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習慣戴著智慧運動手錶上山下海的凹豆咖、跑者們一定會發現,近年運動手錶已漸漸遠離「一牌獨大」的時代,越來越多品牌進入台灣,除了在產品功能上突破革新、入手價格也越來越平價,外觀設計也越來越適合日常配戴。全球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品牌 Amazfit 今夏推出軍規級智慧運動手錶 T-Rex 2,對於這個台灣人可能較陌生的品牌,運動星球編輯特別開箱實測,看這款錶對於跑者們的生活與訓練所需,是否能滿足到位!
初見這支 Amazfit T-Rex 2 午夜黑款,從聚合物合金錶身就能感受到它通過 15 項美國軍用標準(MIL-STD 810G)的強韌與堅固,對於總是愛讓 3C 產品跳樓的編輯來說,使用時讓人備感安心(似乎誤解了它的用途)。而手錶整體造型俐落、輪廓感十足,通過金屬噴鍍工藝的霧黑邊框造型低調有質感又不失酷帥,彷彿是錶界的鋼鐵型男。
錶身除了午夜黑款,還有符合大自然色調的星耀黑、叢林綠、大地黃共 4 款色澤,錶盤則可以在設定功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資訊呈現方式,自由搭配當下的穿著和環境需求。
當然,我們不能以貌取錶。在無法預期的戶外環境中,需要的是從裡到外的堅固韌性。Amazfit T-Rex 2 錶身細節與內部結構都經過強化處理,能在 70°C 高溫和最低 -30°C 低溫下正常運作,並且通過 240 小時濕熱測試及 96 小時鹽霧酸鹼測試 。不只溫度、濕度和酸鹼度,T-Rex 2 防水深度達 100 公尺,可承受飛濺、雪雨、游泳、浮淺和其它非高速水上運動,堅韌的內在不只能讓我們戴著它「上山下海」,更能從沙漠到雨林、極地。而對於「防水」的跑者們來說,戴著防水的 T-Rex 2 絕不用擔心訓練、比賽時的惡劣天氣。
這款手錶讓人相當驚艷之處,是它有讓人放心的超長電池續航力。在正常使用下,充飽一次電後最多可使用 24 天,對於馬拉松、超馬、超級鐵人三項、長距離越野跑等長距離耐力運動,這款手錶的電力絕對能應付長時間的使用、讓你安心迎戰。
Amazfit T-Rex 2 搭載超過 150 種運動模式,支援戶外探索的全方位功能,而本篇以編輯最常從事的戶外運動—跑步作實測。每一次的跑步實測中,編輯都一手戴 Amazfit T-Rex 2,另一手固定戴同一支它牌跑錶來比對。
在河濱公園、一般公路等路線上,T-Rex 2 與它牌跑錶的里程計算幾近一致,在開跑前,GPS 通常不超過 5 秒就能快速定位,相當方便。在戶外練跑途中,最需要能看足夠清楚的錶面,T-Rex 2 搭載 1.39 英吋高清 AMOLED 顯示螢幕,無論戶外是大晴天或在黑夜中,都能透過觸碰錶面或是手腕搖動(可設定持續開啟螢幕,但會降低手錶續航時間),快速看到清晰的畫面。
前面提到 T-Rex 2 搭載超過 150 種運動模式,單就跑步、徒步相關的耐力運動,就包含戶外跑步、健走、跑步機、操場跑步、登山、戶外徒步、爬樓梯、鐵人三項等模式,可說是應有盡有。編輯嘗試在 400 公尺田徑場實測「操場跑步」模式,該模式配有操場距離(200 或 400公尺)、跑道(1-8 道)等精細的設定。不過,在實測中發現,像田徑場、廣場這類繞圈式路線,其里程計算相較於戶外跑步模式精準度尚待觀察,實際上操場某一跑道的里程 x 圈數所計算出的數字,與手錶數據有些微落差(平均跑 5000 公尺約落差 300 公尺,也就是約 6% 差距),這部分有待觀察。
另外,在間歇跑時需要的分段功能上,T-Rex 2 在分一段之後,時間紀錄僅提供總時間,沒有分段時間,所以如果要即時計算跑間休息時間、第二趟之後的單趟時間,就必須當下自行心算了。
總體而言,T-Rex 2 這款定位為全方位戶外運動的錶款,在訓練需求的專業度上也可看出有下功夫。在大多數運動模式中,都能即時監控如運動心率、移動距離、動作速度和消耗卡路里數等關鍵資料,幫助使用者追蹤並改善自身表現。
