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只有睡覺時沒有使用眼睛,隨著手機、平板等3C產品普及生活,現代人的用眼習慣也跟著改變,但過度用眼恐致眼睛調節力下降,加速眼睛老化速度。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最新認知調查指出,老花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是國人3大常見眼睛老化疾病,且逾6成3民眾自覺有眼睛疲勞乾澀情形,小心可能已是眼疾警訊。
戴眼鏡卻越來越看不清楚,一看久就開始視線模糊、流眼油、眼睛疲勞乾澀?這些都是老年人常遇到的眼睛老化症狀。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眼睛從年輕就要開始保健,如高度近視者若控制不佳,可能導致中老年以後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本身為糖尿病患者,則可能增加白內障提早發生的風險。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表示,老年眼疾問題相當重要,尤其是近視問題,研究顯示,近視每增加100度,會增加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風險20%、黃斑部病變60%、視網膜剝離30%,「不僅需要重視幼年的眼睛狀況,老年眼疾問題也一樣重要。」
王一中提到,眼睛不適症狀非常常見,但民眾卻不見得能認知到這是眼睛老化的疾病警訊,根據最新「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蒐集1,047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
已有眼疾問題的患者僅佔37.5%
63.9%的人有眼睛疲勞乾澀症狀,可能是眼睛老化疾病警訊
30.6%的人有視線模糊不清、夜間視力變差、看近物較吃力等症狀
調查進一步指出,針對國人前3大常見眼睛老化疾病,有92.8%的受訪者瞭解老花眼是常見老年眼疾,90.9%提及白內障、66.2%提及黃斑部病變;不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亦是第4常見的眼疾老化問題,但僅有不到半數的民眾(45.2%)知道這個疾病。
而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老年眼疾之一,且高度近視增加了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風險。該調查還指出,雖多數人了解白內障需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但仍有近半數(48.8%)以為靠「眼藥水、保健食品」就能治療白內障,超過半數(58.8%)則擔心手術失敗影響正常生活。
好消息是,調查發現民眾普遍對於白內障手術接受度高,且大多數都願意選擇使用高階人工水晶體,可以一併矯正散光及老花問題。王一中推測,這可能因現代人的多元生活方式及用眼需求有關。
台灣視覺復健專業服務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侯鈞賀表示,一般認為白內障在55歲以上才可能會發生,但隨著高度近視(超過600度)患者增加、超過所有近視患者的9成,臨床觀察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可能提早7、8年發生。
視力模糊不只是用眼過度,更要小心白內障及其他併發症。侯鈞賀強調:「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不少民眾認為自己只是輕微白內障並不會影響生活,放著不管沒關係,卻輕忽同時出現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該尋求專業眼科醫師檢查,避免眼疾加速惡化。
該如何自我檢測眼睛病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田彭太提醒:「民眾可以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查,測試單眼視力是否出現線條扭曲情況,以預防視網膜相關疾病,若是糖尿病患者也應做好血糖控制,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為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及眼內藥物注射治療。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過去的觀念裡,大眾總認為筋拉得越開就能身體越軟越好,但是,這真的是好事嗎?正確的拉筋可以消除緊繃肌肉、改善水腫、促進血液循環、舒展壓力,但是首先你需要了解什麼是拉筋,以及拉筋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才可以讓你免於受傷且改善身體狀況。
是否在就學時上體育課開始前,老師們總是會先帶大家拉筋,或是當自己覺得全身緊繃時就會很自然的認為該拉筋或是伸展一下,但究竟什麼是「筋」? 其實「筋」是由肌肉以及肌腱所組成,然而肌肉的功能是收縮產生力量,這些力量會透過肌肉的末端肌腱傳遞到骨頭,在經過長時間的收縮以及力量的傳遞,肌腱容易變短、硬,肌肉則會開始變緊繃,此時透過拉筋同時拉長延伸肌腱、放鬆軟化肌肉,來幫助身體放鬆。
