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想減脂的你不可不知,6個關於體脂肪的真相!
1
想減脂的你不可不知,6個關於體脂肪的真相!
2
血型瘦身法
血型瘦身法!專家研究出4種血型的專屬運動與飲食
3
靠運動減一公斤?得跑兩次馬拉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減脂的你不可不知,6個關於體脂肪的真相!

2018-03-19
知識庫 瘦身 減脂 觀念 瘦身攻略

為了要減脂讓外型變瘦,你都做過多少努力?每天吃的跟仙女一樣?每天努力跑5K?每天吃生菜沙拉?但你真的了解脂肪嗎?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想要戰勝體脂肪;想要燃脂成功,那就先來了解它到底是什麼?一般我們常說的脂肪,正確來說是人體內的脂肪組織,它主要分成兩種1.白色脂肪組織(White Adipose Tissue,WAT)2.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BAT),WAT就是我們常見的脂肪又稱做單房細胞,是一種儲藏型的細胞,BAT主要存在於頭、頸部位,是一種代謝型的細胞,又稱為嬰兒脂肪,它是用來產生熱量,知道脂肪組織之後,我們就來了解它是如何讓我們變胖變瘦的原因吧!

 1  脂肪細胞

人體內的脂肪組織,是由一個個脂肪細胞(adipocyte)組合而成的,每個細胞內儲存著大量的脂肪,一個脂肪細胞的直徑可以增大至20倍左右,一整個細胞的容積可以增大至1000倍,這樣的大小變化十分的驚人,這些脂肪像泡沫一樣聚集於我們內臟與皮膚下面,正常體重的人大約有10~30億個脂肪細胞,但肥胖者的脂肪細胞可多達100億個,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Kirsty Spalding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只會在20歲以下的兒童期與青春期增長,之後就會保持相對恆定的數量,但數量跟胖不胖沒有絕對的關連,跟脂肪細胞直徑是否變大有著較密切的關聯,意思就是說要變瘦,你就要讓脂肪細胞直徑變小,而無法讓脂肪細胞消失。

脂肪細胞(adipocyte),直徑可以增大到20倍! ©sohu.com

 2  ​遺傳基因

「肥胖是會遺傳」這種說法,根據美國減肥公司weightwatchers調查發現,如果父母親身型都正常,下一代發胖的可能性只有20%,如果有一方超重那可能性增加為40%,但雙方都超重可能性就增加為80%,再加上父母親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小孩,因此如果小孩子在青春期時,不控制飲食與脂肪細胞增加的數量,那過多的脂肪細胞就會跟著你一輩子,這時候要減脂也就變得更加困難。也因為有的人因為基因的因素,在減脂的路上就是比別人慢,這時候千萬別放棄減脂,否則你就真的要胖一輩子了!

 3  飲食習慣

上面所說的遺傳基因,對於脂肪的引響大約只佔1/4~1/3而已,其餘的3/4~2/3都來自於生活飲食的引響,所以在路上常看到胖爸媽養著胖小孩,最重要的關鍵點,除了我們無法改變的基因之外,還來自於共同的生活飲食習慣,所以如果家族裡有肥胖基因,你真的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有超過50%的決定權掌握在你的手上,如果你有下一代相信你一定也不會希望他們過於肥胖吧!所以,養成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不只對自己好也對下一代好。

 4  ​轉化脂肪

想要減脂的人一定常常聽到,飲食要用清蒸、水煮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但為何這樣吃還是不會讓體脂下降呢?因為有超過90%的人都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體內以肝醣的模式儲存,再轉化為葡萄糖(glucose)給身體使用,我們有兩個地方可以儲存肝醣,肌肉可儲存300~400克的碳水化合物、肝臟可儲存60~90克,超過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被胰島素,以脂肪的方式儲存起來,簡單來說我們吃越多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越高胰島素越多,然後脂肪就越多!控制胰島素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讓血糖上升變慢,也就是採用「低GI飲食法」,讓血糖的起伏不要過大,脂肪也就比較不容易囤積,所以,選擇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是影響脂肪的關鍵因素。

 5  ​脂肪消除

我們常常都會被流汗這件事誤導,以為流汗越多、體重下降就是減脂成功!其實減脂主要是將脂肪細胞內的油脂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讓脂肪細胞變小變乾癟,因此如果聽到有人靠身體包保鮮膜、身體塗辣椒膏、去泡溫泉這些手段,讓身體狂出汗來減少體重,你就可以盡情的笑他,因為這只是減掉水分,只要喝個幾杯水體重就又回來,所以千萬別以為流汗就是減脂。

 6  ​局部減脂

很多人都想針對某個部位來做燃脂,但事實上燃脂這件事情是屬於全身細胞參與的事情,絕對無法像練肌肉一樣,可以採用特定部位的肌肉訓練,經過破壞、修補、成長來獲得增肌的目的,所以千萬別再相信可以局部燃脂這樣的話,但如想要局部消除脂肪可用抽脂手術來達成,抽脂手術主要是在減少脂肪細胞數量,但無法解決脂肪細胞增大,所以,抽脂後不控制飲食和運動,還是會回復原來的模樣。

結論

了解了脂肪細胞這麼難搞的敵人之後,大家一定最想問「要怎麼消除它最快?」,你只要記住六個字「管好嘴、邁開腿」,再加上有耐心堅持下去,消除脂肪瘦下來絕對不是夢想!