對於一般跑者而言,認真訓練所需的基本功能,這支全方位運動手錶也沒有少。如果你正在為了比賽或特定目標而吃課表,還能在各個運動項目的「運動輔助」選項中找到許多小幫手陪伴你!以跑步為例,可設定各類運動目標,如距離、持續時間或消耗卡路里;或以心率、距離、配速或步頻等指標設定運動提醒,當超過設定標準時將有聲音提示;還有虛擬配速員和步頻助手…等輔助功能,就算是獨自訓練,也像是有人陪著你跑完全程。
Amazfit T-Rex 2 已於 2022年 6月在台上市,共 4 款顏色,分別為星耀黑、叢林綠、午夜黑、大地黃,售價 NT$6995/支。產品規格如下,想更了解 Amazfit 請點此。
資料來源/Amazfit
攝影撰稿/Dama
足底筋膜痛(腳跟痛),很多跑者應該都曾經有的現象,尤其是馬拉松的跑者,我也不例外,練跑2年時,隨著月跑量的上升與 42公里的全馬比賽增加後,這個問題就開始困擾我。當然,每個人的現象不太一樣,有人是跑完當天痛,有人隔天痛個整天,有人是不跑時痛,跑了反而不痛,個人的情況不一,但這種都是屬於「腳底筋膜炎」。
如圖,我們的腳底的跟骨與蹠骨間的一個結締組織,有著豐富的彈性就好像一條橡皮筋一樣,因為蹠骨有5根,所以呈現一個扇形,藉由這條筋膜,可以成為一個天然的避震器,在走路或跑步時會因伸張而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如果走太多路或運動過度,尤其是跑馬拉松,一跑就是幾個小時,會使筋膜頻繁的伸縮而造成發炎。
發炎的部位就如圖所示,接近腳跟的地方,有人運動完立即會痛(個人屬於此狀況),有人則會隔天才痛,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早上起床第一步踏在地上時所發生的疼痛,症狀嚴重時,會痛到寸步難行,輕微者則走路20 ∼ 30分鐘後症狀就會減輕,那是因為晚上睡覺時筋膜會因休息而放鬆,一起床踏地時會拉開發炎的筋膜造成疼痛,經過鬆弛之後,慢慢就不會這麼緊,疼痛就會降低。
1 跑完會痛的話(急性),在比賽後洗完澡後用痠痛貼布(或其他)剪成如圖的樣式,然後包起來,貼個 8 到 12 小時,效果還蠻顯著的,主要是消炎鎮痛。如果貼布容易掉或沾黏,可以用一雙不要的襪子對半剪斷來包覆(比較通風)。
2 同上,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冰敷腳跟,在比賽完 3 小時內冰敷較為有效,如果因為環境的關係只能晚上冰敷也可以,冰敷要 10 ∼ 15 分鐘休息 5 分鐘,冰 2 ∼ 3 次。
3 平時的恢復與訓練,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在桌下放一個高爾夫球,或用瘦小的易開罐,來按摩腳底筋膜,按摩的方式是來回在足弓與腳跟間,按摩時會有輕微的疼痛,這是正常的。如果在家裡,還可以用小寶特瓶冷凍後來按摩,這樣增加硬度還可以冰敷,用在急性發炎時不錯用。
4 小拉筋,有一個動作很簡單,只要是坐著就可以拉一下,不必脫鞋,就是坐直後,將腳尖用力蹎高 15 秒,腳跟離地,放鬆後,將腳往前伸 30 公分後,腳尖用力往上縮 15 秒,腳跟著地;反覆做幾次。
5 走路,跑完當天(6 小時後),最好走個 3 ∼ 4 公里,這樣可以舒緩腳底筋膜的疼痛狀況,當然這是針對輕微症狀者,如果走時很痛就應該立即以冰敷的方式處理。
❶ 適量的赤足跑,腳底筋膜發炎,除了使用過度,另外也是過大的伸縮張力所致,腳跟著地的方式,會讓筋膜受力加大,除了增加膝蓋負荷外,也對腳底筋膜有些許影響,因此練習赤足跑可以自然利用腳掌著地而不會壓迫到腳跟與筋膜,確實會帶來改善。
❷ 除了改善腳步的落地部位外,再來就是要放輕腳步,讓腳掌緊緊貼著地面來跑,最好是聽不到自已的腳步聲來求證是否放輕腳步。
❸ 每次一定的里程後就開始疼痛的話,可以事先在賽前 2 小時以上面第1個處置方式,就是先貼上痠痛貼布,通常可以延後疼痛發生的距離,讓你跑得更遠一些。
總之,最有效的還是改變腳底的落地角度與部位,並強化腳底筋膜的組織強度,通常累積一定的跑齡之後,這個惱人的現象會隨著你跑步的積累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