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最高氣溫 | 最低氣溫 | 降雨量 | 天氣情況 |
2015年11月1日 | 17.8℃ | 12.2℃ | 0.00mm | 多雲時晴 |
2014年11月2日 | 8.9℃ | 5℃ | 0.00mm | 大風、多雲、寒冷 |
2013年11月3日 | 12.8℃ | 2.8℃ | 0.00mm | 多雲時晴、微風 |
2012年11月4日 | 10.6℃ | 3.9℃ | 0.00mm | 晴、午後轉多雲、寒冷 |
2011年11月6日 | 12.2℃ | 3.3℃ | 0.00mm | 晴 |
2010年11月7日 | 10.6℃ | 2.2℃ | 0.00mm | 晴、微風、寒冷 |
2009年11月1日 | 14.4℃ | 9.4℃ | 0.254mm | 晴、早上有降雨 |
2008年11月2日 | 10℃ | 3.3℃ | 0.00mm | 晴、早上有降雨、寒冷 |
2007年11月4日 | 13.3℃ | 7.2℃ | 0.00mm | 大部分時間晴朗 |
2006年11月15日 | 10℃ | 2.8℃ | 0.00mm | 大部分時間晴朗、寒冷 |
adidas Adizero 最強競速跑鞋系列自推出以來,不斷為世界頂尖運動員刷新紀錄。近日 adidas 集結尖端科技為此系列帶來全新突破—專為提升跑者表現而生,挑戰自我極限的 Adizero Adios Pro 3,採用全新輕量透氣鞋面,搭載雙層 Lightstrike Pro 中底,更有進化版一體成型的 ENERGYRODS 2.0 碳纖維推進系統,提供穩定支撐和能量回饋,增進爆發力,讓菁英跑者們跑出前所未有的極致表現!
時逢盛夏,Adizero Adios Pro 3 首發推出耀眼的「光速黃」及「太陽能綠」配色,而 Adizero Adios 家族系列也針對不同跑者及日常訓練需求,發佈改款的 Boston 11 及 Adios 7,激勵跑者用「Beyond Fast」超越速度極限的鬥志挑戰個人佳績。
adidas Adizero 系列是許多世界級頂尖跑者的「飆」配,2021 年 Peres Jepchirchir 穿著 Adizero Adios Pro 2 成為首位在同年贏得奧運金牌和紐約馬拉松的運動員,同年 2021 年紐約馬拉松男子冠軍 Albert Korir、柏林馬拉松的男子冠軍 Guye Adola 以及倫敦馬拉松女子冠軍Joyciline Jepkosgei 皆以 Pro 2 奪冠;緊接著 2022 年 Peres Jepchirchir 與 Evans Chebet 穿著 Pro 2 榮獲波士頓馬拉松男女冠軍,近期 Tamirat Tola 同樣選擇 Pro 2 為戰靴勇奪 2022 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並打破大會自 2009 年以來的紀錄。世界級選手屢創佳績,奠定了 Adizero 系列的地位,而全新一代 Adizero Adios Pro 3,也在開發階段邀請到 2021 年打破瓦倫西亞馬拉松成績的德國長跑選手 Amanal Petros 參與開發測試,延續 adidas 不斷發展菁英性能的決心,採用 3 大革命性科技,為渴望破 PB 的跑者帶來再創巔峰之作!
1. ENERGYRODS 2.0 碳纖維推進系統:將 Pro 2 模擬人體腳掌骨骼結構的爪型獨立碳纖維條,改良成一體成型結構嵌入於雙中底間,平行於蹠骨,增進抗扭能力,不僅給予跑者推進力,更讓跑者在賽道過彎處更加協調穩定,成為賽道勝負的關鍵!
