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1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2
減重失敗其實是內臟脂肪尚未削減!要如何減讓專家一次幫你解答
3
每日走路30分鐘能提升身體健康的5大好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2024-03-08
知識庫 保健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運動按摩 書摘

我們的足部是高度活動的部位,在日常生活和專項運動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足部會發生多種運動傷害,最常見的患部之一是表層的結締組織,即足底筋膜,尤其在長跑、足球等需要大量跑步的運動員上最常發生。本文由《全圖解 運動傷害預防•修復訓練全書》提供針對足底筋膜炎詳細的說明、預防重點,以及預防動作的步驟拆解,讓希望無傷運動、跑步或走路的你,都能避免足底筋膜炎來攪局!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5分鐘遠離足底筋膜炎! 美國體能訓練專家親授預防重點、動作拆解

足部肌肉的重要

有許多小肌肉是整塊肌肉都在足部的,這些肌肉有助於移動腳趾,並穩定足部。由於這些足部小肌肉的起點和止點都在足部裡面(即不靠近腳踝),故通稱為足部內在肌肉(intrinsic foot muscles)。其中兩塊肌肉位於足背(伸拇趾短肌和伸趾短肌),其餘 10 塊肌肉位於足底。位於足底的肌肉有助於外展、內收和彎曲腳趾,從淺到深分別是:外展拇趾肌、屈趾短肌、外展小趾肌、足底方肌、蚓狀肌、屈拇趾短肌、屈小趾肌、內收拇趾肌、蹠側骨間肌、背側骨間肌。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疼痛性發炎,患部是足底筋膜的起點,位於內側的跟骨粗隆。雖然外傷也不無可能,但更常是一種過度使用傷害,好發於需要大量跑步的運動員,如長跑選手、足球員。

足部姿勢(特別是過度旋前)和足底筋膜炎有關。然而,研究界的見解分歧,部分研究發現有關聯(Aranda 和 Munuera,2014),其他則認為無關(Landorf 等人,2021)。

縮足運動 SHORT FOOT

動作拆解
❶ 坐下,膝蓋彎曲呈 90 度,腳踝在正中位置。
❷ 腳趾不彎曲的狀態下,試著將第一蹠骨的頭(即腳拇趾正後方的腳骨)往腳跟的方向動,讓腳的長度「變短」。
❸ 註:前腳和腳跟不應離地。

縮足運動
縮足運動

相關肌肉
‧ 主要:足部內在肌(伸拇趾短肌、伸趾短肌、外展拇趾肌、屈趾短肌、外展小趾肌、足底方肌、蚓狀肌、屈拇趾短肌、內收拇趾肌、屈小趾肌、蹠側骨間肌、背側骨間肌)
‧ 次要:無

預防重點
經過證實,鍛鍊足部內在肌可減少跑步相關傷害的風險,降低幅度達兩倍以上(Taddei 等人,2020)。針對會大量跑步、衝刺、跳躍和落地的運動員,練習前述動作將有助於減少其受傷的風險。 縮足運動(以及下方提到的變化型)有助於強化足部內在肌,藉此使這些肌肉更能支撐所有的足弓和關節,進而降低足部的受傷風險。由於芭蕾舞者的腳部經常受傷,因此本動作將特別受用。

變化型 : 抬高足弓Arch Lift
抬高足弓這項動作雖然類似縮足運動,但重點在於會增加足弓的高度。坐著,單腳平放在地板上,足弓抬高呈弓形。腳跟和腳趾不離地。

抬高足弓
變化型 : 抬高足弓

赤腳走路 BAREFOOT WALK

動作拆解
❶ 脫下鞋子,採取感到自在的直立站姿,雙腳與肩膀、髖部同寬。
❷ 開始走路,步調舒適自在即可。
❸ 步行一段距離或時間,建議先以 5 分鐘開始。
❹ 註:在脫鞋之前檢查待步行的路面和區域,確保步行範圍內沒有任何碎屑和危險物體。

赤腳走路
赤腳走路

相關肌肉
步行會使用許多肌肉。下方列出負責步行的肌肉;若目的是減少足部和腳踝受傷,粗體字的肌肉為本練習項目的重點。
‧ 主要:股四頭肌、膕旁肌、臀大肌、臀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屈拇趾長肌、屈趾長肌、脛骨後肌、脛骨前肌、伸拇趾長肌、伸趾長肌、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腓骨長肌、足部內在肌
‧ 次要:恥骨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內收大肌

預防重點
鞋類可支撐足部的內側縱弓和其他結構。鞋子脫下之後,則必須由足部內在肌(以及脛骨後肌等部分外在肌肉)提供支撐。除了跑者之外,赤腳行走對於芭蕾舞者也很受用。原因在於可用於鍛鍊足部內在肌,以及其他有助於支撐足弓的肌肉,即脛骨後肌。本練習也可協助強化腳內部的其他結締組織和關節結構。

