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側腹痛 Side Stitch
1
側腹痛 Side Stitch
2
四個錯誤的生活習慣 正在默默傷害你的下背部
3
股四頭肌 Quadriceps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側腹痛 Side Stitch

2016-12-28
知識庫 保健 運動生理 運動傷害

不少跑者在跑步時都曾出現側腹痛(side stitch)的問題,在運動時出現的側腹痛文獻一般都稱為因運動而引致的短暫腹腔痛。側腹痛的成因很多,眾說紛紜,其中四個常說的是肌肉痙攣、暖身不夠、脹氣以及飲食過量。

側腹痛

症狀

側腹痛的主要發生在停止運動一段時間,重新開始接受運動訓練的初期,或偶而才運動的人。一般認為,側腹痛是因呼吸肌在運動時血流不足,而形成的缺氧性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訓練或呼吸調節訓練,即不會再有側腹痛出現。

發生原因及解決之道

1. 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痙攣:剛開始跑步時,呼吸突然變急促,呼吸肌收縮不協調,就容易引發導致側腹疼痛。
解決之道:此時可先放慢跑步速度,邊跑邊做側邊伸展,把單手舉到頭上,手心向上,手腕內側朝外,讓舉起手臂那邊的側腹往外凸出,邊再把手臂往上伸,並儘量把肩胛骨往上提,確實伸展側腹,有助減輕側腹疼痛。

2. 暖身運動不夠:如果在身體還沒熱身好就全速跑步,會有大量的血液被送到下半身肌肉,讓全身的血液量失去平衡,這會以側腹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
解決之道:這種情況下,可先做走路等暖身運動,身體逐漸暖起來就能消除側腹痛。

3. 飲食產生的氣體留在身體裡:跑步會讓腸道蠕動,若吃下肚的食物產生氣體且移到體內,就容易引發疼痛。
解決之道:經常出現類似困擾的人,應改變跑步前飲食的習慣,跑步的前一天就少喝碳酸飲料,並少吃膳食纖維多的薯類。

4. 來不及消化:在跑步前吃太多,吃下肚的食物還未被消化,一旦開始跑步,身體不僅要運送大量血液到胃里以幫助消化,又要運送血液到腿部肌肉,在身體各處器官哭喊著要血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造血不夠,使脾臟發出不適。
解決之道:因此,建議運動前飲食應以低脂肪食物為主,若吃下脂肪多的食物,所需的消化時間更長,運動出現側腹痛的機率也越高。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Runners World
3.  運動生理學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四個錯誤的生活習慣 正在默默傷害你的下背部

2019-03-19
痠痛對策觀念保健話題

下背痠痛是身為一個現代人的我們都會遇到的一種傷病,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擾,其中男女性的比例分別為51%與58%,發生的年齡層集中在35-45歲之間,這也顯示出,下背部痠痛的問題都好發於已經在職場一段時間的人,相對來說就跟工作習慣有著脫離不了的關係,這樣的傷病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會是整體國家經濟的問題。以美國來說每年為下背痛這個問題花費約200億美元,其中有33%用於醫療、22%用於暫時性補償以及45%用於永久性障礙的補償,另外,波音飛機公司也做了一項針對下背痛員工復職率的統計,下背痛達六個月以上的工人復職率約50%;十二個月以上者的復職率只有25%,超過24個月以上的復職率幾乎等於0,這樣的嚴重性可見一般。

你知道這四個錯誤的生活習慣,正在默默傷害你的下背部! ©School of Natural Health Sciences

易忽略的習慣

你要知道下背痠痛跟我們脊椎問題有著很大的關聯性,通常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用力不當或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脊椎的壓力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其中又以下列這四個常見的生活習慣,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千萬不能不注意!

 習慣  1 90度的坐姿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最好的坐姿,要採用背部與腿部呈現90度,並將背部貼緊椅背的直角坐姿才正確,但英國與加拿大科學家於2007年聯合發表一項推翻傳統理論的研究,他們指出「坐直」並非最健康的姿勢,他們將坐姿分為脊椎與大腿呈90 度的挺直、低於90 度的前俯以及高於90度的後仰,並針對22個實驗對象透過透過新型可移動式核磁共振造影機,測量他們的脊椎角度及椎間盤活動。測量結果發現,挺直坐姿造成最多脊椎壓力;前俯坐姿次之,而壓力最輕的是後仰坐姿,研究人員Waseem Amir Bashir表示,壓力會擠歪脊椎,久而久之造成肌肉與韌帶疼痛、變形、甚至慢性病,而後傾135度是最符合生物力學的坐姿。雖說135度的坐姿對椎間盤的壓力最小,但也有人質疑近似躺著的坐姿因無配套的桌子,同樣會使頸部拉伸過度,這樣的角度對頸椎和頸部肌肉都不利;因此,目前都以100-110度傾斜角度為主。

135度的坐姿對椎間盤的壓力較小。

 習慣  2 久坐著不動
這個問題是身為一個現代都市人常見的毛病,你是否每天超過8小時坐在辦公坐前之外,回到家繼續窩在沙發上滑手機呢?這樣長期坐在電視機或者電腦前,會造成支持和保護脊柱的肌肉失去力量,並引發很多莫名其妙的下背疼痛問題,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主要支撐脊椎的肌肉長期得不到訓練時,肌肉的萎縮程度有時就和受到外傷接近。另外,超聲波研究也表明,大多數的下背疼痛患者,有的是腰部多裂肌失去肌力;有的是核心肌群失去肌力,甚至於有的是兩者都失去肌力,然而,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們身體軀幹這些肌肉要不斷地活動,來支持和保護脊椎與下背部。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當我們每天連續幾個小時的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保護脊椎的肌肉在長期得不到訓練的情形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肌力不足與肌力衰退的現象,最後進會引發腰痠背痛的情況。

