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丹尼爾是耐力長跑領域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曾被《賽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雜誌選為世界最佳教練。他曾執教於 8 支全國冠軍隊伍,培養了 130 名全美運動員,並指導過無數的專業運動員及奧運選手。除此之外,丹尼爾還在他的實驗室詳加研究跑步這項運動。
丹尼爾在 Run S.M.A.R.T. Project 中表示,「指導大學跑步運動員的好幾年裡,我們總是請跑者記錄自己的呼吸方式,並經常請他們站上跑步機,觀察他們在不同速度時使用的呼吸節奏。」工作人員不會告訴跑者他們在觀察呼吸,只會在旁邊觀看並注意是否有任何模式出現。
他們表示,「大約有 86% 的人呼吸是 2:2 的模式(代表吐氣兩步、吸氣兩步)。另外,麻省大學阿默斯特校區的研究人員證實,較無經驗的跑者沒有特定的呼吸節奏,而經驗較為豐富的跑者無論是否有意為之,都會配合步伐吸氣和吐氣。
丹尼爾說道,「大多數的專業跑者在進行高負荷的測驗時,都是使用 2:2 或 2:1 的呼吸節奏 (備註4)。」為何是這兩種模式?丹尼爾表示,這和每分鐘最大通氣量有關,也就是每分鐘進出肺部的空氣量。如果跑者吸氣達到四步,而非只有兩步,在類似的較慢模式之下,他可以深呼吸,但呼吸不快,而這會減少每分鐘通氣量。
相反而言,如果跑者想要呼吸得非常快,可能一步吸氣、一步吐氣,他就不太可能做到深呼吸,而潮氣容積也會變得相當低。這時空氣會經過跑者的「解剖無效腔」,即無法吸收氧氣的呼吸道。丹尼爾的研究結果一致顯示,大多數跑者在速度很快的時候,呼吸模式若是 2:2、2:1 或 1:2,每分鐘通氣量會最高。
請注意,上一句話是說「速度很快的時候」。丹尼爾說,如果你想跑慢一點,比如說在馬拉松比賽前段想要節省能量的時候,吸氣和吐氣分別持續更久(各三步或是更多)會有幫助。
備註4.丹尼爾於 2018 年 9 月 10 日的電子郵件中所述。
跑步教練及四度取得美國奧運馬拉松參賽資格的巴德.柯慈(BuddCoates)則寫道,「透過規律呼吸來衡量所需體力讓你可以直接與身體對話,而身體會提供即時回饋,並讓你完全控制自己的體力和速度。」在他的《在空氣中奔跑》(Running On Air)一書中,柯慈建議採取不一樣的模式。這個模式的步數為奇數,比如說吸氣三步、吐氣兩步,總共五步,稱為五步(或是 3:2)模式。
步數是奇數可以確保你在吐氣時不會永遠都是同一腳落地。跑步過程中,腳著地的時候對身體的衝擊力最大。醫學博士、美國醫師學會(FACP)會員及美國胸科醫師學會(FACCP)會員艾伯特.里佐(Albert Rizzo)在美國肺臟協會的部落格中解釋道,「衝擊力是在吐氣剛開始時產生,也是骨盆和核心最不穩定的時候。」要降低受傷的風險,你必須將衝擊力均勻分散在身體上,變換吐氣時著地的腳。
節奏呼吸還可以作為內在的測速計,跑者可以根據呼吸調整速度快慢。如果 2:2 或 3:2 的模式太過輕鬆,表示跑步速度可以更快。如果要跟上當前節奏對跑者而言過於吃力,代表跑太快了,必須慢下來,讓呼吸和步伐重新同步。
丹尼爾表示,呼吸監測在許多狀況下都是相當有用的工具,包括在海平面以上進行訓練的時候。跑者通常會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我應該要跑多慢?」他會回答:「讓你的呼吸告訴你。如果你在海平面時使用某個節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使用同樣節奏時,就要跑得稍微慢一點。如果你無法跟上節奏,就代表你的速度太快了。」如果節奏呼吸是內在的測速計,呼吸模式就是車檔。當你的呼吸肌肉變得更強壯,你可以觀察你的身體如何適應更高的運動強度。接著,你就可以根據你想要的速度切換「車檔」。
柯慈建議在運動強度為輕鬆到中等時使用 3:2 的模式。如果速度更快的話,可以使用三步(2:1)的模式。他也建議跑者可以在訓練中多加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模式(舉例:步數更少的模式有助於上坡跑)。
丹尼爾表示,「繞著操場跑五圈。以 4:4 的模式跑第一圈(吸氣四步、吐氣四步)。第二圈 3:3、第三圈 2:2、第四圈 1:1。第五圈時再回到 4:4。試試看哪一種最適合你。」
「跑步剛開始時,我會吸氣四步、吐氣四步。我非常清楚我應該要在什麼時候換成吸氣三步、吐氣兩步,然後最後上坡時要用 2:2 或 2:1。我很認真在改善我的呼吸力學並強化呼吸肌肉,而當我要加快速度時,竟然完全不費力。我以為是個意外,但再度發生時才發現原來不是。我在跑步方面完全沒有任何改變,我只有進行呼吸練習。」─韋恩.R(Wayne R.)
