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騎全台灣-狂飆的18鐵人》歷時一年多的精心籌備,由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再次邀請,來自各領域的18位傑出鐵人高手,共同完成這本《跑騎全台灣-狂飆的十八鐵人 x 32 條私房跑步單車訓練路線 x 38 場亞洲經典賽事守則》的超強訓練著作。也是首本由所有總統候選人與佛光山共同推薦的突破性訓練書。同時也是《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的延續作品!
有鑑於《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在2021年首次問世,在出版連續兩個月內榮登momo購物新書暢銷排行榜冠軍寶座(2021/11/12-2022/1/11),同時也在momo購物雙11書籍銷售總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加上博客來新書排行榜中排名第三的佳績之下,再次於2023年中旬推出最新力作《跑騎全台灣-狂飆的18鐵人》。 這本此外,本書將直接將書籍版稅的一半捐贈給失親兒福利基金會,以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公益事業,完美呈現了各界對於全民運動共識與支持公益的融合。
這本書受到許多產官學政領域的關注!包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中華民國副總統賴清德,以及佛光山都監院院長釋慧傳的共同推薦;這也象徵著一個歷史性的交匯點;這涵蓋政治領域和精神文化的全新里程碑。在書名為《跑騎全台灣-狂飆的18鐵人 x 32 條私房跑步單車訓練路線 x 38 場亞洲經典賽事備戰守則》的每一頁之間,18位優秀的鐵人完賽者共同分享了他們對運動、健康和共識的深刻理解。這不僅凸顯了各產官學重量級人士對於體育運動的高度關注,更是佛光山積極參與全民運動倡導的實際體現;這種合作不僅在政治層面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在道德和價值觀方面也具有引導作用。
臺灣首本以「訓練」為主題的跑步和單車路線工具書,集結了18位在地鐵人的專業知識,為讀者提供32條訓練路線的介紹和專屬地圖,包括作者所設計的路線里程、爬升、補給點、交通等實用資訊。同時,書中還分享了38場國內及亞洲經典耐力賽事的模擬訓練重點和比賽策略。
專業教練在書中提供了課表安排、跑姿改善和裝備選擇等實用建議,同時,書中還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跑步和單車愛好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可能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方法。另外,書中還彙集了臺灣北、中、南、東各地的耐力運動團體豐富的經驗和資訊,為讀者提供更多實用指南。
此書的首場簽書會將於8月26日在高雄市旗山糖廠廠長辦公室舉行,統籌作者暨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與作者群中網紅一輪、何航順將參與此次活動,而9月6日則將在臺北市商周書房舉辦新書分享暨作者簽書會,則由書中18位鐵人作者之一的名模王心恬與陳彥良領銜主持。
《跑騎全台灣-狂飆的十八鐵人 x 32 條私房跑步單車訓練路線 x 38 場亞洲經典賽事守則》購書連結。
邀請有興趣的市民朋友歡迎到以下的活動與書中部份的作者們相見歡:
『一輪與醫護鐵人美濃約騎派對』
活動日期:8月26日07:30至10:30
活動地點:高雄旗山糖廠
『跑騎全台灣:狂飆的18鐵人新書發表會』
活動日期:9月6日19:30至21:00
活動地點:台北市商周書房一樓
『跑吧!孩子 2023知本溫泉公益馬拉松』
活動日期:2023年11月5日 06:00至14:30
活動地點:東遊季7-11前廣場
資料提供/醫護鐵人
責任編輯/林彥甫
