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黃先生退休後都會郊區爬山,但最近這半年內自覺時不時有一些心悸及胸悶的現象,且連爬樓梯都感覺較喘,體力大不如前。原以為是年紀大的正常表現,於是拖了一段時間才來醫院檢查,結果卻發現心臟功能約莫只剩正常人的二分之一,左心室收縮分率僅剩30%,診斷為「心臟衰竭」。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一般來說,正常靜止狀況下的心跳頻率介於每分鐘60至100下,不正常的心跳模式則稱作心律不整。除了心跳不規律之外,心跳太快或太慢都有可能是心律不整發作,而此心律不整可能來自於心臟的心房或者心室。
尤其慢性三高的患者,更可能合併老年人最常好發的「心房顫動」。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族群中,每100個人就會有4個心房顫動的患者,而到了80歲以上,盛行率就會提高到每10個人就會有1個心房顫動的患者。
隨著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提高的同時,心房顫動就會在總人口中變得越來越常見;而且一旦有了心房顫動,死亡率會高2倍、中風率則高5倍之多,但有高達75%的患者平常卻幾乎沒什麼嚴重的症狀,因此不得不慎。
陳玠宇指出,平常心跳比較快,除了交感神經較為興奮之外,其實也可能暗示著身體有著其他問題,諸如: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脫水、發炎感染、貧血、甲狀腺亢進等問題,需進一步檢查以釐清原因。
舉例來說,一個人的最大運動心率為220減掉年紀,若以50歲的年紀來論,最大運動心率為170,意即每分鐘170下心跳速率, 而此為100%運動強度的最大心跳速率。平常我們的活動分成5個等級強度:
最低強度(50-60%):慢走
低強度(60-70%):快走
中等強度(70-80%):慢跑
高強度(80-90%):快跑
最高強度(90-100%):衝刺跑
若當一個人在靜止、放鬆休息的狀況之下,心跳速率超過最大心率的一半以上,可能要懷疑有其他潛在的問題存在。
陳玠宇表示,換個角度來看,若心臟衰竭或有其他心臟疾病的患者,一般來說,心跳速率愈快反而會造成心臟過度負荷,也會加重心臟缺氧的狀況。
根據過往的國外研究顯示,在心臟衰竭的患者,若平均心跳超過每分鐘80下與平均心跳每分鐘小於65下相比,會增加將近4成的1年內的死亡率,尤其2016年的歐洲心臟衰竭指引更建議將患者的心跳降於每分鐘70下以下,建議心臟不好的患者應控制心跳於每分鐘50至70下,但須按照實際情況微調整。
一般而言,平常有在運動的成人,因為心臟相對會較為強而有力,尤其是年輕運動員,較常會有心跳較慢的正常現象,然而,當心臟提早退化,發生心跳過慢,甚至產生停頓的現象,更甚可能發生頭暈、暈厥或癲癇發作的情形,此時就必須專業評估是否需要置放心律調節器。
因此,在不同的生理情況下,應有不同的理想心跳速率,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暗藏著異常的生理意義。所以,平常應養成量測血壓與心跳的習慣並加以記錄,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站直就腰痠,明明不胖但小腹怎麼都瘦不了嗎?也許你該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骨盆前傾的狀況!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骨盆前傾呢?這裡提供一個自我測試。
將頭部、肩膀、臀部輕靠在牆上,腳後跟離牆面約 3 公分距離。如果腰椎與牆壁間的空隙超過一個手掌厚度,就表示骨盆過度前傾。
這種狀況常見於久坐的人,主要原因是臀肌和腹肌無力,以及髂腰肌與豎脊肌長期縮短緊繃,導致腰痠以及小腹凸的現象。以下教你 4 個動作放鬆肌肉,並可強化無力的臀部肌肉與腹肌、幫助改善骨盆前傾問題。
1. 呈四足跪姿做準備動作。
2. 雙手與雙腳用力將身體撐起,臀部向天花板延展,外觀呈倒三角狀。
3. 頸部放鬆,讓頭部自然垂下。維持30-60秒,做3-4組。
1. 平躺屈膝腳掌踩地,雙手放鬆,腳與肩同寬。
2. 手掌朝下置於體側,背平貼地面,收緊肚子。
3. 臀部抬起,此時大腿要用力,使身體呈一直線。
4. 撐住約 2 秒,再慢慢放下回到上個動作,共做 8-12 次。
1. 採前弓後箭的姿勢,腰部挺直。
2. 屁股向前推至感覺大腿前側有緊繃感。
3. 伸展 15-20 秒後換邊,重複 5-10 次。
1. 在站立、下蹲時,都要維持雙足站穩在地面上。
2. 下蹲,像是坐椅子般,以屁股為發動部位,腰背打直再慢慢往下,而非膝蓋先彎曲。
3. 抬頭挺胸,讓頭的位置與脊椎呈直線。
4. 重心勿前傾,膝蓋盡量不超過腳尖,重複 10-15 次。
延伸閱讀:
改善血液循環「抬腿操」 讓你腿不腫、循環好!