資料參考/prevention、dailybur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血型瘦身法!專家研究出4種血型的專屬運動與飲食

2021-01-22
體脂肪減脂觀念新知飲食方式瘦身話題

你知道血型跟吃什麼才會瘦有關係嗎?這種獨特的血型飲食瘦身法是由美國自然療法醫師Peter D'Adamo所研究出來,他的理論認為血型不單單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之外,更與身體的機能息息相關,因此,他在1996年出版的《4種正確飲食法》一書中介紹了血型飲食的概念,並提出每個血型適合的食物種類以及運動類型,讓每個人都能依據自己的血型正確的成減重瘦身的目的。現在,你也會好奇自己的血型適合吃什麼與做什麼運動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血型瘦身法
血型瘦身法!專家研究出4種血型的專屬運動與飲食

D'Adamo提出四種不同的血液類型,除了是一種簡單的個性分類之外,在理論上也可用來確定適合你健康和生命力的飲食方式,這種飲食法背後的想法是,吃含有與人的血型不相容的凝集素(Lectins)的食物,將會導致血細胞凝集並導致身體產生出健康的問題,例如心臟、腎臟疾病或癌症等等,但是關於這個論點目前還缺乏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這個主張。

由於D'Adamo認為不同血型之間相關的消化分泌物也會有所差異,因此,血型將會影響他們消化各種食物的能力,例如O型的人胃酸含量高,所以被認為很適合吃肉!A型的人體內分解植物性碳水化合物的酵素較多,因此適合吃蔬果或穀類食物。

另外,D'Adamo還建議透過遵循針對你血型所設計的特定飲食計劃,就可以提高腸胃道消化的效率,避免某些凝集素的不良影響,進而減輕體重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4種血型的飲食與運動

血型飲食強調針對不同血型的某些食物和訓練計劃,無論是哪种血型的人在飲食上都強調食用全食物,並儘量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以下就是四種血型的分類,你也趕快來看看自己適合哪種食物與運動吧!

A型

A型人的祖先主要起源於亞洲與中東地區,透過農耕的方式來獲取他們所需的能量。因此,A 型的人體內分解植物性碳水化合物的酵素較多,適合蔬菜、水果以及穀類食物,另外,根據D'Adamo的說法,A型易罹患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所以比較適合集中精神與安靜的運動項目,例如瑜珈或太極拳。

A型的人適合做瑜珈訓練
A型比較適合集中精神與安靜的運動項目,例如瑜珈或太極拳。

B型

這個最早出現在喜馬拉雅山游牧民族身體裡的血型,有著能快速適應氣候變遷的特性。根據D'Adamo的說法,B型血液的人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與耐受性消化系統,再加上游牧民族通常都攝取肉類與奶製品等食物,所以,體內會具有較多分解肉類蛋白質的酵素;他建議進行適度有氧訓練和平衡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或是健走等等。

B型比較適合有氧運動
B型的人有著能快速適應氣候變遷的特性,建議可以進行適度有氧訓練和平衡的運動。

AB型

這個血型算是A型與B型的混和,根據D'Adamo的說法,AB型血液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要更為複雜,這些人最好將A型和B型運動與飲食結合起來,基本上只要是A型和B型不適合的AB型也不適合,運動方面無論是靜態或動態的運動都很適合,例如瑜珈、太極或是自行車都可以。

AB型的運動類型
AB型血液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要更為複雜,因此無論是動態或靜態的運動都適合。

O型

這個最早在研究中出現的血型,也很符合狩獵民族的習性,因此,這類血型的人最擅長進行劇烈運動和攝取動物蛋白,但乳製品和穀物則較為有問題,另外,O型的人體內分解肉類蛋白質的酵素,也比其它血型的人超過三倍以上。根據根據D'Adamo的研究,麵筋、扁豆、玉米和白菜都會導致體重的增加,除此之外O型的健康狀況包括哮喘、花粉症和其它過敏反應以及關節炎都很容易發生,所以在運動方面非常適合進行一個人單調且重複的類型,例如游泳、跑步、騎自行車或是重量訓練等等。

重量訓練就適合O型人
O型的人非常適合吃肉跟進行一個人單調且重複的運動類型。

血型飲食是健康的嗎?

