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1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2
以為只是過勞?跑步突昏倒竟是「病竇症候群」 醫提醒:嚴重恐需裝節律器
3
美國專家:只要兩週不運動,肌肉就會老化流失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2019-07-12
話題 保健 新知 飲食方式

夏日到來,攝取的水量會持續增加,許多為了要緩解口乾舌燥的人,時常會飲用汽跑水來代替喝碳酸飲料的口感,此外,坊間還傳說,氣泡水能緩解胃脹氣、增加飽足感、緩解孕吐、減重、等,但是,它其實會造成胃的負擔。

專家:喝水雖然重要,但氣泡水不能取代正常水! ©livescience.com

碳酸飲料失勢,氣泡水崛起

氣泡水從何而來?得先從碳酸飲料市場的變化開始說起。過去幾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抬頭,人們開始避免人工甜味劑以及高熱量糖分的攝取,再加上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徵收含糖飲料稅,美國碳酸飲料的市場持續萎縮。根據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碳酸飲料的市場銷售占比下降了0.8%,這已經是碳酸飲料持續12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在這樣的趨勢下,氣泡水被視為汽水的替代產品而開始崛起,這種有著汽水口感卻沒有任何糖分的「飲料」迅速流行起來。根據AC尼爾森的分析報告,美國2013~2016年的氣泡水銷售量,每年都成長至少15%以上。且2015年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6.82億美金,成長速度非常驚人。

雖然氣泡水現在各個國家都非常盛行,但其實它對身體有一些負擔。

碳酸飲料失勢,氣泡水崛起 ©grist.org

氣泡水可以緩解胃脹、孕吐不適?

感覺胃有點脹氣,但裏頭空氣的量又不足以把氣衝出來時,許多人會試著喝氣泡水來解,但是專家認為,氣泡水裏的空氣的確能提供擴約肌撐開的壓力,讓氣容易打出來,孕期容易作嘔的人也會因此獲得舒緩。但相對的,胃食道逆流的人就不適合喝氣泡水,因為打嗝會帶動胃酸往上爬,反而讓症狀更嚴重。不過並不是所有脹氣都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解決,重點還是得搞清楚脹氣的原因是什麼,有些人可能胃部有潰瘍,或是胃部、婦科、盲腸曾開過刀,產生沾黏的現象,或先天腸子比較長等因素造成脹氣,而這就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否則一味喝進更多氣泡水,反而會讓更多氣脹在裏面更不舒服。

然而腸胃蠕動功能不好的人或許可以喝點氣泡水幫忙,但是不建議喝太多,否則像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本來運動量就少,如果再一直喝氣進去,可能導致氣體一直在腸子是滾動導致肚子痛。

氣泡水可取代一般的水喝?

許多人都認為氣泡水跟一般的水一樣,但是專家不建議汽跑水能取代一般的水。首先,喝太多氣泡水可能會因為脹氣導致腸胃不舒服;再來雖然氣泡水的酸鹼值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但大量喝還是可能影響胃酸分泌,腎臟也要花更多力氣去平衡酸鹼值,此時會造成負擔,所以,一天最好不要喝超過1500cc。但有時候喝氣泡水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偶爾還是會破例讓孩子喝碳酸飲料,這時候氣泡水就能幫上大忙,只要在裏頭調點果醋,或是打新鮮果汁加進去,這樣就成為小朋友愛喝的飲料;大人聚餐時也可以在氣泡水裏加點梅酒、葡萄酒,就會有香檳的口感,既能享受碳酸飲料的刺激,又不會對身體、荷包形成太大負擔。

不建議氣泡水取代一般的水
棒式側踢 ©cookinglight.com

不過不要以為喝氣泡水對身體沒什麼負擔就養成小朋友這樣的習慣,一旦孩子愈來愈不接受純水,就更容易因為要追求口感、氣味變得容易依賴飲料,將來就很難回頭。

資料來源/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以為只是過勞?跑步突昏倒竟是「病竇症候群」 醫提醒:嚴重恐需裝節律器

2025-10-08
話題新知知識跑步保健

50歲的葉先生在某天下班後跑步時,突然因眩暈倒地,經診斷確診為「病竇症候群」,心跳不僅過慢,甚至每天多次出現心搏暫停,最長達2.85秒,雖醫師建議裝設人工節律器,但他心中仍有疑慮,最後轉至奇美醫院中醫部就診,經調整體質與生活作息後,他免於裝設人工節律器,且經近1年追蹤,未再出現心臟不適。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表示,病竇症候群是因心臟節律中樞「竇房結」退化所致,造成心跳過慢、停跳或快慢不均,常見於50歲以上族群,盛行率約0.2~0.3%。臨床症狀包括心悸、頭暈、疲倦、眩暈、突發暈厥,或胸悶胸痛等6大警訊,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嚴重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病竇症候群恐致心跳異常