骨盆歪斜自己救,3招幫你「改斜歸正」
圖文/艾蜜莉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
原文:骨盆前傾讓你腰痠、小腹凸! 4 招運動正骨盆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需要指甲?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知名的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JOHN HAWKS)長期的研究指出,我們會具有手指甲是因為我們是靈長類動物。因此,手指甲是區別靈長類動物包含人類與其它動物的不同點之一。然而,指甲的樣式與頭髮或化妝不同,因為,我們不需要透過鏡子就可以看見生長在手指頭或腳趾頭上的指甲,同時,它也是能表達個人風格及特色的方式,擁有美麗漂亮的指甲將可為你的日常生活加分不少。
而指甲除了能彰顯個人風格及外觀之外,它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例如:大家都喜愛從事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其實都跟指甲脫不了關係;尤其大部分運動都以上肢或下肢為主,有時不小心就可能傷到指甲,不僅運動要暫停一段時間之外,在受傷期間也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諸多的不便,因此,好好保護並正確修剪好你的指甲就成為一件十分重要的課題。
•長期因運動或工作產生足部肌膚及指甲問題的你。
•擁有甲上顏值但卻有甲下及肌膚問題的你。
•有姆指外翻、雞眼不癒、厚繭、灰甲或崁甲等不足為外人道的你。
◆國人常見的五大問題甲解決方法
◆常見惱人雞眼長效護理法
◆姆指外翻運動指導
◆正確指甲修剪知識
◆步態平衡理論及護理
◆運動族關心的足部保養方案
該如何才能正確的修剪並保養我們重要的指甲?關於這點運動星球特別於2/27日晚上7點-9點半,邀請到擁有十多年專業臨床問題手足指甲照護經驗,及護理過上萬雙問題指甲的專業手足保健護理專家-李安騏老師,特別開設針對1.國人常見的五大問題甲解決方法;2.常見惱人雞眼長效護理法;3.姆指外翻的運動指導;4.正確指甲修剪知識;5.步態平衡理論及護理;6.運動族關心的足部保養方案,以上這些大家常見的問題做出解決方案及建議課程,讓長時間被指甲困擾的你都能找到適當的解決方式。
這將會是一堂實用的足部護理課程,以最新的護理技術幫助你恢復足部及指甲的健康!
李安騏
現任:
DR. NAIL足研所創辦人暨教育總監。
問題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教育總監。
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
證照:
美容丙級技術士
美甲二級
日本JNA美甲三級
日本JNA衛生管理士
英國C&G二級美甲
德國RUCK足療學校指甲重建師認證
德國B/S SPANGE無痛捲甲認證
德國3TO指甲矯正技術認證
出版:
她是一位擁有十多年專業臨床問題手足指甲照護經驗並護理過上萬雙問題甲,且深受各大醫療保健節目爭相邀約的手足保健護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