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林小姐的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加上她追求美白,出門必擦防曬乳,還會以計程車代步,甚至連用餐都仰賴外送平台,深怕曬到太陽。長期下來,體內維生素D濃度已經低至1.9奈克/毫升(建議值為≥30奈克/毫升),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嚴重,也患有如過敏性鼻炎、帶狀皰疹等自體免疫疾病。
維生素D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若長期不足或缺乏,可能影響骨骼肌肉、自體免疫、心血管、皮膚等系統,甚至會增加罹患各類疾病風險,諸如氣喘、癌症、冠狀動脈疾病、憂鬱症、骨質疏鬆、異位性皮膚炎、代謝症候群等,這些疾病都與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有關。
聯安診所自2015~2022年間,統計8年資料共125292筆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高達8成7的民眾皆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等於每10人中,幾乎就有近9人維生素D異常。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進一步以性別分析,發現男性有將近8成5維生素D異常,女性更有將近9成未達建議值,推測是因為女性追求美白、防曬,又沒有額外補充的習慣。其中,又以21~30歲的年輕人為異常之冠,高達9成3不足或缺乏,推測可能與近幾年外送文化發達、室內娛樂盛行有關。
為什麼國人維生素D數值普遍未達建議值?鄭乃源分析,最主要是因為身體每日消耗維生素D ,但日常飲食只能補充身體所需的5%~10%,而日曬也僅能補充所需的50%,若想要避免維生素D異常,還是應視情況補充保健食品,才能讓體內維生素D維持建議濃度。
鄭乃源補充,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情況可以說各國皆然。以美國為例,美國訂定維生素D標準較台灣寬鬆,低於20奈克/毫升才算異常,卻仍有高達42%者未達建議值,尤其皮膚黝黑者,統計數據更高,非裔美國人有將近82%缺乏。另外,即使是陽光照射充足的熱帶地區也有缺乏的現象,一項夏威夷的研究顯示,喜愛戶外運動的衝浪者,也仍有過半的民眾有缺乏情形。
由於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狀況嚴重,因此各國相當重視其對健康的影響,而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維生素D未達建議值,與各類疾病風險息息相關。鄭乃源呼籲,若民眾有不足或缺乏狀況,應盡早補充,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因子。
鄭乃源建議,想有效補充維生素D其實並不難,可把握以下原則:
1.適當日照:陽光是轉換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要留意曝曬時間,建議於每日10:00~14:00,曬至少10~15分鐘,且最好避開正中午的陽光,避免曬傷,並注意玻璃、衣物、防曬乳等物質阻擋,全身至少要有40%的肌膚沐浴在陽光下才能有效補充。
2.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推薦的「陽光」食物分別是黑木耳、鮭魚、秋刀魚、乾香菇、鯖魚、鴨肉、新鮮香菇、豬肝。
3.適量補充保健食品:推薦選擇D3形式的維生素D保健食品,也可選擇添加維生素K的複方劑型,有助鈣質吸收、強化骨骼。
4.定期檢測:除了每年健檢時建議將維生素D檢測納入自身健檢項目中外,也建議有定期補充維生素D保健食品者,每3~6個月進行回測,才能第一線掌握身體健康狀況,了解補充成效。
鄭乃源提醒,儘管日照為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然而多數民眾的工作場域都在室內,難以曬到太陽,加之從飲食獲得的補充有限,因此想要避免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還是應視情況補充足夠劑量的保健食品。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意識,正視自身狀況並積極調整,才能避免疾病,進而更健康。
延伸閱讀:
吃維生素D加劇失智風險?藥師親揭真相:「D有2種」這樣吃才對
補腦變傷腦!國衛院提醒「2種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恐增失智風險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每天曬太陽也可能「維生素D不足」?醫建議「4招補足」防慢性發炎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開學典禮當天,廣邀產官學代表蒞臨指導,包括現任立委趙天麟、高雄市政府體育處代表、高雄市運動熱區計畫主持人實踐大學方信淵教授、協辦單位正修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主任顏克典教授、高雄市體育會鐵人三項委員會主委姜寄生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等代表。
南區醫護鐵人校長楊媛涵與實踐大學方信淵教授對於兩個單位的合作相當期待,也共同指出運動熱區今年推行醫護鐵人學校有7大亮點,包括非競賽型訓練、社群聯盟、整合行銷、地方特色、訓練課程結合EMT等賽場防護觀念。
本次參與醫鐵學校並同步報名醫護鐵人EMT訓練的鐵人三項國家級選手蔡曜宇表示,從選手走向教練幾乎是過去以來的常態,但具備救護的觀念不僅可以自助更可以導正許多人對於運動防護甚至是強化賽事安全概念的重要基石。教練需EMT證照更是坊間各大健身房常見的要求,醫護鐵人結合知名金鳳凰協會共同舉辦的初級救護技術員EMT訓練課程,不僅結訓通過考試後可以拿到證照還能在過程中享有賽事安全相關的概念,可謂一舉數得。
正修大學顏克典教授表示,目前與醫護鐵人合作協辦中國民國鐵人三項協會裁判、國際知名鐵人三項IRONMAN賽務人員等課程及賽事安全講座,正是為了替未來國家的賽事安全評鑑進行鋪路,藉由點線面的結合及產官學的資源,讓賽事安全的概念更融入賽場。