• 文章摘自采實文化 , 貝里沙.凡尼許, 布萊恩.賽賓著、 王啟安, 王品淳譯《健身者、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科學化訓練x圖解,正確呼吸,全面提升肌力、耐力、恢復力》一書。
【本書特色】
以往運動、健身的訓練,往往著重在提高重量與訓練強度,忽略了作為根本的「呼吸法」,才是擔任支撐運動表現的基礎。作者貝里沙.凡尼許博士是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及訓練專家,擁有十年以上呼吸科學研究經驗,本書將完整揭露他所設計的呼吸練習,並搭配了逐步教學的解說圖片,全面提升你的運動表現,改善耐力、肌力、精準度和復原力。
• 更多《健身者、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科學化訓練x圖解,正確呼吸,全面提升肌力、耐力、恢復力》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以UA HOVR旗艦中底技術為核心發展的「UA HOVR跑鞋家族」,針對菁英、穩健訓練及初心跑者量身調校機能設計,升級再推出放膽競速款「HOVR Machina 2」、穩定暢跑款「HOVR Infinite 3」以及靈活輕快款「HOVR Sonic 4」,並於跑鞋中底搭載智能晶片與UA MapMyRun APP連結,讓跑者透過手機即可隨時掌握步幅、步頻、配速、距離等跑步關鍵數據,更獨家提供觸地角度分析功能,讓科技跑鞋儼然成為隨身智能教練,不僅滿足各類型跑者對緩震和反應性的細緻需求,更有助進行高效訓練,跑得更加出色!
對於分秒必爭,追求突破自我的菁英專業跑者來說, HOVR Machina 2絕對是速度感與舒適性完美融合的選擇,提供出色能量回饋外,以田徑釘鞋為設計靈感的Pebax推進板,讓腳步轉換獲得更多回彈與推進力量,幫助跑者即使在競賽後半程肌肉疲勞時仍感受良好支持。HOVR Machina 2鞋面採用獨特輕盈、透氣的網眼布搭配新型鞋舌結構設計使整體更輕量快乾,並於重點部位提供所需的彈性與支撐;大底碳黑橡膠提供高衝擊區域絕佳抓地力及耐磨性;此外,3D壓模鞋墊悉心設計提供舒適腳感,幫助跑者在面對龐大的訓練量依然保持優秀運動表現,放膽全速向前!
專為長距離訓練而生的HOVR Infinite 3,旨在提供全程舒適且俐落輕盈的腳感,相較於前兩代,HOVR Infinite 3 透過加30%HOVR緩衝層,從而給予出色緩震與能量回彈,每一步都精力充沛,讓你快速準備好下一步的推進。堅硬TPU後腳跟固定器強化支撐導正著地姿勢、預防過度內旋,為跑者帶來零干擾的暢跑體驗,而貼合腳掌自然形狀的EVA鞋墊,減少足部滑動也因此增加穩定性與舒適度。
HOVR Sonic 4專為希望輕鬆上腳且能完全專注的跑者量身打造,採用Microthread波浪紋路針織鞋面,並置入中足透氣孔,強化快乾及透氣性能,給予輕盈舒適的零重力腳感,使足部排除悶熱不適,輕量透氣特性融合UA HOVR高效緩衝,減輕足部負擔。HOVR Sonic 4同時採用Ortho Lite防菌鞋墊貼合腳掌,大大增加足底舒適度,帶領跑者放心邁步,專注奔馳。HOVR Sonic 4適合喜歡輕鬆跑、間歇跑練習以及正起步訓練的運動愛好者!
利用虛擬智能教練進行自主訓練真的可以幫助跑者進步嗎?專業運動品牌致力於研究各類跑者型態及透過跑步應用程式「UA MapMyRun」用戶數據,發現跑者基於身高、體重與其不同步態及訓練節奏確實存在關鍵性的差異,若能明確制定個人化訓練技巧來優化跑步方式,更能減少身體與地面接觸時受到的衝擊,有效提升跑步運動表現。
UA HOVR跑鞋家族中底置入智能感應晶片,不須充電且能離線使用,連接跑步應用程式「UA MapMyRun」,便能獲取即時的個人訓練數據,跑步過程中可聽取語音教練給予的調整提醒,依照個人目標和習慣指導,還可規劃長期訓練挑戰,讓你的每一次訓練都更了解自己的狀態與改變, 獨家「觸地角度」數據功能,改善跑步姿勢與習慣,大幅降低受傷風險!
資料提供/星裕國際
責任編輯/David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口罩資源有限,對跑者們多了一個難題,儘管口罩還夠用,但跑步時要不要戴?這篇文章請鐵人三項高手兼神經科學醫師黃秉康解答「跑步時應否戴口罩?」的疑惑。出門練跑、上跑課時之前,不妨先看看他解答5個常見問題,再下決定。
解答:外科口罩功能受呼吸力度影響,它主要應付我們日常呼吸產生的力度,阻擋外界有害物質進入口鼻,減低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跑步時,我們會比平常用力呼和吸,吸氣時產生的壓力比平常大,因而減低外科口罩的阻隔功能。此外,弄濕口罩也是一個問題。
解答:會,外科口罩濕了就沒有效用,所以跑到出汗,面部汗水弄濕口罩,就算戴了口罩都沒有功效。
解答:不應該,因為要保護他人。呼吸道傳染病會透過飛沫傳播,我們帶了口罩咳嗽或噴嚏,減低傳染風險。當然,這樣會略為弄濕口罩,減底它的壽命,但大家要以保護他人為重。
解答:不會。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