許堯欽說明,病竇症候群的心電圖表現,常見可分為竇性心搏過緩(Sinus bradycardia)、竇性停搏(Sinus pause)、竇房傳導阻滯(Sinoatrial block)等3類型,偶爾會出現心律快慢交替的現象。 許堯欽指出,心搏過慢、過快都可能導致危機。當心搏過慢時,腦、心、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輕者感覺全身無力、頭昏眼花、失眠;嚴重者可引起黑矇、突發性暈厥,表現近似腦血管疾病症狀。

許堯欽進一步解釋,而心搏過速時,心率可瞬間飆到每分鐘100次以上,症狀類似心絞痛、心臟衰竭或自律神經失調。此外,由於突發性的心臟停搏常導致昏厥,一旦在爬樓梯、騎車、開車等途中發生,可能導致嚴重意外甚至死亡風險。

許堯欽提到,人工節律器能夠穩定控制心跳、降低突發風險,但並非裝上就一勞永逸,除每7~10年需更換電池外,日常生活應避免靠近高磁場、強電流或讓身體震動、通電的醫療器材,使用手機也要保持安全距離。

中醫建議按2穴位緩解症狀

不過病竇症候群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是可考慮的輔助路線。許堯欽說,透過中醫視角辨證論治,針對患者體質、症狀因應不同方劑、藥膳及調整生活型態等,從從補氣養心、溫腎助陽、調和氣血等方向著手,治療改善率達7成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需裝置人工節律器。

許堯欽提醒,若日常出現心悸、胸悶或輕微心律不整,可先透過按摩內關穴與勞宮穴,每次3~5分鐘來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或有疑慮,仍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與安全,只要能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配合醫師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心悸、胸悶」別輕忽!醫:藥物治療無效「燒一下」就好

心臟健康竟與「呼吸」息息相關?名醫教你「護心呼吸法」7步驟見效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心臟停2.85秒!中年男跑步突暈厥⋯醫揪「病竇症候群」讓心跳異常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專家:只要兩週不運動,肌肉就會老化流失

2020-03-03
話題生活觀念保健

只要每週花一小時半得時間運動,看似雖少,卻能延長你一輩子的健康壽命。根據美國權威期刊《Lancet》中一項研究顯示,2016年一樣研究發現,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約14億)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因此,這讓他們出現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失智症與一些癌症的風險增加。此外,他們的肌肉量也掉的比有在規律運動的人還快!

2週不運動,心血管功能下降1.8%

根據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在2019年初時,公佈了一項研究不運動對身體的研究。他們從研究中發現,對於年輕的非肥胖成年人,即使短時間不運動和久坐,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首先,他們先調查參與研究的人員他們平時的走路步數,發現他們平時每天能走1萬步以上,但為了實驗,於是要求他們平均每天減少約1萬步的運動,並且增加了103分鐘的坐著時間。然而過了14天後,他們的心血管功能下降了1.8%,而且心肺功能下降且腰圍也增加,但是,恢復正常活動14天後,血管功能恢復到了原先的水平。

此外,據刊《康復醫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一項針對不運動降低肌肉量的研究顯示,只要不運動兩週,肌肉量明顯會下降。研究找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將參試者用一條腿部固定器綁定,保持不動2個星期後,年實驗者的腿部肌肉平均減少485公克,而老年人腿部肌肉平均減少250公克。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年輕人肌肉力量降低了1/3,其腿部肌肉力量衰退程度,相當於衰老40~50年。

10天不運動,大腦就退化

根據《衰老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and conducted)的一項研究發現,平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若僅停止運動10天左右,大腦中負責機體思考、學習、記憶的重要區域血流量會明顯下降,也就是說,只要不運動,身體各個器官會運作變慢,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以及降低運動表現此。此外,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老年人需要進行規律運動,這樣可延緩大腦的萎縮進程,可提高其認知功能,並降低機體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newsweek.com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打造健康身心

不少研究都發現,適量運動對於改善三高有益,甚至還能改善心理疾病,抑制負面情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而且能夠助人遠離失眠、精神以及身心狀況都比較良好。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