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最受矚目的馬拉松賽事「2023高雄富邦馬拉松」將於今年11月25、26日熱鬧登場。7/10舉行報名記者會,今年賽事主題以「RUN AHEAD RUN BEYOND向前超越」為主題,邀請市民及跑者以大步邁進、向前超越的精神,在賽事中突破自我。現場特別邀請到活力四射的應援大使蘇晏霈以及Fubon Angels穿上鮮亮的跑衣出席走秀,為活動增添更多活力與期待。此外,今年更首創「特色補給站」,將高雄的夜市美食融入比賽中,讓參賽者也能品嚐到在地美食,豐富賽事體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姜義村教授表示,去年與高市府運動發展局共同首度推動運動平權,讓高富馬成為全臺灣第一個讓輪椅可以上場比賽的馬拉松,今年不但持續推動,還有競速輪椅、一般輪椅,而且今年視障組更將參賽者以男女分組,讓視障組的參賽者擁有跟一般組的參賽權利,特別感謝富邦人壽的支持,讓高富馬成為全臺灣馬拉松界的驕傲,期待今年的賽事,也非常感謝大家支持身障運動平權。
高市府運動發展局局長侯尊堯表示,高富馬不只是城市馬拉松,也是先進理念的實現,例如富邦人壽近年提倡RUN FOR GREEN的永續環境計畫,為每一位完成里程碑的跑者種下一棵樹;去年我們也開始為運動平權而跑,相信這樣良善的理念會在高雄人心中紮根。今年馬拉松也將在地夜市小吃搬到補給站,讓參賽選手在競賽過程中也能享用夜市美食,大口吃、用力跑,大步向前、全力超越!RUN AHEAD RUN BEYOND,歡迎全台跑者來高雄跑步、吃美食,體驗最深刻、最富地方人文特色的跑旅文化。
另外恐龍變裝趣味競賽將在11月25日休閒組賽事當天登場,邀請選手一同化身可愛恐龍,進行恐龍競速比賽,將是全新充滿趣味的賽事體驗。
本次馬拉松賽事為突顯高雄港都特色,規劃出全台最具多樣化風景特色的路線。跑者將感受到港都多元化的自然及人文風景,更有全台少見跑進軍區的馬拉松賽事路線,體驗高雄昔日的軍港特色風華。在訓練方面,由 Garmin 提供Garmin Sports線上訓練計劃及線上競賽,並由BROOKS和丸鐵合作推出實體訓練營,透過線上與實體訓練營活動提升參賽跑者的競速及長跑能力,輔助跑者再創佳績。
為鼓勵多元族群參與為目標,延續去年平權理念,以邀請制舉辦競速輪椅組及運動輪椅組半程馬拉松及休閒組競賽,及提供視障組跑者參賽中陪跑者服務,落實運動平權,打造高雄成為運動友善城市。
由高雄市政府主辦、富邦人壽冠名贊助的高富馬持續朝向淨零碳排方向前進,今年活動手冊、完賽證書皆將採用電子化方式,選手物資全數以紙袋發放,避免過度包裝。此外,賽事車輛也將使用電動前導車及電動機車,體現出環保減碳、友善地球的實踐。
此外,本次馬拉松的跑衣由寶特瓶環保紗製作,運動插畫家設計師傑洛米(傑洛米腿抽筋)操刀設計,設計理念來自於高雄這個山海匯聚的城市,多元的城市景觀,並將高雄的地標建築、都市景色、山海景觀與ESG環保理念融入設計,讓跑者在享受運動健康生活的同時,也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共同打造更美好的生活。同時今年為鼓勵馬拉松組選手,更加碼贈送由美國專業跑步運動品牌BROOKS所贊助的完賽衣。
冠名贊助單位富邦人壽表示,為持續蓬勃國民運動風氣,今年已連續第四年冠名贊助高雄富邦馬拉松,感謝高市府運發局一起推動創新突破,讓賽事實現與全民共享、與環境共好的承諾,富邦也積極落實保險本業的公平待客原則,支持高雄富邦馬拉松接軌國際、提倡運動平權,為身障運動好手提供優質的競技舞台;同時,更熱情邀請跑者們一起響應「RUN FOR GREEN」計畫,只要每完成40公里跑程並至活動網站登錄,富邦就為跑者種下一棵樹,希冀將更多愛跑民眾的運動足跡,轉化為愛護地球的綠色影響力。
第一階段報名將在112年7月10日下午3點起至7月31日23時59分止開始早鳥價報名,第二階段報名則在8月1日中午12點開始,至8月20日23時59分截止(或額滿為止),跑者可上運動筆記-賽事報名網站(網址),亦可電洽報名客服專線:0908-068225。
更多活動報名資訊,請上「高雄富邦馬拉松」的FACEBOOK粉絲團查詢,期待在今年的高富馬賽事中,和所有的跑友們一起享受跑步的快樂,體驗高雄的人文風采。
責任編輯/林彥甫
