放的能力?

延緩身體老化
高強度間歇訓練除了能抗衰老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好處是它可以幫助荷爾蒙平衡。

根據發表在《內分泌》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答案是肯定的。顯然,高強度間歇訓練會造就一個非常獨特的環境,讓瘦素不受睪酮素提升的負面影響,因此你可以透過高強度間歇訓練,同時獲得兩個幫助瘦身的激素。

另外,根據2010年11月發表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說明空腹運動也被證明可以提高葡萄糖耐量和胰島素敏感性。這不僅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和減輕體重外,而且已被證明可以抑制吃零食的慾望。

資料參考/NCBI、Cell Metaboli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2021-09-27
人物誌故事健身

「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有機會,就能證明自己。」她說:「要珍惜每一次的機會。」 2021年總統教育獎,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林亞璇幼年因墜樓意外不慎導致胸部以下癱瘓,縱然必須依靠輪椅行動,但她的心靈卻比任何人走得更遠,眼界也更為寬廣。

憑著雙手舉起世界

儘管身障帶來諸多不便,她沒有因此放棄,無論是讀書求學上都有著好成績,跟著學姐投入健力運動,沒想到投入健力運動一轉眼二十多年光景。至今已經參加過五屆帕運,六屆亞帕運及多次世界盃競賽。健力運動對於身障者的分級與鑑定,並不像其他運動細分,而純粹以體重為區分。在林亞璇的 61 公斤量級,不只參賽選手眾多,也有許多身體健全的侏儒運動員、長短腳選手、小兒麻痺選手等等。

「健力是全身運動,很多侏儒選手可以靠拱腰或核心去發力,可以舉到一百三十公斤。但我因為胸椎第四節損傷,只能單靠雙手去推,能推到八十七到九十公斤就已經是極限了。」靠雙臂發力跟自核心發力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健力表現,亞璇說道:「但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熟識健力運動的復健師告訴她,如果只是健身當然可以選擇健力,但目標放在競技上,脊椎受傷的亞璇在健力項目很吃虧,不適合。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脊椎受傷的亞璇表示「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

受限於身障條件,儘管奪金很難,亞璇沒有選擇放棄,面對每一次挑戰都盡力去做出最佳表現。在不利的條件下,她在北京帕運舉出第六名的成績,不只帶給她信心,也讓她有接下一步的勇氣,接著又在 2011 年阿拉伯世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奪下金牌。

「現實很殘忍,但我知道我可以,因為我夠努力。」她說:「我希望讓大家知道,參加帕運不是去玩的。」

大大小小得過無數獎牌的她,也曾在亞帕運取得銅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金牌。言談之中,亞璇仍謙虛地把讚譽給了學妹資惠,笑說資惠表現比較好,她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力而為。不同量級的兩人,出國比賽彼此照應、形同姊妹。然而,2020年東京帕運,林亞璇將獨自前往日本參賽,承擔起隊友的祝褔,用自己的雙手舉起世界。

二十二年的健力生涯

六度前進帕運殿堂,林亞璇表示東京帕運有著不同的意義:除了獨自參賽,沒有好姊妹資惠陪同之外。這屆的難度也越來越難,許多侏儒選手越舉越重。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22年健力生涯林亞璇
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參加這麼多比賽,我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了。」亞璇說:「我對自己還是有期許,還可以再努力下去,這個信念推著我前進。」

已然站在健力項目最前端的亞璇,原本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前往東京帕運,在 2019 年世界盃一舉舉起個人國際比賽最佳記錄 84 公斤,IPC(國際帕委會)宣布獲得參賽資格,這顆擱在心上的石頭才卸下。「每一屆帕運的水準越來越高,是否還有機會前往巴黎帕運也不知道。」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身為帕運等級的健力選手,亞璇自然也是諸多付出,不久前左肩肌腱受傷,自杜拜回到台後趕緊去復健治療。為了健力的夢想,住在台中的亞璇每天騎摩托車前往彰化和美實驗學校訓練,全台灣只有和美實驗學校有專業教練與專業設備,但這樣的交通往返來回就要兩個小時,風雨無阻。