台灣森林覆蓋率超過 60%,登山健行是許多人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然而崎嶇的山坡或是不平整的山徑步道,常常讓新手們倍受挑戰,在享受沿途的風景以及登頂一覽美景時,除了適當的裝備之外,擁有良好的體能可以幫助旅程更順利且能減少登山時傷害發生的風險。
登山路徑總是伴隨著上坡及下坡,當我們行走於下坡路段時,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以及小腿後側的比目魚肌、腓腸肌為了要控制人體步行的速度還有吸震,會產生離心收縮的動作。當肌肉反覆執行離心運動時,會誘發人體產生延遲性疲勞肌肉痠痛 (DOMS),也就是俗稱的「鐵腿」;這很可能使跌倒的風險提高或是影響至數天後的日常生活的品質,因此如何預防 DOMS 的產生一直備受討論。本文用研究分析執行短時間且非誘發肌肉損傷的下坡步行運動,是否有助於保護人體於長途跋涉時肌肉維持於良好的狀態。
在 2017 年日本一篇研究招募了 36 位健康且有健行經驗的男性,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為控制組,第二組為下坡步行組(downhill walking, DW) ,第三組為水平步行組(level walking, LW);分別執行的訓練如下圖所示,此外每位受試者皆於登山背包中放置自身體重十分之一的重量,接著三組在一周後執行 40 分鐘誘發肌肉疲勞的下坡走運動。
研究人員採用間接的方式來判斷受試者有無產生肌肉損傷,分為以下三種 : 股四頭肌的最大等長收縮力量 (MVC)、肌酸激酶值 (Creatine-kinase, CK)、視覺類比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此三個數值分別會在下方時間示意圖中黑色箭頭所標示的時間點進行測量。
前測結果顯示在執行完 5 分鐘的下坡走路訓練以及平坡走路訓練後,兩組的三項數值沒有顯著差異,這個結果顯示此兩種短時間的訓練皆無造成肌肉損傷。
然而,同一研究團隊在先前的實驗發現,執行同樣坡度以及負重但時間較長的下坡走(此介入為誘發肌肉損傷),與本次研究所探討的短時間非誘發肌肉損傷的介入,皆可以很有效率的預防一周後長時間下坡走的肌肉痠痛。從此實驗分析的圖表看來,股四頭肌最大自主收縮力量 DW 組明顯的優於其他兩組,血液中的肌酸激酶值 DW 組也明顯的低於其他兩組;VAS 量表中也顯示 DW 組跟其他兩組相比,有較低的痠痛程度。
整體而言,5 分鐘的下坡步行運動可以有效地降低一周後的下坡運動所產生的肌肉損傷,在未來此類型的短時間且無誘發肌肉損傷的離心訓練方式,可以納入做為新手或是長時間無從事登山運動的人們出發前的準備項目,因此也建議讀者們,若家中或健身房無下坡功能的跑步機可以使用階梯作為替代方式。
參考文獻 : Maeo, S., Yamamoto, M., Kanehisa, H., & Nosaka, K. (2017). Prevention of downhill walking-induced muscle damage by non-damaging downhill walking. PloS one, 12(3), e017390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73909
文/楊珮渝、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短時間的下坡步行訓練,可以預防鐵腿嗎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當你在為了一個長距離或鐵人三項賽事做準備時,有很多的訓練計劃與強度都不斷的累積肌肉的疲勞程度,即使是在運用輕鬆低強度的訓練模式中也是如此。超耐力自行車運動員James Mark Hayden表示,許多騎乘自行車比賽或訓練的人都會犯下一個錯誤-沒有充分的恢復!當你沒有給與時間讓身體來修復受損肌肉的話,你將無法在正式比賽時變的更佳的強壯。
因此,恢復是自行車車手訓練計劃中十分重要的組成因子,當訓練時你的身體處於壓力與肌肉緊繃的狀態之下,透過有效率的恢復過程後,這些肌肉就會進行修復、適應並變得更加強壯;以便在下次相同的訓練時感覺更佳的輕鬆,如果你沒有給自己時間休息和恢復騎乘,那麼你的肌肉就不會進步外,還會讓自己面臨疾病、受傷和過度訓練的高風險;為了能延長身體的健康與避免過度的運動傷害,以下這10個充分運用休息日的恢復技巧,你一定要學起來。
