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渾身這兒痠、那兒痛,卻忙到沒時間、沒餘力解決這些深層的痠痛問題嗎?透過國內專業護理師、iSEM國際多裂肌脊椎運動創辦人楊琦琳融合基礎醫學、解剖學與運動力學而獨創的「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可從深層微小的核心肌群「多裂肌」,解決你全身各部位深沉而不斷復發的痠痛!就算坐在辦公室,都能跟著楊老師一起動一動,緩解全身痠痛!
多裂肌由許多小束肌肉組成,對稱在脊椎骨縫兩側,可執行深層細微脊骨間的小動作,維持脊柱的穩定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肌肉群。兒童的多裂肌長度約0.5公分,成人約2公分,其中分布在腰區的一段最明顯也最發達,因此慢性腰痛常與多裂肌肌力功能消退有關,深層的多裂肌耐力與穩定能力變差,淺層的豎脊肌就會不堪重負。
如果把脊柱系統比喻為一棟大樓,其內部的鋼筋是骨頭,鋼索是肌肉,避震器是肌腱,水管是神經,各種元素結合才能構成一座完整的大樓。雖然貼合脊椎深處的多裂肌極為細小,卻扮演著穩定人體大樓最重要的鋼索角色。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腳尖大拇趾對齊在B線,身體挺直站立。手掌合併,指間向上高度對於在頸椎正中前方,雙肩放輕鬆,手臂內側輕夾兩側肋骨。
步驟2﹕從指間慢慢旋轉到雙手背對貼,手背到手腕貼緊,脊椎保持垂直挺立。
步驟3﹕以中指為引導向下方翻轉,依序從鼻尖下巴喉嚨胸骨中間點,也是頸椎到胸骨正前方。手背旋轉過程中,手腕處貼緊,肩膀放鬆成一個水平線,背部直立。
步驟4﹕手指順著胸骨正前方延伸,維持對貼併攏,保持手指、手腕、手肘、肩關節型呈一個水平面與地板平行。
適用對象&效果﹕長時間使用滑鼠、握筆寫字、滑手機、按計算機、哺乳及繪圖等工作, 手指和腕關節重複且過度運用,導致周圍神經受壓迫或神經傳導受阻,手掌發生緊、脹、痛等情形,都能用合掌轉腕改善手臂及相關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造成的麻木狀況。訓練部位從指尖、腕、肘、肩、肩胛、胸椎等關節的肌肉、血管、神經扭轉舒展。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站立。胸部挺直,保持頸部不動,兩眼平視前方,雙手合掌,掌尖在鼻頭高度。
步驟2﹕頭頸既不前屈也不後仰,手背對貼,掌尖高點慢慢轉向鼻頭。
步驟3﹕雙掌中指順著鼻尖往頸椎第1節向下,多裂肌肌群啟動頸椎前屈。
步驟4﹕指尖從頸椎下巴翻轉前推,手腕併攏大拇指向下。頸椎回正,雙手準備回到起始的合掌動作。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電腦族、文書族、追劇族、手遊族、產後哺乳、年長者等長期頭頸維持姿勢過久的人。透過訓練頸椎多裂肌肌群伸展和收縮,可舒緩頭部、肩頸的痠痛不適。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脊椎挺正。雙腳掌與肩同寬。雙手在腰椎稍息的位置。吸氣時背脊挺直,眼睛直視前方。
步驟2﹕吐氣時腰椎後推,胸椎前彎,伸展多裂肌肌群。雙手從腰椎滑向肚臍。
步驟3﹕吸氣依序將尾椎→腰椎→胸椎多裂肌收縮挺正。指尖放輕鬆,從肩關節上拉,配合一節一節多裂肌收縮順序,兩手肘交叉於胸椎正前方。
步驟4﹕肩關節繼續向往天花板方向拉提,手臂內側靠近雙耳,向上垂直延伸,保持脊椎完整直線挺立。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下背痛、久坐、久站、長途交通、懷孕後期者,利用受限空間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腰椎和尾椎多裂肌肌群收縮時,帶動背部肌群活絡,除了抗地心引力帶動血液循環,腰椎後推和挺直動作也可深層刺激腸胃內臟,達到自我按摩功效。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站立。雙手上舉,雙手虎口內扣在髖關節兩側。脊椎維持中立線。
步驟2﹕雙腿膝蓋打直,重心在腳跟和尾椎後方的點。身體前彎,腰椎與尾椎多裂肌肌群輕收縮,前傾時保持背部直線。
步驟3﹕膝蓋微蹲,帶動尾椎往後傾。腰椎伸展,帶動腰尾椎和骨盆改變位置,並牽動多裂肌的肌纖維伸展。
步驟4﹕從尾椎帶動腰椎,讓脊柱從側面看呈現C字型,伸展整條多裂肌肌群,讓神經壓迫稍微緩解。
