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獎是當今融合華人世界的公益慈善獎項。2006年由林添茂主席創辦,甄選範圍延伸至全球華人、法人慈善/公益團體,每屆6-8名,17年來共選出海內外106位實至名歸的得獎者。本屆甄選範圍首次由個人遍及法人團體,逐步實現愛心無分國界、種族、宗教的目標;第18屆‧2023的8名得獎者(含團體)獎金提升至美金18萬元,全額用於參選地區公益慈善專案讓更多弱勢族群受惠。
本獎成立以來,全球得獎者共106名,歷屆部分名單如下:
1.台 灣
證嚴法師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星雲大師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王建煊 (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林志玲 (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
王文淵 (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高秉涵 (抱逾百老兵骨灰壇回鄉律師)
陳樹菊 (《富比士》雜誌選為亞洲慈善英雄)
2. 香 港
陳守仁 (陳守仁基金會)
田家炳 (田家炳基金會)
陳 葒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
陳兆焯 (正生書院)
杜 聰 (智行基金會)
林順潮 (光明行動護眼基金、亮睛工程)
蔣麗萍 (愛基金)
康 典 (香港桂馨基金會、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
莊陳有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2.內 地
閻明光 (上海閻寶航社會公益基金會)
馬蔚華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牛根生 (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
王振耀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
盧 邁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劉海鷹 (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
曹德旺 (河仁慈善基金會)
陳一丹 (一丹獎基金會)
周秉德 (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
4.海外華人
卓順發 (新加坡善濟醫社)
潘南弘 (澳洲華人服務社)
鮑潘曉黛 (美國幫幫忙基金會)
本獎自第12屆‧2017至今,頒獎典禮續由鳳凰衛視協辦及製播,典禮的錄影實況亦於鳳凰中文台、歐洲台、美洲台、香港台、鳳凰網、鳳凰秀等全球播出。
本獎於中國內地暨香港、台灣、全球重要華人地區、網站、臉書、微信、微博、YouTube、Instagram、Line等線上/線下推廣歷屆得獎者,並於3月底開始啟動提名訊息,向全球華人甄選本屆(18屆)愛心楷模(本屆起含法人團體)。
終選會歷屆/本屆主席
藍鴻震、梁愛詩、李焯芬(本屆)
本獎頒獎典禮歷屆部分主禮/頒獎嘉賓/提名者
1. 台 灣
前總統馬英九、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前統一集團董事長/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林蒼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煊、台塑企業集團總裁/王詹樣基金會董事長王文淵、吳俊傑慈善公益基金會副董事長/三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中和、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董事蔡堆、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長黃輝珍及副董事長李伸一等。
2.香 港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林鄭月娥、前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林廣兆、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聯泰集團行政總裁陳亨利、陳趙滿菊伉儷、前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等。
3.內 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四川省玉階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朱新華、《中國新聞週刊》社長/《中國慈善家》雜誌社社長/中新凱悅傳媒集團董事長呂振亞、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海鷹、東西方慈善論壇執行總裁兼CEO王慶泓、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台灣事務部前部長唐怡源等。