赤腳跑步
赤腳跑步

註:學術界也已有文獻探討過赤腳跑步。對於增加關節穩定性,以及提高跑步和肌肉的效率來說,赤腳跑步會是有效的訓練模式,然而,若將赤腳跑步開始納入訓練計畫,練習安排上的所需時間超過本書的範圍,因此本書不探討赤腳跑步。

資訊

• 文章摘自創意市集,大衛‧波塔奇、艾利克‧麥拉 著《全圖解 運動傷害預防•修復訓練全書:增強肌力耐力 ╳ 損傷功能修復 ╳ 運動效能提升,體能教練、健身者、防護員、專項運動員必備專書》一書。

【本書特色】

★從155幅人體肌肉功能解構,搭配107項練習動作技巧,破解38種常見運動傷害!
★讓科學實證有效的組合式訓練計畫,為你打造強韌健康體態:全面提升速度、敏捷度、彈性、有氧耐力和爆發力!

• 更多《全圖解 運動傷害預防•修復訓練全書》資訊 請點此 

全圖解 運動傷害預防•修復訓練全書
全圖解 運動傷害預防•修復訓練全書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重失敗其實是內臟脂肪尚未削減!要如何減讓專家一次幫你解答

2019-10-03
保健話題觀念瘦身

是否在測量身體數值時,被醫生告知你的內臟脂肪超標,內臟年齡比你的實際年齡還大,要注意飲食和要適當運動?聽到這番話,許多人大感意外。因為平時經常量體重,一直認為自己體重在合理範圍且沒有超標,為何會內臟脂肪超標?其實「內臟型肥胖」指的是體內營養過剩引起內臟脂肪超標,然而它會引起一系列代謝症候群,像是脂肪肝、酒精肝、腰圍粗大,是反映內臟脂肪超標的信號。如果不將內臟脂肪減掉,減重也不太會成功。

減重失敗其實是內臟脂肪尚未削減!要如何減讓專家一次幫你解答

怎麼判斷內臟脂肪過多?

判斷內臟脂肪是否過多,最簡便的方法是計算腰圍與臀圍的比值。可以用捲尺測出腰臀比例(腰臀比例=腰圍/臀圍)。再來,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臀圍。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就表示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險群,需要馬上進行另一種測試。第二種測試腰腹皮下贅肉。首先試著捏肚臍周圍,如果能輕鬆捏起2公分,表示堆積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來,表示很多脂肪堆積在內臟裡。

體重正常不等於體脂量正常

內臟脂肪的含量與皮下脂肪的含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兩者成正比。體重超重的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大都超標,但也有些人體重在正常範圍,體內脂肪的含量卻超標,特別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組織的重量逐漸減少,但仍保持原有體重,就是因為體內脂肪含量增加了,因此,體重正常並不代表體內脂肪含量正常,要去檢視自己的脂肪含量才能真正抓住減重方向。

©cheatsheet.com

內臟脂肪怎麼減?

內臟脂肪最大的特點是分解、合成速度比皮下脂肪快,雖然很容易囤積,但透過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消除它們。此外,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才可以減掉過多的內臟脂肪。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玉米、糙米、黃豆、燕麥、蕎麥、茭白筍、芹菜、苦瓜、奇異果、柚子等,除了飲食外,每天快步走30分鐘,可以提升體內燃燒脂肪的激素含量讓身體充分吸收氧氣,並走到微微出汗,代謝能力自然會提高,此時內臟脂肪也會逐漸消失。如果要在較短時間內減去內臟脂肪,必須重視肌力訓練以及補充蛋白質,當肌肉量越多,就能燃燒越多脂肪。

可參考:減重者必看!5種食物幫你減少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也會誘發癌症

日本學者研究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有關於肥胖導致大腸癌的事件,在此研究中的目標對象,設定在20歲以上的男性及女性,並調查兩性人數中BMI值在25以上的胖子比例,然而在女性方面的比例一直維持在20%左右,男性方面在1976~2006這30年時間裡,過胖的人數比例逐漸倍增,後來也一直維持在30%左右的高數據,根據研究顯示,罹患大腸癌的人數應該不可能再減少,此外,BMI值27以上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高於BMI值25以下的人1.4倍。然而,不只日本學者發現脂肪會造成癌症的案例,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及美國癌症研究機構〈AICR〉在2007年提出的研究報告中提到:肥胖確實會導致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等,此外,停經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提高。

生病示意圖 ©shutterstock.com

從健康角度來看,如何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肥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當然,控制飲食、規律運動,以及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真正檢視、改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日走路30分鐘能提升身體健康的5大好處

2018-12-03
有氧運動健走觀念保健知識庫

相信有絕大多數的人會開始運動,都是因為過胖所造成的身體問題之後,這個時候大家幾乎都會從最基本的跑步開始進而重量訓練,但並不是所有的人一開始就能從事跑步這項運動,尤其是體重過重的人,跑步將會為膝蓋帶來較大的壓力與衝擊,這時候,很多醫生就會建議這些人從走路開始。那走路也是一項運動嗎?其實,走路是人類身體活動最古老的方式,雖然它不會給你夢寐以求的增長大量肌肉,但是當你想要開始養成一個良好並持續運動習慣的最佳起頭運動。