適用對象&效果﹕透過屈伸膝蓋達到舒展,進一步緩解膝蓋痠痛,同時能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脊椎挺正。雙腳掌與肩同寬,腳掌踩地。從雙手掌到手肘對貼,手肘與肩同高,帶正頸胸椎正中位置。
步驟2﹕吸氣時,腰椎與尾椎保持多裂肌肌群穩定,肘關節下拉,雙手翻轉為手背對貼。腳尖踮起,腳掌離地,帶動膝關節上提。
步驟3﹕吐氣從頸椎→胸椎→尾椎彎曲,伸展多裂肌肌群。維持腳尖踮起,腳掌離地,帶動膝關節上提。身體彎曲時,雙手指尖同步從朝上內轉為朝下,手背保持對貼。
步驟4﹕吸氣手臂漸漸平展在胸椎正前方。腳掌踩回,膝蓋放鬆。保持脊椎完整直線挺立。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年長者以及下背痛、久坐、久站、孕產前後的人,除了墊腳動作可舒緩腳底痠痛,同時能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提膝引腰將足弓的舒壓動作結合腰椎和尾椎多裂肌肌群收縮,帶動背部肌群活絡,連帶舒活末梢血液循環和腰尾椎肌群。動作一開始將上身的胸椎對中,接著訓練腰椎和尾椎的多裂肌肌群肌力與張力,帶動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刺激末梢血液循環,增加脊椎與脊椎間肌肉彈性,減少神經壓迫。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眼睛直視前方。雙腳水平踩地。雙手指尖向天花板,帶正頸胸椎正中位置。
步驟2﹕吐氣頸椎前彎,帶動到尾椎多裂肌肌群伸展。雙手指尖順著從眉心→頸椎→胸椎→腰椎向下牽引,帶動手背對貼到腕關節;同時腕關節與肘關節下拉,往地板延伸。
步驟3﹕吸氣指尖引導從尾椎→腰椎→胸椎多裂肌拉正。雙手平行外展,穩定兩側多裂肌群力量。
步驟4﹕吐氣雙臂上拉前傾,穩定脊柱肌耐力,最後回到脊柱直線挺立的初始位置。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肥胖者、孕產婦、年長者,以及上半身負擔重、下肢關節無法負重的人。這個動作能運動到空間狹小的深層脊椎,改善腰椎因為久坐、久站受壓迫的肌肉群,對胸椎和心肺也是一種輕度肌力運動。
資料來源/墨刻出版《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
責任編輯/Dama
「下背痛已經1個多月,走路沒辦法走太長時間,要看哪一科?」面對這樣的「痛」,病人只能吃藥、復健,或是開刀才能解決嗎?事實上,可以就醫進行「疼痛治療」,只要找出疼痛背後的真正原因,進行綜合性的治療計畫,包含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疼痛。
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王柏凱指出,疼痛科不僅能治療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問題,還有現代人常見的頸椎痛、五十肩、肩關節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骨刺等;以及其他疼痛包含三叉神經痛、足底筋膜炎、 疱疹神經痛(皮蛇痛)等都能得到改善。
他也補充,常見的「介入性治療」分為神經調控治療與結構治療:
神經調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術、硬脊膜外注射術、高頻熱凝術等。
結構治療:包含韌帶、肌肉、關節注射治療以及神經沾黏剝離術(神經鬆解術)、椎間盤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療法/再生療法等。
王柏凱指出,介入性疼痛治療除了可以改善疼痛以及修復組織,還能減少藥物使用、增加活動力、加強復健效果。
帶狀疱疹後引發的神經痛(皮蛇痛)是許多疼痛患者的惡夢,甚至曾有人皮蛇纏身5年復發4次。疼痛科門診能幫助疱疹後神經痛病人,依病人的疼痛狀態採用漸進性治療之外,若是嚴重則可透過介入性治療,來改善疱疹後神經痛,讓病人脫離疼痛折磨,重回正常生活。
王柏凱說明,常有病人誤會「神經阻斷術」是切斷或破壞神經,這術式是透過注射短效麻醉藥物到神經周圍,來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經常被用於診斷或治療各種疼痛症狀。