在經過一連串高強度的訓練之後,你會立即停下車休息嗎?建議在每次的訓練結束之前,運用10分鐘的輕鬆騎乘模式來恢復,這樣的騎行方式將有助於身體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另外,在低強度的騎乘過程中,也會使得腿部血液在身體周圍流動外,還能有助於清除肌肉中的代謝廢物,幫助恢復的過程更加順利。
如果你剛剛進行了長距離的訓練之後,那麼請將雙腿靠在牆上並讓身體躺下,可以幫助排出可能在腿部積聚的液體,有效的減輕肌肉腫脹感並輕輕拉伸腿筋,如果你騎行過後腦部感到暈眩或噁心想吐時,這樣的方式也會讓血液回流到大腦,幫助有效的恢復身體狀況;英國的研究報告也建議每騎行1小時可停留5分鐘讓身體恢復。
雖然我們大多數的人,在騎乘的過程中都會隨時補充水份,但在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以及炎熱的天氣之後,很有可能會讓身體呈現脫水的現象,這會讓你的心臟更難以在身體周圍抽血和氧氣,從而減緩恢復過程,這時後你就需要在休息的時候補充一些水份與電解質。
營養是恢復與幫助肌肉成長十分重要的關鍵武器,適當的攝取碳水化合物來代替運動過程中損失的能量,將會增加你體內的醣原儲備,而充分的蛋白質營養素則有助於修復肌肉。一些騎自行車的人選擇蛋白粉和運動營養產品,在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上,盡量以3:1的食物搭配為主。
雖然每週安排一次私人的運動按摩,是一個非常棒的計劃;但並非所有的人都有這個時間與金錢,這個時後你就可以透過電動按摩器或滾筒,來幫助身體的肌筋膜排出老化的廢物與更新,減少炎症及促進血液流通。
透過動態與靜態拉伸的動作能保持肌肉柔軟和良好狀態,除了能減少運動傷害的機會外;還能讓你肌肉在運動的過程中更佳的靈活,進而提高運動表現並緩解肌肉的僵硬與痠痛等症狀。James說,我習慣在騎車前先做一些肌肉伸展的動作;騎行結束之後不會立刻做任何伸展,直到睡前我才會做一些伸展動作,因為,我認為訓練結束當下要單獨讓肌肉有恢復的時間,你們大家也可以試試看這個方法!
壓縮衣褲雖然沒有很多的研究證明,對運動後的恢復一定有效。但穿上壓縮衣褲的目的就是增加血液的流動、減少腫脹和運動後的痠痛,James有發現在大型比賽之後特別的有效,他也特別表示,在比賽過後一週內我都習慣穿壓縮衣褲或壓縮襪,讓我的肌肉更有效的恢復。
一般來說大家認知的休息與恢復,都是意味著盡量不去運動!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大賽後的日子,你可以做一些較低強度的訓練或是輕鬆的運動,例如:輕鬆的散步、在飛輪上輕鬆的踩踏或是與孩子們去戶外玩,這些都是能有效的讓你放鬆肌肉與身體緊繃的神經,十分好的恢復期訓練運動。
在深度睡眠期間身體會產生大量的生長激素刺激肌肉生長和修復,有許多研究都告知,睡眠不足可能會使你情緒低落、腦袋思考沒有焦點外,還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產生,簡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率的恢復和訓練成果,在日常中你需要一些較深層的睡眠時間。
除了讓你的身體有時間休息和恢復外,你還需要給大腦一些停機的時間,特別是你有高強度的訓練計劃以及日常工作的人,思緒與精神的恢復就顯得更佳的重要。
像超耐力自行車選手James Mark Hayden這樣的運動員,經過一場超大型的賽事之後,都會運用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恢復與訓練。對於業餘自行車手來說,在比賽之後是一個與朋友聚會的好時機,這時後你也可以嘗試進行一些不同的運動項目放鬆一下,當你接著回到車上時會發現精神與身體強度都有不同的改變。
資料參考/veloforte、trainright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