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植物奶的興起,許多咖啡廳、飲料店,都有植物奶可供替換鮮奶的服務,但你知道植物奶跟鮮奶到底差異在哪嗎?植物奶真的可以取代鮮奶所提供的營養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解答,兩者可提供的營養素不同,所以事實上是不能互相替換的,應依照自身所需營養素,來挑選適合的飲品。
國健署在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出,大家最常喝的「鮮奶」被歸類在食物6大類中的「乳品類」,鮮奶中富含鈣質,且有優質蛋白質,是食物中補充鈣質的重要角色之一。而植物奶則是由豆類、穀物、堅果等所提煉出來的飲品,本身無乳糖,所以對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是良好的飲品選擇。
國健署表示,常見的植物奶種類,除了豆漿、米漿之外,還有以下幾款: ˙
˙燕麥奶:燕麥奶屬全榖雜糧類,主要成分為燕麥加水,所以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居多。另外,也含有β-聚葡萄糖之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助排便順暢。 ˙
˙無糖杏仁奶:杏仁奶是由杏仁果做為原料所製成的,主要成分為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杏仁果本身含有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及鈣質。此外,市售杏仁奶通常會再額外添加鈣質,所以也是補充鈣的不錯選項。
國健署將鮮奶、燕麥奶及無糖杏仁奶,以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質及碳水化合物來做比較,可看出鮮奶在熱量、蛋白質及脂質含量都位居第1;屬於植物奶的燕麥奶,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居多,其含量也是3者最高,約是鮮奶的2倍。
鮮奶、燕麥奶、無糖杏仁奶 營養含量1表比較
國健署提醒,鮮奶和植物奶,分別屬於食物6大類中不同的類別,可提供的營養素也不相同,所以兩者其實是不能互相替換的。建議民眾依照自己所需的營養素,來挑選適合的飲品,只要掌握「一整天種類份量不變原則」,就不用擔心攝取過量而有變胖的問題。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大家都知道含糖飲喝多了有害健康,而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更顯示,成年人每天喝蘇打飲料、運動飲料、果汁等含糖飲,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
以往已有研究發現喝含糖飲和體重增加、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顯著關聯,然而含糖飲和死亡風險的關聯卻不得而知。
在一篇發表於《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上,研究團隊追蹤了3萬8602名來自Health Professional的後續研究的美國男性(1986-2010年),以及8萬2592名來自Nurses’ Health研究的美國女性(1980-2010年)的健康數據。研究對象起初沒有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病史,每4年回答一次關於飲食、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的問券。
結果顯示總體而言,每天喝兩次以上含糖飲料的成人,因心血管疾病而過早死亡(premature death)的風險增加31%。若以頻率區別,相較於每個月喝不到1次含糖飲的女性,每週喝2-6次的女性過早死亡風險高出6%;若頻繁到1天喝一兩次含糖飲,其風險增至14%;若每天喝超過兩種含糖飲,風險更提高21%。該研究在女性上比男性更顯著。
含糖飲對一般人非必須品,有毅力就能戒除。然而,運動飲料是耐力型運動員的必備飲品,有助在長時間的耐力運動中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以預防脫水、電解質失衡、能量不足等問題。那麼這項研究是否直指運動飲料恐讓耐力運動員早日踏進墳墓﹖運動生理暨營養學者Stacy Sims博士表示,前述這種觀察性研究顯示出「關聯性」,但並非「因果關係」,且研究結果的基礎是調查問卷,問卷的準確性有待檢視。
但如果你對喝運動飲料有疑慮,Stacy Sims建議,低碳水化合物運動飲料是個好選擇,將碳水化合物含量控制在3-4%,這樣就可以了。
該研究第一作者、哈佛大學兼任講師Vasanti Malik指出,研究結果支持限制含糖飲的攝入量,將飲用水取代含糖飲料,可以改善整體健康、促進長壽。
有關各類飲料攝取頻率與攝取量建議,可參考董氏基金會飲料攝取建議系統。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 Circulation, CNN, CBS NEWS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