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原本就是自然界的一環,屬於靈長類動物;既然是動物,自然會面臨生存下的種種問題;而具備生存能力的身體運動能力,則是延續生命最重要的基本要件。
從自然環境以及我們的近親黑猩猩或是其他猿猴類的行為模式來看,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不斷地做運動訓練 - 從抓緊母親身體的手部握力以及雙腿夾緊的內收能力,直到獨立活動開始的跳躍、攀爬、擺盪,以及同伴間扭打、追逐、嬉戲的動作,都是在為將來生存時的身體能力做好準備- 跳躍、攀爬有利逃生以及追逐獵物,扭打有利爭奪地位或是搏鬥求生時。
猴子天生活潑好動。 ©aliexpress.com
人類也是在類似的情境下,從幼兒時期開始,逐漸的將未來成熟獨立時所需要的基礎運動能力,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出來,並在成長的過程中,經由各種的生活挑戰或是任務激發出更強大的運動能力。
而在各種的行為模式中,有一項必要但是經常被忽略的模式,就是遊戲的方式。遊戲,幾乎是所有哺乳類動物學習與建立基本運動能力的方法;從我們的近親靈長類如黑猩猩一直到鯨豚類的如海豚等,在其幼兒時間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遊戲這件事。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所謂遊戲的定義,根據專家Gavey C. 的定義是指 「一種有趣、自發性、即興非事先計畫、無特殊目的的身體活動方式。」
以人類來說,小朋友們喜歡玩的鬼抓人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其實就能自然的訓練出一些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如:
1.敏捷度 - 急停、瞬間啟動以及改變方向的能力
2.速度 - 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距離的能力
3.距離判斷能力 - 判斷獵物或是敵人與自己的距離是否進入有效距離
4.運動視覺 - 同時能夠鎖定單一或是觀察數個目標的能力
5.肌肉能力 - 包含爆發力、最大肌力、肌耐力等
6.心肺能力 ..... 等眾多生存及狩獵情境下所需要的肌力及體能要素。
©tipjunkie.com
我們可以發現,光是玩兩個遊戲所需要的身體能力,就幾乎已經囊括了所有的運動能力要素。
除了上述的身體方面的運動能力之外,1990年代美國的學者就已經提出兒童透過玩樂的方式所獲得的身體及腦力發展優於枯坐教室學習的效果;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肢體活動遊戲的優點,除了有助於培養出基礎的運動能力之外,對於身心及學習能力的發展至少有以下幾項:
1 促進神經塑造(neuroplasticity)的功能
遊戲本身具有集中注意力、提供報酬回饋機制以及刺激本體感受能力等效果,進而促進腦部對於各種新的動作、反應產生新的神經路徑塑造;根據Fares的一項實驗顯示,遊戲 ( play )對於腦部的發展(額葉的增厚)高於工作性質( work ) 。
2 有助跳脫僵固思考模式的困境( Think out of the box )
遊戲中的情形是多變而沒有單一解決方案的,比如說捉迷藏:你絕對不會永遠躲在同一個地方,必須不斷因應不同的鬼以及環境來找出最適合躲藏的方法,同時隨時依據鬼的動向來做出移動的決定,這種情況下,能夠激發出兒童針對任務、透過不斷觀察以及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能力,而不會侷限在單一、無法跳出侷限的思考方式。
3 促進適應力及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比如說小朋友們有時候喜歡爬牆探險,在爬牆過程中,可以發現十個人會有十種爬法,但是無論甚麼方法,他們總會根據自身的身體能力、同伴的能力以及周遭環境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完成爬牆任務。
遊戲的功能之一,就是讓兒童在這些過程中面對各種失敗、疑問及恐懼,透過這些無數次的失敗及嘗試,來培養出他們未來能適應不同環境,以及透過多元思考、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任務,或是解決問題。
遊戲,尤其是身體活動式的遊戲,對兒童的成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教育過程,比較起枯坐在教室接受他人的答案,遊戲這種有趣、自發性的強大動機,除了能夠培養出人體生存必備的基本運動能力之外,對於未來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及人際關係都有極其重要的功能;而對青少年或是成人而言,或許也會是填補基本運動能力缺失的那一塊拼圖。
©tipjunkie.com
關於徐蔚人 ( Ivan Hsu )中國文化大學
- 運動教練研究所 碩士
- 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 兼任講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 跑酷體適能訓練師 PF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 健身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