2018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的大學田徑社教練津田誠一,在他的著作《市民跑者之王》中,私傳各種全馬目標時間的具體練習法,這也是以往他教市民跑者川內優輝的方法,讓川內在畢業後一步步走上波馬冠軍之路。如果你的全馬目標也是SUB400、SUB330或SUB300(跑進4小時內,以此類推),試試這些實戰練習菜單!
首先,一年只參加兩到三次全程馬拉松正式比賽,以兩次為主,11月到12月一次、1月到3月再一次,其他時間則是為迎戰正式比賽的「練習賽」。
或許也有不少業餘跑者會模仿川內,整個賽季幾乎每週上場比賽,若是樂在其中倒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是想跑出好成績,比賽就跟練習一樣,必須張弛有度。
請把正式比賽與練習賽分開,各自立定目標。重點在於能不能讓自己的身體在最佳狀態(巔峰)參加正式比賽。這點即使是經驗老到的頂尖選手也不容易辦到,要如何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也因人而異,沒有絕對適合每個人的標準答案。關鍵在於參考別人的作法,同時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反覆嘗試,累積經驗。
我的練習法是以每週兩次重點練習(週三的速度練習、週六的長跑)為主軸,如果想在4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光靠每週一次的重點練習(長跑)或許就能達成,但還是以每週兩次的練習最能見效。
不管怎樣,都要專注於重點練習,確實地跑完設定的趟數或距離,因為這跟馬拉松的最後幾圈跑得好不好息息相關。
我為立志刷新自己跑馬拉松時間紀錄的業餘跑者設計了從兩個月(8週)前開始的練習菜單,好讓他們能在比賽時跑出「4小時以內」、「3個半小時以內」、「3小時以內」的成績。
全都是以週三的「速度練習」、週六的「長跑」為基礎,正式比賽兩週前的週六則是「30公里長跑」。
跑者的類型及跑步能力因人而異,所以上述的練習法只能當成參考,如果是遲遲無法達成目標,或是始終無法縮短時間的人,應該都值得一試。
各種練習菜單的基礎頂多只能做為參考,狀態不好時,不需要勉強保持菜單上的速度,但是請確實跑完設定的「趟數」或「距離」。
即使已經習慣長跑,還是有很多人不擅長間歇跑。這種人不妨從400公尺等距離比較短的間歇跑開始,藉此記住速度感。
請用跟1000公尺間歇跑同樣的速度跑400公尺,再以200公尺的慢跑(70-75秒)銜接。
我想跑得比較快的人跟跑得沒那麼快的人感覺肯定有天壤之別,所以請務必透過練習找出適合自己,絕不勉強的時間。
重點在於一定要確實執行200公尺的銜接慢跑時間(70-75秒),並且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保持一定的速度從頭跑到尾。
這麼一來,跑姿就不會亂掉,能在保護膝蓋、意識到節奏感的情況下完成高品質的練習。
邊保持遊刃有餘的速度進行重點練習,跑完後若還有體力,請加速再跑一趟。追加的這一趟最多只是錦上添花,所以千萬不要勉強。
當比賽在即,週三的速度練習可以稍微縮短距離,以讓動作變得俐落為目的,把注意力放在「中段加速」。
川內比賽前一天會利用1萬2000公尺的配速跑再加2000公尺來激發自己的潛力,一般的業餘跑者不需要做到這個地步,因為這樣只會增加無謂的疲勞。
可行的代替作法是比賽前一天花10或20分鐘輕鬆地慢跑,然後再以全力以赴的6成力的感覺,輕鬆地跑3趟100公尺的「短距離全速衝刺」。只要掌握到跑步的感覺或節奏感即可。
除了週三與週六的重點練習,基本上都是慢跑,希望大家都能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針對重點練習進行「調整」。因為不少跑者都會因為比賽在即而努力過頭,導致受傷,所以千萬要記得不要努力過頭。
結束練習時,要隨時都能保持「明天也想再跑」的心情,才是能跑出好成績的高品質訓練。
開場白太長了,以下為各位介紹針對各種目標時間的練習菜單,只列出每週兩次的重點練習,其他時間請配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意識到節奏感的前提下,以消除疲勞為目的,用慢跑來銜接。
