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ACE品牌系列賽事舉辦至今,將於今年11月18日正式邁入第三站-SUPERACE追逐星光馬拉松,同時也成為路跑愛好者最期待的賽事之一,其品牌影響力更是深入跑友生活。除了堅持只送實用且具生活風格的品牌贈品外,更希望在活動結束後,透過真正有品質、有理念的贈品,將好的體驗延續到每個人的生活上,更是對守護地球的一種展現。
這次的追逐星光馬拉松,除了以全新企劃內容登場外,更增加半馬組別,同時安排SUPERACE超馬選手擔任超狂配速員,領導當天參與的選手做最專業的配速。活動會場更設有星光戶外影展區,播放SUPERACE品牌賽事紀錄片,以及以減碳好物、在地食材、永續商品和再生利用的環保商品組成的守護市集,讓同樣關懷地球的品牌一同實踐守護精神。
SUPERACE品牌系列賽事舉辦至今,堅持不送一次性的贈品,因此在材質的選擇上使用興采實業的S.Café®咖啡紗,在外觀的設計上,講究實穿性與流行性兼具的連帽長袖運動款,有別於以往路跑賽事所贈送的背心及短袖,讓追逐星光的你更與眾不同!
「守護」為SUPERACE重要的品牌精神之一,因此在活動現場我們不會主動提供免費紙杯,而是贈送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矽膠杯給每位選手,讓你在賽事過程中能夠輕易攜帶,即時補水,並透過自身的實際體驗,了解到水資源的重要性。
台灣全新運動自創品牌SUPERACE,2016年強勢問鼎運動品牌圈給了台灣新的震撼,品牌以「Beyond The Limit」為精神。特別推出SUPERACE束口後背包,讓跑者在運動風潮盛行的時代,輕鬆展現自我的休閒風格。此款束口後背包多層次拉鍊的設計,讓跑者在使用上更具體驗性!
追逐星光的概念即是領導及自我超越的展現,因此這次特別增加半程馬拉松組別,只要於規定時間內完賽的選手,就可獲得由立益紡織GREEN DEFENCE技術製成的紀念排汗衫,讓勇於挑戰自我極限的跑者,不僅僅只是追逐成績上的超越,更是超越自我極限的象徵。
追逐星光馬拉松,不只是追逐星光下的唯美浪漫,而是透過跑步跟隨超馬配速員的速度,超越自我極限。而完賽獎牌中可翻轉的月光及SUPERACE LOGO,意味著在星空下的極限追逐,讓獎牌多了不同趣味及層次感,更讓「TAIPEI STAR MARATHON」成為你自我超越的印記與象徵!
2017 SUPERACE追逐星光馬拉松
責任編輯/瀅瀅
每一種技術都要透過無次有效率的訓練來進步,這可以運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跑步也不例外。如果你有看過任何國際級的跑步賽事轉播,選手都會在最後進行衝刺,把握機會,也在比賽中保持在前端以防最後被超車。或是你可能知道某些選手對於跑坡特別厲害,每到上坡總是可以超越其他選手,讓其他選手膽戰心驚。
我不怕一位練習過一萬種踢腿功夫的人,可是我害怕一位練習一種踢腿功夫一萬次的人。 "I fear not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10,000 kicks once, but I fear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one kick 10,000 times." - Bruce Lee 李小龍
成為一名優秀的選手,必須顧及所有技術,但是想要成為第一,絕對是在某些技術高人一籌。如果有其中一項技術不是這麼容易達成,那你就必須在另外一項將它補回來,要懂得運用自己的優勢。Stryd 希望你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這就是四項跑步能力指標出現的意義。
以下這四項關鍵指標都是根據過去 90 天的跑步紀錄分析,此分析與同性別、年齡及目標的跑者進行比較,可以更明確瞭解自己相對的強弱項。
體能(Fitness):臨界功率體重比
爆發力(Muscle Power):10 秒最高功率體重比
疲勞抵抗(Fatigue Resistance):接近目標比賽功率以下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耐力(Endurance):≥ 50% 臨界功率以上的最長連續跑步時間
臨界功率體重比越高的跑者,通常都代表有著相對較高的體能水平,它會自動根據功率時間曲線去推算(除非你改為手動設定)。
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10 秒內的衝刺能力是常被忽略的部分,但衝刺的水平除了可以反映出無氧能力外,其實也是檢驗跑步技巧的重要環節。要知道技巧不佳的跑者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輸出高功率/配速的,所以 10 秒最高功率較高的跑者也表示具備良好的跑步技巧。
疲勞抵抗可以直接反映出跑者在維持一定強度下的續航力有多長,即在回答能不能「跑得又快又久」,跟專項比賽表現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你可以用很慢很慢的配速跑很長一段時間,但不代表能夠以接近比賽強度的配速撐很久,疲勞抵抗正是告訴我們在比賽強度下,續航力落在什麼樣的水平。它會根據跑者所選擇的目標比賽距離而有不同的標準:
五公里:≥ 96~100%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十公里:≥ 92~96%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半程馬拉松:≥ 88~92%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馬拉松:≥ 75~88%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就是在 90 天內以 ≥ 50% 臨界功率持續跑步的最長時間,可作為有氧耐力的指標;但這個數據只是告訴你最長可以跑多久,跟實際競賽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除了超馬),能夠「跑很久」跟「跑得又快又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以下圖為例:
此跑者的目標為馬拉松賽事,年齡層在 30-39 歲,疲勞抵抗是以 88% 的臨界功率為標準,即 237 瓦。從曲線可以看到在這強度下他能夠維持 1:47:37,根據同年齡層且同樣是以馬拉松為主的 Stryd 用戶當中,平均值為 1:00:38,他的數據高了47分鐘,所以他的運動水平是相當不錯。
如果你自認體能很好,疲勞抵抗不應該這麼低,有可能是你最近 90 天內沒有進行測驗、比賽或比賽配速訓練,所以數據無法顯示,如果你目標為全程馬拉松,建議可以安排一場馬拉松配速的測驗( 15 - 35 公里,依照個人狀況及課表安排),如果是以半馬為目標,建議安排比比賽距離短的練習賽(10 公里測驗等),這樣就能看到自己目前的疲勞抵抗水平。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