雖然血型飲食是基於科學理論所延伸出的飲食方式,但它並非根據科學事實且其有效性尚未經過臨床實驗證實;但整體的飲食計劃建議食用天然未經加工的原型食物,這比起食用過多加工品的食品要來的健康。然而,如果你要依據血型來計劃食物的攝取方式,可能不符合美國農業部(USDA)對健康飲食計劃的定義,也可能能會造成營養攝取的失衡。不過你也可以透過下列的方式來進行改善:

AB型的飲食限制最少,並允許最廣泛的攝取能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取。

A型避免了肉類和奶類,但這些食物將具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過也可以透過多樣化的素食種類來攝取植物性蛋白質。

B型除了堅果與穀類之外能攝取多樣化的飲食,符合美國農業部(USDA)健康飲食計劃的大部分要求。

O型避免了乳製品和穀類的攝取,但這個是健康飲食計劃重要的一環,只要透過攝取各種蔬菜來彌補穀物和奶製品中的營養成分,基本上還是可以符合營養的需求。

資料參考/Eat Right 4 Your Typ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靠運動減一公斤?得跑兩次馬拉松

2017-02-23
觀念書摘飲食馬拉松跑步瘦身知識庫

島野雄實是日本「權威博士名醫」,他親身證實不用斷食也無須斷醣,三餐照樣吃外食,只花一年的時間就「自然瘦身18公斤」,並且維持十年完全不復胖。他的主張包括一定瘦的「5個生活習慣法」與「幕之內飲食秘訣」,同時建議避開觀念上的七個陷阱,及26個常見疑惑的解答。

在診察室,島野醫師會要求患者自己分析為什麼會變胖?為什麼瘦不下來?

「我最近很忙,都沒有運動,這應該是體重增加的原因」、「我沒時間運動,要是能動動身體就好了」……有不少患者都會做出這類自我分析。我想在各位讀者當中,應該也有人會回顧過去,覺得:「學生時代我很常運動,但是現在……」

在我們進行「肥胖治療」的現場,會利用四種治療法:
  ①飲食療法
  ②運動療法
  ③行動療法
  ④藥物療法
  沒錯,「運動」當然能協助減肥。只不過,很多人對運動有相當大的誤解。例如患者A先生的情況是──
  「◯◯,這次的體重掉很多喔!你是不是在生活習慣上相當注意呢?」
  「沒有,我這次的跑步量很大,雖然真的非常辛苦,不過體重有減輕就好!運動真的發揮了減肥功效呢!」
  但也有像患者B先生的情況──
  「我像以前一樣很認真地定期去健身房運動,但是體重完全沒減輕耶!運動根本沒效吧?!」
  有人說運動能讓體重減輕,有人說就算運動體重也不會減少。究竟誰說的才是真的呢?運動真的能有效減肥嗎?
  「運動能使體重減輕嗎?」對於這個單純的疑問,答案是「七千大卡」。

減少一公斤的體重,就必須消耗七千大卡

那麼,要運動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消耗七千大卡呢?舉例來說,體重六十公斤的人跑步一小時,大概能消耗五百大卡;在游泳池游泳一小時,則消耗約四百大卡。

這麼一算,七千大卡簡直就像天文數字一樣。用跑步來換算,等於一口氣跑完兩趟全馬(約八十四公里),體重就能減少一公斤。但一般人每週去健身房運動兩、三次的程度,根本無法達到跑兩趟全馬的運動量。

聽到這番話,我想不少人都會很驚訝。
「醫生呀,先等一下。我以前曾在公司的運動社團進行超級大量的運動,那個時候光是三天的集訓就瘦了四公斤喔。這是怎麼回事?」

從結論來說,「靠運動讓體重減輕」幾乎都是水分在作祟。只要劇烈運動,身體的水分就會變成汗水不斷排出。不過,這其實是暫時的,也就是身體短暫處於「脫水狀態」。

運動也和極端的飲食限制一般,會有「自己在減肥」、「自己在做對身體有益的事」的感覺,不過並不是只要運動就會變瘦。當然,運動能消除壓力、提升心肺機能、提升肌力以增加基礎代謝等,有非常多的好處。

另外,男性特別容易認為「既然以前都成功過了,我應該能靠運動減輕體重」。可是,有些案例則是患者覺得「我今天跑了三十分鐘,所以可以多吃一點」,就比平常多喝一點酒、吃甜食或冰品等,這類運動後的小犒賞對「減肥」來說,只會帶來反效果。

利用運動來減肥時,千萬不能忘了這些一點。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  島野雄實著作《5個習慣讓你自然瘦:不限醣,不斷食,不復胖的健康減重法》一書。島野醫生把自己的「自然瘦身法」運用在所開立的北星診所,順利幫助超過一萬人平均減重20公斤,成功率高達90%以上!北星診所現已進駐札幌、橫濱、大阪等都會區,更榮獲「日本年度高品質服務獎」(HS300),是獲獎企業當中唯一的醫療減重機構。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