過往僅選上國手會有補助經費,但整年的訓練過程中,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亞璇說道:「今年確實有比較多的資源與幫助,讓更多的身障運動員被看見,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進步,感謝體育署跟中華民國殘障運動總會,大家一起為身心障礙運動的努力。」,亞璇分享:「帕運跟奧運不一樣,奧運會有國光獎章,有很高的獎金。但帕運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辦理,沒有國光獎章,獎金也不多。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動機,帕運運動員很難堅持下去。」,從言談中,除了感受到亞璇對於健力運動的熱愛,也發現她對於整體環境優化的期待!

健力改變我的人生

縱然過往資源不足與身障條件不適合,在鏡頭前嶄露笑容的亞璇有著自己的想法:「健力讓我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比起一般人,我並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別人站著,而我坐著。」她形容就像是愛一個人,付出所有去愛它,即使沒有很好的回報,也因為愛得很開心、很痛快,也收穫很多。健力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看見了世界。

亞璇不否認自己曾經很在乎他人的眼光,但接觸健力之後有了自信,在原本小小的心靈上多了一分成就感。讓她能更勇敢地面對生活種種的一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健力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健力是跟自己的比賽」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以自己六度參賽帕運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身心障礙者勇於踏出自己的一步。「就算復健師說我不適合,但一次又一次我舉得更重。如果我沒有實力的話,我是不可能走到這裡的。」她說:「只要你願意行動,就算不是到最好,但還是會有奇蹟出現的。」

「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她說:「失敗並不可怕,沒有機會才可怕。如果這次帕運我比不好,我努力四年、我準備四年。但如果比不好,沒有機會了,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失敗了可以一直挑戰,但機會不會等你,你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機會。」有機會就要勇敢去嘗試,而不是讓機會悄悄地溜走。

「儘管放棄一切選擇了健力。」亞璇說:「但我很感謝二十歲的自己,因為我想拚拚看,選上國手的機會不是我想要就能有。」趁著能努力的時候放手一搏,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擔憂。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

二十二年終不悔,要感謝殘總持續以來的栽培,也要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家人與朋友。「我跟資惠都說,如果我們的手會斷掉,要斷也要斷在比賽台上。」亞璇笑說。

東京帕運過後,隨即到來的是亞帕運,等到年度大賽都過了,她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除了維持訓練外,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並期許藉由影片或其他方式推廣身心障礙運動,讓更多人認識並感受運動的美好與樂趣。

多年的健力生涯,為亞璇帶來了自信與美好的回憶。真正的強大來自於每一次的體驗與挑戰,一點一點地把重量往上加,隨後再舉起這些重負,比賽總伴隨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淚水,而亞璇不只是舉起了鐵片,也將自己的生命舉向更高、能看得更遠的位置。

照片來源: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林亞璇

文章出處/don 1 don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腹怎麼練都平坦不了?你一定忽略了這幾個腹橫肌的訓練動作

2021-06-29
居家肌力訓練知識庫徒手訓練核心訓練核心肌群腹部肌群健身

核心肌群對於人體來說佔有十分重要的定位性,無論跑步、走路或是各項運動訓練,它都必須參與著穩定的功效,然而,我們的核心肌群主要是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橫肌、腹直肌和豎脊肌組成,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必須要適度的強化它。一般來說,大多數的核心訓練動作都會著重於腹直肌的訓練,也就是大家常見的腹肌訓練迷思,但你一定也發現不管怎麼練為何小腹部位反而更凸?這有可能是腹直肌主導著核心肌群的訓練,尤其是產後有腹直肌分離的媽媽或是肚子較凸的男性,都有可能越練越凸。所以,想要讓小腹變平坦你必須要進行腹橫肌(TVA)的訓練,這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更是不可缺少的練習。

