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造成失明的第一大原因是白內障(47.8%);而據台灣健保資料,全台65歲以上白內障盛行率高達60%,可見在高齡化的台灣,白內障已是無法避免的困擾。其實,我們現在就能開始預防白內障發生!近期一篇新研究指出,每天規律進行運動,可將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降低2%。
該研究刊登於2020年4月的《國際眼科雜誌》,由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和澳洲南澳大學合作分析6項前瞻性研究數據,調查對象包括全球超過17萬1620名參與者。研究發現,身體越活躍,老年性白內障的風險明顯越低。
事實上,白內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成因包括:老年性、先天性、外傷性、併發性(如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或放射線治療後),以及藥物性(長期服用類固醇)等等。當然,最常見的白內障類型正是老年性白內障。
老年性白內障一般發生在55歲以上,隨著年齡越大,罹患白內障的機率就越高。近年全球人口老化嚴重,老年性白內障的盛行率增高,加上人手多種3C產品,罹患白內障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白內障主因眼睛的水晶體變混濁硬化,就像攝影機的透鏡髒掉一樣,阻擋了光線的進入,看東西就會像霧裡看花。隨著白內障程度發展,可能出現視力減退、看東西色調改變、初期時近距離閱讀能力改善;如果更嚴重,還可能有光暈、眼睛痛、頭痛噁心等現象,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甚至會失明。
雖然導致老年性白內障的機制尚未清楚,但自由基細胞損傷、胰島素阻抗和不健康的脂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可能增加其風險。另外,一些生活習慣例如暴露於陽光(紫外線)、抽菸,可歸為加速惡化的危險因子。
上述發表於《國際眼科雜誌》的研究中,針對運動如何減少眼睛細胞的氧化損傷(氧化損傷是造成許多發炎反應及退化、衰老的原因),發現進行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等規律訓練的人,發生老年性白內障的風險降低10%。
該研究也顯示,每天的身體活動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如果有6 MET,老年性白內障的風險就減少2%。關於日常體能活動與代謝當量的對照,請參考下表:
推測運動幫助眼睛健康的原因,研究人員、南澳大學流行病學家李明博士指出,身體活動可減少氧化壓力,對於眼睛,減少氧化壓力可保護高濃度的不飽和脂肪酸不被分解,若分解易導致細胞損傷。此外,運動能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它具有多種好處,包括限制眼睛的感染和炎症。
以往研究也顯示,長期的身體訓練會增加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它可幫助從血漿中吸收更多抗氧化劑到眼睛的水晶體,以防止氧化損傷。運動還可以改善胰島素和血脂狀況,這兩者都與老年性白內障的發展有關。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倫敦馬拉松」28日圓滿落幕,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Eliud Kipchoge以2小時02分37秒奪下男子冠軍寶座,他不僅成為首位四度在倫敦馬奪冠的選手,更跑出馬拉松世界紀錄史上第二速成績,而史上最速紀錄同樣是他在2018柏林馬拉松創下的2:01:39。也就是說,Kipchoge目前一人稱霸史上第一和第二快的男子馬拉松紀錄!
現年34歲的肯亞選手Eliud Kipchoge於倫敦馬四度封王,其實在賽道上戰況一度膠著,前半馬有多名菁英好手組成第一集團齊跑,到後半段則有衣索比亞選手Mosinet Geremew緊追直到最後一英里,終點線前Kipchoge以18秒之差領先(2:02:37),僅次於他去年在柏林馬跑出的史上最速紀錄(2:01:39),而這次成績也讓他創下史上第二快紀錄,不過他在賽道最後一段神情相當愉悅,更不斷以敬禮手勢跟賽道兩旁觀眾致意,最後雙手大開笑著迎接終點線。緊跟在後的Geremew以2:02:55摘下亞軍,同時成為男子馬拉松史上第二快的跑者;第三名則為同樣來自衣索比亞的Mule Wasihun(2:03:16)。
賽後Kipchoge接受BBC訪問時表示﹕「倫敦馬賽道旁的支持者相當精彩,也一路從第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都激勵著我,我是帶著開心笑容跨越終點線的。」對於之後規劃,他說﹕「像往常一樣,我不試圖追逐兩隻兔子、我只追一隻,這就是倫敦馬拉松。現在我已經抓住一隻兔子了,所以我將會跟我的團隊討論之後的選擇。」
至於倫敦馬前也相當受人關注的英國「長跑之王」Mo Farah,以2:05:39居第五名,而上次他參加倫敦馬則是第三名,賽後他受訪時也不諱言說「我當然很失望。」
2019倫敦馬拉松女子組部分,25歲的肯亞選手Brigid Kosgei以2:18:20封后,她領先第二名同鄉Vivian Cheruiyot足足1分54秒,同時成為倫敦馬史上最年輕的女子冠軍。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CNN, Support The Guardian ,Virginmoney London Marathon, IAAF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