4小時以內是指從起點跑到終點的平均(even)速度為每公里5分40秒,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0秒的「每公里5分30秒」的速度感覺為目標。只要能以每公里5分30秒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為3小時52分。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5分30秒至5分50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5分40秒至6分00秒的速度。目標速度設定得比較慢才能產生對速度的餘力,比起加速,更希望各位能確實養成慢慢追趕上去的的感覺。
倘若這個速度不過癮,不妨在跑完設定距離後,再加速「多跑兩公里」。不一定要追加這兩公里,但這兩公里有助於培養最後衝刺的感覺。
3個半小時以內換算成平均速度大約是剛好用5分鐘跑完1公里,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5秒的「每公里4分45秒」的速度感覺為目標。
只要能以每公里4分45秒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就是3小時20分鐘左右。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4分45秒至5分00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5分00秒至5分30秒的速度。不妨將比賽的速度設定為每公里比5分鐘再短一點的時間。
立志在3小時以內跑完的人,平均速度為每公里4分15秒,但是要以養成再快15秒的「每公里4分鐘」的速度感覺為目標。
只要能以每公里4分鐘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抵達終點的時間就會在2小時50分以內。假設跑到最後速度都會掉下來,至少要養成這樣的速度感才能追回慢下來的時間。
週三的速度練習請保持每公里3分50秒至4分15秒的速度;週六的長跑請保持每公里4分20秒至4分40秒的速度,請保持比正式比賽稍微慢一點的速度來跑。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一心文化出版,津田誠一著作、賴惠鈴譯《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
本書特色
川內高中時期曾受過傷,並且有1年無法好好跑步。畢業後沒有成為職業跑者,反而是當起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訓練、週末和假期去比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跑出2小時08分14秒,擠身世界一流菁英之列。截至目前創下世界金氏紀錄,累積了85場全馬完賽時間2小時20分以內,他也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和一屆奧運會,所以日本國內都稱他為「最強公務員」或「市民跑者」,是跑者勵志代表人物。因為曾經受過傷,並且是市民跑者的身分,使用了本書的練習法讓他找回自信與成就,而這樣的練習法也適用於廣大的一般跑者。
「川內訓練法」打破跑界常識:
1.速度練習及長跑都必須從一開始就保持固定的速度跑到最後。
2.重點練習一週只要兩次,其他天都以慢跑來消除疲勞。
3.減少練習量反而能刷新紀錄。
4.不做短距離的間歇跑,直接做1000公尺或2000公尺的間歇訓練。
5.以參加比賽來代替重點訓練。
6.間歇跑的休息區間要縮短,讓身體和呼吸還沒完全恢復下就繼續下一趟衝刺。
7.需要工作的平日就算只慢跑30分鐘也無所謂。
8.長距離的跑步,維持膝蓋彈性、保護膝蓋才是關鍵。
9.練習時,狀態越好越不要拚命跑,練習只要八分飽就好。
10.LSD中間用走的也沒關係,只要能在3小時內慢慢走完即可。
◎ 更多一心文化出版《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