一名熱愛運動的女士為個案之一,其突然感到右腿緊繃、酸麻,嘗試中醫針灸、復健治療,剛開始症狀獲得改善但還是反覆發作,嚴重到無法走路整整躺了28天。後續,透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她患有「梨狀肌症候群」,以神經阻斷術暫時阻斷神經路徑,才讓該個案的疼痛得到緩解。
王柏凱也提醒,若是疼痛在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副作用大、復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病人可考慮注射治療來改善疼痛、打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項機能持續退化,建議民眾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或復健等,都是保養身體的好方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人到中年的丁先生有感於身體越來越不好,開始執行自己的「新生活運動」,不僅避開喝酒,為了健康,還早睡早起每天清晨到附近公園運動,更為了多走一些路,不開汽車改由走路上班。沒想到,看起來體力精神都回春的他回診檢查,竟然發現一向漂亮的肝臟代謝輔酶(t-GSH)數值,突然從200下降至130(正常188以上),顯示肝臟有代謝障礙,影響解毒功能。
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表示,就一般預防醫學的觀點,多運動是維持身體機能必要的建議,但運動的方式、地點其實對於健康的變化扮演著關鍵性的因素。
體育署公佈的107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台灣參與運動的人口比例高達83.1%,規律運動比例達33.5%,而大部分人習慣選擇的地方以貼近生活區域的公園為主。因此,如果公園鄰近大馬路,就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呼吸道健康受損
運動時,肺部會進行劇烈的呼吸吐氣,也因此加重空污對人體的影響力。空汙易刺激上呼吸道疾病患者,造成不適。甚至,空汙是影響並增加肺腺癌的首要危險因子。
肝臟傷害
不只是呼吸系統受損,林美秀指出,有些人天生代謝毒素能力不理想,如果接觸到大量的污染源,會造成肝臟負荷。因此,在生活中要適當避開汽機車排放煙、廟裡香煙、抽煙及不完全燃燒油煙等。像是在路邊跑步、走路上班等,就不是理想的運動方式。
如何正確運動呢?林美秀院長建議,可將運動區分成 1/3 時間鍛鍊肌肉,1/3 時間在室內或空氣清新的地方有氧運動,例:學校操場跑步;1/3 的時間做身體伸展,藉以舒緩長期以來緊繃的筋骨脊椎。
1/3 時間鍛鍊肌肉
大家對於肌肉訓練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就是一定要在健身房才能夠進行。但其實在家裡也可以做肌肉訓練,包括在椅子上進行抬舉,以及面對牆壁做伏地挺身,都可以達到長肌肉的效果。
對牆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只要有一面牆就可以進行,也不會給手臂太大負擔。以 10~20 下為一組,做完一組休息 1 分鐘,大概做 3~5 組。
坐姿抬舉練習:腿部肌肉佔了人體肌肉的 60%,如果不常練習抬舉,也是肌肉消失最快的肌群。因此,每天練習上下抬舉 1000 次。
1/3 時間室內或空氣清新處有氧運動
除了到學校操場跑步,室內有氧運動還有許多選擇,例如原地登階梯練習,每個小時就可以甩掉 300 大卡,運動同時也是減肥的好選擇。
又或者,如果已經有用肌肉鍛鍊暖身,可以採用「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所謂的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就是頭尾 10分鐘中阻力中速度熱身,中間以「10-20 秒高速衝刺 → 2 分鐘減速」間歇式方式持續 30-40 分鐘。HIIT 的模式可以在相同的運動時間內,達到更強的有氧體能與肌力訓練的效果。
1/3 時間做身體伸展
以下介紹 5 招伸展,能夠緩解疲勞,在運動後進行,有舒緩的效果。
圖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原文:
早起運動不熬夜,肝效能卻異常?兇手原來是「它」!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