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五蔬果」是每個國人耳熟能詳的健康標語,那你有想過,如果「吃不夠蔬果」會有什麼影響嗎﹖一項發表於2019美國營養學會年度會議的新研究提出一個驚人的數據﹕吃不夠蔬菜和水果,每年可能導致全球共280萬人死於中風或心臟病!
該研究人員調查113個國家(約佔世界人口82%)的飲食調查和食物供應數據,並估計人民對水果和蔬菜的平均消費數量,接著,他們研究每個國家的死亡原因數據,並聚焦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沒有攝取足夠蔬菜水果之間的關聯。
結果發現,每年全世界約有7分之1死亡人口死於水果攝取不足引起的心臟病和中風;約有12分之1死亡人口死於蔬菜攝取不足引起的心臟病和中風。
具體來說,吃不夠水果每年導致全球130萬人死於中風、52萬人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病(因心臟動脈過窄導致心臟病發作);吃不夠蔬菜每年導致全球20萬人死於中風、80萬人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病。
而這大多發生在東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這些地區的蔬菜水果消費通常最低。
該研究作者、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博士後研究員Victoria Miller表示,水果和蔬菜是飲食中可改變的成分,並可影響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原因無他,蔬果是很好的營養來源,例如纖維、鉀,鎂、抗氧化劑和酚類,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除此之外,蔬果這種低加工食品,能改善消化道中益菌的健康和多樣性;人們吃越多這類食物,越能減少超重或肥胖的機會,同時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根據上述研究作者Miller建議,每天應攝取300克水果和400克蔬菜(包括豆類);每天吃800克、相當於8份蔬果,已被證明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全死因死亡率。
而依照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一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一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低碳飲食有三種說法:原始人飲食、低碳飲食及生酮飲食,主要是食用內容物上的差異。
生酮飲食最早期是用來改善頑固型癲癇兒童的飲食處方,後來被證明對阿茲海默、腦神經問題以及心血管、肥胖問題及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許多人在經過生酮飲食的調整後,會發現一到三週內就有體重下降的改變。
過去的時代,我們會認為人體是一個儲水槽,吃多少卡路里進去,如果不能燃燒相等的卡路里,那麼多餘的卡路里就會成為體脂肪或內臟脂肪。但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證據顯示,有些人大量運動並刻意控制飲食,但體重與體脂肪仍是文風不動;而令人覺得無奈的是,三餐都節食與過度的大量運動幾乎無法持久執行。
在近幾年的醫學研究中指出,真正的問題不是食物卡路里,而是胰島素問題。
胰島素是甚麼,它負責甚麼?胰島素是蛋白質激素,由胰臟內的胰島BETA細胞分泌。其作用包含增強糖原的合成、促進脂肪細胞將脂肪酸酯合成為脂肪、增加胺基酸的攝入,以及控制血糖平衡。
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食品,胰島素將會把儲滿肌肝醣後所剩下的能量,轉儲存成體脂肪。有些人的基礎胰島素很低,典型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但多半的人仍會受到胰島素控制,而這樣的體質也會遺傳到下一代,致使肥胖問題像是遺傳疾病一直往下一代遺傳。
所有食物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以及造成血糖震盪,唯一差異是幅度與影響的大小。根據營養醫療研究指出,脂肪、蛋白質以及蔬菜對血糖的影響較小。而碳水化合物包含米飯、麵食、澱粉以及水果對血糖的影響較為大。這也鑑別出原始人飲食法、低碳飲食以及生酮飲食與常態飲食的差異化。當人們高喊健康均衡飲食時,卻忘了肥胖問題在全世界像是瘟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知名醫生Jason Fung的說法很接近人體的生理實際運作。人體儲存食物轉換能量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冰箱,另一個是放在地下室的大冰櫃。冰箱就是我們的肌肉、肝臟,而冰櫃就是我們擺放體脂肪的地方。
冰箱的儲存空間有限,於是當我們吃了一大堆能量後,多餘的能量就會往冰櫃去儲存。但人體運作時會首先引用醣類,也就是先使用冰箱內的能量。那冰櫃裡的能量呢?那是飢荒或是能量耗盡時用的。身體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脂肪儲存下來,因為這是人體的天性,保存能量以維持生命。
透過路人以及運動員的體態觀察,我們會發現一件事:一個好的運動員,肝醣能儲存500公克。但另一種能量卻能存上超過三十公斤──我們稱它為脂肪。
隨著進食模式不變,身體會很自然地把多餘的能量往冰櫃儲存。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你小心翼翼地飲食與維持運動,你運動以及常態生活依舊會使用到冰箱內的能量(肝醣)燃燒,但身體裡的冰櫃(脂肪)卻仍然沒有任何改變
生酮飲食的機制非常簡單──將碳水化合物食用量降到最低,身體運作找不到儲存於肌肉肝臟的肝醣,它只能從體脂肪下手。體脂肪經過分解後產生酮體(keto),酮體是身體處於飢餓、禁食狀態下,提供給腦部、骨骼肌和心臟肌肉的一種替代燃料 (關於酮體生成的科學解釋省略六千字)。
生酮飲食會鼓勵人們進食大量的脂肪跟油脂,第一脂肪本身具有飲食的飽足感,第二是脂肪對身體的幫助已在許多研究中被證實。過去的飲食觀念告訴我們吃脂肪、過多的油脂有害,但許多的科學報告已經證明,糖尿病以及心臟問題跟碳水化合物有極大的關係,並將脂肪除罪化。
生成酮體的過程,身體會大量拆解體脂肪與內臟脂肪。而生成的酮體,將會穿越血腦障壁滋養我們的腦部。而為什麼椰子油突然盛行起來呢?因為椰子油是少數的中鏈脂肪酸,拆解生產酮體的效率佳,不會被儲存於體內,並能有效代謝至體外。
隨著我們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適量蛋白質及高脂肪飲食的低碳飲食循環後,人體的好膽固醇會上升,而壞的膽固醇(LDL)也會隨之下降。並且分解脂肪的效率也會隨著身體的適應期而有更好的效率。
運動實驗報告指出,高激烈性的運動適用醣類作為能量代謝,但醣量的消耗非常快,所以當運動員耗盡醣類之後就會出現短暫低血糖、以及撞牆的跡象。但亦有研究報告指出,經過適當的酮體適應期之後,人體開始能使用酮體作為運動能量來源時,除了得以恢復原本的體能水準外,也能減少撞牆等問題。許多善於使用酮體進行耐力運動的跑者都表示:「運動過程中補充食物能量的次數減少了。」一般人在運動過程中的燃脂效率約為0.6克/分,低醣飲食者則為1.5克/分,燃燒脂肪效率的提升代表耐力運動的持續效率上升。
儘管我們知道醣類對高強度運動的實用效率仍為主流知識,卻避免不了人體在長時間(2小時以上)運動後,身體會大量取用脂肪、而使用醣類效率大幅下降的事實。研究數據顯示,酮體在爆發力運動上成效持平、而更適用於超過兩小時以上的耐力運動。但生酮飲食仍有在運動營養學上的缺口:運動前肌肝醣缺乏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競賽過程中抽筋的問題。而這點在運動營養學中,多數人會以前一晚或競賽當天早餐以地瓜等天然澱粉食物作能量補充。
關於上圖人物Zach Bitter
2013年在美國超馬競賽中,以12小時跑出163.7公里創下世界紀錄。上一回紀錄是外星人Yiannis Kouros於1997年創下的161.8公里。Zach Bitter同時也是生酮運動員。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