每日走路30分鐘能提升身體健康的5大好處

近幾年,在英國倫敦進行了一項研究有關定期走路是否能有效減輕體重,領導這項研究的衛生經濟學專家Grace Lordan博士從1999年至2012年的英國年度健康調查(HSE)中,檢查了3萬名13歲以上的人,並對於報告中身體活動水平做出分析;特別是她專注於增加心率和引起出汗這兩件事,因此,她分析了體重指數(BMI)和腰圍(WC)測量數據,發現經常走路超過30分鐘的男性和女性比那些從事常規運動/運動的男性更低的BMI和更小的腰圍。
 
儘管人們從一開始,就一直想透過走路來控制體重並延長壽命,但當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與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合作,首次建議每周大部分時間為所有成年人提供至少30分鐘的「快走」運動,造成每天健康步行都受到許多人的關注。我們對步行對健康有益的了解大部分來自流行病學和相關研究,這意味著研究人員觀察頻繁走路的人群,然後將他們健康的某些因素與不走路的人進行比較。那走路到底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走路到底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好處  1 幫助維持體重
每天走路30分鐘或是10000步的方式,雖然不會像游泳、騎單車、打球、重量訓練或是跑步這些運動一樣能增加心率並大量流汗,也不會像一些較激烈的有氧運動一樣燃燒大量的卡路里,但它卻能以快速或輕快的速度行走來消耗身體的能量,再加上能夠輕易上手並減少運動傷害的機率,所以,可以長期並持續的進行。此外,步行這件事似乎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治療和舒緩的運動,由於步行可以幫助平衡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它也可能會讓你更容易堅持其它健康的習慣;如建立營養飲食和獲得良好的睡眠習慣,這些都能幫助你有效的減少體重與控制體重。

步行可以幫助平衡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

 好處  2 減緩慢性疾病
其實,走路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能減緩慢性疾病,根據一些研究,有一些過於肥胖的人以及年紀較大的人或是有糖尿病、心臟病以及關節炎這些疾病的人,能透過走路這項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並淋巴系統將毒素排出體外,你要知道我們的關節軟骨沒有直接血液供應,但只要移動的越多關節液的循環就越多,這樣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被帶到有受過傷的區域來做為治療。如果你以前曾經受了傷或有一些慢性疼痛的毛病,就可以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步增加步行的強度及距離,這項運動基本上不需要花錢請私人教練或是太多的指導技巧。

 好處  3 改善保持心臟健康
2013年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快速行走對於靜息心率、血壓、運動能力、最大耗氧量和生活質量有益。這個研究隨訪了1000多名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發現步行這項運動,對大多數成年人都有顯著的好處,除了可以預防心臟病、中風或冠心病之外,還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許多研究表明,每週五天每天大約30分鐘步行與冠心病風險降低19%相關,同時提高你的速度和強度可以給你身體狀況更多的好處。從本質上講,你走路時越努力而且做的越多,你的身體狀況就會越好,所以,為了能獲得最健康的好處,請嘗試逐漸增加你每週的總步行時間、距離、頻率、能量消耗和速度。

快速行走對於靜息心率、血壓、運動能力、最大耗氧量和生活質量有益。

 好處  4 增加壽命改善憂鬱
想要從行走中感受到更大的好處嗎?現在就走路到戶外練習將赤腳直接接觸草或沙子讓血液流動,同時也可以吸收陽光提高維生素D的攝取,這些都是超級有效且輕鬆的方式讓每一天都感覺更快樂。另外,散步也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保持身材,它與阿爾茨海默病、癡呆、記憶力減退和其它形式的精神衰退有關,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步行甚至與長壽和更長的壽命有關,匹茲堡大學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行走最快的老年人比他們行走速度慢的老年人壽命更長,在參與這項研究的近35000名老年人中,與最快75歲的步行女性相比,75歲的最慢行走女性中只有35%的人生活了10年,其中91%的人活到85歲;在類似的趨勢中,與最慢的步行者相比,87%最快的75歲男性生活了10年,其中只有19%的人生活到85歲。來自同一個單位的另一項研究,追踪了6000名65歲以上的女性,發現每週步行不到半英里的人記憶喪失比每天步行2.5英里的人更快。

走路能增加壽命改善憂鬱。

 好處  5 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在與其它的運動相比,定期步行可以幫助阻止骨質流失,當你走路和移動身體時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的風險就會下降,因為,你的骨骼正在與重力做抗衡,這樣能迫使骨骼變得更強壯以支持體重就可以降低骨折或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骨折或骨質疏鬆症會變得更加常見,每天走路30分鐘就能有效將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的風險降低40%。

資料來源/Fitness Magazine、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