肌肉以及肌腱組成的筋,是為了發出力量並產生動作,若是筋拉得太長,肌肉收縮的距離就會增加,同時也會造成肌肉和肌腱太柔軟,要產生相同的動作相對就會比較費力,此時會導致肌肉力量降低,產生力量的速度會變慢且敏捷度也會變差。因此,對需要最大肌力或者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來說,運動表現反而會變差,像是短跑選手的小腿肌肉通常都不會太柔軟。肌肉以及肌腱會協助韌帶一起穩定關節,如果把筋拉得太長太鬆,就無法提供約束的力量,此時就會讓關節變得不穩定,並且提高扭傷的風險,以及造成運動傷害。因此筋並非拉得越長越好,要讓筋保有適度的彈性,幫助肌肉有效率的傳遞力量且能保護好關節,這樣才是正確的拉筋伸展。
適度的拉筋可以減緩運動帶來的痠痛與不適感,同時可以避免肌肉緊繃、改善血液循環,但拉筋時需要注意:
1 拉筋時間切勿過長:拉筋屬於和緩的運動,若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肌肉疲憊、拉傷。每個動作伸展約10~30秒即可,接著換邊,左右兩邊各做5~10次。
2 自己拉筋最安全:其實自己拉筋就可以達到伸展的效果,若是讓他人輔助,反而容易拉傷。
3 痛不代表效果較佳:許多人誤以為一定要感覺到「痛」才是有拉到筋,但其實疼痛是過度伸展的表現。每次只需要拉到肌肉有點緊繃、有點痠,快接近痛的程度即可。
4 危險動作要注意:前彎及後仰因為會壓迫到脊椎、椎間盤、造成壓力,都不是理想的拉筋動作,若有椎間盤突出更需要避免。
5 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在拉筋時,動作及呼吸需要緩慢深長,藉由深長的吐氣,可幫助肌肉多伸展一些。
資料來源/骨哥論壇、The power topause、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當跑步或打球時腳踝扭傷、腿筋拉傷,你還在用著重冰敷的「RICE」運動傷害處置流程嗎﹖其實這早已過時了!現在已有「PEACE」和「LOVE」兩個急性期與亞急性期的處置被創建,流程將冰敷刪除,有助傷後確保軟組織損傷達到最佳恢復。以後運動受傷時,試著用「愛與和平」取代「米」吧!
RICE是1978年被制訂出來的軟組織損傷處置流程,縮寫意義為﹕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患部抬高)。然而,這樣抑制發炎、休息恢復的觀念已經過時。
加拿大魁北克省The Running Clinic創始人Blaise Dubois指出,RICE並不專注於治療過程的所有階段,並且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休息,再者,它遺漏了恢復時重要的心理層面。於是,Dubois偕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Jean-Francois Esculier,以及The Running Clinic研發總監,共同制定了新的「PEACE」和「LOVE」指南。
新指南被發布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該雜誌研究人員表示,「PEACE」和「LOVE」處置流程是更容易也更冷靜的做法,對於肌肉、肌腱和韌帶等扭傷和拉傷等軟組織損傷,有助於從傷害發生那刻起到回歸賽場之間的恢復。
新提出的處置流程聚焦於5個重點上﹕
1. 重新安排康復步驟。
2. 建議不使用抗發炎藥物。
3. 關注恢復時期的心理問題。
4. 促進心血管活動,以增加新陳代謝和組織修復。
5. 教育實際恢復時間。
當運用PEACE時,你應該﹕
Protect︱保護﹕剛受傷後應限制活動1-3天,以保護傷口、減少出血、防止腫脹,並減低傷勢惡化的風險。
Elevate︱抬高﹕將受傷的部位抬高於心臟位置,以促進積聚在受傷部位的組織液回流、避免過度腫脹。
Avoid︱避免﹕避免消炎止痛藥。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能對長期組織癒合有害,至於低溫冷凍治療也可能會破壞癒合。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於受傷部位,局部壓迫,以減少受傷部位的腫脹情形。
Educate︱教育﹕主動從物理治療師或醫療專業人員尋求正確觀念,了解如何幫助恢復、恢復時間需要多長。
在急性期運用PEACE處置後,進入亞急性期,透過LOVE可幫助你繼續管理傷勢﹕
Load︱負荷﹕受傷後並不是一直休息就好!當急性期的疼痛與腫脹得到控制後,就應盡快恢復正常活動,強度可循序漸進。Dubois表示,如果沒有疼痛,受傷後一天就能恢復正常活動。
Optimism︱樂觀﹕從受傷第一天起就保持樂觀,實際但樂觀的心態能夠增強恢復。研究顯示,你的大腦和意向在康復中能發揮作用。
Vascularization︱血管形成﹕如果沒有疼痛,傷後第三天可開始一些容易的有氧運動,以刺激血液循環、幫助傷口復原。
Exercise︱運動﹕恢復正常運動,但是否要回到你實際安排的課表、常規訓練,取決於傷害和疼痛。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研究員表示:「無論在處置腳踝扭傷或腿筋拉傷,我們都希望這次發表能鼓勵臨床醫師能給PEACE一次機會,因為也許所有軟組織損傷都需要LOVE!」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