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大聯盟全壘打、打點與安打紀錄保持人張泰山,將於今年球季加盟澳洲職棒聯盟阿德雷德鯊魚隊,預計將於十月底出發前往澳洲,球團執行長Nathan Davison在13日特地來台為張泰山舉行加盟儀式,為張泰山披上49號球衣,表達球團的重視。
40歲的張泰山不輕易言退,為延續自己對棒球的熱愛,選擇在澳洲職棒重新出發,加盟阿德雷德鯊魚隊。球團對於這位台灣棒壇指標性球星百般禮遇,球團執行長特別來到台灣,選定W Taipei為張泰山舉行加盟儀式,也免費提供機票、住宿,並將生活所需打理完善,也邀請張泰山全家人一起到澳洲。Mr. Davison特別強調,球團非常重視張泰山的加入,希望張泰山能發揮他的球技、經驗與領導能力,將台灣的棒球文化帶到澳洲。
在13日舉行的加盟儀式上,張泰山在阿德雷德鯊魚隊的球衣正式亮相,球團執行長Mr. Davison親自為張泰山批上49號球衣,歡迎張泰山的加入,已經準備好三壘手的位置給張泰山,也期待300轟能在澳洲出現。此外,南澳棒協會長Mark Snelgrove也對張泰山的加入表示歡迎,期待搭起台灣與澳洲棒球的橋樑。徐生明遺孀謝榮瑤也特地到記者會現場,獻上花束祝福張泰山的下一段旅程。
在中華職棒奮鬥20年,張泰山留下包括全壘打、打點與安打等各項難以被超越的紀錄;為證明自己的身手,張泰山去年遠赴日本獨立聯盟,加盟德島藍短襪隊,成為德島隊史上第一位台灣球員。在藍短襪期間張泰山也協助教練團指導後進,獲得球團高度肯定,在他離隊後,藍短襪隊宣布他的四十九號球衣在球隊永久退休。
返回台灣後,張泰山在中華棒球協會的安排下,參與多項基層回饋活動,傳承自身經驗;並擔任U18世界盃青棒賽中華隊客座打擊教練,擔任教練期間,張泰山仍維持自主訓練,不輕易言退,就是希望能有一線機會,延續球員生涯,擁抱自己最熱愛的棒球,如今加盟澳職阿德雷德鯊魚隊,而在張泰山前往澳洲之前與泰山企業合作落實回饋基層,共同關懷、回饋棒球子弟及基層教練少棒錦標賽興穀盃、原棒球關懷盃盛事,泰山與泰山一同為台灣棒球深耕及培育努力。張泰山預計將於十月底出發前往澳洲。
張泰山表示,對自己的棒球生涯不設限,也不特別強求300轟的紀錄,只專注在當下的每一件事,抓住每一次打球的機會;張泰山強調自己非常喜歡當球員,珍惜穿球衣的時光,他說「這是我愛棒球的方式」;記者會上也特別感謝經紀公司寶悍運動平台,讓自己能夠繼續當球員,也開玩笑說像在「嫁女兒」,嫁到日本又嫁到澳洲,也自比是台灣Manny,是棒球浪人。經紀公司寶悍運動平台為勇於逐夢的張泰山開發一系列專屬限量紀念商品,包括紀念球、T恤等特色商品,全系列限量100件,並於今 (13) 日宣告販售。
資料提供/寶悍運動平台
責任編輯/妞妞
騎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運動,但根據丹麥學者的研究顯示,每周一次、花90分鐘騎單車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雖然降低了24%。但是,會因為在騎行時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那種騎乘公路長距離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以下5種自行車造成的運動傷害。
騎自行車者容易會讓身體過度傾斜,因為會由一般車身結構設計的問題,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期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當頸椎關節和肌肉長期充滿緊張感時,容易疲勞、損傷,並且造成頸椎或頸部肌肉不適或是發炎。
騎單車時,人體的腰部負擔是最重的!如果騎車時把單車的坐椅調得過高,此時容易造成騎車時臀部過度左右扭擺,長時間下來,會引起腰肌疲勞損傷,如果習慣了這種姿勢並養成俯身習慣,甚至很可能會形成駝背進而影響體態。
正常人坐位時,受力的支點是兩側臀部堅強粗大的坐骨結節,尾骨基本懸空且不承重。而在正常情況下騎車,臀部以坐骨結節著力,但當路面不平受到顛簸落下時,臀部難免向前滑動,會使坐骨結節落空在兩側,而一旦坐骨結節長時間承受不合理的摩擦、擠壓、負重時,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創傷性滑囊炎的發生,而這種滑囊炎大多發生在一側坐骨上,這可能與騎車時姿勢的不平衡有關。此外,當騎自行車碰到路況不好時,也容易因為顛簸的關係,讓尾骨成為全身承重的支點,以及受到頗大的重力,在反覆與堅硬的坐墊相撞後,有可發生折斷或與骶骨分離的狀況。
然而有些車手為了挑戰自我極限,時常嘗試超過體能的長距離騎乘,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肛門括約肌拉傷甚至發炎,而肛門括約肌主導排便功能,所以括約肌發炎非常麻煩,除了使用藥物外,還要每天坐浴泡熱水,且坐姿勢不能再壓迫到傷口,至少得3~6個月才能痊癒。
因為騎自行車可能造成的手部傷害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尺骨神經病變(Ulnar neuropathy),主因是在騎行中上肢長時間受壓且運動量極小,導致上肢的血循環減少,再加上抓握下把手時,尺骨神經的過度延伸所導致手部出現痲痹、無力或小指發生疼痛等狀況。第二種則是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原因為抓握把時,壓力直接傳達到主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所致,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的情況。
騎單車原本是對膝蓋非常理想的運動方式,在騎行時,膝蓋伸展幅度是在其正常活動範圍內,基本上不會承受任何壓迫,也不會受到外力的衝擊。不過也有研究顯示,當騎車者騎姿不當時,膝蓋可能會受傷,特別是膝蓋外側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這種原因導致的傷害占所有因騎車造成運動傷害的15%左右。
而要防止這5種騎自行車時的運動傷害,此時就要注意騎車的姿勢與使用的單車規格。
第一:騎行時要採取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的姿勢,而雙臂要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
第二:在騎行時,雙手必須輕而有力地握住把手,同時臀部也要坐穩車座位。
第三: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車輛、車座、握把都是必須要盡量符合舒適。
第四:如果是長時間騎行的話,應該每個小時要下車伸展身體,一旦遇到路面顛簸不平時,最好是下車推車步行,然而長途騎行得人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造成運動傷害。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BICYCLING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