現凡居住中國內地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並持有當地永久居民身份證,全球華裔(華人/華僑等),不分宗教、性別、職業、年齡,以及上述地區之法人慈善/公益團體,其愛心善舉符合獎勵標準,均可被提名參選。參選者如參選期間離世,即喪失資格。
獎 勵 標 准
2023 CompassionAward
(1) 公益創新,慈善文明先行者。
(2) 愛心企業,心繫社會領導者。
(3) 宗教領袖,慈悲度苦濟難者。
(4) 默默行善,匡正社會風氣者。
(5) 濟困扶危,救助老弱無依者。
本屆相關提名/作業將由即日起在海內外全面啟動,提名可經由網上系統、電郵及郵寄等方式遞交申請;頒獎典禮將於12月中旬舉辦,續由鳳凰衛視、東西方慈善論壇、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吳俊傑慈善公益基金會、陳守仁基金會、許曉暉紀念基金等協辦。
本獎提名詳情敬請瀏覽官方網站
提名日期:
即日至2023年4月28日(五)止
獎勵名額及獎項:
8名 ( 含全球華裔及法人慈善/公益團體 ) 每名獎金美金18萬元、獎座及獎狀。
終選委員會 / 基金會主席:
李焯芬 / 王茂林
榮譽捐助:
陳守仁基金會、許曉暉紀念基金、吳俊傑慈善公益基金會、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張炳煌、陳趙滿菊、王茂林、林俊杰、林耀明、劉李麗珉、李嘉音、劉永強、張伯煌、陳睿茂、蕭麗琴、李偉庭、羅台秦、羊福雄、賴李承美、定正倫、吳肖梅、鍾清宇、方劉小梅、翟普、饒亮賢、蘇永安、魏霜馨
你知道無論是跑步或是肌力訓練都有可能是無氧運動嗎?然而,無氧與有氧運動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運動訓練的強度。無氧運動意味運動強度過高,導致你的心血管系統無法足夠且快速的向肌肉輸送氧氣;這個形容方式感覺不像是一個良好的結果,但這種類型的運動方式將可提高我們的肌耐力和肌力。
一般來說,身體的肌肉需要氧氣的輸送才能有效率的運作,因此,所謂的無氧運動都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這種訓練可縮短你所有運動的總時間,卻又可以達到不錯的訓練效果;然而,要感受無氧運動的過程必須達最大心率的90-100%,這也會造成身體在訓練的過程中完全喘不過氣。
雖然,無氧運動在過去主要是針對運動員,來提升訓練成效的方式,但日常訓練的一般人也可以從這樣的運動模式獲得一些好處;例如在提高訓練強度時,身體會增加無氧閾值(anaerrobic threshold,AT),同時也會讓身體肌肉更加努力的運作,並加速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以達成瘦身減脂的目的。另外,還會為身體代來以下這7項好處:
1.提升身體耐力:
當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增加一些無氧訓練,將可以讓整體的肌力與肌耐力變得更好,另外,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也有助於提升需長時間的耐力型運動。
2.提高最大攝氧量:
經過無氧運動的訓練之後,身體將學會如何有效的運用氧氣,並將其轉化為有效的能量,讓肌肉更能完成長時間的訓練。
3.擁有更強壯的肌肉:
當身體在無氧氣的期間運作,將會提取儲存於肌肉中的能量;而不是透過氧氣的運作產生能量,這樣的方式將能幫助身體肌肉調整運作模式,同時也能提升肌肉的質量。
4.提升骨質密度:
根據2017年發表於骨科與運動物理雜誌(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適時的進行一些無氧運動如高強度抗阻訓練,將可以提高骨骼密度和強度;這反過來又能有效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5.有效快速的減脂:
在2010年發表於肥胖雜誌(Journal of Obesity)的一項「高強度間歇運動與減脂」的研究發現,高強度運動或稱為間歇性運動,都能提升訓練者快速消耗大量的脂肪,這樣的運動方式甚至比有氧運動更加有效率。
6.改善不良的情緒:
就如同有氧運動一般,無氧運動訓練已經被證實可以有效的減少抑鬱、焦慮、緊張和憤怒的情緒反應。 7.維持肌肉量 我們都知道肌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去,這也就是所謂的肌少症的現象;而透過無氧運動的方式將可幫助肌肉維持並增加力量。
這是一種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訓練方式,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初學者,建議不要從這裡開始訓練,請從初學者能做的有氧間歇訓練開始。另外,由於無氧運動對於身體來說,比有氧運動對身體的要求更高,因此設定適當的恢復時間及休息是一個關鍵的要素;一旦你開始將一些高強度訓練加入訓練課表內,就必須要適度休息的讓身體完全恢復,建議每週進行2-3次的無氧訓練強度,中間可安排1-2天的休息日,進行低強度或有氧運動訓練。
資料參考/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urnal of Obesity
責任編輯/林彥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