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時,幾乎用到下半身的力量居多,像是核心、髖關節、大腿、小腿、腳踝、腳底板等,然而在跑完後,這幾個關鍵點周圍的肌肉都需要被舒緩與放鬆,才能加快恢復身體以及提高下次運動表現。以下為6組鬆開跑後緊繃點的瑜伽動作,能幫助跑者們在跑後舒緩這些不適。
伸展肌肉部位:臀大肌、腓長肌、脛前肌、三角肌、股二頭肌、腹外斜肌、闊背肌、腳底板
STEP 1:採站姿,雙腳併攏。
STEP 2:將上半身慢慢往下,如果彎下不去,可將膝蓋微微彎曲,將雙手抱住雙腿後方。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臀大肌、闊背肌、腹直肌
STEP 1:採躺姿,雙腳膝蓋彎曲,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STEP 2:收緊腹部後,利用臀部、核心和大腿力量,將身體往上拱起。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三角肌、小腿三角肌、臀大肌、闊背肌、肱二頭肌
STEP 1:採坐姿,雙腿打開呈180度水平,保持背部挺直。
STEP 2:保持脊柱挺直,將上半身貼在地面往前延展,雙手打直往前延伸。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伸展肌肉部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脛前肌
STEP 1:雙腳採跪姿,雙手撐在地面上。
STEP 2:跪在地面上,將雙腿往外移動貼近大腿,雙手放在大腿上。
STEP 3: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跑者以及有在固定跑步的人、或是大量運動的人,很多都遇過小腿疼痛的問題,尤其尤其是小腿骨頭內側。小心,這可能是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medital titial stress syndrome),也就是俗稱的如果嚴重的夾脛症,嚴重時,甚至可能演變成疲勞性骨折。
夾脛症又稱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Medital titial stress syndrome),主要是因為過度運動,或是下肢運動方式不對,讓肌肉反覆拉扯小腿骨頭(脛骨)的骨膜造成骨頭受傷。一般來說,骨頭的恢復能力都蠻好的,但是運動狂熱愛好者,時常不讓骨頭有休息恢復的時間,傷害不斷累積下去有可能會發展成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指的是骨頭長時間沒有適度的休息,承受不了反覆的壓力,造成骨頭上出現小裂痕。疲勞性骨折雖然不會造成骨頭移位,但只要運動稍微激烈或是強度增加,便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痛到根本無法運動。
夾脛症是很多跑者的惡夢,此症狀占跑者運動傷害的12~18%左右,一旦發生就得好好休息,不然真的很難治好。關於導致夾脛症的原因有數十種的可能性,包括訓練量突然增加太多、足內旋、小腿肌肉太緊繃.跑步的路面太硬或者跑鞋不適合等等,然而,過去普遍認為夾脛症的發生機制,是因為連接在脛骨內緣的小腿肌肉太緊繃,跑步的時候肌肉會收縮,就會反覆去拉扯脛骨的骨膜導致骨膜發炎,因此,一直以來夾脛症都被歸類為軟組織的疾病,最新的研究卻推翻了這樣的想法。根據國外研究人員對夾脛症患者進行了電腦電層掃描的研究,他們發現夾脛症患者的脛骨上有一個低密度的區塊,顯示這些患者的脛骨是受傷的,由此可知,夾脛症其實不是軟組織的問題,也不是骨膜發炎而已,夾脛症是骨頭已經有微小的受傷。
如果真得不幸罹患了夾脛症,建議還是先看醫生以及做治療,但主要還是要讓小腿休息。但是,還是可以去做其它運動和訓練,只是不要讓小腿太過操勞。然後檢查是否有運動姿勢上是否有問題,再請物理治療師或教練來改善。基本上訓練以及休息的平衡拿捏,是運動選手與運動愛好者一輩子的功課,只要你還在運動的話。夾脛症的治療,醫師可以透過電療、熱療等儀器來達到止痛、讓循環變好的功效,讓組織好好休息、復原。比較積極的可能會選擇自費的治療雙管齊下,就可以選擇震波治療或增生治療,可以透過徒手治療放鬆緊繃的肌肉組織或是動作治療調整運動的動作姿勢。
資料來源/NCBI、超越復健整所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