2. 創新 Lightstrike Pro 雙中底:延續搭載上一代超輕量雙層 Lightstrike Pro 中底,第一層加厚 Lightstrike Pro 提供舒適度,第二層盤狀凹槽 Lightstrike Pro 完整包覆腳掌穩定落地,為跑步者提供緩衝和能量回饋,不論全程或半程馬拉松都能稱霸賽道。
3. 全新 Lightweight Mesh 輕量鞋面:專為馬拉松比賽設計,不僅鞋面採用超過 50% 的再生材質,為了避免跑者在馬拉松後半場時腳部腫脹,將楦頭加寬,讓前掌有更多空間舒展,足夠的支撐力讓跑動更穩定;鞋舌則增加雷射孔洞,具極佳透氣性。
不僅如此,Adizero Adios Pro 3 大底全掌採用耐磨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大底,在各種溫度環境下仍保有良好抓地力;其中前掌外側及後腳跟內側特別以凹槽切割處理,不但能減輕重量,引導跑者向前,還能幫助前掌落地跑者的步態更趨自然。而 Adizero Adios Pro 3 也部分採用環保再生材質製造,落實 adidas 永續環保的精神。
Adizero Adios Pro 3 以沉穩的黑色為基底,在配色上選用充滿現代感的「光速黃」及「太陽能綠」,以黃綠漸層呈現經典三線標誌,而鞋舌的 ADIZERO 字樣、鞋後跟則以搶眼太陽能綠點綴,一上腳就如有光速般的飆速能量!
此外,adidas Adizero 家族系列運用 3 大品牌科技,針對不同跑者需求推出全新改款,包含適合平日訓練使用的 Adizero Boston 11 及Adizero adios 7,兩款升級後皆改採質絨皮革拼接,搭配 Lightweight Mesh 鞋面,使整體重量下降,更加輕盈透氣,而鞋後跟的下翻式設計讓穿脫更方便,陪伴跑者在訓練中持續成長!
.Adizero Boston 11:專為中長距離訓練打造,運用加厚的 Lightstrike PRO 與 Lightstrike 雙中底設計,讓腳感更加回彈,再配置爪型 ENERGYRODS,穩定推進力量至腳尖。整雙重量較前一代下降 25g,是跑者備戰的最佳訓練夥伴。
.Adizero Adios 7:不同於碳板工藝,Adizero Adios 7 採用 TORSION ROD 中足穩定推進系統,Y 型設計延伸到前足與 Lightstrike Pro 中底融合,其抗扭能力讓步伐轉換得更好,而全掌 Lightstrike 中底不只腳感超輕盈,還能提供雙足極佳穩定性,不論間歇跑、節奏跑等速度訓練都是優秀戰履。
空氣汙染,尤其在冬天會是許多人想使用跑步機的原因之一。空氣汙染明顯會造成心肺疾病,這個應該沒什麼好爭論的,但是冬天也是馬拉松季,要不要出門去練跑一直是兩難。運動可以帶給身體健康,但是空氣汙染會影響身體健康,兩者是否能相互抵銷,或是出門運動帶來的風險是多少?目前證據是兩者相互權衡下,醫療照顧者還是要建議出門運動。
當空氣品質指標轉成紅色甚至紫爆,出門跑步被當作是種「自殺式」行為。陳柏長醫師身為跑步教練,更是一名「不到兩個月就用過至少20台不同廠牌跑步機」的跑者,他用科學研究和自身經驗跟你分享專家的建議、跑步機與路跑的不同、跑步機可能的傷害,並提出相當實用的替代方案:交叉訓練。無論如何,空氣汙染都不會你在家當沙發馬鈴薯的藉口!
跑步機跟室外跑步有何不同?我個人因為長期在旅館、健身房及復健治療等因素,在不同的跑步機上練跑,今年為止至少使用超過20台不同廠牌的跑步機。跑步運動力學上(這不是我喜愛跟深入研究的議題),有研究者利用肌電圖、各個面向的攝影機去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發現找不太到兩者之間明顯的不同。所以至少在初步的研究後,可以得出,出門跑跟在跑步機上的跑步機制是類似的結論。
對於戶外跑步以及跑步機的比較,還有分跑步機是有馬達帶動、沒有馬達、跑步機是否為弧形,都有很多人在研究,這些跑步機跟跑在路面上的差異,光一個跑步機的學問,就已經超出我個人能夠理解的範圍。
延伸閱讀:《戶外跑步好還是跑步機好? 最新研究發現要這樣選》
但是在我個人大量使用不同跑步機的經驗下,同樣設定2%的坡度、6分速或5分速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跑步機跑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跑步機如果使用久了,再去跑路面會發現跑不到那樣的配速,或者在同樣配速下的感覺是不同的。我相信許多在跑步機上堆過跑量,再去路面跑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甚至跑一般路面跟跑操場對身體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感受只是感受,它不代表證據,跑步機設定在室內,少了風阻,許多專家仍認為跑步機制有改變,造成在跑步機上訓練很難量化,你會不知道要如何讓跑步機和路面訓練的刺激,調整到一樣的訓練量。
簡單的實驗方式,就是在路面上跑類似強度時,跟跑步機設定同強度是否在相同的心跳區間,如果是的話,則可能可以在跑步機上作替代訓練。最好還是以心跳帶當作監測工具,光學心率的準確度仍然在個體上有極大差異。
根據統計,美國因為室內運動去急診的病人,約有3分之2都是跑跑步機。更有不少跑跑步機的人跌下跑步機撞傷腦部(跑一般路面撞到頭,不太容易吧?),還有不少人撞到背部造成脊椎受傷。家裡放一台跑步機,更會大大增加家裡小朋友及嬰孩受傷的機會。
跑跑步機被確認較容易導致受傷。既然跑跑步機的跑步機制初步看來跟跑在路面差異不大,那是什麼原因,造成跑跑步機有較高的受傷機會呢?