小腹怎麼練平
小腹怎麼練都平坦不了?你一定忽略了這幾個腹橫肌的訓練動作

腹橫肌(TVA)的重要性

健身很久的你可能根本沒聽過腹橫肌(transversusabdominus,TVA)這塊肌肉,它主要是做為腰背部及核心肌肉的穩定器,也是腰椎最主要的穩定性肌肉,當TVA較弱的時候就有可能會造成腰背部痠痛的問題。另外,它也是最深層的腹肌位於肋骨和骨盆之間平行的由前至後,當TVA受到訓練強化之後就會在內臟及腰椎週圍形成「自然緊身衣」的狀態,同時,會使腹壁變平坦及壓縮內臟器官並強制呼氣時排出空氣,此外,TVA的另一個功能就是讓手臂和腿部在運動的過程中能穩定脊椎。

腹橫肌的位置
腹橫肌(transversusabdominus,TVA)主要是做為腰背部及核心肌肉的穩定器。 ©learnmuscles

腹橫肌(TVA)訓練對女性很重要

由於腹橫肌(TVA)在肋骨和骨盆之間,當它呈現較弱的狀態就會讓腹壁開始向前凸出,骨盆就可能向前旋轉並增加脊椎前凸(向內彎曲)的現象,這就可能會導致女性在懷孕後腹部無法恢復孕前的平坦狀態,所以,採取正確有效的腹橫肌(TVA)訓練動作,將能幫助你的小腹恢復平坦,同時,這個肌肉還能增強骨盆底肌的功能有助於房事間的美滿。

如何刺激腹橫肌(TVA)

要有效的刺激與訓練腹橫肌(TVA)改善核心穩定性,一般來說有下列兩種方式:

1.支撐

支撐是指通過收縮腹部肌肉並保持緊密而不移動,使得腹橫肌(TVA)呈現等距離的收縮。在進行支撐動作訓練時,想像一下如同一拳打到腹部或準備要舉起重物的感覺,這樣做的目標就是收緊腹部肌肉,並維持這個姿勢6-10秒再放鬆且重複多次。這個動作的目的是收緊肌肉,而不是吸氣或擴張腹部。

2.中空

中空指的是一種刺激腹橫肌(TVA)的技巧,它將會在你吸入空氣和壓縮腹部時產生。當要進行這項訓練動作時,請收縮腹部並將肚臍拉向脊椎使腹部盡可能縮小,當你完成這個壓縮的動作之後,請維持6-10秒,接著放鬆再重複壓縮。

最常見的訓練動作

在體操動作中有一個常見的動作直膝舉腿支撐(L-Sit或L-Seat),主要是藉由雙手的支撐讓身體呈現「L」型,所以將其取名為L-Sit或L-Seat,當你坐在地上雙手碰地,接著用力推地使伸直的雙腿從地上抬起,同時,用力收縮腹肌能使得骨盆往前傾及大腿往前移。除了CrossFit訓練中可以看見它的身影之外,在瑜珈課程也能見到這個動作;這動作能考驗核心肌群與手臂的肌耐力之外,也必須要搭配膕繩肌的柔韌性。

直膝舉腿支撐L-Sit
直膝舉腿支撐L-Sit這個動作十分適合居家徒手訓練時操作。 ©menshealth.com

雖然,這個動作本身是在訓練核心肌群及手臂,但若是你大腿後側的膕繩肌柔韌度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無法呈現「L」型的姿勢,所以在學習時可以嘗試使用屈膝的方式來進行。

以下是CrossFit介紹的影片:

直膝舉腿支撐動作:

1.坐在地上或瑜珈墊上,雙腳自然放鬆往前,並且將手放置在大腿兩側的地面,輕微的彎曲身體(略為卷腹的狀況)。

2.再藉由下腹的力量舉起髖關節讓下半身離開地面,這時身體應該要呈現平衡的狀況。

維持這個姿勢數到5之後,再慢慢的恢復到起始動作,並重複進行3次。

其它針對腹橫肌(TVA)的訓練:

1.Plank

2.Side Plank

3.Bicycle Crunch Exercise

4.Captain's Chair Exercise

5.Vertical Leg Crunch

6.Traditional Abdominal Crunch

資料參考/mensfitnessmagazine、verywellfi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