 習慣  3 運動姿勢錯誤
隨著越來越多人從事運動項目,確不知道如果在運動前沒有充分的熱身,訓練時過大的負擔施壓在脊椎上時,就會產生背部疼痛的問題。脊柱是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薦椎(薦椎是一個堅強的三角契形結構,它的上部與腰椎底部相接,兩側與髖骨相接,下部連著尾骨它是人體唯一連結脊柱和骨盆的骨頭)和尾椎所形成,從側面看脊椎是一條和緩的S形曲線(有兩處S型)。當我們在運動負重時,姿勢不正確、負重過大或用力過猛,就可能導致一個或多個胸椎的受力不均,導緻小關節發生借位或半錯位的情形,進而刺激很多部位的神經感覺纖維,進而引起慢性背部疼痛。

健身時常用的站姿或坐姿肩上推舉,對於脊椎的壓力與負擔都不容小覷。 ©Coach Mag

 習慣  4 常穿高跟鞋
有多的女性都喜愛穿著高跟鞋,常時間穿著站立或走路後,都會發生腰痠背痛的現象,這是因為穿高跟鞋時,我們的腳跟和腳尖不落在一個水平面上,因此,不可避免地導致身體的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讓身體往後傾,這就會增加後背肌肉的張力使得脊椎長時間處於過伸的狀態,進而導致腰酸背疼的問題,甚至於嚴重到會造成脊椎前突,除此之外,穿高跟鞋也會因為身體重心前移,當1英吋的鞋根開始就會讓腳部額外增加22%的壓力;2英吋會增加57%的壓力而3英吋時則會高達76%的壓力,這樣大的壓力足以讓足尖負重增大誘發拇指外翻、拇囊炎、睡狀趾與蹠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疾病,這些變除了引起足部疼痛、麻木等不適感外,也可通過反射機制涉及下背部引起下背部痠痛。

1英吋到3英吋的鞋根,會讓足部壓力從22%增加到76%! ©Sport and Spine Rehab

我們人體的人體腰椎位於身體中段,上連頸、胸椎,下連薦椎、尾椎。腰椎一共有五個。脊柱越靠近基部,負荷的重量就越大,因此位於下背部的腰椎也就比較粗大強壯。而腰椎的連結和支持除了椎間盤外,周圍的韌帶、肌肉、髖部、胸腹部的肌肉也發揮重要作用,再加上主要的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脊間韌帶與及脊上韌帶,因此,一旦腰椎韌帶 發生損傷,也會造成腰部不同程度疼痛。另外,腰椎的活動範圍與年齡成反比,即隨著年齡增長,腰椎的各個方向的活動範圍逐漸減少,從另一個方面,腰椎的活動範圍大小與平時的鍛鍊有密切關係。

資料來源/painmanagement、spine-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股四頭肌 Quadriceps

2017-02-07
腿部肌群下半身肌群運動生理知識庫

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氣的肌肉之一,它是由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內肌所組成,股四頭肌的功用是能讓大腿、小腿伸屈,並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股四頭肌是也供膝蓋穩定性和力量,能在進行下半身運動時提供阻抗。

股四頭肌

一般來說,在做下肢運動或是跑步時,膝蓋往往會受到大量的衝擊,假如大腿肌肉若沒有足夠的力量,也會加入膝蓋的磨損與傷害,所以人體的股四頭肌如果越來越強壯,就能吸收膝蓋關節撞擊的力道,並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

如果想多增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可以多採取推舉或是蹲舉、深蹲來增強,此外,在運動前也可以利用肌內效貼來幫助雙腿出力,並協助關節穩定。

股四頭肌位置 ©Bodybuilding Wizard

在做加強股四頭肌與內側肌的肌力訓練時,可以有效減少人體膝蓋的負擔,因為預防和復健都很重要,訓練的方法非常多,不一定只做單一訓練來進行,可以嘗試不同的運動來刺激人體的股四頭肌,像是抬腿或是半蹲也都能協助鍛鍊到,一般來說,除了能減少膝蓋關節彎曲的動作來保養膝關節之外,積極的鍛鍊股四頭肌,也是一個可以避面膝蓋關節在運動受傷時的辦法。

以下介紹三種基礎下肢訓練,除了可以增加我們人體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還可以練到下肢其他肌群。

 1  ​單腳深蹲

步驟1:採站姿,一腳打直往前伸展,另一隻腳原地站穩,雙手往前平舉。
步驟2:穩定下半身後,往下下蹲,保持背部挺直。

 2  前蹲舉運動

步驟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正向握住槓鈴,舉至在胸前。
步驟2:吸氣時,將臀部往下蹲,膝蓋不超過腳尖。

 3  啞鈴硬舉

步驟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
步驟2:保持下半身穩定,吸氣時,將膝蓋彎曲下蹲,手往下垂直擺,吐氣後再回到起始動作。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