一般認為,跑跑步機的跑步機制會變得較單一,而科學已經證明越單一重複性的運動越容易造成受傷,問題是跑校園、操場看起來也是一個單一重複性的運動,跟跑步機有差那麼多嗎?
出門跑會有高低起伏,跑在河濱或是校園、一般道路、公園,總是要左轉右轉。在操場要閃操場三寶,更要不斷地繞圈,這都會讓你在跑步時更為專注,更能維持跑步合適的跑步姿勢,這些都是跑步機上沒有的特質。
在跑步機上,除非你在上面跑間歇等較高強度訓練,否則只是一般的累積跑量,專注力很容易跑掉,你會很容易踩到跑步機的邊框,或因為跑步機不夠長、過快配速而直接跌落跑步機,這些都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甚至導致較嚴重受傷,需要就醫或是養傷。上述可能才是進急診的主因,跑步機制單一,造成的傷害應該是相對慢性,會造成頭部及脊椎受傷,就不會單純是跑步機制單一的問題,更可能是專注力或疲勞導致速度跟不上等因素。
我相信不管科學證據為何,還是有人會因為空汙而不敢出門運動。除了跑步運動外有許多可以在室內進行的運動,可當作跑步訓練以外的運動。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跑馬拉松,冬天空汙的高峰期又是跑馬拉松季節,那適時在課表裡加入各種交叉訓練也是種方式。
循環式訓練(Circuit training) 被認為可以在同一時間訓練有氧及無氧系統,同時還能兼顧各個肌群的肌力訓練。對於跑者比較適合的是相對較低強度,休息時間少的訓練方式。可以在健身房設定好要訓練的器材,每做完一站後,在2、3分鐘的休息時間後進行下一組訓練。
腳踏車台訓練 一樣是有氧運動,也可以進行類似跑步的心肺訓練,同時降低腳部肌肉承受的衝擊,讓疲勞的腿部肌肉獲得更多修復。因為運動機制不同,也能運用到不同的肌群。
水中跑步 的運動機制跟跑步最為接近,但是很難跑到原本在路上的配速。水中阻力可以是徵召腿部神經肌肉很好的訓練,游泳也可以是一個替代訓練,但是同樣很難量化訓練的強度。
肌力訓練 也是最常被跑者忽略的訓練之一,既然不能出門跑,那就來做力量訓練吧!訓練全身的肌群、核心,可以在跑步時讓身體對抗疲勞,擁有更好的力量輸出,同時能減少受傷的機會。適當的肌力訓練,更可以增進跑步經濟性、避免肌少症、增加骨質密度。如果不能出門跑步,最重要也最優先的交叉訓練應該就是肌力訓練了。
凡事都有風險,每天出門上班上學,外出用餐遊玩都存在許多風險。出門跑步有空氣汙染、運動傷害等風險。在家躺著不動有代謝症候群及減少壽命的風險。
我們所做出的每一項決定、說出的每一句話、在網路上留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其風險。我們每天都在風險及行動後可能帶來的好處之間,不斷地評估後做出決定。我們可以拿出文獻告訴你空汙跟跑步比起來,出門跑步好處還是比較多,但這一切決定都仍在你評估利弊得失後做出行動,不管如何,還是不要當個Couch potato。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